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不同负荷运动对小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mTOR、Akt蛋白表达的影响。30只小鼠分为3组,依次为对照组(C)、大强度运动组(H)、力竭组(G)。对照组不做运动训练。大强度运动组(H)给予25m/min的运动训练。力竭组(G)给予10 m/min的运动训练至力竭。6周运动训练结束后,取腓肠肌,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Bcl-2、Bax、mTOR、Akt蛋白水平。双缩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活性。结果表明,大强度运动组(H)和力竭组(G)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C),大强度运动组(H)比力竭组(G)细胞凋亡指数高,大强度运动组(H)和力竭组(G)Bax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大强度运动组(H)Bax水平高于力竭组(G),大强度运动组(H)和力竭组(G)Bcl-2、mTOR、p-Akt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大强度运动组(H)Bcl-2、mTOR、p-Akt蛋白水平低于力竭组(G);大强度运动组(H)和力竭组(G)Akt蛋白水平与对照组(C)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大强度运动组(H)和力竭组(G)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大强度运动组(H)MDA含量高于力竭组(G);大强度运动组(H)和力竭组(G)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C),大强度运动组(H)SOD活性高于力竭组(G);大强度运动和力竭运动均会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凋亡,且大强度运动比力竭运动更易引起骨骼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钙离子作为生命体最普遍的一种信号转导因子,在细胞的凋亡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以往的研究认为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是凋亡进行到后期所引起的间接结果,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钙离子作用于细胞凋亡的各个层次,通过多种方式精细调控细胞凋亡进程,构成了细胞凋亡过程中复杂的钙调控网络。论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关于钙信号转导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成果,从钙离子与内质网、线粒体、Bcl-2家族蛋白和细胞凋亡的关系出发,就钙信号转导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病毒感染与靶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病毒等外界因素可以诱导靶细胞凋亡,试验表明这一现象还与病毒复制增殖相关联。迄今已发现20余种病毒可以调节细胞凋亡,在病毒参与调节的过程中有许多基因和蛋白得到表达。另外,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该过程。现就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关系、病毒感染相关的细胞凋亡分子、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凋亡的途径和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5.
N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O对不同细胞的凋亡影响不同。NO诱导凋亡可通过氧化应激、干扰能量代谢、直接损害DNA、激活多聚ADP-核聚聚合酶或使胞液Ca^2 调节紊乱。另一方面,通过cGMP依赖途径,抑制细胞色素C释放、降低半胱天冬酶活性等,NO也可以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4):553-557
为研究PRV感染PK-15细胞对其细胞凋亡及相关凋亡因子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在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cl-2,Bax和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RV感染24 h后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与时间密切相关,与感染剂量无显著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也显示PRV能明显提高其凋亡率,PT-PCR显示PRV感染后caspase-3,Bax表达量明显上调,Bcl-xl,Bcl-2表达量明显下调。结果表明,PRV在感染过程中对细胞的生长的影响与时间紧密联系,能够诱发细胞凋亡,Bax,Bcl-2,Bcl-xl,caspase-3,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氟对不同世代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氟中毒能否引起世代蓄积而对不同世代动物大脑造成损伤,试验采用离乳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大鼠标准饲料,饮自来水;高氟组饲喂大鼠正常饲料,饮含氟化钠(NaF)100 mg/L的去离子水。饲喂3个月,生产子二代和子三代大鼠,仔鼠饲喂采用与其母鼠相同的处理。取0、10、20、30、60、90日龄的不同世代大鼠,分别宰杀,取大脑,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其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日龄高氟组二代、三代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率升高。与二代大鼠相比,不同日龄氟中毒三代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凋亡程度增高,10、20、60、90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提示,氟中毒可以引起世代蓄积,接触氟环境时间越长,其动物子代大脑损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人参皂苷含量及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液中单体皂苷Rg1、Re、Rb1(三者合为总皂苷)和稀有皂苷Rg3的含量;MTT法检测不同人参提取液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在人参炮制过程中,人参总皂苷含量由0.56%下降到0.13%,稀有皂苷Rg3含量由0.17%增加到0.30%;抑制率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28.8 g/L时3种提取液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黑参组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高于人参组和红参组;凋亡实验发现,黑参提取液对细胞的促进凋亡作用明显,人参提取液的促凋亡作用不明显。表明红参和黑参提取液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可能与参液中的稀有皂苷Rg3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断喙应激对雏鸡胸腺细胞凋亡及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断喙对鸡胸腺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到断喙对胸腺淋巴细胞产生明显的影响,断喙组胸腺细胞内可看到细胞核明显的应激反应,细胞核凝集,较致密,部分细胞核即将溶解,并出现一定数量的凋亡和坏死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对照组和断喙组的胸腺内淋巴细胞都是以G1期为主,但断喙组G1期淋巴细胞数量比试验组高;对照组和断喙组胸腺淋巴细胞凋亡率在断喙后5d时差异显著(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断喙应激没有影响Bcl-2和Bax蛋白在免疫器官内的表达部位;但有降低Bcl 2在胸腺细胞内表达量的趋势;有提高Bax在胸腺细胞内表达量的趋势.结果表明断喙应激促进了雏鸡胸腺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JA1对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管一步完成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法检测肝癌细胞(HepG2)经某豆科植物种子粗提物(简称JA1)不同浓度作用前后和相同浓度、不同时间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显示,JA1可显著抑制HepG2的端粒酶活性,而且这种抑制效果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经JA1作用后的HepG2标本中有明显的DNA低含量颗粒(“亚G1期”峰),表明JA1诱导了HepG2的凋亡,且凋亡率与JA1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朱越雄 《中国家禽》2002,24(12):9-10
在乳酸发酵中添加蛋壳粉、CaCO3、CaHPO4、Ca3(PO4)2,并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容量法检测其中Ca^2 含量。结果表明,各种钙源均要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发酵液中的Ca^2 含量,其中添加CaCO3后发酵液的Ca^2 含量达到最高,蛋壳粉次之,且蛋壳粉对发酵液中Ca^2 的相对增值最显著。同时发酵液中pH及Ca^2 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出动态变化,Ca^2 含量还与发酵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约为22个寡核苷酸左右的内源性单链非编码RNA,在动植物进化过程中十分保守。近年来研究表明,miRNAs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凋亡等生理过程并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miRNAs的来源和作用机制,miRNAs对动物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再生以及肌纤维类型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研究银质针与软组织内热治疗针在大鼠骨骼肌内的温度及引起的组织学变化,为内热针在治疗时温度设定提供参考.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使用10、12、8 cm规格银质针和42、50、60℃内热针针刺小腿三头肌并加热,测量加热前后针尖和进针点温度,用HE染色观察骨骼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银质针中只有8 cm规格针加热前后针尖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热针在设定42、50、60℃下加热前后针尖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骼肌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和再生.结论 软组织内热治疗仪在深部组织加热上优于银质针,银质针与软组织内热治疗针治疗时造成骨骼肌细胞损伤并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建立了鸡胚骨骼肌细胞增殖和融合培养模型,增殖和融合培养液分别为添加5%胎牛血清(FCS)和添加10%FCS+0.5%鸡胚浸出液的DMEM培养液。结果表明:培养的骨骼肌细胞增殖和融合情况良好,可存活1周以上。胰岛素(INS,10-1 000 ng/mL)处理48 h显著促进骨骼肌细胞增殖,而100-1000 ng/mL INS处理96 h可显著促进骨骼肌细胞融合。该模型可用来研究激素、生长因子或营养物质对骨骼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给细胞供能。最近研究显示,脂肪酸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都有调控作用。骨骼肌作为脂肪酸代谢的重要场所,是脂肪酸发挥调控作用的主要靶标。棕榈酸与骨骼肌胰岛素抵抗(IR)密切相关;油酸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活化受体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和甘油三酯的合成;亚麻酸可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缓解骨骼肌的胰岛素抵抗;共轭亚油酸(CLA)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影响骨骼肌的代谢活动;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RA)能显著改变骨骼肌肌球蛋白重链的基因表达;二十碳五烯酸(EPA)对骨骼肌的糖代谢、线粒体活动和Apelin系统都有一定影响。作者通过对不同脂肪酸对骨骼肌的调控作用进行探讨,试图揭示不同脂肪酸的差异化调控机制,从而为开发脂肪酸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讨鸡在不同日粮能量水平下,鸡解耦联蛋白(avian uncoupling protein,avUCP)基因对骨骼肌组织中ATP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3×3三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即avUCP转基因鸡与非avUCP转基因鸡、3种日粮(高能日粮、高脂日粮和标准日粮)和日粮饲喂时间(20、40和60 d),共18个处理组。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时,屠宰试鸡取骨胳肌组织,生物发光法测定骨骼肌ATP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avUC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avUCP基因、日粮营养结构和日粮饲喂时间均显著影响鸡骨骼肌的ATP含量(P<0.01),且ATP含量与avUC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5,avUCP基因和日粮营养结构、日粮营养结构和日粮饲喂时间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avUCP转基因鸡骨骼肌ATP含量明显高于非avUCP转基因鸡,其中高能日粮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高脂日粮组间和标准日粮组间差异显著(P<0.05)。3种日粮处理显著影响骨骼肌ATP含量(P<0.01),其中avUCP转基因组的差异比非转基因组大。高能日粮组和高脂日粮组饲喂前期骨骼肌ATP含量逐渐增加,40 d时达到最高,其后呈降低趋势(P<0.05)。通过日粮营养和转基因技术调节avUCP mRNA的表达可以促进骨骼肌ATP的储备,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节省鸡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9.
Fatty acids are thought to supply energy for cell traditionally.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e effect of fatty acids on cellular growth, development and metabolism. Skeletal muscle i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fatty acids consumption, and it's also the main target where fatty acids play its role. Palmitic acid is closely related to skeletal muscle insulin resistance (IR); Oleic acid can increase skeletal muscle fatty acids oxidation and triglyceride synthesis through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Linolenic acid relieves skeletal muscle insulin resistance by increasing glucose utilization;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 influences skeletal muscle metabolism via multiple signal passways;Docosahexaenoic acid (DHA) and arachidonic acid (ARA) can significantly change myosine heavy chain gene expression;Eicosapntemacnioc acid (EPA) has some effect on skeletal muscle glucose metabolism,mitochondrial action and Apelin system.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tty acids on skeletal muscle.And we will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ivers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various fatty acids, and we also hope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atty acids produ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