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软毛无卷须黄瓜突变株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戚春章  胡建平 《园艺学报》1989,16(2):123-126
普通黄瓜植株茎叶表面覆短刚毛,叶腋间有卷须,果面有瘤刺。软毛黄瓜突变株茎叶表面覆软毛,叶腋间无卷须,空节多,果面无瘤刺。软毛、无卷须,果面无瘤刺三者有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2.
甜瓜茎蔓无刚毛与光滑无毛性状的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甜瓜茎蔓无刚毛突变体与茎蔓光滑无毛突变体进行杂交,对F1,BC1,BC2,F2代植株茎蔓性状观察统计发现:F1代表现茎蔓正常有刚毛;BC1代植株性状表现为茎蔓正常有刚毛、茎蔓无刚毛;BC2代植株性状表现为茎蔓正常有刚毛、茎蔓光滑无毛,其分离比值均接近1∶1;F2代植株性状表现为茎蔓正常有刚毛、茎蔓无刚毛、茎蔓光滑无毛3种类型,经X2检验符合9∶3∶4的分离规律,说明茎蔓无刚毛基因和茎蔓光滑无毛基因表现为非等位基因,甜瓜茎蔓光滑无毛基因对无刚毛基因存在隐性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3个中国沙棘优良类型,中红果、中黄果、中无刺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黄果沙棘、中红果沙棘的百果质量达37.1、27.0g,果实大、产量高、适应性强。中无刺沙棘,枝条无刺,枝叶繁茂;对7年生中黄果沙棘、中红果沙棘种植园调查发现,平均单株果实产量为13.36kg,沙棘种植园最高产量可达16t·hm~(-2)。  相似文献   

4.
以利用EMS诱变黄瓜高代自交系6457种子获得的突变体库M_4代为试材,采用目测观察法,研究了黄瓜果实变异突变体,以期为黄瓜育种及遗传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结果表明:对6457突变体M_4代全生育期进行表型鉴定,筛选出果实变长、果实变短、果柄变短、果实短圆筒、果实无刺瘤、果实刺瘤变密、果实毛密刺等突变。其中,筛选到果实无刺瘤材料2份,刺瘤变密材料1份,毛密刺材料1份,果实变长材料7份,果实变短材料7份,果柄变短材料4份,果实短圆筒形材料1份,果实纺锤形材料1份,总的变异率达31.0%。  相似文献   

5.
番茄绿果与红果颜色性状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浪  刘婧仪  梁燕 《园艺学报》2016,43(4):674-682
以绿果番茄‘绿樱’和红果番茄‘TTD1003A’为亲本材料,构建4个世代P_1、P_2、F_1和F_2遗传群体,采用标准比色卡,对成熟果实的果色、果皮色、果肉色和胎座胶状物质颜色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F_2代分离群体中,果色分离比例为,红︰棕︰黄︰绿=9︰3︰3︰1;果皮色为,黄色︰透明=3︰1;果肉色为,红︰浅黄︰浅绿=12︰3︰1,即果色、果皮色和果肉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且分别由两对、一对和两对核基因控制;果实绿色相对果实红色为隐性,果皮透明相对果皮黄色为隐性,果肉浅绿色相对果肉红色为隐性,果皮与果肉颜色独立遗传。同时,运用色差仪测定果实表面颜色的L值、a值和b值,计算色光值后,运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法分析得出:番茄果实绿色对红色的遗传可能符合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MX2-ADI-AD),其中两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作用更为明显。在F_2代中,色差仪测定指标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6%~89%,而多基因遗传率接近0,即该组合控制果色性状的主基因遗传力很高,多基因遗传力很低,对番茄果色的选择应在分离早期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瓜菜》2019,(10):6-10
探讨甜瓜果实色泽和外形性状的遗传规律,为甜瓜重要商品性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薄皮甜瓜‘HB74’和厚皮甜瓜‘HNA24’为亲本构建F_1、F_2和BC_1群体,春秋两季对各群体的甜瓜果实皮色、果肉颜色、种皮颜色、果实形状、果面沟、果脐等6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皮色、果肉颜色和种皮颜色在F_2和BC_1群体中的分离比约为3∶1和1∶1,为一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深绿果皮、白果肉和浅黄种皮为显性;果实形状偏向共显性遗传,果面沟偏向显性遗传,而果脐偏向隐性遗传,但这3个性状的分离不完全符合单基因遗传。对重组性状的统计结果发现,果实皮色和果肉颜色呈连锁关系,而与种皮颜色独立。  相似文献   

7.
油桃、蟠桃是世界桃育种的重要方向。综述了油桃和蟠桃基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桃果实无毛(油桃)和扁平(蟠桃)基因起源于我国的西北,是质量性状,有毛/无毛、扁平/圆为显性。油桃、蟠桃基因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效性,油桃具有使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着色面积、去皮硬度和亚表皮细胞的淀粉粒增加的作用;使可溶性糖、果皮韧性、平均单果质量减少趋势;桃杂合体基因型Gg比纯合体基因型gg的茸毛短。蟠桃具有使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和亚表皮细胞的淀粉粒增加;使带皮硬度、去皮硬度、平均单果质量、平均果核质量、核质量/单果质量、产量指数减少趋势;油桃和蟠桃基因的这种多效性在油蟠桃中有累加作用。探讨了油桃和蟠桃遗传多效性对生态和对育种的利用价值,提出利用油桃和蟠桃改善果实品质,利用隐性无毛基因(g)增加有毛桃的着色程度、降低茸毛长度,培育短毛品种,培育小果形油蟠桃品种,适当提高我国鲜食品种可滴定酸。  相似文献   

8.
《蔬菜》2021,(9):78-78
正黄瓜果刺和果瘤是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和市场价值的重要性状。果刺和果瘤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个基因和多种激素的调控。其中果刺是果瘤形成的先决条件,但果刺和果瘤形成之间的直接联系并不清楚。8月2日,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张小兰课题组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HECATE2 acts with GLABROUS3 and Tu to boost cytokinin biosynthesis and regulate cucumber fruit wart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9,(10):1-5
黄瓜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蔬菜经济作物,其果实的正常发育与产品的品质密切相关。黄瓜果实发育的相关性状主要包括果实大小、果皮颜色、表面刺瘤、果实风味、单性结实能力等。近年来,随着黄瓜基因组全测序的完成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国内外专家对黄瓜果实发育相关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各类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笔者将针对黄瓜果实正常发育相关的主要性状,阐述其受到的关键基因调控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瓜为重要的蔬菜作物,解析黄瓜果瘤位置性状遗传规律与QTL定位,对深入研究果瘤位置形成分子机制和新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以果瘤上移自交系X1(P1)和果瘤下移自交系X2(P2)为亲本构建F2群体,进行表型鉴定,解析遗传规律。分别选取20株果瘤上移和20株果瘤下移极端表型植株,构建果瘤上移池(Tu)、果瘤下移池(Td)和亲本池(Mp、Pp)并进行高通量测序(BSA-seq)。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与黄瓜瓜把果瘤位置相关的QTL。根据黄瓜果瘤位置表型数据分析,P1平均值均为负值,为果瘤上移,P2平均值均为正值,为果瘤下移;F1倾向于母本,F1反倾向于父本,F2在5.22~6.14间为高亲值(接近父本),在0.23~2.32间为低亲值(接近母本),黄瓜果瘤位置表现为数量性状,F2更趋向于果瘤下移。预测到的候选基因主要与细胞的新陈代谢(CsaV3_1G009410、CsaV3_1G012820、CsaV3_1G028340)、信号转导(CsaV3_1G012480、CsaV3_4G029960、CsaV3_1G030640、CsaV3_1G029520、CsaV3_1G004360)、结构蛋白(CsaV3_1G030620、CsaV3_5G004870、CsaV3_1G031140),以及细胞激酶(CsaV3_1G033300、CsaV3_4G034190)和植物激素(CsaV3_5G015510)有关。根据△All-index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推断位于1号染色体(5.840~18.376 Mbp)的CsaV3_1G030610、CsaV3_1G029520和CsaV3_1G030640为主要候选基因。CsaV3_1G030610中的阿魏酸与细胞壁形成有关;CsaV3_1G029520中的拟南芥SMAX1家族基因,作为KAR/SL信号分子调控种子萌发、根毛的形成与伸长;CsaV3_1G030640编码与ARIA相互作用的ap2结构域蛋白ADAP,正调控ABA信号,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因此推测果瘤位置的形成与细胞壁相关基因及信号转导有关。推测定位于黄瓜1号染色体重叠区域(5.840~18.376 Mbp)的候选基因CsaV3_1G030610主要参与细胞壁形成,与果瘤有关联,推测其与黄瓜果瘤位置性状有关系,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瓜无毛基因gl-2的遗传分析和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有毛类型‘9110Gt’(P1)和无毛突变体‘NCG-042’(P2)为试材,对无毛基因gl-2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黄瓜的有毛、无毛性状由一对核基因控制,有毛对无毛为显性。结合分离群体分组混合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以F2为作图群体,筛选得到18对与黄瓜无毛基因gl-2相关的SSR引物,构建了gl-2基因的SSR连锁群,并将该基因定位在黄瓜第2染色体上,两侧最近的连锁标记为SSR10522和SSR13275,遗传距离分别为0.6 cM和3.8 cM。经过回交群体验证,SSR10522和SSR13275的正确率分别为94.4%和91.6%。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黄瓜叶色突变基因v-1 (新发现暂定) 、营养器官无苦味基因bi及果实苦味基因B t与雌性F基因、暗色果皮D、果色一致基因u、小刺基因ss、绿色果皮dg基因(暂定) 之间的独立或连锁关系, 以含有上述基因的4个黄瓜纯合亲本为试材, 通过对亲本、F1 和F2 分离性状的调查, 表明bi与v-1有连锁, 连锁距离为33.9 cM。bi、B t 、v-1与F、D、u、ss、dg基因之间不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京研118为华北密刺型黄瓜一代杂种,适合我国北方地区春温室和春、秋大棚栽培。其母本、父本分别为自交系Y3-6和H15-2。植株生长势较强,中早熟。抗霜霉病、白粉病和CMV,耐低温、弱光。商品瓜棒状,顺直,瓜把较短,瘤刺中小,较密,小心室,腰瓜长约32 cm,单瓜质量在200~240 g之间,瓜肉淡绿色,甜脆,口感好。连续坐瓜能力强,丰产潜力大,每667 m~2产量可达9 300 kg。  相似文献   

14.
黄瓜无毛突变体的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瓜无毛突变体与普通黄瓜相比, 幼苗的各种性状均没有明显变化; 成株矮化明显, 雌花数降低, 产量明显下降, 但雌花节率没有明显变化, 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较高, 其他光合作用指标没有明显变化。遗传研究表明, 无毛性状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  相似文献   

15.
黄瓜苦味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以3 种不同苦味类型(营养器官与果实均苦BiBiBtBt , 仅营养器官苦BiBibtbt 及营养器官与果实均不苦bibibtbt) 的纯合黄瓜自交系为试材, 通过对其后代F1 、F2 、BC1 表现型分离比例的分析, 得出结论: 控制黄瓜植株营养器官苦与不苦的基因Bi 和bi 在后代表现为独立遗传, 不受控制果实苦味基因Bt的影响, 纯合基因型bibi 对Bt 存在隐性上位作用; 当为杂合状态Bibi 时, 即使控制果实苦味的基因Bt 不存在, 果实也会出现苦味, 但苦的程度较含Bt 基因的轻, 出现苦味瓜的比例也低。  相似文献   

16.
津绿67号是抗病、耐热、丰产的黄瓜一代杂种,其母本、父本分别为自交系R08116144和L09282221。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中早熟,第一雌花节位4~5节,瓜码密,雌花节率40%以上;耐热,抗霜霉病、枯萎病和CMV等病害;商品瓜棒状,顺直,把短粗,刺密、瘤中等大小;瓜色深绿、光泽度好。腰瓜长约32cm,单瓜质量在220g左右;露地栽培产量可达5000kg/667m^2,适合春、秋露地栽培;于2018年进行品种权申请并已受理,农业部于11月1日进行了品种权申请公告(总第116期),申请号:28182196.6。  相似文献   

17.
京研207 是以雌性系BC244856-9 为母本,以54H56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全雌华北类型大棚专用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早熟。瓜长33 cm,横径3 cm 左右,单瓜质量170~200 g,瓜把较短,瘤刺小,密度适中,果皮亮绿,心室小,肉质脆甜,品质好。耐低温、弱光,耐热,抗霜霉病、白粉病和CMV。每667 m2 产量可达7 890.0 kg。适于春温室、春秋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18.
黄瓜无毛突变体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与光合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观测了无毛突变体黄瓜与有毛黄瓜坐果期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和光合特性。与有毛黄瓜相比, 无毛黄瓜光合机构的结构较简单, 叶肉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少, 叶绿体内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少。叶绿素a、b 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仅为有毛黄瓜的一半。无毛黄瓜光合速率明显比有毛黄瓜低, 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内低于有毛黄瓜50 %。无毛黄瓜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 峰值出现于11 时, 有毛黄瓜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两峰出现在10 时和12 时左右。无毛黄瓜的光合速率随CO2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1300μL·L- 1CO2 下, 达到最大值, 但同样浓度情况下, 其光合速率明显比有毛黄瓜的低。  相似文献   

19.
津绿48号是以自交系D1326135为母本、自交系D114211226为父本选育的油亮型黄瓜一代杂种,适合春秋大棚栽培。其植株生长势强,中早熟;商品瓜棒状,顺直,刺瘤中等,心室小;瓜色深绿、光泽度极好;腰瓜长约30cm,单瓜质量在200g左右,瓜肉淡绿色,甜脆,口感好;连续坐瓜能力强,抗霜霉病和枯萎病,丰产潜力大,早春大棚栽培产量可达7500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