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鳝对饲料维生素A的需求量,以期为黄鳝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提供理论依据。将体重为(7.32±0.02) g的人工黄鳝1 26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分别投喂7种不同维生素A水平(实测:3 201、3 620、4 010、4 730、6 510、9 720和16 890 IU/kg,记作L1~L7)的等氮等能饲料,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黄鳝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L2、L3和L4组FBW、WGR和SGR显著高于L1、L7组(P<0.05)。黄鳝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饲料维生素A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L4组活性显著低于L1、L7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含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L5组含量最高;L3~L5组肝脏TG和T-CHO含量显著降低(P<0.05)。L3~L5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L7组血清GLU含量最低。组织中...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鱼粉、鸡肉粉和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调整豆粕的添加量配制成38%、40%、42%、44%、46%、48%蛋白水平的饲料,分别命名为PD1、PD2、PD3、PD4、PD5、PD6,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2.5±0.2)g的斑节对虾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水族箱,每个水族箱放养25尾斑节对虾。结果表明:(1)各组斑节对虾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98%及以上;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试验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升高,在PD4组试验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2)虾体的水分、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在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虾体的粗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PD4和PD5两组,且显著高于PD1、PD2组和PD3组(P<0.05)。(3)肝脏蛋白酶活性PD4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淀粉酶的活性最高值出现在PD1组且显著高于PD3、PD4、PD5组和PD6组(P<...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育成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90只60日龄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6组水貂分别饲喂2个蛋白质水平(32%和36%)和3个脂肪水平(10%、20%和30%)的6种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低蛋白质中脂肪和低蛋白质高脂肪组水貂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低蛋白质低脂肪和高蛋白质高脂肪组(P0.01),且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水貂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呈增加趋势,20%和30%脂肪水平组极显著高于10%脂肪水平组(P0.01)。水貂料重比以低蛋白质高脂肪组最低,显著低于低蛋白质低脂肪和高蛋白质高脂肪组(P0.05)。低蛋白质高脂肪组水貂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32%蛋白质水平组水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36%蛋白质水平组(P0.05)。低蛋白质高脂肪和高蛋白质高脂肪组水貂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质低脂肪组和高蛋白质低脂肪组(P0.05)。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增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且最高组均为低蛋白质高脂肪组。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水平的交互作用对水貂生长性能指标及蛋白质和脂类代谢相关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饲粮蛋白质水平为32%、脂肪水平为20%~30%时,饲粮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率较高,育成期雄性水貂的生长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氮代谢、小肠蛋白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620±30)g的断奶仔獭兔2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5%、16.0%、17.5%、19.0%、20.5%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53 d。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食入氮、沉积氮和可消化氮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粪氮、尿氮、氮表观消化率、氮生物利用率和氮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蛋白质水平除显著影响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外,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含量以及白球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此外,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小肠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亦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水平能提高生长獭兔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并能降低料重比,提高氮的利用效率,但对小肠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不大。以料重比、沉积氮为衡量指标,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估测得出生长獭兔饲粮适宜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8.51%和19.4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k)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形体指标、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确定大规格额尔齐斯河银鲫饲料中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3.88%、6.52%、8.87%、11.25%和13.52%的5种实用饲料...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彭泽鲫免疫、抗氧化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平均体质量为(31.58±0.19)g的彭泽鲫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将180尾试验鱼随机分成3组。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5%、8%、11%(实测值为4.7%、7.9%、11.1%)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总抗氧化酶(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强,11%饲料脂肪组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相反的趋势。彭泽鲫肠道脂肪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显著升高(P0.05),11%饲料脂肪组活性达到峰值。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淀粉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5%饲料脂肪水平组其活性显著高于11%饲料脂肪水平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可提高彭泽鲫的消化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并有助于改善彭泽鲫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对鲤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36.12±1.18)g的鲤9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依次为32.0%、30.0%、28.1%、26.2%、24.2%,玉米淀粉添加水平依次为0(对照)、6.5%、13.0%、19.5%、26.0%的试验饲料,饲养时间为9周。结果表明:从生长性能看,对照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6.0%玉米淀粉组的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对鲤肝胰脏脂肪酶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前肠中,13.0%玉米淀粉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6.5%玉米淀粉组(P0.05);中肠中,对照组、19.5%玉米淀粉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6.5%玉米淀粉组(P0.05);后肠中,26.0%玉米淀粉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19.5%玉米淀粉组(P0.05)。肝胰脏中,26.0%玉米淀粉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前肠、中肠和后肠中,6.5%玉米淀粉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中蛋白酶活性均随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清胆固醇含量以26.0%玉米淀粉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6.5%玉米淀粉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以26.0%玉米淀粉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6.5%、13.0%玉米淀粉组较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提高鲤的消化能力,饲料中玉米淀粉添加水平在0~13.0%、蛋白质水平在28.1%~32.0%时较适合鲤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不同脂肪源配制成等氮等脂的7种饲料,对大菱鲆[(27.31±0.10)g]进行40 d的饲养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7种饲料分别添加6%的鱼油(FO)、大豆油(SO)、菜籽油(RO)、花生油(PO)、猪油(L)、鱼油-豆油(1∶1)(FSO)和鱼油-豆油-猪油(3∶4∶3)的混合油(MIX)。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尾鱼。研究结果表明:(1)鱼油-豆油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基础饲料组)提高了10.42%(P < 0.05),猪油组特定生长率最低,较鱼油组降低了19.79%(P < 0.05)。猪油、混合油、花生油组饲料系数分别较鱼油组提高了36.36%、33.33%、25.25%(P < 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2)饲料脂肪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 > 0.05),猪油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鱼油组、菜籽油组和花生油组,其中较鱼油组降低了4.47%(P < 0.05)。摄食不同脂肪源饲料的大菱鲆空壳、内脏和背肌的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猪油组空壳的水分显著高于菜籽油组和混合油组(P < 0.05);(3)各试验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猪油组和混合油组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分别升高了124.89%和119.94%(P < 0.05),混合油组的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较鱼油组提高了352.51%(P < 0.05),表明猪油组和混合油组鱼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综合以上7种饲料脂肪源对鱼体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鱼油-豆油(1∶1)、豆油和菜籽油可作为大菱鲆饲料合适的脂肪源,而猪油、混合油不适宜作为大菱鲆的饲料脂肪源。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湖羊羔羊生长、消化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两水平试验设计,选取64只17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湖羊羔羊,随机分为高能高蛋白(HE-HP)、高能低蛋白(HE-LP)、低能高蛋白(LE-HP)、低能低蛋白(LE-LP)4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只羊。试验预试期3d,21日龄起所有羔羊断母乳,饲喂代乳粉、补饲开食料。正试期40d。每天记录羔羊采食量,每隔20d晨饲前称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指标;31~40和51~60日龄期间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能量与蛋白水平对羔羊生长性能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羔羊日增重与饲料转化效率均随饲粮能量或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2)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羔羊31~40日龄干物质和总能消化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表现为饲喂高能量饲粮时羔羊对饲粮干物质和和总能消化率随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3)40日龄羔羊血清葡萄糖含量随能量水平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60日龄时,降低蛋白质水平显著降低了羔羊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提高了血清生长激素含量(P<0.05),降低饲粮能量水平显著提高了血清尿素氮和三酰甘油含量(P<0.05)。综上所述,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21~60日龄羔羊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适当的能量和蛋白水平能够改善羔羊生长和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青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540尾初始体重为(5.25±0.25) g的青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鱼油(FO)、猪油(PL)、菜籽油(RO)、玉米油(CO)、花生油(PO)、豆油(SO)为脂肪源,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投喂6种不同脂肪源的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18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无显著差异(P>0.05)。FO组、RO组和SO组肥满度(CF)和脏体比(VSI)显著高于PL组、CO组和PO组(P<0.05)。FO组和SO组肝体比(HSI)显著高于PL组、RO组、CO组和PO组(P<0.05)。2) PL组、RO组、CO组和PO组全鱼和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SO组(P<0.05)。SO组和PL组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O组、RO组、PO组和CO组(P<0.05)。FO组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FO组和RO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PL组、CO组、PO组和S...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6.73±0.21)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莺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2.04%、4.43%、6.88%、9.02%、11.98%和13.39%的试验饲料,研究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当添加量为6.88%时,胭脂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RNA与DNA比值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达到最小值,二元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达到极值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6.62%和7.02%,能蛋比分别为45.77和45.96 kJ/g;2)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胭脂鱼肠道消化酶活性(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脂肪酶活性先升高后稳定,淀粉酶活性则先降低后稳定,转折点均出现在脂肪水平为6.88%时;3)饲料脂肪水平对脂肪代谢亦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血清总脂、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增加,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和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由此得出,胭脂鱼的适宜脂肪水平为6.62%~7.02%,最佳能蛋比为45.77~45.96 kJ/g;饲料脂肪水平增加,使肠道蛋白酶和淀粉晦活性受到抑制,血脂水平增加,脂肪合成代谢酶和脂肪分解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PBM)、肠衣蛋白粉(CM)和黑水虻幼虫粉(BSFLM)替代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初始体重为(206.95±0.19) g的草鱼9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PBM、CM和BSFLM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和60%的鱼粉(基础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7.5%),配制10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投喂草鱼,分别记为D0(对照)、J20、J40、J60、C20、C40、C60、K20、K40和K60组,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与D0组比较,J20、J40、J60、C60和K6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 C20、C40、K20和K4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K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2.65%和1.75%(P>0.05),饲料系数降低2.29%(P>0.05)。各组间肝体比、脏体比、肠体比、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2)与D0组比较,K20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各组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中肠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以及肝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与D0组比较,K20和K6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 K20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P>0.05),但各组间血清抗氧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PBM替代20%~60%鱼粉显著降低草鱼生长性能,CM和BSFLM替代40%以下鱼粉对草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BSFLM替代20%鱼粉能够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综合各项指标,BSFLM应用效果最佳,其次为CM。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对鹅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162只狮头鹅,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只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分别添加5%、10%、15%和20%的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对鹅的平均日增重产生显著二次和交互影响(P0.05),对平均日采食量的线性和交互无显著影响(P0.05),对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10%发酵苜蓿草粉组,鹅的平均日增重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19.48%(P0.05)。2)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鹅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有显著交互影响(P0.05),5%、10%苜蓿草粉组及5%发酵苜蓿草粉组血清GSH-Px、SOD和CAT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胃蛋白酶、胰脂肪酶、十二指肠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对胰蛋白酶、胰淀粉酶活性产生显著二次和交互影响(P0.05)。10%苜蓿草粉组胃蛋白酶、胰淀粉酶、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与5%苜蓿草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鹅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苜蓿草粉或发酵苜蓿草粉可以促进其生长,提高血清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添加发酵苜蓿草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外源脂肪酶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6.26±0.02)g的花鲈6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正对照组(G+组)饲喂高蛋白质低脂肪(41.76%粗蛋白质和8.34%粗脂肪)的正常饲料,对照组(G0组)饲喂低蛋白质高脂肪(37.64%粗蛋白质和11.15%粗脂肪)饲料,试验组(G100、G200、G400和G800组)分别饲喂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100、200、400和800 mg/kg脂肪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G+组相比,G0组花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量和肝体比均升高(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下降(P0.05),脂肪酸C16∶1-n9和C18∶3-n3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2)与G0组相比,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和增重率降低;其中G80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降低(P0.05),中肠脂肪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下降(P0.05);G20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饲料脂肪可以节约部分蛋白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等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脏体比和脂体比。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脂肪酶,花鲈生长性能有所降低,对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粗脂肪和部分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下降,但脏体比和脂体比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糖脂比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41.4±0.3)mg的拟穴青蟹仔蟹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糖脂比为0.54、0.88、1.39、2.08和3.50的等氮(约44%)等能(约19.5 MJ/kg)饲料3周。结果表明:1)饲料糖脂比对拟穴青蟹仔蟹的终末平均体重(FABW)、成活率(SR)、增重率(WGR)以及特定生长率(SGR)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大,拟穴青蟹仔蟹的FABW、SR、WGR以及SG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是糖脂比1.39试验组最高,显著高于糖脂比0.54和3.50试验组(P0.05)。2)饲料糖脂比对拟穴青蟹仔蟹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糖脂比0.54试验组的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糖脂比2.08和3.50试验组(P0.05)。3)饲料糖脂比对拟穴青蟹仔蟹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大,蛋白酶活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脂肪酶活性呈降低的趋势,糖脂比1.39试验组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糖脂比0.54和0.88试验组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糖脂比2.08和3.50试验组(P0.05)。以增长率为评价指标,经回归分析得出拟穴青蟹仔蟹饲料的适宜糖脂比为2.07。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0.042±0.002)g的拟穴青蟹仔蟹为研究对象,以鱼油和大豆油(1∶1)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分别为1.93%、3.95%、6.35%、8.14%、10.54%、12.30%、14.22%(实测值)的7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养殖期为3周,用以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拟穴青蟹仔蟹生长性能、体组成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100只拟穴青蟹仔蟹为1个重复,每3个重复饲喂1种试验饲料。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拟穴青蟹仔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14%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达到最大值。二次曲线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达到最大值时,饲料脂肪水平为7.52%。拟穴青蟹仔蟹的成活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4.22%的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2)饲料脂肪水平对全蟹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有影响显著(P0.05)。全蟹粗蛋白质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先升后降,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14%的组全蟹粗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全蟹粗脂肪含量则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持续上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4.22%的组全蟹粗脂肪含量达到最高。饲料脂肪水平对全蟹中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拟穴青蟹仔蟹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3种酶活性的最大值均出现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14%的组。由此得出,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拟穴青蟹仔蟹饲料中最适脂肪水平为7.52%。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藜芦醇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肝脏抗氧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3.00±0.15) g的松浦镜鲤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各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80、160、240、320和400 mg/kg的白藜芦醇,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白藜芦醇对松浦镜鲤的增重率、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60、240和320 mg/kg白藜芦醇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饲料添加240和320 mg/kg白藜芦醇组脏体指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60 mg/kg白藜芦醇组中肠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60 mg/kg白藜芦醇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添加160和240 mg/kg白藜芦醇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添加80和160 mg/kg白藜芦醇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160和240 mg/kg白藜芦醇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添加80、160和320 mg/kg白藜芦醇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白藜芦醇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白藜芦醇能有效提高松浦镜鲤幼鱼的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白黎芦醇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60 mg/kg。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胆固醇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20和25 g/kg的胆固醇,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并分别命名为C0、C0.5、C1、C1.5、C2和C2.5,饲料中胆固醇实测含量分别为2.6、7.5、12.7、17.2、22.2和27.2 g/kg,投喂360尾平均初重为(84.30±0.25)g的斜带石斑鱼10周。每种试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20尾鱼。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0.5组WGR、PER和FE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而上升,肌肉TC和TG含量不受饲料胆固醇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胆固醇含量的上升,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先上升后趋于平稳,血清HDL-C/LDL-C呈下降趋势。C2.0组血清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2.5组血清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0.5、C1.5组(P0.05),C2.5组血清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血清HDL-C/LDL-C显著高于各添加组(P0.05)。随着饲料胆固醇含量的升高,斜带石斑鱼肝脏苹果酸酶(ME)活性呈升高趋势,C1.5、C2.0和C2.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Ⅰ)活性先下降后趋于平稳,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CYP7A1活性则先上升后趋于平稳,以C2.5组活性最高,较对照组升幅达35.48%(P0.05)。本试验中,以W GR和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活性为评价指标进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胆固醇的需要量分别为7.43和8.70 g/kg。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铬源及铬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3种铬源在饲料中的最适添加水平。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铬源分别为氯化铬(Cr Cl3)、吡啶甲酸铬(Cr-Pic)和蛋氨酸铬(Cr-Met),铬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6、0.9、1.2和2.0 mg/kg,配制成16种试验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8周。挑选初始体重为(0.897±0.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1 920尾,随机分为1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结果表明: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铬添加水平为0.3~2.0 mg/kg的各组幼虾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高于未添加铬组(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Cr Cl3和Cr-Met组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Cr-Pic组在铬添加水平为1.2 mg/kg时饲料系数最低。3种铬源下,蛋白质效率均在铬添加水平为0.9 mg/kg时达最大值,但与铬添加水平为1.2mg/kg时差异不显著(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虾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全虾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 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呈现出最高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最低的血清葡萄糖含量。铬源、铬添加水平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血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以Cr-Met形式添加0.9 mg/kg铬时血清酚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以Cr Cl3、Cr-Pic和Cr-Met为铬源时,经折线模型得出饲料中铬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33、1.27、1.04 mg/kg。通过比较可知,Cr-Met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高,Cr-Pic次之,Cr Cl3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