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施氮模式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福建柏幼苗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福建柏幼苗为对象,设置平均施氮(相同间隔时间内施用等量氮素)、指数施氮(依据氮素指数添加)和对照(CK) 3种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对福建柏幼苗根、茎和叶生物量分配及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洛伦兹模型和抛物面模型拟合2种施氮模式下根系生物量与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最佳施氮模式和施氮水平。【结果】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氮素施入对1年生福建柏幼苗生物量均具有显著影响; 2种施氮模式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但根、茎和叶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指数施氮模式下,福建柏幼苗的根、茎生物量高于平均施氮处理;在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模式下,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比根长指标均高于CK,表现出各指标均随施氮量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指数施氮处理下福建柏根系各形态指标均高于平均施氮处理;抛物面模型具有较高的R2(0.922~0.978)和较低的RSS(0.234~0.841),拟合结果优于洛伦兹模型,能够精确预测不同施氮处理下的根系生物量以及苗高、地径的生长变化。【结论】平均施氮和指数施氮均能促进福建柏幼苗的生物量积累和根系生长,其中指数施氮模式优于平均施氮,最佳施氮水平为每株600 mg氮素。  相似文献   

2.
张晓伟 《湖北林业科技》2020,49(4):32-33,41
为了比较不同氮用量水平下中国北方地区油松幼苗生长及其生物量的变化,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为10 nmol·L~(-1)时幼苗最高,为1.44 m,在施氮量为20 nmol·L~(-1)处理下,油松幼苗基径最粗,为37.45 mm;以不施氮肥的处理根生物量最大,为120.21 g;随着浓度的增加,茎生物量逐渐降低,5 nmol·L~(-1)处理的茎生物量最大,为192.41 g,施氮浓度为10 nmol·L~(-1)处理下叶生物量最大,为37.13 g。  相似文献   

3.
不同供氮水平对4种桤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桤木属(Alnus Mill.)植物为桦木科(Betulace-ae)落叶乔木,典型的木本非豆科(Leguminosae)固氮树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大约有40余种,我国有11种。桤木属  相似文献   

4.
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州侧柏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在弱度间伐(LIT,20%)、轻中度间伐(MIT1,40%)、中度间伐(MIT2,60%)和强度间伐(HIT,80%)下,林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土壤表层(0 ~ 10 cm)和亚表层(10~20 cm)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下,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随着间伐强度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总体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表现为MITl> LIT> HIT> MIT2,均与对照CK有显著差异(P<0.05);微生物生物量氮表现为MIT2> MITl> LIT> HIT,各处理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间伐也使土壤微生物熵增加,尤以MIT2达到最大(2.63%).研究表明,侧柏人工林经过2 a间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壤碳库和氮库短期内出现不稳定趋势.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菌肥是一种对环境友好,效果持久的新型生物肥料,目前在林业生产中很少被使用,相关的研究也鲜有报道,本文是微生物菌肥在林业上应用的尝试。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山杨的造林成活率,总体提高16%,但是因品种不同而效果迥异;对于植株的高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需要进一步的查明原因;微生物菌剂处理和品种间有显著的交互效应。结论认为,该微生物菌剂在山杨造林方面不是十分适用的,需要进一步开发出适宜的菌剂,主要是筛选出适合当地环境的放线菌菌株,以及改进配方和多种微生物混合制剂。  相似文献   

6.
《福建林业科技》2022,(1):46-49
于2020年在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杨廷苗圃,对2年生的樟树幼苗进行遮荫试验(遮荫率分别为30%、50%、85%),以全光照处理为对照,研究在遮荫条件下樟树幼苗的生长性状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苗高、地径、冠幅、根深和根幅,均以遮荫率50%处理最大,遮荫率85%处理最小,遮荫率30%和50%处理均显著大于全光照处理;樟树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以遮荫率50%处理最高,遮荫率85%处理最低,各处理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基本为叶>根>茎;高径比和冠根比均以遮荫率85%处理最大;苗木质量指数大小顺序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樟树幼苗质量由高到低为:遮荫率50%>遮荫率30%>全光照>遮荫率85%。综合结果表明,遮荫率50%最有利于樟树幼苗生长,建议在樟树苗期栽培时采用遮荫率50%处理,有助于樟树幼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由于幼苗阶段对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苗的存活状态与降水、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息息相关。为了探究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幼苗季节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20年到2022年对高黎贡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幼苗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光照、地形、土壤及降水对幼苗季节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共记录到56个物种的幼苗,幼苗数量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波动性,幼苗死亡率在旱季较高,在雨季较低。(2)充足的降水有利于提高幼苗的数量;幼苗密度随着林冠开度的增加而增加;速效磷对首次复查的幼苗密度呈显著负影响;在2021年11月份至2022年5月份阶段(旱季),土壤pH值的升高有利于提高幼苗存活率。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动态,可对保护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研究了环境CO2浓度和温度(对照处理,CON)、CO2浓度升高(环境CO2浓度加倍,EC)、温度升高(环境温度+2.2℃,ET)以及二者同时升高(ECT)对紫花苜蓿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增加了紫花苜蓿根、茎、叶和总生物量的累积.温度升高仅增加了叶、茎和总生物量,对根生物量的累积无显著影响.在温度升高条件下,CO2浓度升高对紫花苜蓿的根、茎、叶和总生物量的累积效应更多.单独CO2浓度、温度升高以及二者交互作用显著降低了根冠比与地下生物量,显著提高了源汇比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以杂种落叶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的32株标准木各组分的生物量,建立不同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单株林木各组分与林木胸径的回归方程W=aDb,并由此推算出4种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每公顷生物量。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林分总生物量影响不大,而对单株生物量及其各组分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产目标,选取适当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14株样木建立了以基径(DBD)和树高(H)为变量的小桐子(Jatropha curcasL.)相对生长模型W=a(BD2H)b,根据样地调查数据对不同密度小桐子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其组成和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从低到高6块样地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8.333、22.391、35.887、36.360、29.604、34.458 t.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率为92.91%~97.60%,而地上凋落物仅为2.40%~7.09%。其器官分配以枝所占比例最高,茎次之,果最小。林分生物量的器官分配呈如下趋势:W枝W茎W根W叶W果。小桐子产量随林分密度密度增加先增加再减少,分别为:1.246、2.002、1.449、1.153、0.711、0.647 t.hm-2。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14、1.15、2.41、2.32、1.21、1.39,与地上生物量成正相关关系。西双版纳小桐子产量高于印度奥里萨邦。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区采用1 600株.hm-2的栽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亚热带落叶阔叶优势树种毛红椿的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模拟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毛红椿幼苗根系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苗高生长的限制作用,对地径生长限制作用不明显;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根质量比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质量比在处理初期和中期增大,在处理后期和末期降低;在整个处理阶段,茎质量比始终保持增加趋势;根系平均直径在处理中期和后期逐渐减小,处理末期则有所上升;细根/总根长比值则在处理中期和后期逐渐增大,处理末期则有所降低;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导致根尖数量差异显著。在整个处理阶段,水分首先保证苗高和叶片生长,根系生长受到限制;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通过落叶和根系二次生长来保障根系的水分需求和提高水分吸收效率,以此来缓解水分胁迫对生存的胁迫。  相似文献   

12.
枫香种源生物量和NRA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纬度枫香种源经过无营养胁迫生长后对供氮水平的响应差异,按种源与氮2因素裂区设计砂培试验,以N水平为主处理,枫香种源为副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水平内种源间).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会刺激枫香叶片提前形成花青素变红,且低纬区种源变红早于高纬区种源;另外低纬区种源与高纬区种源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存在各自的变化规律.以最高生物量为对照,在0 N水平下福建延平种源生物量降低最少(54.54%),且具有较高的生物量,但其在2N水平生物量迅速降低,耐肥性较差;其它种源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各种源根冠比从0 N到1/2 N水平均迅速降低:广西南丹>福建延平>浙江永康>安徽泾县,即随着纬度的升高,枫香种源根冠比受N的影响越来越小.统计分析发现,福建延平种源在无N及低N水平时NRA极显著高于其它种源,且具有较高生物量,受环境影响较小(主要是棚内重复间光照的差异),可以认为福建延平是优良的耐低N型种源.  相似文献   

13.
以白枪杆容器苗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实验方法,测定玉米素(ZT)、3-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_3) 3种外源植物激素不同组合处理下白枪杆幼苗的生物量,比较分析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与不同激素的关系,并采用标准主轴回归分析白枪杆幼苗各器官之间在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处理下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外源植物激素中,ZT和IAA对幼苗生物量起主导作用,而GA_3作用不明显。不同处理间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4号处理(ZT 50mg/L,IAA 50mg/L,GA_3 150mg/L)各器官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但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不显著,9号处理(ZT 75 mg/L,IAA 150 mg/L,GA_3 150mg/L)总生物量最小,但具有较高的茎生物量分配比。不同外源植物激素处理下各器官之间异速生长关系不同,但总体均呈等速生长,说明外源植物激素对白枪杆幼苗的异速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外源植物激素作用下,白枪杆幼苗生物量显著改变,幼苗对环境中资源的分配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使用4种不同育苗基质进行须弥红豆杉育苗试验,通过分析不同基质小苗(1 a龄)根系生物量状况,选出最适合红豆杉根系生长的育苗基质.结果表明,用腐殖土(50%)+红土(50%)做基质较适合须弥红豆杉苗木粗根生长,用腐殖土做基质较适合须弥红豆杉苗木细根生长,这2种育苗基质在云南省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在须弥红豆杉育苗中推广使用,丹麦基质最不利于须弥红豆杉苗木的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树种含水率季节变化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可燃物含水率的大小是判断森林是否发生火灾的重要条件 ,林内死可燃物含水率随天气条件的改变有规律的变化已有许多研究 ,但活可燃物含水率随季节变化的有关定量规律研究较少。 1983年 ,V .wagner在对加拿大赤松林的部分乔木和灌木抽出物含量随季节变化研究的同时 ,  相似文献   

16.
引种针叶树种矿质元素浓度及季节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8~10年生的引种试验林为取材对象,分别在1992年4月30日、7月30日、10月30日及1993年1月30日,同时采15个树种当年和1年生针叶,测定N、P、K、Ca和Mg浓度。结果表明,矿质元素浓度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元素浓度高低总趋势为N>K>Ca>P>Mg。松属中单维管束亚属和双维管束亚属分别表现为富N、Mg和K、P两种元素含量型。树种间Mg元素季节动态存在显著多样性,N、P、K、Ca动态模式松类树种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在5、7、9月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南方型美洲黑杨在5月和9月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分别为15.79、14.13 μmol·m-2·s-1,在7月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值为22.03 μmol·m-2·s-1;北方型美洲黑杨在5、7、9月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一直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值分别为13.46、18.08、12.91 μmol·m-2·s-1。南方型美洲黑杨仅在生长旺盛的7月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北方型美洲黑杨在整个生长季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南北方型美洲黑杨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特点为:夏季(7月)>春季(5月)>秋季(9月);10月份,南方型美洲黑杨净光合速率达到12.70 μmol·m-2·s-1,北方型美洲黑杨已落叶。分别对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5、7、9月的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空气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偏相关及通径分析,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有机C、N的定量动态变化是评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影响的重要内容。本文比较了研究地区种植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桔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四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植物生物量和土壤有机C、N多年变化的影响。试验初期,四种土地利用方式的植物生物量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经过10年长期试验后,黑麦草和百喜草的累计生物量分别是桔树的3.68和3.75倍,马尾松的2.06和2.14倍。地下部生物量的差异更为明显,黑麦草和百喜草两种草类地下部累计生物量都较桔树和马尾松高10倍之多。这表明草类较之乔木更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C、N的含量。土壤有机C、N的含量变化主要发生在0.40cm土层。统计计算表明,10年期问,种植黑麦草和百喜草可使土壤有机C、N贮量每公顷分别约增加1.5吨和0.2吨,而种植桔树使土壤有机C、N贮量每公顷分别约减少1.2吨和0.02吨,种植马尾松使土壤有机C、N贮量每公顷分别约减少0.4吨和0.04吨。表4参10。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润楠幼苗对氮肥的需求量,以2年生润楠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润楠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润楠幼苗株高和地径净生长量、生物量和叶面积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N3处理下,润楠幼苗株高净生长量、生物量、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最大,长势最好;根冠比随氮素施用量的增加表现为下降趋势,氮素营养更有利于促进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氮肥能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施肥处理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在施氮量为N3时达到最大值;回归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润楠幼苗的适宜施肥量为4.82~10 g/株。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锌胁迫下杨树生长以及生物量参数方面的变化,特选择了7种不同浓度的锌处理在1年生杨树盆栽苗上开展了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设计的各种锌浓度处理下,以10μmol/L的杨树株高、地径、根长为最大,根茎叶生物量干质量为最大,在缺锌胁迫下(0μmol/L)和高浓度的锌胁迫(100μmol/L以上)均可抑制杨树的生长,降低生物量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