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贵阳孔学堂在保留孔庙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祭祀功能弱化,学习传播功能强化。在植物景观营造方面更加注重文化与植物的结合,从孔学堂内植物的选用、造景手法等方面,分析了贵阳孔学堂植物造景的精髓和规律,总结出空间组景、虚实相生、巧用树形、善用地形、建筑与植物完美结合的植物景观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时代背景下建成的尼山圣境景区概况,以孔府、孔庙及《诗经》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由宏观、中观、微观植物文化表达的空间层次分析法,以及《诗经》中以植物表达情感、志向的借物喻情法.基于两种分析方法,分析了该景区在景观植物设计时的儒文化表达方式,并列举出景区中体现儒文化寓意的主要景观植物.  相似文献   

3.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祟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孔庙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据史料记载,在孔子辞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旧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宇。经历代重建扩修,明代形成了现有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庙内共有殿阁亭堂门坊100余座。孔庙内有孔子讲学的杏坛、手植桧,存有历代碑刻1000余块。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  相似文献   

4.
<正>恭城文庙,一座经典的明代砖木结构古建筑。文庙即孔庙,又称学宫,是恭城人民为祭祀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而建造的祠庙。恭城文庙与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台北孔庙并称"华夏四大孔庙",为广西规模最宏大、装饰最华丽、保存最为完整的宫殿式明代建筑。2006年,以文庙、武庙、周渭祠和湖南会馆为代表的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植物是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重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体现、意境的形成,是其他任何园林构成要素所无法取代和超越的。本文通过对中国历代园林中以植物为造景主题的景点题名进行梳理,从植物景点命名历史发展来探析植物文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久远的历史沉淀、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而著称。通过实地调研和对三孔旅游资源极限容量的分析,探讨了三孔人文景观旅游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孔人文景观保护与塑造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陆琦 《广东园林》2019,41(2):96-100
地方庙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学,产生于唐代,贞观四年(630年)太宗诏各地学校中建孔子庙,因而产生了地方庙学建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皇帝宣布废除科举后,在全国推行新的教育制度,各地纷纷建起新式学堂,地方庙学才逐渐衰落。地方庙学分为府、州、县三级,一般位于其所相应的县、州、府官衙门所在的城中,其规模和标准也依次有所差别,通常府学孔庙比州学孔庙和县学孔庙的规模要大,建筑标准要高。府治所在的城中往往有府庙学和县庙学多座。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地大物博,植被覆盖率高,种类丰富。植物与人关系密切,中国传统文化对植物文化影响深远。我国植物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了其丰富的生态美学内涵,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就实用价值而言,植物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最初以素食为主,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植物在园艺疗法中不可或缺,侧重探寻了植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形式,并分析了植物用于疗法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及前景,总结了3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植物应用形式:植物应用和中医药学相结合、植物应用和农业相联系、植物应用和五行相结合。提出了植物在园艺疗法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形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是极为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形成、文化内涵的体现,是其他任何园林构成要素所无法替代和超越的.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营造历经千年的发展,在技术和方法上逐渐成熟,成为东方园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张晓瑞  陈方明 《绿色科技》2012,(10):219-221
对五祖寺旅游资源进行了二重评价即优劣势分析,并根据五祖寺的资源特色和实际开发状况提出了合理的市场定位:稳步推进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入境市场,保持二者稳定、持续的发展。最后,对黄梅五祖寺佛教文化的规划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为今后五祖寺及其他宗教文化的科学全面规划和开发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芳芳 《林产工业》2020,57(1):97-99
儒家思想是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正统哲学和伦理观念,它对中国木结构建筑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研究不应该只从"历史"和技术发展入手,还要将文化和建筑的发展结合起来。介绍并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发展的影响,概述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哲学,分析了木结构建筑设计中儒家思想传承与发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杭州南宋洞霄宫道观园林理法与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整理、图文互证、调查分析等方式,以丰富的文献资料,现存的园林遗迹为基本依据,绘制得到南宋洞霄宫道观建筑群布局分析与园林景点空间分布图。从文献资料出发,着眼于洞霄宫道观园林对象本身以及其代表的广义的园林文化,全面细致地考察洞霄宫的历史变迁、选址建设、空间布局及造园理念,并从园林史论研究、文化观念以及弘扬传统等层面对洞霄宫道观园林的调查研究做出园林价值评价。  相似文献   

15.
云南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22年(1285年),现占地7.6hm2。文章从儒家思想与建水文庙植物景观风格、主题景观植物特点及其文化意蕴、植物配置形式、植物景观总体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建水文庙植物景观艺术,体现了儒家思想及其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普陀山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的空间形式、空间序列等的分析,了解其中的园林空间构成的规律及所蕴涵的文化因素。并探讨了中国名山园林环境的空间构成,冀望对现代园林的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韵 《广东园林》2013,(6):38-40
天童寺建于西晋永康元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我国著名的禅寺之一。天童寺不但有水平高超的建筑设计、丰富悠远的宗教内涵,还有十分优美的寺观园林环境。因禅寺要满足多方面的需要,所以天童寺的园林环境功能及景观有独特之处。文章拟对寺院内外的园林环境的空间地貌、植物盆景等艺术特点加以分析鉴赏。  相似文献   

18.
沿泰山西游览公路北去,开车不足十分钟,便到了泰山名刹——竹林寺。竹林寺创建年代甚早,在历史上曾是一处很有影响的北方佛教重镇,在唐代时就已颇有名气。竹林寺处于一处四面环山的山谷中,其选址和园林布局十分考究,依山傍水,竹林清香怡人,是难得的观光胜地。文章对泰山竹林寺历史文化及重建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城市寺庙集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建筑文化和艺术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体,完善的解说系统对于内涵丰富的城市寺庙园林来说极为重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以福州市西禅寺为例,对城市寺庙园林解说系统构建进行研究,总结出解说手段单一、解说内容不全等问题,提出增加僧人导游、佛教礼仪文化解说、二维码的利用等改进方案,以期改进现有的解说系统,发挥城市寺庙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以大理市10个寺观园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大理市寺观园林景观吸引力进行评价,并对其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大理市寺观园林游客群体以青中年及老年为主,观光旅游是主要的游览模式,寺观观光、宗教崇拜为主要出游目的.大理市寺观园林景观吸引力级别分为4级,景观资源吸引力差距大,资源利用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