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单产最高的粮食作物。文章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了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和稻作技术发展趋势。探讨了中国的水稻生产经历4个阶段的特点,良种良法配套对水稻增产的贡献,不同阶段创新的稻作技术;简述了全球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回顾了中国矮秆品种、杂交稻及超级稻品种更替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剖析了水稻高产栽培存在的新问题;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创新与品种生育特性配套的水稻种植制度、生产模式和环境协调的栽培技术,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和应用,可以实现增产增效,促进水稻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答:近年不少农民引进了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些超级稻高产品种(组合),虽然产量显著增加,但与报道的记录相差甚远。专家们认为: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或者称为最高产量记录,是在最适宜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最有利于产量形成的温光资源获得的经济产量。农民种植的超级稻一般难以达到其高产记录,主要原因:一是超级稻的高产记录是专家根据品种特性和肥水需求采取了比较科学的栽培措施,而农民朋友采用的传统栽培措施,难以满足超级稻对肥水等条件的要求。二是超级稻创造的高产记录在气候、土壤、肥水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下创造出来的,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年份都具有创造超级稻高产记录的这些条件。比如水稻抽穗及其灌浆结实时期较好的气候条件,对很多地方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是创造高产记录的同一块地的同一位农民并不见得年年都可以达到高产记录的水平。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只要种植得当,在同等条件下,与普通水稻相比,超级稻的产量一定会比其他品种(组合)高。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强化栽培方式下超级稻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研究对比研究了了三角形强化栽培和常规栽培两种栽培方式下7个超级稻品种(D优527、协优9308、协优527、II优602、国稻1号、两优培九和准两优527,以汕优63作对照)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栽培方式下超级稻品种的增产途径存在差异,常规栽培条件下超级稻高产品种的产量优势在于群体颖花量显著提高;而强化栽培条件超级稻高产品种的产量优势则在于库容扩大后具有较高的结实率;2不同栽培方式下超级稻高产品种均具有抽穗期茎鞘物质积累量大、输出多的特点,但常规栽培条件下超级稻高产品种干物质生产的优势在于抽穗前干物质生产的协调增加,而强化栽培条件下则在于抽穗前后干物质生产的协调增加;3结合产量与各品种光合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看,常规栽培条件下超级稻品种剑叶光合性能的优劣取决于叶面积指数(LAI),而强化栽培条件下则主要与剑叶光合速率(Pn)有关。可见,超级稻品种能否在强化栽培条件下获得高产,关键在于能否在抽穗后构建起高光效群体,生产更多的光合物质确保灌浆结实。  相似文献   

4.
高产环境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高产水稻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进行精确定量栽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总叶龄数不同,但差异较小.在理想气候的条件下,基础产量为10.5 t/hm2,基础供氮量120~165 kg/hm2.按精确定量技术栽培的水稻产量都在16 t/hm2,明显比常规栽培法增产,并能省工节本.使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涛源水稻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和生态环境友好。一、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1.产量构成特征。以适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的结实率与粒  相似文献   

6.
<正>超高产栽培是指在现有高产栽培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和各生态区具体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协调水稻生产中的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同时也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品投入和生产成本,实现高额产量水平上的稻米质量安全与生产高效益。1.调控的关键技术程序培育壮秧、适当提早移栽叶龄,扩行窄株稀植,以促进早发,延长有效分蘖生长时间,为形成大穗奠定基础。适当减少生育前中期的氮肥使用量,以减少无效分蘖,控制群体的无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水稻生产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目前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和水稻增产制约因素,从水稻生产现状、生产制约因素等方面对辽宁省水稻的增产潜力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广超级稻品种、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民素质、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等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8.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及其在广西的应用前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强化栽培体系(SRI)在广西现有生产条件下的对比试验,初步明确了SRI栽培模式在广西同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中以30cm×30cm的SRI模式增产极显著,分别比常规抛秧和旱育插秧增产17.46%和22.95%.另外,SRI栽培模式强调有机肥的施用,对广西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志华 《农业与技术》2015,(3):93-94,100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从2000年《世界水稻》杂志上引进的一种新型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是一项高产高效、易于掌握应用、技术简便、应用前景广阔的生产技术,不仅袁隆平院士用其指导超级稻培育生产,各地农业部门广泛应用,农户经过培训即懂,现场演示即会操作的栽培技术。超级稻更高产,常规品种大增产,技术人员能掌握,普通群众能学会,不分地域田块能推广。预计将是水稻大面积生产的重点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10.
双季稻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并论述了适合于中国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指出中秆大穗品种比矮秆多穗品种更具有高产潜力,对于中秆大穗水稻的栽培以提高个体质量比增加群体数量更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提出并论述了适合于中国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指出中秆大穗品种比矮秆多穗品种更具有高产潜力,对于中秆大穗水稻的栽培以提高个体质量比增加群体数量更具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精确定量栽培对高海拔寒冷生态区水稻株型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高寒水稻产量构成和株型特征的关系,明确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水稻增产的机理。【方法】以当地品种传统粳稻品种大白谷和新品种丽粳10号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不同株型特征指标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分析,研究高海拔地区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生理生态特点,探讨高寒生态区水稻增产的主攻目标,以精确定量栽培和常规栽培相比较,分析精确定量栽培对高寒生态区水稻株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量群体之间株型方面以及有效穗、颖花量等产量构成因子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是植株上部三叶叶长较长;上部三叶叶角较小;抽穗期叶片的比叶重大,且与叶片、茎秆及穗部性状关系密切;茎秆各节间配置合理,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较长;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扩库(增加总颖花量)和强源(增加抽穗后LAI,提高比叶重)均可提高高寒生态区水稻产量,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氮肥运筹、水分管理方面与高产水稻器官建成同步,提高叶面积指数的同时,促进总颖花量的增长,可显著地提高该生态区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进行水稻三定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证明超级稻能够实现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相协调,"三定"栽培比传统栽培增产12.4%,还证明了超级稻后期营养生理优势能够转化为产量优势,"三定"栽培抽穗后植株养分吸收能力强,有利于改善植株后期营养,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增加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4.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介绍了水稻高产创建栽培管理技术中通过科学设计移栽规格、采用优质品种、全程实行生产机械化、合理施肥、科学水分管理等技术措施,进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同时通过引进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以及测土配方进行施肥,精确对相关的栽培技术进行定量,结合实际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及种植特点对水稻高产创建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组装,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种产量的潜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最终达到稳产、高产、节约成本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即超高产水稻的简称。我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目标每667平方米分别是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通过国内水稻育种和栽培专家的共同努力,在小面积试种条件下第一期、第二期目标均已如期实现。考虑到水稻生育期长短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每公顷每天生产100公斤稻谷的品种(组合)就可以称之为超级稻。主要栽培技术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介绍了水稻高产创建栽培管理技术中通过科学设计移栽规格、采用优质品种、全程实行生产机械化、合理施肥、科学水分管理等技术措施,进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同时通过引进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以及测土配方进行施肥,精确对相关的栽培技术进行定量,结合实际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及种植特点对水稻高产创建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科学组装,最大限度地挖掘品种产量的潜力,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最终达到稳产、高产、节约成本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
水稻多样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多样性精确定量栽培控病增产技术,是把水稻多样性种植技术的生态农业原理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水稻叶龄模式与控制作物群体质量相结合,从而减轻水稻病害的发生,最终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获得高产。通过试验示范,水稻多样性精确定量栽培控病率达69.6%~100%,产量增幅达21.6%。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的栽培特性与调控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我国超级稻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栽培特性”的概念,论述了超级稻至少必须具备的4个方面的栽培特性:(1)高成穗率和分蘖穗在穗数构成中的罪状高比例;(2)具有通过增大个体来提高群体生产水平的潜力:(3)生育后期仍然有较强的吸肥能力;(4)产量形成期有较多的光合产物累积群体生产水平的潜力;(3)生育后期仍然有较强的吸肥能力;(4)产量形成期有较多的光合产物累积群体生产水平的潜力;(3)生育后期仍然在较强的吸肥能力;(4)产量形成期有较多的光合产物累积量,并使其在关量物质中占有尽可能大的比例,同时在生育后半期,茎鞘物质有明显的再累积现象,呼呈栽培和育种工作者要协同努力,使这些特性得到切实的塑造和改良,使超级稻尽快应用于生产,同时,从进一步提高早发度、提高茎蘖成穗加强后期营养街个方面,提出了超级稻的栽培和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些年,永吉县水稻栽培面积中超级稻占90%以上,吉粳88又是超级稻中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如何确保吉粳88获得高产稳产,对全县水稻生产极为重要。从2010起,该县开始进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示范工作,示范所选择的品种就是吉粳88。经过3年大面积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适合该地水稻创高产的栽培技术,即利用水稻叶龄模式技术指标,按着水稻自身生长发育规律,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