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自动化温室大棚,研究了异色瓢虫对不同寄主蚜虫的取食量和不同温度下异色瓢虫产卵情况,结果表明:白菜蚜虫为异色瓢虫最佳饲料,25℃是异色瓢虫最佳产卵温度,利用自动控温大棚可以周年种植白菜,培育白菜蚜虫,实现了异色瓢虫周年工厂化繁育。  相似文献   

2.
《绿化与生活》2005,(3):25-26
瓢虫,俗称“花大姐”,是一类漂亮的甲虫,体圆或椭圆形,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外形似瓢而得名,头小,常被前胸盖住,触角棒状,足短,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有红、黄、黑等色斑;体长通常在1毫米-15毫米之间。瓢虫家族成员众多,虽然成虫和幼虫的食物相同,但不同种类的瓢虫,其食物却各不相同,可谓众口难调。按它们的食物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捕食性、植食性和菌食性。大多数瓢虫属于捕食性瓢虫,捕食蚜虫、介壳虫、木虱等小昆虫和红蜘蛛。不同的瓢虫捕食的对象也不完全相同。有些是捕食蚜虫的  相似文献   

3.
异色瓢虫与落叶松大蚜益害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保定市异色瓢虫色斑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调查了河北省保定市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色斑类型,结果共发现73个色型,其中黄底型占64个,黑底型占9个。黄底型中以十九斑变型最多,黑底型中以显现变型最多。  相似文献   

5.
利用家蚕幼虫饲养异色瓢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家蚕低龄幼虫饲养异色瓢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幼虫期为9.21d、蛹期为3.22d、饲养成活率达到98.33%、成虫平均体重为29.56mg,卵孵化率97.65%,与用蚜虫饲养相比均无差异产卵前期为7.94d,单雌产卵量为85.46粒。与用蚜虫饲养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异色瓢虫生活史及种群数量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方面探讨了影响异色瓢虫种群数量的因子,研究表明,温湿度、食物充足程度、自残习性以及农药的使用等方面都对异色瓢虫种群数量产生影响:最适温度为20~30℃;食物短缺情况下,具有自残习性;施用杀虫剂,直接影响其捕食能力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8.
草蛉是昆虫纲脉翅目中的一个大科,种类繁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是松蚜、柳蚜、桃蚜、梨蚜等各类蚜虫及松干蚧的重要天敌昆虫,对森林、苗圃、果园、农田中的蚜虫,蚧壳虫种群数量的消长起着有效的抑制作用。目前国内外生物防治工作者对草蛉的种类、生物学特征及其保护利用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这里把我区常见种类草蛉的形态特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是内蒙古重要的造林树种,油松大蚜(Cinaraformosana)是危害油松的害虫之一,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油松大蚜是重要的有效途径,因此,调查油松大蚜的天敌昆虫是非常必要的。在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对油松大蚜及其主要天敌的虫口密度和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研究,室内饲养测定了天敌昆虫日均捕食量。结果表明,样地内油松大蚜的主要天敌有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双钩齐褐蛉(Kimminsiabihamita Yang)、伪郭公虫(Sasajiscymnustsugae)等6种,室内饲养异色瓢虫日均捕食量为23.8头,双钩齐褐蛉幼虫日均捕食量为15.1头,伪郭公虫日均捕食量为11.9头。  相似文献   

10.
选取冀中北部固安县的3块玉米田为试验点,对草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存对策进行了研究,量化了防护林对农田系统的生态效应范围及阈值,揭示了林带-天敌-害虫关系中天敌节肢动物对农田害虫的作用范围。结果表明:草蛉的田间草地带分布密度与草地带宽度量呈非正相关关系,宽度在1m 左右的草地带有更高的草蛉密度,草蛉密度在邻近道路区域内呈现出距道路越远密度越高的分布规律,邻近林带处的草蛉数量明显更多;林带对天敌的这种效应范围因林带结构不同表现各异,林带对草蛉的效应范围最大为20 m;作物耕种前与生长早期,林带是本土物种得以栖息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生境,成为一些天敌向农田扩展的“种库”,它同时也是许多物种在作物收获后最重要栖息和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11.
临夏地区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色瓢虫在临夏地区1年发生4代,幼虫共4龄,越冬成虫4月上旬始见,成虫交尾时长为80~160min,交尾后3~5 d开始产卵,在(20±2)℃的室温下饲喂表明:越冬雌虫产卵量(133.40±33.78)粒/头,孵化率98.91%±1.49%;第1代发育历期:卵期(3.03±0.04)d,1龄幼虫(2.06±0.94)d,2龄幼虫(3.27±0.78)d,3龄幼虫(1.82±0.84)d,4龄幼虫(6.50±7.10)d,蛹期(6.80±0.84)d,成虫平均寿命为(19.67±10.34)d,全世代历期43.15 d。10月下旬以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12.
异色瓢虫对紫薇长斑蚜捕食及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紫薇长斑蚜Tinocallis kahawaluokalani的捕食能力,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异色瓢虫成虫对紫薇长斑蚜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对紫薇长斑蚜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反应模型,方程式为Na=0.987 5N/(1+0.005 43N),瞬时攻击率为0.987 5,处置时间为0.005 5 d;通过Hassell和Valley干扰模型拟合,得到捕食作用率E与猎物密度P的关系为E=0.542P-0.809,捕食常数为0.542,干扰系数为0.809;通过对Holling反应新模型进行拟合,方程式为Na=127.99exp(-61.55/N),最佳寻找密度为61.55头。田间试验表明释放异色瓢虫成虫能有效控制紫薇长斑蚜密度,其中瓢蚜比1:20和1:10的防治效果基本相同,而1:40的防治效果在短期内(7 d)不如1:20和1:10,但长期(28 d)防效趋于一致。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光周期在异色瓢虫雌虫卵巢和脂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明确二者之间关系,研究了20℃条件下异色瓢虫雌虫在13个光周期组合下卵巢和脂肪体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光照时间多于14h(包括14h)时,76%以上的雌虫卵巢发育集中在Ⅳ级、Ⅴ级,全部脂肪体发育为1级或2级,此时卵巢管长度为962.42~1 095.76μm,显著长于短光照下的卵巢管长度;在光周期为10L∶14D时,94.12%雌虫卵巢发育为Ⅰ级、Ⅱ级,卵巢管长度最短,为213.33μm,88.2%的脂肪体发育等级为3级,脂肪体发育水平最高;在光周期为2L∶22D、4L∶20D、6L∶18D、8L∶16D、12L∶12D时,卵巢的5个发育等级同时出现,且发育为Ⅲ级的个体占到了总体的40%;卡方检验显示,异色瓢虫雌虫卵巢与脂肪体发育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在野外对杨树上两种主要蚜虫白杨毛蚜和白毛蚜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对两种蚜虫的选择效应。白杨毛蚜和白毛蚜种群数量同步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是从1到0,EI值是在0到-1范围内依次减少,且数值变化较少,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喜好捕食白毛蚜略高于白杨毛蚜;白杨毛蚜数量不变,白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是从1到0,EI值在0到-1范围内依次减少,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毛蚜;白毛蚜数量不变,白杨毛蚜数量增加时,EG-S值和EI值变化从+1到∞,EI值在0到+1范围内依次增加,表明异色瓢虫显现变种明显喜好捕食白杨毛蚜。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异色瓢虫的适宜饲料,观察比较了菜缢管蚜、麦蛾卵和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菜缢管蚜饲养的异色瓢虫发育最快,世代历期为25.3d,产卵前期为11.0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929.3粒;麦蛾卵饲养的世代历期为39.5d,产卵前期为18.2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391.9粒;人工饲料饲养的世代历期为44.9d,产卵前期为17.2d,平均单雌产卵量为262.3粒。由此表明,菜缢管蚜的饲养效果最好,麦蛾卵和人工饲料虽能满足异色瓢虫世代营养的需求,但发育历期明显延长、产卵量明显下降。因此,在天然食物蚜虫不足时,麦蛾卵和人工饲料可作为补充饲料。  相似文献   

16.
象头山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已知356种。对昆虫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经济种类进行分析,并对保护区昆虫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鳞翅目种类最多,共117种,占32.87%,沟谷及水库周边的植被上昆虫种类数量和密度均大于山顶。林业害虫有31种,天敌昆虫有57种。  相似文献   

17.
杉阔混交林杉木与其混交树种种间竞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思祖  黄世国  洪伟 《林业科学》2004,40(2):160-164
分析了杉阔混交林中杉木与 1 2个主要混交树种分别在不同资源空间 (土壤物理与化学营养 )中的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 :在同一资源空间中 ,杉木与混交树种的竞争结局依树种不同而异。杉木与同一混交树种在不同资源空间中具有不同的竞争结局。建议在不同立地条件或采用不同混交树种时杉木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应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92-1994年,在浙江马尾松林里进行昆虫及蜘蛛群落,松毛虫天敌和种群动态的分析。结果表明:(1)15年生马尾松针叶立体分布,确认砍枝取薪以留7轮为好,不低于留4轮;(2)马尾松林昆虫群落分属18目118科,其中直翅目,鞘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占优势,经测定,龙游县落结构复杂,分布均匀,群落与层次,坡向,郁闭度,灌层盖度关系密切;(3)蜘蛛群落分属19科46种,其中萧蛸科,猫蛛科和蟹蛛科  相似文献   

19.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与昆虫种类分布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海拔高度与昆虫种类分布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兴隆山保护区昆虫主要集中在海拔2000-2600m范围内。昆虫种类数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但2000m梯庋的种类数量(316种)低于2200m和2400m(676种和423种)。从3类昆虫在各梯度的分布来看,2200m处的有害昆虫和天敌昆虫种类最多(217种和71种),但2000m处的有害昆虫所占比例最高(34.49%),而天敌昆虫所占的比例在3200m处最高(22.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