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草对NaCl和Na_2CO_3胁迫的生理响应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药用植物甘草为材料,采用沙基培养法培养幼苗,以含有不同浓度的NaCl或Na2CO3的营养液对其分别进行不同强度的盐胁迫和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甘草幼苗在NaCl浓度不超过350 mmol·L-1、Na2CO3浓度不超过50mmol·L-1条件下可全部存活,在NaCl浓度不超过150mmol·L-1时对甘草生长无明显影响;NaCl浓度超过150 mmol·L-1、Na2CO3浓度超过50 mmol·L-1,甘草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日相对生长率、单叶面积及根系活力均呈下降趋势,膜伤害加剧,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升高.在相同浓度胁迫下,碱胁迫的胁变反应均比盐胁迫强烈,说明甘草的抗盐性高于抗碱性,低浓度盐对甘草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NaCl和Na2CO3胁迫对甘草幼苗膜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沙基培养的甘草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和Na2CO3胁迫对其膜质过氧化作用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膜透性、MDA含量呈现上升趋势、POD和SOD两种保护酶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在相同[Na+]胁迫强度下,碱胁迫下的胁变反应均比盐胁迫强烈.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浓度为50~250mmol/L的中性盐(NaCl)和浓度为25~125mmol/L的碱性盐(Na2CO3)对生长7d的高羊茅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并分析了NaCl与Na2CO3对高羊茅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SOD、P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升高,高羊茅幼苗的含水量和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少数浓度时指标也有升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POD活性随盐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50mmol/L Na+浓度时,两种盐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POD活性的影响相似;随处理浓度的升高,碱性盐对高羊茅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大多比中性盐的影响要大,表明高羊茅对中性盐的耐受力比碱性盐要强。  相似文献   

4.
盐碱胁迫对西兰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和Na2CO3胁迫萌发期的西兰花(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 L.)种子,调查了其发芽和胚保护酶活性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20 mmol/L)的NaCl胁迫对西兰花各发芽指标有促进作用,在等Na+浓度胁迫下,各Na2CO3胁迫对各发芽指标均表现出抑制作用。Na2CO3胁迫处理胚的SOD和POD活性低于NaCl胁迫处理,MDA含量高于NaCl胁迫处理。综合分析表明,西兰花耐盐阈值和耐碱阈值分别为445.5 mmol/L和64.1 mmol/L。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苦瓜水培幼苗耐盐碱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翠绿、长白和绿脆3种苦瓜(Momordicacharantia L.)水培幼苗为试验材料,用Na+浓度依次为34.2 mmol/L、68.4 mmol/L、102.6 mmol/L和136.8 mmol/L的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溶液进行处理,研究处理10d后苦瓜幼苗有关生理特性对2种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NaCl溶液处理下,苦瓜幼苗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均随Na+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Na+浓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而根长和电导率则随N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Na2CO3溶液处理下各形态生理指标变化与NaCl溶液处理大体相似,但Na2CO3影响程度大于NaCl。说明盐碱胁迫均对苦瓜幼苗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但在相同Na+浓度胁迫下,Na2CO3对苦瓜的伤害程度大于NaCl,即苦瓜对盐的忍耐程度高于碱。各品种苦瓜抗盐性大小为:翠绿>长白>绿脆。  相似文献   

6.
以互花米草幼苗为材料,利用室内河沙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NaCl)浓度和重金属(CdCl_2)浓度下互花米草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体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CdCl_2浓度范围在0.2~0.8 mmol/L时,高NaCl浓度(700、900 mmol/L)交互胁迫下处理组均枯死,表明NaCl和CdCl_2交互胁迫并不能促进互花米草幼苗的耐盐机制,反而加速其灭亡,交互胁迫下互花米草幼苗生长所能忍受的胁迫浓度下降,互花米草幼苗最大耐NaCl浓度为500 mmol/L;在4组CdCl_2浓度胁迫下,NaCl增加了互花米草幼苗叶片中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且3个指标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NaCl浓度(500~700 mmol/L)达到峰值,P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NaCl浓度为500~900 mmol/L处,S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胁迫浓度低的处理组中,也说明SOD先于另外两种酶出现在互花米草幼苗抗氧化过程中;SOD活性同时与POD活性和CAT活性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只有渗透调节物质中的游离脯氨酸和抗氧化酶体系中的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各个指标,互花米草在0~0.8 mmol/L CdCl_2和0~900 mmol/L NaCl交互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中的可溶性蛋白与抗氧化酶体系中的SOD活性、POD活性均较为敏感且对胁迫浓度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下蚕豆幼苗抗氧化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50、150、250mmol/LNaCl溶液处理蚕豆幼苗,连续5d测定蚕豆叶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增加,而SOD、POD、CAT的活性变化规律不尽相同,CAT活性最高点出现在NaCl浓度为50mmol/L时.随后下降。而SOD、POD活性最高点出现在NaCl浓度为150mmol/L时,随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施加外源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百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0、100、150 mg/L)NaCl 溶液模拟盐胁迫,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进行百香果种子浸种处理(50、100 mmol/L)和幼苗叶面喷施处理(25、50 mmol/L),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生理指标以及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分析外源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百香果的生理调控效应。【结果】在 150 mg/L NaCl 胁迫下,50 mmol/L 赤霉素浸种处理可以使百香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 20.4% 和 16.3%,促进百香果胚芽长度和胚根长度分别增加 7.9%和 20.5%,MDA 含量下降 10.8%,可溶性蛋白含量、SOD 活性和 POD 活性分别提高 5.5%、21.3% 和 28.5%。在 150 mg/L NaCl 胁迫下,叶面喷施 25 mmol/L 赤霉素后,百香果幼苗的叶片数量、株高、根长和地茎分别提高16.3%、20.3%、20.9% 和 19.4%,同时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 活性和 POD 活性分别提高 13.0%、26.2%、12.0% 和 9.3%。【结论】外源赤霉素浸种处理可显著促进盐胁迫下百香果种子的萌发,对胚芽、胚根生长所受到的抑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叶面喷施赤霉素可明显缓解 100、150 mg/L 盐胁迫对百香果幼苗生长的影响,尤其是对 150 mg/L 盐胁迫处理幼苗的缓解效应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NaCl浓度对胀果甘草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愈创木酚氧化法以及高锰酸钾滴定法分别对幼苗POD和CA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当NaCl浓度小于200mmol/L时,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正常;当NaCl浓度达到300mmol/L时,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都受到抑制。植株内POD和CAT活性皆随NaCl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结论]胀果甘草种子和幼苗的耐盐范围为200~300mmol/L。胀果甘草较强的抗盐性可能与其在盐胁迫下保护酶活性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引进的10个甜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Cl模拟盐胁迫对不同品种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甜高粱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以及幼苗的SOD、POD、CAT活性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NaCl胁迫浓度增加,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逐渐下降,不同品种幼苗的SOD和CAT活性均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NaCl胁迫浓度为100150 mmol/L时,SOD和CAT的活性均最大,而POD活性变化则因品种而异。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不同品种甜高粱幼苗MDA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不同盐胁迫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引入新型三元过渡中间层(RuO_2-SnO_2-CeO_2)对Ti/PbO_2电极进行改性,提高电极活性及使用寿命。[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RuO_2-SnO_2-CeO_2,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征中间层结构及物象成分,并对改性电极进行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EIS)、电催化降解4-氯酚及寿命加速等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电极性能。[结果]RuO_2-SnO_2-CeO_2可以形成稳定的固溶体氧化物,对基底起到保护作用,电极寿命延长超过5.5倍,且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结论]RuO_2-SnO_2-CeO_2的引入,提高了电极寿命及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草炭有机质提取物胡敏酸、富里酸、水溶解态有机质的红外光谱研究显示 ,三者的含氧官能团组成相似 ,但基团含量差异较大 .胡敏酸、富里酸、水溶解态有机质与金属离子 (Cu2 +、Cd2 +、Pb2 +、Zn2 + )络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 ,除 -COOH外 ,-OH、C=O、-NH2 等官能团也参与了对金属离子的络合 ,但不能很好地揭示哪种金属离子具有形成络合物的最大倾向  相似文献   

13.
试验于2001年10月-2002年8月在攀枝花进行。处理药剂及其浓度为16.7?CN2、0.5%~2.0%H2CN2、0.5%~2.0%H2CN2 1%吐温80;处理时期为12月25日、1月10日、1月25日。最佳处理时间是1月10日;最佳处理组合是1.0%H2CN2 1.0%吐温80,霞多丽、佳美、梅尔诺、黑虎香分别提前萌芽16、13、11、4d;提前成熟17、13、14、6d;提高萌芽率4%、12%、17%、9%;芽眼成枝率提高40%、29%、37%、12%;提高果枝率为9%、8%、28%、4%,提高结果系数7%、7%、37%、3%。不同品种对处理反应有差异,对照黑虎香有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14.
设D=p_1…p_j(1≤j≤3),p_1,…,p_j(1≤j≤3)是互异的奇素数.利用初等方法讨论了Pell方程组x~2-s~2(s~2-1)y~2=1(s∈Z+,s≥2)与y~2-Dz~2=4的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山东农业科学》2019,(6):10-16
玉米是对土壤盐渍化中度敏感的作物,易受盐碱危害。甘氨酸甜菜碱作为一种主要的渗透保护物质,能够提高植物对多种非生物胁迫(如盐碱、干旱、低温等)的抗性。本工作前期从嗜盐隐杆藻中克隆得到两个参与甘氨酸甜菜碱合成的甲基转移酶基因ApGSMT2和ApDMT2,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两个基因分别在拟南芥和玉米中共同过表达,获得转基因阳性株,收获T_1代转基因种子,经自交后得到T_2代种子。以拟南芥T_2代种子为试材,设置0、50、100、150、200 mmol/L NaCl处理,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盐浓度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种子的萌发率显著高于未转基因对照植株,说明过表达ApGSMT2和ApDMT2基因对于提高拟南芥的耐盐性具有显著效果。进一步对T_2代转基因玉米株系幼苗的耐盐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80 mmol/L NaCl处理后,未转基因对照植株萎蔫,而转基因株系长势良好,其株高、根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鲜重显著高于对照,说明过表达ApGSMT2和ApDMT2基因显著提高了玉米对盐胁迫的耐受性,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制玉米耐盐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水环境中重金属监测的指示植物应用于生产,通过离子溶液浸泡试验,研究Cu~(2+)、Hg~(2+)及其混合胁迫对高等水生沉水植物阿根廷蜈蚣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MDA(丙二醛)含量、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持续下降,当Cu~(2+)、Cu~(2+)+Hg~(2+)混合处理浓度≤1 mg/L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2)MDA含量与受胁迫强度呈正相关关系;3)在胁迫处理24h内,CAT活性逐渐升高,而后随时间延长活性下降,直至出现抑制现象;4)同浓度处理对阿根廷蜈蚣草生理胁迫强度为Cu~(2+)Hg~(2+)Cu~(2+)+Hg~(2+)。  相似文献   

17.
蛋白核小球藻对铅、镉和汞吸附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丹  赵文  魏杰  王媛  张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2):2548-2553
通过吸附时间、藻细胞密度和重金属浓度等参数条件的变化,研究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对海水中Pb2+、Cd2+和Hg2+的吸附.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pb2+、Cd2+和Hg2+的吸附率分别在2~4 d内快速升高后趋于平衡,而吸附量在第1d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变小.藻细胞密度为1×106 ...  相似文献   

18.
合成一对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ORF2基因特异性引物,对郑州分离株(ZZ)猪圆环病毒PCV-2型的ORF2基因进行了扩增。经测序后,并在GeneBank注册。  相似文献   

19.
20.
Binding of Sonic Hedgehog (Shh) to Patched (Ptc) relieves the latter's tonic inhibition of Smoothened (Smo), a receptor that spans the cell membrane seven times. This initiates signaling which, by unknown mechanisms, regulates vertebrate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We find that two molecules interact with mammalian Smo in an activation-dependent manner: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kinase 2 (GRK2) leads to phosphorylation of Smo, and beta-arrestin 2 fused to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nteracts with Smo. These two processes promote endocytosis of Smo in clathrin-coated pits. Ptc inhibits association of beta-arrestin 2 with Smo, and this inhibition is relieved in cells treated with Shh. A Smo agonist stimulated and a Smo antagonist (cyclopamine) inhibited both phosphorylation of Smo by GRK2 and interaction of beta-arrestin 2 with Smo. beta-Arrestin 2 and GRK2 are thus potential mediators of signaling by activated Sm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