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城市林业概念及其形成的基础城市林业以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是研究在城市开放空间种植树种的选择,城市森林规划设计、营造、培育与管理,城市森林的利用和效益的评价与发挥以及城市森林与人口、城市建设、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纵观历史,人类和为人类更好生存而建设起来的城市是在森林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努力从森林怀抱中挣脱出来的人类,以为开辟了新的生活境地,再也无需回到森林的怀抱,于是人类把森林当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大肆毁林,造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次不堪回首的惨剧:受到幼发拉底河…  相似文献   

2.
植物环境是人类发生并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当人类集中居住而有"城",物品交换而成"市"的城市出现后,城市自然环境,越来越不相同。介绍了植物园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城市林业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炳新 《绿色科技》2014,(5):143-144
指出了森林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空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市带来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进程。阐述了生态城市与城市林业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了城市林业的建设对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城市林业和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类从古到今都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进行城市建设。但人类对城市的需求将不仅局限在物质上,还会对城市的环境提出更多层次的要求。因此,城市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恢复因城市发展而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环境的最佳方法是建设人类和自然互利共存的家园,即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下面从保护生态型环境、建设健康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三方面来论述生态、健康、和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是人类的聚集中心,为了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造城市森林,创造最佳的人工与自然复合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是建设现代城市文明的必然选择。 建设绿色文化是繁荣城市文明的重要内容 由于现代城市人口多,城市内建筑物、道路密度大,城市大气污染、噪音污染、悬浮尘粒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热岛效应”日益明显,造成这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绿色减少。长期生活在繁华都市的居民正在为日益恶化的环境所困扰,人与自然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状态,因此,向往大自然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森林生态研究框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城市森林的发展是人类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为使城市林业建设建立在高科技含量水平上,作者讨论了城市森林生态研究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地位、研究的对象及任务,初步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研究的框架及特点,以期引起讨论并推动城市森林生态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园林城市--未来人居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明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一度成为了中国城市建设的热潮。生态学专家认为,任何城市都是自然、人文、生态结合的“生态城市”,只不过有些城市生态合理,有些城市生态恶化而已。故我们要用全新的眼光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作为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居住模式,是建立在对未来社会、经济以及技术可利用基础上的,它是人类社会及其居住区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也是为了实现全球、全人类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担负着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各项功能。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园林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是城市天然的绿色屏障,具有保护、改善、美化、净化、监测环境和防灾避险等功能,与人们生产、生活、生存息息相关。因此,搞好园林植物规划,能使城市园林建设少走弯路,尽快形成新的绿化风貌。  相似文献   

9.
建设森林城市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是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对周边地区起着辐射和带动作用。城市在人类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自身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的主体,其平衡生态、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其他方面所不能替代的。建设森林城市就是...  相似文献   

10.
城市林业发展建设具有投入一定量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由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济属性;它的活动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改造,组成它们主要物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具有自然属性;它的活动又能满足人类的身心健康需要的文化艺术享受,因而又具有文化属性。因此,衡量城市林业的属性和功能,就产生了相应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指标。城市林业,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生态环境系统。由于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对于城市发展趋势提出新的目标:生态城市的理念由此深入人心。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生态城市的理念要求我们学会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绿化功能,扩大植被的覆盖率,从而改善人类生活的生态环境。绿色生态园林是城市靓丽的风景线,更是人们日常休闲游乐的好地方。园林的绿色养护管理方式能提高园林建设的成效,是园林建设中重要的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今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弊端、绿化养护管理方式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园林建设中绿化养护管理实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生态立法等方面对桂林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建设内涵,政府、企业、居民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环境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刘卿霞  赵震 《广东园林》2007,29(B09):35-37
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和迫切需要,而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引导。本文在分析生态文化特征的基础上,以广州为例,从物质基础、上层建筑(包括规划理念、管理制度、精神文化等)方面对如何建设城市生态文化作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行,城市承载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发展梦想。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城市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体。如何让城市更好地服务人类?如何让城市更好地融入自然?建设森林城市就是实现天人合一梦想的最好答案。自然是一种无声的召唤,让人回归草木,回归山林。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森林城市建设不仅增加了森林面积、保护了森林资源,还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丰富了生态文化,遍洒恩泽惠万家。  相似文献   

15.
森林城市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是提升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屯留县森林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杨红艳 《绿色科技》2013,(12):45-46
指出了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其对城市的绿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单一的绿化方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在这一城市绿化发展的背景下,园林建设开始逐步向彩叶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彩叶树种的种植进行合理配置,不仅保证了园林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也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建设中的色彩。结合当下城市的彩化发展趋势,对园林绿化中的彩叶树种配置方式进行了简要探究,并以佳木斯市的城市园林绿化为例,分析了彩叶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消耗着城市内外的自然空间,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基础设施和绿色基础设施由此应运而生,他们保护着城市中的绿色空间,支持着城市的自然服务功能,是人类和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二者的概念、内涵及共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业是人类社会与森林关系的历史发展的纽带。当森林的自然特性与某一时期人类社会需求相适应时,就产生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林业”。“城郊林业”的概念,就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膨胀,污染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市郊森林在城市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应运而生的。在我国,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加之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直接经济效益慢等自身的特点,长期以来,对城市郊区林业在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只是把它作为大农业中的一个产业来看待,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不利于城郊林业的发展,更不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加快城郊林业建设发展的步伐,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针对沈阳工业区改造中的绿化建设和浑南滩地景观绿化带建设中的绿化特点、树种选择和主要做法进行了论述,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合理利用废弃地,改造城市环境,把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合理利用城市工业废弃地和浑河滩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规划建设绿地是人类认识城市、规划城市实践过程中,最伟大的发现,最重要的进步。一个城市没有绿地、没有树,简直不堪想象。园林绿化是城市的重要元素。绿地占城市土地三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园林绿化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