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4.
低聚糖对断奶羔羊瘤胃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糖对断奶羔羊瘤胃菌群的影响.选取日龄、体重相近的陶赛特F2>代断奶公羔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低聚异麦芽糖(IMO)组(基础饲粮+0.3%IMO)、低聚果糖(FOS)组(基础饲粮+0.3%FOS)和混合低聚糖组(基础饲粮+0.2%IMO+0.1%FOS),试验期42 d(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羔羊瘤胃内容物细菌16S rRNA的V6~V8可变区进行菌群多样性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瘤胃总菌、黄化瘤胃球菌(R.flavefaciens)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succinogenes)的数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FOS显著降低了瘤胃菌群的多样性(P<0.05),而IMO及混合低聚糖对瘤胃菌群的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2种低聚糖均显著降低了DGGE凝胶上的条带数(P<0.05),而混合低聚糖处理后DGGE凝胶上的条带数则无显著变化(P>0.05);FOS提高了羔羊瘤胃总菌(P<0.05)、R.flavefaciens(P<0.05)和F.succinogenes(P>0.05)的数量,而IMO和混合低聚糖显著降低了F.succinogenes的数量(P<0.05).由此得出:低聚糖能够改变断奶羔羊瘤胃菌群结构,FOS可提高瘤胃总菌及R.flavefaciens和F.succinogenes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验证玉米秸秆微贮对育肥牛的饲喂效果,对76头西门塔尔牛饲喂180天,结果表明,试验组肉牛从试验前平均体重382.59kg/头,到试验后的平均体重579.63kg/头,日均增重达1.095kg/头。试验组比对照组肉牛平均每头牛日增重增加0.226kg,平均每头牛日增重提高26%。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微贮对育肥牛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岩藻多糖对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及代谢组学的影响。选用60只60日龄平均体重为(12.5±0.5) kg的健康断奶羔羊(川中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F1组)、0.3%(F2组)和0.5%(F3组)的岩藻多糖。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F2、F3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F1、F2、F3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 <0.05)。2)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pH和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显著升高(P<0.05),F2、F3组的瘤胃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3)在门水平上,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F1、F3组的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螺旋...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秸秆微贮饲料加工原理秸秆微贮饲料加工技术是在揉碎的秸秆饲料中加入微生物菌种,经厌氧发酵而成。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使秸秆中纤维素类物质部分分解,纤维素长链断裂并转化为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增加了秸秆饲草的柔软度,使粗硬的秸秆变得柔软,并产生浓郁的醇香。一是增强了玉米秸秆的柔韧性和膨胀度,使粗硬的秸秆变得柔软,并产生浓郁的果香味,适口性好,牛羊采食速度提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2):36-40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断奶羔羊瘤胃发育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选用30只日龄为(50±5)d、体重为(25±2)kg的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5%(Ⅰ组)和1%(Ⅱ组)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1试验Ⅰ、Ⅱ组断奶羔羊体增重比对照组分别增重3.2%(P0.05)和55.5%(P0.05);试验Ⅰ、Ⅱ组瘤胃净重比对照组分别高8.5%(P0.05)和26.4%(P0.01),Ⅰ和Ⅱ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断奶羔羊瘤胃乳头高度比对照组分别高8.2%和9.2%,Ⅱ组乳头密度比对照组降低16.2%,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Ⅰ和Ⅱ组瘤胃p H值比对照组高(P=0.08);Ⅰ和Ⅱ组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9.7%(P0.05)和21.0%(P0.05);Ⅰ和Ⅱ组瘤胃内容物中乳酸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7.0%(P0.01)和19.5%(P0.01);乙酸、丙酸、丁酸、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提高了断奶羔羊的体增重及瘤胃净重和瘤胃p H值,降低了瘤胃内氨态氮及乳酸浓度。 相似文献
9.
1优点及种类稻麦及玉米秸秆微贮即在稻麦及玉米秸秆中加入微生物活性菌种,放入一定的容器中如水泥池、土窖、缸、塑料袋等或地面进行发酵,经过一定的发酵过程,使麦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味,家畜喜食的粗饲料。微贮麦秸秆作饲料饲喂草食动物不仅具有青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氨化玉米秸秆日粮对杂交羔羊含饲育肥效果的影响。经统计分析,加水65%氯化玉米秸秆日粮的日增重最高,与其他5组日粮差异显著(P〈0.05),加水45%氮化玉米秸秆日粮与加水25%氯化玉米秸秆日粮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和生产成本方面,不同水分氨化玉米秸秆饲粮组合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加水65%氨化玉米秸秆日粮的料重比分别比加水45%氨化玉米秸秆饲粮、加水25%氯化玉米秸秆饲粮、未加水氯化玉米秸秆日粮低0.32,0.51,1.13,生产成本分别节约了0.47元,0.75元,1.66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饲喂蒸汽压片玉米对新疆褐牛增重、瘤胃发酵及微生物的影响,旨在探索提高肉牛增重性能和饲养效益的饲喂方法。【方法】将16头年龄(18月龄)和体重相近(436.87 kg±17.29 kg)的健康新疆褐牛公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头牛。试验组精料使用蒸汽压片玉米,对照组使用普通破碎玉米,预试期15 d,正试期180 d。记录试验牛初始体重、终末体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于试验第180天采集新疆褐牛饲喂前(0 h)和饲后1、3、5、7、9 h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取0 h瘤胃液利用16S rRNA分析瘤胃微生物菌群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褐牛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瘤胃液pH在1 h显著降低(P<0.05),在3 h极显著降低(P<0.01);瘤胃液乙酸和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在3 h均显著提高(P<0.05),丙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在各采样时间点,瘤胃液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两组褐牛瘤胃液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试验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螺旋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提高(P<0.01),而厚壁菌门、脱硫杆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理研菌科RC9、普雷氏菌属UCG-003、毛螺旋菌科XPB1014和毛螺旋菌科NK3A2相对丰度均显著提高(P<0.05),而克里斯滕森菌科R-7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饲粮中使用蒸汽压片玉米能显著提高新疆褐牛公牛平均日增重,改变瘤胃发酵速度,提高发酵效率,显著增加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微生物丰度,降低了纤维降解相关和可致病的微生物丰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畜牧杂志》2019,(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亮氨酸对早期断奶湖羊瘤胃发育及瘤胃细菌菌群组成的影响。选用36只5日龄的湖羊羔羊,依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C,0 g/d)、亮氨酸低剂量添加组(L,0.66 g/d)和高剂量添加组(H,1.33 g/d),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羔羊。于30日龄断奶当天每组每个重复取1只羔羊屠宰以获得瘤胃组织及内容物样品(n=4)。结果表明:H组瘤胃乳头的长度较C组显著增加(线性,P<0.01);添加亮氨酸可使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水平显著提高(二次,P=0.05),但并未改变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摩尔比例(P>0.05);与C组相比,L与H组的瘤胃氨态氮浓度均显著降低(线性,P<0.05;二次,P>0.05);L组羔羊瘤胃内容物中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二次,P=0.05);亮氨酸的添加并未改变瘤胃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但对菌群组成有一定影响;L组瘤胃内最多的是厚壁菌门(49.5%);H组拟杆菌门(51.4%)显著高L和C组(二次,P=0.05);H组的普雷沃氏菌属最多(线性,P>0.05;二次,P>0.05),而L组的巨型球菌属最多(二次,P <0.01);与C组相比,L组的双歧杆菌属(二次,P<0.05)和光岗菌属显著增加(二次,P<0.05)。由此可见,添加亮氨酸可促进羔羊瘤胃发育,改变瘤胃细菌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酵母壁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取18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胎次和体重接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9头猪。4个组试验猪分别饲喂对照饲粮(未添加酵母壁多糖)、0.15%酵母壁多糖饲粮、0.30%酵母壁多糖饲粮和0.45%酵母壁多糖饲粮。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0.30%和0.45%酵母壁多糖显著提高了仔猪结肠乙酸的含量(P0.05);其中,0.30%和0.45%酵母壁多糖还显著提高了结肠丙酸、丁酸以及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0.30%和0.45%酵母壁多糖显著降低了盲肠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且0.30%和0.45%酵母壁多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酵母壁多糖可提高仔猪肠道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根据回归方程预测,酵母壁多糖在仔猪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31%~0.40%。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钠对断奶羔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24只42日龄的断奶羔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黄霉素的饲粮,丁酸钠A组和丁酸钠B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和3 g/kg包膜丁酸钠的饲粮。各组分别在试验第14天、第28天选取3只羔羊屠宰取样。结果表明:试验第14天时,各组断奶羔羊的瘤胃相对质量和相对容积以及各胃肠道形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28天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丁酸钠B组瘤胃背囊的肌层厚度,瘤胃腹囊的肌层厚度、乳头高度,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空肠绒毛表面积以及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3 g/kg包膜丁酸钠并持续饲喂28 d可以促进断奶羔羊瘤胃乳头和肌层以及肠道绒毛的生长,增加肠道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有利于胃肠道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评估饲粮添加黄芪和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刺激对羔羊后肠道发酵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试验分为DSS刺激前和刺激后2个阶段。在第1阶段,选取36头42日龄健康、体重相近(5.2 kg±2.0 kg)的断奶湘东黑山羊,随机分配到对照组(CON,n=16;饲喂基础饲粮)和黄芪组(AP,n=20;饲喂基础饲粮+10 g/(d·头)黄芪根粉),饲喂36 d后(包括7 d预饲期)屠宰(除去第2阶段各组选取的6只羔羊外,剩余的均屠宰),收集盲肠组织和食糜样品用以评估饲粮添加黄芪对羔羊后肠道发酵和微生物组成的影响;第2阶段,在试验第36天,从CON组和AP组中分别随机选取6只羔羊进行DSS刺激(4%体重剂量口服),持续8 d后屠宰,收集盲肠组织和食糜样品用以评估羔羊后肠道发酵和微生物在DSS刺激后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与CON组羔羊相比,AP组羔羊盲肠发酵参数及微生物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DSS刺激前羔羊相比,DSS刺激后羔羊盲肠微生物发酵所产生乙酸含量降低,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③与DSS刺激前羔羊相比,DSS刺激后羔羊盲肠黏附总细菌(total bacteria)和梭菌XIVa (Clostridium cluster XIVa)数量显著增加(P<0.05),食糜中梭菌XIVa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不同处理羔羊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占80%以上,其次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不同处理羔羊肠道微生物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⑤短链脂肪酸浓度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黄芪根粉对羔羊盲肠微生物发酵能力和微生物组成无显著影响,DSS刺激会降低盲肠微生物发酵乙酸能力和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改变细菌在属水平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6.
17.
为探索秸秆不同调制技术, 提高饲料利用率, 选用秸秆专用复合酶制剂和酵母活菌制剂用清水稀释后喷洒在秸秆表面, 与日粮其他成分充分混匀后饲喂肉牛, 研究对肉牛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酵母活菌制剂处理的试验Ⅱ组肉牛平均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经复合酶制剂处理的试验Ⅰ组和对照组, 试验Ⅱ组肉牛每千克体增重的饲料成本比试验Ⅰ组和对照组分别低0.91元和1.83元。试验得出如下结论:酵母活菌制剂处理玉米秸秆对肉牛生长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可以提高肉牛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玉米秸发酵试验及半体内法 ,评价了复合产乳酸菌 (植物乳杆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粪尿链球菌 嗜酸乳杆菌 )、酶制剂 (纤维素酶 淀粉酶 糖化酶 )、液体发酵剂 (益生菌 )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玉米秸组成成分及瘤胃有效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从整个发酵期来看 ,高剂量固体发酵剂组 (每吨秸杆添加复合产乳酸菌 2 0 g 纤维素酶 10 0 g 淀粉酶 30 0 g 糖化酶 30 0 g)、高剂量液体发酵剂组 (每吨秸杆添加益生菌 5 0 0 m L )、中性洗涤纤维 (NDF)含量略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高剂量的固体发酵剂和液体发酵剂明显提高了玉米秸快速降解的干物质 (DM) (P <0 .0 5 )、NDF成分 (P <0 .0 1) ,显著降低了慢降解的 DM、NDF成分 (P <0 .0 1) ;从有效降解率来看 ,高剂量液体发酵剂组的DM有效降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纤维素酶组 (P <0 .0 5 ) ,NDF有效降解率则比其他各组均有明显提高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