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阐述原蚕区在我区蚕种生产的重要性,分析我区蚕种生产单位原蚕区,尤其是玉林市蚕业技术推广站原蚕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制度化原蚕区管理的措施,供各位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我省已有20年历史的原蚕区生产,在近期内还不会消失,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稳定原蚕区的建设,加强原蚕区的管理,解决原蚕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高原蚕区建设水平,对提高蚕种质量、稳定蚕种生产总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加强原蚕基地建设 促进种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观全国的一代杂交蚕种生产,依靠原蚕区饲养原蚕制种的占绝大部分,而利用自有桑园养蚕制种的愈来愈少。因此,原蚕区的稳定、安全和生产水平等直接制约着种场的生存与发展,原蚕基地建设情况关系着种业的兴衰与成败。加强原蚕基地建设,已成为蚕种生产单位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浅谈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建设条件和规范化建设的技术要求,以及全方位做好桑园肥培管理、桑园病虫害防治、桑园剪伐、桑园耕翻、除草、清园、桑叶采摘、桑园防微、桑园防灾减灾、田间管理记录分析等原蚕区种茧育桑园的系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已在我省普遍蔓延,致使原蚕区环境严重污染,危及蚕种安全,影响蚕业发展,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势必造成严重后果。为了确保原蚕区种蚕安全生产、改善种蚕环境,本文从防微角度就如何净化原蚕区环境、加强种蚕饲养管理谈一些粗浅的看法,旨在提高蚕种质量。一、精心选好新蚕区,阻断污染源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省原蚕区已无净土可言,很难找到无毒区,因此开发新蚕区势在必行。当务之急是采取果断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蚕种场为了改变原蚕区不固定,适应蚕种生产的需要,必须建设原蚕基地。蚕种场必须要根据条件,按照定点集中的原则,把原蚕区固定下来,栽植集中成片小桑园和四边桑。为同步提高原蚕户饲育技术和改善养蚕设备创造条件,争取在五年内把我区原蚕基地建设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总结对原蚕区实施桑叶消毒措施以控制微粒子病发生和蔓延的经验,得出要做好原蚕区桑叶消毒,科学处理好桑园治虫是关键,原蚕区消毒设施配备必须跟上以及桑叶叶面消毒操作必须技术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葛小兴 《中国蚕业》2012,33(3):69-70,74
分析了海宁市原蚕区不稳定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减轻劳动强度,增加收益提高原蚕饲养积极性,积极培育新原蚕区等稳定海宁市蚕种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原蚕饲养省力化技术,通过对原蚕小蚕共育、原蚕大蚕饲养省力化、原蚕全程叶面消毒、原蚕方格蔟上蔟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原蚕饲养省力化配套技术措施的探讨,达到原蚕繁育省力、高效的目的,从而降低原蚕饲养成本,增加蚕农饲养原蚕收益,进而使原蚕区繁育蚕种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雄珍 《广西蚕业》2010,47(3):42-46
本文以环江县为例,分析近年来桑蚕良种繁育工作中微粒子病抬头蔓延的原因是蚕种市场混乱、春蚕原蚕批次过多、未及时加强原蚕区保护等,探讨应对该病的可行性措施,提出加强原蚕区保护、原蚕区蚕沙无害化处理、桑园病虫害防控及桑叶全程消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石泉县原蚕区当前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制约原蚕区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培育、壮大及科学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个稳固的农村原蚕区基地,开展合作制种,是提高蚕种产量质量,提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实现蚕种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原蚕区建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性要求,总结了安康市蚕种场的利好政策,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原蚕区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生产的发展,原蚕生产的比例逐渐增加,宜兴市和桥蚕种场由1978年100%场内制种,发展到1995年81.7%场外原蚕区制种.微粒子病传染面从小到大,危害程度从轻到重,超毒淘汰率逐年增加.1996年原蚕饲养2100克蚁,生产39800张蚕种因微毒超标而全部淘汰.如何有效地防治原蚕区微粒子病制造无毒蚕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1997年全场职工思想统一,措施到位,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合格率达97.8%.总结近几年来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对原蚕区微粒子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原蚕相对于普蚕抗逆性较差,在上蔟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原蚕区原蚕饲养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原蚕饲养阶段蚕体健壮,长势喜人,恰巧上蔟时遭遇气象环境条件突变,结果造成许多蚕不结茧,或者虽结茧但成为死笼茧,严重影响种茧的产、质量和蚕农生产种茧的积极性。因此,原蚕区饲养原蚕上蔟时依据当时的气象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熟蚕创造良好的上蔟环境,保证熟蚕正常营茧,是原蚕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15.
一.原蚕区建设、管理及蚕种生产管理的现行办法 1.严格选择原蚕区我们在选择原蚕区时,严格按以下条件选择确定:①水源充足,无污染;②交通方便,环境好,较封闭;③桑叶充足,养蚕技术水平相对较高;④蚕室、蚕具基本配套,并符合养原蚕的要求;⑤蚕农有养种蚕积极性和较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正>苏稽蚕种场作为四川省农业厅直属种场承担着原种生产与普种繁育的任务,普种种茧的生产由原蚕区承担。目前我场原蚕区的情况令人担忧,2008年以前我场有南城、瑞丰、高台、新津4个原蚕区,到2011年已萎缩为两个,2015年如果不开发新的原蚕区,我场原蚕区将减少到1个,原蚕区的稳定是我场蚕种生产与生存的关键。1原蚕区不断减少的原因1.1土地资源匮乏近几年的大规模工业开发用地以及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场原蚕区饲养蚁量占总蚁量的70%左右,原蚕区蚕种质量的好坏,对全场蚕种生产和经济效益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毒积累日趋严重。因此,原蚕区历来是我场微粒子病的重灾区。近几年来,虽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但其效果仍不甚明显。2001年,我们在学习兄弟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全面推广全程叶面消毒技术,试行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全程叶面消毒在我场原蚕区应用效果总结如下。1原蚕区全程叶面消毒防微效果显著2001年…  相似文献   

18.
坚持“三控一严”方针 控制微粒子病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仲儒 《蚕桑通报》2012,43(2):52-53
在海宁市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是近年来面临的头号难题。从上世纪末至今,微粒子病的阴影始终笼罩在蚕种生产中。近年来由于蚕种市场混乱引起的原蚕区蚕种来源不明,原蚕区原蚕饲育比例的降低等因素影响,原蚕区饲养环境日益恶化。另一方面,原蚕区劳力日渐老龄化,高强度“防微”措施很难落实。要认真落实“三控一严”的微防方针,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必须在具体措施上进行探索,实施一套既安全有效,又切实可行的“防微”措施。根据海宁市原蚕区实际情况和可能引起微粒子病发生的环境因子关系,我们围绕“三控一严”的微防方针,对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浅谈原蚕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建设 《蚕桑通报》2012,43(1):41-43
原蚕基地建设在广西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依靠农村原有丝茧育基础进行种茧生产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当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采取原蚕基地饲养原蚕、蚕种场与蚕农签订合同收购种茧回场部制种这个模式已十分普遍,可以说原蚕基地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但由于农村蚕区环境条件复杂,原蚕户分散,蚕室、蚕具、桑园、饲养环境、农户养蚕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种技术措施难以统一落实到位,致使蚕病难以控制,特别是家蚕微粒子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汉阴县蚕种场原蚕区合作制种模式,分析了该场近5年来生产情况,总结出原蚕区合作制种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就此展开讨论,提出了有关改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