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永祥 《齐鲁渔业》2007,24(10):19-19
斑点叉尾鱼回,又名美国鲶,鱼肉质优良、适温范围广、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病害少、易饲养。2006年我县及周边市县大多数养殖户池塘养殖成鱼每667m^2产量达500—600kg,获利达2000元左右。去冬今春20~30尾/kg规格的鱼回鱼种市场价达到20~25元/kg,且供不应求。为了解决大面 积养殖成鱼所需大量鱼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在低盐碱(盐度1.7,pH值约为7.72)水体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15 000、16 500、18 000尾/hm~2)和放养规格(0.3、0.5 kg)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养殖密度的增加,斑点叉尾(鱼回)的饵料系数增大,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收获规格和成活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放养密度为16 500尾/hm~2时,池塘评价产量最高,达18 156.21 kg/hm~2;平均毛利润也最高,达89 813.10元/hm~2。随着放养规格的增大,养殖产量、收获规格、成活率和饵料系数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大规格鱼种平均产量和平均毛利润分别达20 272.80 kg/hm~2和90 531.82元/hm~2。在低盐碱(盐度1.7,pH值约为7.72)水体中斑点叉尾(鱼回)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分别为16 500尾/hm~2和0.5 kg/尾时,具有最大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一面积为5.4亩的池塘中,主养斑点叉尾(鱼回),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冬片鱼种730尾,规格18.8克/尾,经270天养殖,取得亩产斑点叉尾(鱼回)成鱼420kg,规格650克/尾,成活率88.5%,亩产值8895元,亩效益4604.8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示范斑点叉尾(鱼回)从鱼种至成鱼阶段生长性能,本试验在江西省吉安市通过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成鱼饲料进行了养殖试验。试验在3口2.0亩的鱼池中进行,每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600尾和白鲢100尾。经187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从52克/尾长至平均710克/尾。斑点叉尾(鱼回)和白鲢的平均毛产量分别为415千克/亩和72千克/亩,它们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97.6%和100%。斑点叉尾(鱼回)对该豆粕型全植物性蛋白饲料的平均饲料系数为1.31:1。养殖试验的平均净利润为人民币1154元/亩,平均投资回报率为41.2%。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技术和豆粕型饲料进行的本试验,展现了斑点叉尾(鱼回)生长快、主动摄食和饲料系数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斑点叉尾(鱼回)(Ictaiurus Punctatus)是美国淡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1984年从美国引入我国湖北省.经过多年养殖实践证明,这条鱼具有许多优良性状:杂食性、广温性、生长速度快、无肌间刺、营养丰富、养殖技术容易掌握等.我省于1999年从湖北省引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于当年在苗种繁殖、培育、成鱼养殖方面取得成功.为了尽快在我省推广养殖这一优良养殖品种,2000年3月从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斑点叉尾(鱼回)冬片210尾,放入一面积约30亩的小山塘进行套养.经过7个月的饲养,12月初干塘,共捕获斑点叉尾(鱼回)200尾,总重量130kg,尾重0.5~0.9kg,尾均重为0.65kg.塘边价12元/kg,产值1560元,扣除鱼种成本200元,运输费100元,饲料费不计(因为没有专投饲料),共获利1260元,折合每亩获利42元.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4年博兴县水产站在湖滨乡周陈村、乔庄乡河徐村等20亩池塘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试验。4月26日放养鱼种,10月22日测产验收,20亩试验池共计产鱼10116千克,其中斑点叉尾(鱼回)7159千克,平均规格0.45千克/尾,鲢鱼2957千克,规格0.62千克/尾。平均亩产成鱼505.8千克,斑点叉尾(鱼回)亩均产357.95千克。每亩产值6318.6元,亩纯利3298.6元,投入产出比1:2.1。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7.
土拦库湾0.53 hm2,最大水深3 m,投放13 cm的斑点叉尾( )苗种6000尾,养殖时间约7个月,捕捞产量1 100kg,库存3 125kg,支出4.50万元,总收入8.45万元,纯收入3.95万元,投入产出比1∶1.88.大水面放养(鱼回)鱼,增值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江西省吉安市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的示范养殖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鱼回)鱼种的生产情况。试验在3口2亩大小的池塘内进行,放养密度为斑点叉尾(鱼回)鱼苗8000尾/亩(即120000尾/公顷),并搭配放养白鲢鱼苗1000尾/亩(或15000尾/公顷)。经109天饲养,斑点叉尾(鱼回)苗从平均1克/尾长至39克/尾。养殖的平均毛产量为斑点叉尾(鱼回)269千克/亩(4038千克/公顷)和白鲢50千克/亩(750千克/公顷)。斑点叉尾(鱼回)和鲢鱼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86.8%和6.4%。投喂豆粕型鱼苗和鱼种饲料,斑点叉尾(鱼回)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0.96:1。养殖的平均净收入为人民币1646元/亩,平均经济回报率为62.3%。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豆粕型饲料和80:20池塘养殖技术,斑点叉尾(鱼回)展示了良好的生长、摄食和饲料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水温(18±1)℃和(28±1)℃下,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20 mg/kg鱼体重连续口灌斑点叉尾(鱼回)5 d,于停药后第1、3、5、7、9、12、15、24、30、40天分别将斑点叉尾(鱼回)处死后取肌肉(加皮)、肝脏、肾脏3种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斑点叉尾(鱼回)组织中强力霉素.结果表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不同水温下相同组织,相同水温下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高水温时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消除快,表明水温对斑点叉尾(鱼回)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强力霉素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与其他组织相比,强力霉素在肝脏中的消除最慢.因此,若将肝脏作为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残留的靶组织计算休药期,在(18±1)℃和(28±1)℃时,按欧盟和中国规定的动物组织中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最高残留限量300μg/kg计算,从食品安全角度来分析,建议休药期分别为55 d和30 d.若按强力霉素在可食组织肌肉(加皮)中最高残留限量300 μg/kg计算休药期,建议休药期分别为22d和19 d.本研究旨为不同水温条件下制定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鱼回)体内的残留限量和休药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鱼回)亦称沟鲶,属鲶形目(鱼回)科鱼类,杂食性,喜群食,多栖息于水体底层,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杂食性名贵经济鱼类.其适温范围0~38℃,正常生长溶氧2 mg/L,最适3.5~7 mg/L,pH值5~8.5,盐度范围0.1%~8%,试验考虑到斑点叉尾(鱼回)耐低温,经济效益好的特性,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首创了新疆地区斑点叉尾(鱼回)高密度流水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面积为6 667m2的池塘混养(鱼回)、鲂鱼种,搭配鲢、鳙及银鲫,给(鱼回)、鲂及银鲫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饲养209d,共产(鱼回)鱼6 960kg,团头鲂6 889.6kg,异育银鲫345kg,鲢和鳙共2 137.4kg,每666.7m2产量1 633.2kg,每666.7m2成本7639.16元,每666.7m2利润4 324.26元,投入产出比为1:1.56.  相似文献   

12.
小体积网箱养殖具有灵活、操作方便、见效快等特点,与传统的大网箱养殖相比则水体交换更快,可以创造并维持更好的水质条件,经济效益显著.笔者曾经进行了小体积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鱼回)试验,平均单产量230kg/m3,纯收入500余元/m3,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斑点叉尾(鱼回)单项养殖比较经济效益下降,为调整海安地区特种水产养殖结构,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笔者于2006年实施斑点叉尾鲴、南美白对虾、太湖青虾混养轮茬高产高效技术研究项目,实施面积200亩,生产斑点叉尾(鱼回)156.7t(平均亩产量783.5kg)、南美白对虾53t、太湖青虾18.2t,实现销售收入512.2万元,利润179万元(平均亩产值25610元、亩利润8950元).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斑点叉尾(鱼回)具有适应性强、易养殖、易捕捞、肉质鲜美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淡水名贵养殖品种,宁夏中宁地区于2004年~2005年进行斑点叉尾(鱼回)池塘养殖试验,2004年平均亩产650kg,2005年平均亩产725kg,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用5口面积均为2亩的池塘进行德克萨斯选育品系斑点叉尾(鱼回)夏花至鱼种的培育,放养密度每亩6 000尾,饲养111~114d,斑点叉尾(鱼回)平均尾重从0.08g长至43.55g,饲料系数1.31,成活率85.1%,平均亩净收入1 721.64元,投资回报率53.9%,显示了良种斑点叉尾(鱼回)苗种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6.
2005~2007年,我们在济宁市水产名优良种研究试验推广基地连续3年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繁育工作,累计繁育优质(鱼回)鱼苗20余万尾,总结出了适宜本地开展的规模化(鱼回)繁育技术,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鱼回)繁育技术的成功。现将2007年度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亲鱼的来源及选育1999年10月,从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引进美国斑点叉尾(鱼回)原种1万尾,平均尾重10 g,进行专池培育。2004年开始筛选个体较大、体质健壮、体形体色正常的成鱼作为亲鱼,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7.
971378 定时增氧和增氧持续时间对水质和斑点叉尾(鱼回)产量的影响=Effects of timingand duration of aeration on water qualityand production of channel catfish[刊,英]/Abdalla A A F,Romaire R p∥Aquac.Abst..—1996,13(6).—3295体重660g 的斑点叉尾(鱼回)以密度为1931kg/ha 放养在池塘中,每天投喂浮性商品饲料74kg/ha,试验10周,测定5种增氧方式对鱼生长、成活和池塘水质的影响。增氧方式如下:(1)不增氧;(2)从4时至7时开机增氧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初,我国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鱼回)进行养殖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在南方池塘、网箱等养殖中已形成规模,但在北方寒地养殖报道较少,尚未得到推广。为探索在北方寒地养殖斑点叉尾(鱼回)的可行性,1997年6月14日我们从湖北省武汉引进斑点叉尾(鱼回)乌仔1万尾进行池塘试验养殖,取得成功。最大个体尾重3.2kg,最小个体尾重1.21kg,平均尾重约1.8kg,育成商品鱼5 000余公斤,现将这几年养殖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又称美洲鲶、沟鲇,属鲶形目、(鱼回)科,原产于美国,其商业化养殖占美国有鳍鱼类总养殖产量的50%~85%,我国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后,因其具有生长速度比较快、肉质细嫩、销售价格较高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水产养殖业者的欢迎.2000年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开始出口美国,2005年1月就占美国市场6%,并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更是加快了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也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产量约占美国淡水鱼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鱼回)养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