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时3月龄安杂牛、新褐杂牛、荷斯坦牛公犊进行放牧补饲.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安杂犊牛、新褐杂犊牛、荷斯坦犊牛在5-8月份夏季天然草场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受季节性的牧草质量及连续放牧食入性牧草营养水平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同月份平均日增重水平差异显著(P<0.05).随着动物生长需要的增加与牧草营养的变化,犊牛在6月上旬有一个生长高峰,之后在7月上旬也有一个相对增重高峰,7月下旬至试验结束,平均日增重持续下降.三种犊牛在体高、腰角宽指标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肉牛补饲从6月下旬开始较适宜,补饲量根据生产计划做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海晏县牧场牧草营养品质全年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弥补众多青藏高原定点监测全年牧草营养价值变化对生产支撑不足的问题,探明青藏高原放牧牦牛全年轮牧条件下牧草的全年动态营养价值,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典型牧户的放牧草地,于2015年9月到2016年8月全年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分析牧草常规营养成分及总能,采用体外两阶段法测定牧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结果表明,1)牧草中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钙(Ca)和磷(P)含量分别为3.68%~19.21%、0.86%~2.74%、9.65%~43.83%、44.70%~76.23%、5.40%~9.62%、2.13%~5.12%和0.027%~0.190%,5月份CP、Ash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2)体外两阶段法评定牧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得出,消化率为42.72%~72.47%,5月份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3)牧草总能(GE)、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分别为17.76~19.67、7.81~13.26和6.40~10.87 MJ·kg~(-1),全年不同月份牧草GE差异不显著(P0.05),以6月份最高,11月份次之,牧草DE及ME为5月份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4月份和6月份次之,12月份最低。青海省海晏县牧场5月和6月天然牧草品质优良,10月至翌年3月牧草营养价值较低。因此,建议牧民和养殖户在10月到翌年3月采用天然草地配合补饲饲料养殖;鉴于全年轮牧季节性草地类型不同,今后应采取跟踪式牧草营养监测方法,较好地实现放牧牦牛精准补饲。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甸草地天然放牧场不同月份(7月-12月)牧草营养价值动态变化。选取当地典型的放牧草场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每月中旬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采用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和体外发酵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及发酵液相关指标的测定,综合评价每个月份牧草的营养价值,为当地放牧草场牧草价值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牧草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灰分(Ash)、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及IVDMD在7、8月与其他月份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11月、12月处于较低值,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HC)的含量在11、12月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在7、8月处于较低值。发酵液pH、氨态氮(NH_3-N)浓度在不同月份的牧草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G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随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7、8月份牧草体外发酵液的GP、戊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11月份均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1)。发酵液TVFA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7、9月份偏高。综上所述,当地典型高寒草甸草场的牧草在7、8月份营养品质优良,10-12月份牧草营养品质偏低,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要,故建议牧民在枯黄期对牦牛进行精准补饲,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牧区季节因素对犊牛初生重、成活率和日增重的影响,本试验从内蒙古地区32个奶牛场收集了11.2万次产犊记录、5.5万头母犊牛的实际生产数据,整理、分析得到该地区犊牛初生重、成活率和日增重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温暖月份(5、6月份)犊牛初生重最高,寒冷月份(12、1、2月份)犊牛初生重最低(P0.05);2)寒冷月份(1、2月份)的接产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3)11、12月份犊牛哺乳期发病率显著高于410月份(P0.05);2月份发病成活率显著低于310月份(P0.05);4)710月份日增重显著高于12月份到次年4月份(P0.05)。综合上述结果,冷应激对犊牛的影响大于热应激,犊牛冷应激的临界温度为10℃。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月份德国牧羊犬母犬的繁殖规律,试验收集江西某犬场2013年3月份—2017年2月份德国牧羊犬母犬繁殖记录,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月份德国牧羊犬母犬发情、受胎及产仔性状的规律。结果表明:德国牧羊犬母犬全年均可发情,每年6月份及11月份出现发情小高峰;配种月份对母犬受胎率影响较大,4月份、11月份受胎率显著高于7月份、8月份(P0.05);平均窝产仔数为(5.68±0.30)只,其中5月份显著高于9月份、10月份(P0.05);2月龄仔犬平均成活率为71%,11月份出生的2月龄仔犬成活率显著高于7月份(P0.05)。说明不同月份德国牧羊犬繁殖性状差异较大,4月份、11月份母犬的受胎率以及11月份出生的2月龄仔犬成活率均优于其他月份。  相似文献   

6.
2005年9~10月份和11~12月份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秋冬牧场采用IGER记录器分别观测记录了牦牛的采食和反刍行为.秋季牧场牦牛除挤奶外24 h放牧,冬季牧场夜间栓系.结果表明牦牛在秋冬牧场的采食和反刍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在冬季牧场的非采食下颚活动数和每分钟采食口数显著高于秋季牧场(P<0.05).在秋季牧场牦牛的干物质采食率和单口采食量(鲜重、干物质重、有机质)显著高于冬季牧场(P<0.05),但未知体重损失率差异不显著(P>0.05).秋冬季牧场牦牛的采食行为主要集中在白昼,而反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冷季补饲精料对放牧牦牛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麦洼牦牛132头,按年龄和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补饲组,每组66头牦牛,补饲组归牧后补饲精料(1 kg/d·头),对照组只放牧。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补饲组牦牛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掉膘降低41.42%,补饲组成年牦牛、犊牦牛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成年牦牛掉膘降低55.14%,犊牦牛掉膘降低57.31%;(2)补饲组牦牛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分别提高7.56%、9.86%、8.45%,补饲组成年牦牛、犊牦牛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犊牦牛提高10.52%,成年牦牛提高10.69%;(3)补饲组与对照组放牧牦牛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总蛋白、尿素、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肌酸激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补饲组成年牦牛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提高24.41%。由此可见,冷季补饲精料有助于提高放牧牦牛生长性能和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有利于牦牛冷季保镖,且对犊牦牛的效果优于青年牦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补饲对后代增重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用妊娠后期母牦牛1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头),对试验组母牦牛肌注Se和VE,考察Se和VE补饲对所产犊牦牛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牦牛分娩当日和产后第4周血清Se浓度和VE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犊牦牛初生当日血清Se浓度为27.0±1.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周龄时虽然下降为17.5±3.4ng/mL,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7ng/mL(P0.01)。试验组犊牦牛血清VE浓度在出生当日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4周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实验期间试验组犊牦牛增重39.8k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1kg (P0.05),平均日增重试验组的300g/日,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1 g/日(P0.05)。试验组犊牦牛下痢现象减少。结果显示,通过肌注对妊娠末期牦牛补充Se与VE,能够促进犊牦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2.5岁、初重为(150.30±9.27) kg的健康麦洼牦牛,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6头。试验牦牛在同一饲养条件下进行舍饲育肥,预试期为14 d,正试期为168 d。结果表明:1)在整个舍饲育肥期间,公牦牛组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母牦牛组,第19周公牦牛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各周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牦牛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料重比有低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80)。2)母牦牛组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公牦牛组(P0.05),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公牦牛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母牦牛组(P0.05),胴体重和净肉重有高于母牦牛组的趋势(P=0.078,P=0.058),而净肉率和屠宰率显著低于母牦牛组(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相同舍饲育肥条件下,母牦牛具有更好的屠宰性能并且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更高,而公牦牛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冷季育肥牦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接近(200±20)kg的牦牛108头,随机分为9组,每组12头牦牛。试验采用双因素设计(能量×蛋白)。能量水平分别为:低能(LE:9.5 MJ/kg)、中能(ME:10.6 MJ/kg)、高能(HE:11.7 MJ/kg);蛋白水平分别为:低蛋白(LP:12%)、中蛋白(MP:14%)、高蛋白(HP:16%)。试验共设计9种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全混合日粮(TMR)。中能中蛋白组为对照组,其余8组为处理组。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牦牛平均日增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中能低蛋白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中能低蛋组牦牛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31.23%。日粮能量与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对干物质采食量作用显著(P<0.05),高能中蛋白组牦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低能高蛋白组牦牛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的含量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组(P<0.05);中能低蛋白组牦牛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能高蛋白组牦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低能低蛋白组(P<0.05)。中能低蛋白组牦牛的养殖收益最高,高于对照组802%。研究表明,冷季育肥牦牛推荐日粮营养水平为代谢能10.6 MJ/kg、蛋白含量为12%。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甸草地天然放牧场不同月份(7月-12月)牧草营养价值动态变化。选取当地典型的放牧草场从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每月中旬跟踪放牧牦牛模拟采集可食性牧草,并采用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和体外发酵技术,进行48 h体外发酵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消失率(IVDMD)及发酵液相关指标的测定,综合评价每个月份牧草的营养价值,为当地放牧草场牧草价值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牧草中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灰分(Ash)、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含量、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及IVDMD在7、8月与其他月份均有极显著差异(P < 0.01),在11月、12月处于较低值,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半纤维素(HC)的含量在11、12月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在7、8月处于较低值。发酵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在不同月份的牧草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G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均随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月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7、8月份牧草体外发酵液的GP、戊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 < 0.01),11月份均极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 < 0.01)。发酵液TVFA含量在不同月份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但7、9月份偏高。综上所述,当地典型高寒草甸草场的牧草在7、8月份营养品质优良,10-12月份牧草营养品质偏低,不能满足牦牛的营养需要,故建议牧民在枯黄期对牦牛进行精准补饲,合理利用草场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县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感染和流行情况,2010年3月至5月在大通种牛场和海晏地区采集252份牦牛血清样品,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牦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大通种牛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23.42%,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65.45%;海晏县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阳性率为19.86%,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率为4.96%。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为研究冷季营养匮乏对放牧牦牛和黄牛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放牧行为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4岁母牦牛和母黄牛各10头,分别于2018年11月、2019年1和3月佩戴MOOnitor监测系统对其放牧行为进行研究.在试验期末(2019年3月)采集牧草样品、瘤胃液和血液,用于牧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  相似文献   

14.
用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MO)间接血凝试验,对来自青海省海晏县的110份绵羊血清,进行了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检测。结果:从110份绵羊血清中检出抗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的阳性血清28份,阳性率为25.45%;表明海晏县的绵羊群中存在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牦牛放牧强度与小嵩草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分析牦牛放牧强度对小嵩草(Kobrecia parva)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个体增重的年度变化呈正相关;在牦牛放牧条件下,优良牧草比例年度变化是评价小嵩草高寒草甸放牧价值的直接度量指标;而相似性系数和草地质量指数的变化与牦牛生产力没有明显的联系,只能指示植物群落整体的相对变化程度;当放牧强度为1.86头/hm2时,能维持优良牧草比例和牦牛年度增重,是保持小嵩草高寒草甸不退化的适宜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9和11月份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夏、秋、冬三季牧场研究了牦牛的昼牧食行为。结果表明:牦牛在夏季草场的昼采食时间最长,平均为(337.45±39.96)min,在秋季和冬季草场的平均昼采食时间分别为(301.82±27.91)min和(304.57±12.24)min。另外,在夏季草场没有观测到牦牛的昼卧息和反刍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在夏季草场牛羊放牧压力过大,草地不能为牦牛提供足够的饲草,故牦牛延长采食时间以获取最大量的饲草,因此用于其他行为的时间相对减少。牦牛在秋冬季草场的昼反刍时间分别为(86.22±14.24)min和(53.84±13.93)min,秋季草场高于冬季草场。牦牛在秋季草场的昼站立和游走时间也高于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秋季草场草产量丰富,质量较好。由于冬季草场气候寒冷,牧草枯黄,质量降低,牦牛的昼卧息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7.
藏羊是青海地区特有的牲畜品种,生活在高海拔气候严寒,生长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但由于青藏高原冬季枯草期漫长,在枯草期内牧草供给缺乏,造成藏羊的体重损失严重,甚至会影响藏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引发藏羊死亡。为进一步验证冬季藏羊补饲的效果,于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5月30日,从青海省达日县的一个藏羊养殖场选择50头2岁的母羊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头,试验组羊群在进行传统放牧养殖的基础上每天补充青干草0.4 kg,混合精饲料0.1 kg,对照组藏羊按照常规放牧方式进行管理,并在试验前、试验中期和试验末期各进行称重,测量增重和增重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寒冷季节放牧养殖模式下,通过对羊群进行适量的饲料补充能增加机体的营养供给,试验组羊群在试验中期、试验末期的平均增重量分别为2.78、3.64 kg,增重率分别为13.11%、16.32%,而对照组的平均增重量和增重率呈现负相关,由此得出冬季寒冷季节补充适量的饲料有利于藏羊安全越冬,并维持身体膘情。  相似文献   

18.
Twelve white Fulani × N'dama cross-bred calves weighing 83.79?±?1.16 kg were used in an 84-day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zation of forage resources from natural grazing land. The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sole grazing, grazing + hay, grazing + silage and grazing + Leucaena leucocephala leaves. The calv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of three animals each and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four experimental diets. Crude protein (CP) contents of the forages ranged from 59 to 171 g/kg dry matter (DM).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NDF) and acid detergent fibre (ADF) contents of the forages ranged from 560 to 705 g/kg DM and 363 to 440 g/kg DM,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P?<?0.05) higher values in mineral contents (Ca, K, P and Mg) were recorded for L. leucocephala leaves compared to other forage resources. Variations (P?<?0.05) were observed in the average daily gain. Animals on grazing + L. leucocephala leaves diet had the highest (113 g/day) average daily gain, while those on sole grazing showed the least value (26.2 g/day). Packed cell volume (PCV), total serum protein, urea 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forage resources from the natural pasture by the calves was attained on supplementation with conserved forages and L. leucocephala leaves without any deleterious effects on the haematological and serum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19.
[方法]对已经度过适应期的3~4岁青年公母牛30头(雌雄各15头)进行饲喂观察,每月称重2次,并对每月经济投入与牦牛的产出做相关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5月份和9—11月份2个时段育肥效果很理想,日增重超过了0.4 kg/d,其中3月份的效果最理想,可达到0.5 kg/d;7—8月份时间段育肥效果很不理想,日增重几乎为0,7—8月份时间段内在沙漠地域中所建的牛场不适合育肥牦牛;虽然不同月份牦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但所有的月份对牦牛的身体并无明显的损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