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感染发病后体温升高,行走无力缓慢、下痢,病鸭有的头颈部肿大。病原体是一种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病毒存在于病鸭的各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1流行特点1.1在自然流行情况下,成年鸭和产蛋母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率较低。病鸭在亲密接触时感染发病增多。1.2病鸭和带毒鸭是传染源。它们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运输工具等。均可造成传播。1.3吸血昆虫可能是该病的传播媒介。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亦可通过交配、眼结膜等传染。2症状特点2.1病初体温升高…  相似文献   

2.
鸭瘟的防治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鸭体温升高,而脚麻痹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部肿大,有“大头瘟”之称,食道粘膜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病原和流行病学本病病原为鸭瘟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疮疹病毒科,具有疮疹病毒的典型特征。病原广泛存在病鸭体内各器官组织、血液、口鼻分泌物和粪便中,其中以肝。脾、脑组织含病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热和普通消毒药较敏感。l%一3%火碱溶液,5%甲醛溶液等均能较快地杀死病毒,其他如直射阳光,高温干燥等因素,都不利于病毒的生长繁殖,但对低温有…  相似文献   

3.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通过消化道、眼结膜、呼吸道、伤口及接触等途径而感染。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头颈肿大、高热、流泪、下痢、粪便呈灰绿色,两腿麻痹无力。发病后期体温降低至正常体温以下,最后衰竭死亡。笔者将一例绿头野鸭患鸭瘟致死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也叫鸭瘟。病理特征主要是呈败血症经过,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淋巴器官受损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  相似文献   

5.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患病鸭表现为高热,两腿麻痹,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病变以食道和泄殖腔黏膜出血或有灰黄色假膜覆盖为主要特征。2014年6月中旬,广州花都炭步镇某养殖户送检病死鸭,经诊断为鸭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瘟的防治     
鸭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病鸭体温升高,而脚麻痹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部肿大,有“大头瘟”之称,食道粘膜有灰白色假膜和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1 病原和流行病学 本病病原为鸭瘟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疱疹病毒科,具有疱疹病毒的典型特征。病原广泛存在病鸭体内各器官组织、血液、口鼻分泌物和粪便中,其中以肝、脾、脑组织含病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热和普通消毒药较敏感。1%-3%火碱溶液,5%甲醛溶液等均能较快地杀死病毒,其他如直射阳光,高温干燥等因素,都不利于病毒的生长繁殖,但对低温有较强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属的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退行性的病变.1923年Baudet首次报道荷兰的家鸭暴发鸭瘟,现在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养鸭业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鸭瘟主要引起鸭的死亡、淘汰和产蛋下降,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头颈肿胀,两脚麻痹,腹泻,食道和泄殖腔粘膜出血、水肿和坏死性假膜覆盖,肝脏有出血点等为特征[1]。该病危害世界养鸭业的健康发展。鸭霍乱俗称"摇头瘟",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症传染病,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9.
1病原及流行特点1.1病原病原体为鸭瘟病毒,是疱疹病毒属中的一种。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80℃ 5min即可杀死病毒,0.5%漂白粉溶液,5%生石灰水,2%氢氧化钠溶液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发病和病愈后不久的鹅鸭(病后可持续带毒3个月)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也可经交配、眼结膜及呼吸道传染。  相似文献   

10.
鸭瘟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和雁等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软弱、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血管损伤、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糜烂、淋巴器官受损和实质器官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本病病原俗称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 DPV)或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一般认为只有一种血清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于2011年将该病原种名改为鸭疱疹病毒1型(Anatidherpesvirus 1, AnHV1),将其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马立克氏病毒属。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中过滤性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180纳米,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张婧 《水禽世界》2010,(3):42-4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本文就鸭瘟病毒的研究历史、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等研究进行了一次综合整理,希望为鸭瘟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严重下痢及粘膜发生大片坏死及脱落。主要侵害出壳后4~20d的雏鹅,传染快,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正>1鸭瘟1.1症状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鸭中以番鸭的易感性最高,主要侵害育成鸭与成年鸭,尤其是产蛋母鸭。病鸭精神萎顿,少食或停食,两翅下垂,两脚麻痹无  相似文献   

14.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剖检特征是食道黏膜小点出血,并有灰黄色假膜或溃疡灶,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肝有不规则的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及出血点。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1病原(1)鸭瘟病毒分类上属于疱诊病毒属,核酸类型为DNA,具有囊膜,近似球形,其大小在91~181nm。  相似文献   

15.
鸭瘟的防治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用疫苗预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近几年由于一些养殖户麻痹大意,不注重免疫预防,鸭瘟又时有发生.鸭感染发病后,表现为体温升高,脚软,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并有黄褐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 1病原 鸭瘟的病原是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中的滤过性的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为120~ 180nm,有囊膜,病毒核酸型为DNA.病毒在病鸭体内分散于各种内脏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中以肝、肺、脑含毒量最高.本病毒对禽类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凝集现象,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似.  相似文献   

16.
鸭瘟防治     
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大敌。1病因鸭瘟是由一种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鸡、绵鸭最易感染发病。鸭瘟的发生主要是购入病鸭,其排出病毒传染健康鸭群,或者是由于健...  相似文献   

17.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床特征为高热,两腿发软无力,下痢,口渴,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危害鸭,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鹅也易感,但发病率较鸭低,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还可经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粘膜感染;水是很好的传播媒介,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夏之交和秋季较多。  相似文献   

18.
鸭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接触传染病。一般呈零星发作,成年鸭易感,尤其处于产蛋期的母鸭更为多发,而雏鸭则很少发病。该病能传染鸡、猪。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病程长,流行范围广,死亡率高,病鸭多在发病后4~6天死亡,因部分病鸭头部肿大或颌、颈水肿,故俗称“大头瘟”。该病不传染鸡、猪。  相似文献   

19.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食道粘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假膜覆盖。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且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20.
鸭瘟的防制     
鸭瘟又称“大头瘟”,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诊以体温升高、下痢、流泪、脚发软和部分鸭头颈肿大为主要特征,剖检以食道粘膜有出血点,并有灰黄色假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肝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坏死灶和出血点为特征。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鸭群在感染本病后,可引起大批死亡,从而成为严重威胁养鸭业发展的传染病。鸭瘟的病原体为疱疹病毒,是双股、立体对称的DNA型病毒。该病毒有囊膜,能通过贝氏滤器N号滤柱,并经过乙二胺四乙酸处理后能通赛氏滤器E、K滤板,否则不能通过。该病毒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