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原鼢鼠属仓鼠科鼢鼠亚科,农民俗称瞎老鼠,主要分布在高寒阴坡潮湿的草坡和农田,常年在地下生息繁衍,主要以牧草的根和播种到收获的农作物为食,由于它的挖掘能力强,播后取食种子,生长期挖掘遂道啃食根茎,堆土压苗,收获后的拉粮贮粮习性,据调查一般一个鼠洞存储粮食7.5千克左右,多的可达13千克,经过对高原鼢鼠的调查分析,提出如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华鼢鼠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十五"期间,对中华鼢鼠的生态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鼢鼠繁殖期为4-7月,每胎产仔1-6只,以2-3只者居多。全年有两个活动高峰,并具有怕风、怕光、怕水习性和堵洞习性。同时,试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华鼢鼠是农林牧业生产中主要的鼠害之一,加强中华鼢鼠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并提出了中华鼢鼠常规防治与冬季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中华鼢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中华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中华鼢鼠生活习性的基础上,提出其防治方法,以为中华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i Milne—Edwards),仓鼠科(Cricetidae)鼢鼠亚科(Myospalacinae),别名原鼢鼠、瞎狯、瞎老鼠等等。主要为害果树、林草、农作物。中华鼢鼠在林地开穴挖洞,啃食林果根系,使幼树枯萎以致死亡,对人工幼林、果园危害甚大,是志丹县造林保存率低,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破坏自然植被,引起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华鼢鼠的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包括营造林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子午岭林区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与药物防治的最佳时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中华鼢鼠的生物学特性,并依据其取食、繁殖、活动规律,进行最佳防治时间的确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药物进行防治的最佳时期为春季,即植物返青前。  相似文献   

9.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鼢鼠严重威胁着泾源县森林资源健康生长,尤其是对未成林地和退耕还林地的危害十分严重。根据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危害规律,介绍了以营林措施、化学防治、人工捕杀、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近年的农林业生产中发现无论是休耕撂荒地还是林地果园、农田菜地,中华鼢鼠活动频繁,不仅喜食杂草,而且还食用林木果树、农作物、中药材等植物的根、嫩茎及幼苗,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造成大片死亡,甚至有些幼嫩小苗会被整株拉入洞中。从中华鼢鼠的形态,生活习性、繁殖、危害及防治方面进行总结,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宁夏南部山区鼢鼠危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害是世界性一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农、林、牧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我国有鼠类近200多种,多数为有害动物,其中鼢鼠为一类终生营地下生活的害鼠,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已知全世界有8种,其中5种为我国特有种。对宁夏南部山区造成巨大危害的鼢鼠品种为甘肃鼢鼠,由于它们终年在地下活动,当地老百姓俗称“瞎瞎”。一般栖息在黄土高原山地丘陵森林草原上,喜食落叶松、山杏、山桃、柠条等树根,对林木破坏很大.对草原和农作物的危害也很严重。  相似文献   

12.
鼢鼠为地下生活的鼠类,栖息边缘、草原和农田,昼夜均活动,但白天只限于地下,夜间偶尔到地面寻食,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其穴洞、鼠道星罗棋布,所到之处、森林、退耕还林地多成了不毛之地。本文阐述鼢鼠生物习性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鼢鼠的形态特征、习性、发生规及危害程度,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高原鼢鼠危害严重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Miorotus irene oniscus)属仓鼠科鼢鼠亚科,我省农民俗称瞎老鼠,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高寒潮湿的脑山、浅山阴坡的农田、草坡和林地,以农作物播种到收获均可受到高原鼢鼠的危害,播后取食种子,生长期挖掘隧道食根茎,堆土压苗;收获后拉食粮食,有贮粮习性,据调查一般一个鼠洞存储粮食9公斤左右,高者达15公斤.通过对高原鼢鼠发生情况调查和上升原因分析,提出防治对策,以期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马义雄  孙国雄 《北京农业》2012,(18):102-103
近年来,中华鼢鼠在六盘山林区危害很大,它不仅挖洞取食幼苗的根茎,而且还对中幼林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危害。在鼠害严重的地方,几乎是寸草不生,就连胸径3~6cm的落叶松、油松都被它咬食而死。鼢鼠的危害,已成为制约六盘山地区中幼林成长的一个关键因子。对此,加强中华鼢鼠的防治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华鼢鼠在子午岭林区的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摸清了鼢鼠的形态特征、习性、发生规及危害程度,并总结出了有效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洞系构造、生活习性、活动危害特点以及气候、地理环境等对中华鼢鼠生存的影响和食性特点等基础上,提出了防治适期、有效鼠洞的判认及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鼢鼠属啮齿目仓鼠科鼢鼠亚科,目前全世界有记载的鼢鼠共有8种,其中5种为我国特有,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林区的鼢鼠主要以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 Lyon)为主。甘肃鼢鼠(以下简称“鼢鼠”)俗名“瞎瞎”,常年栖居地下,打洞潜土,以农作物、牧草和树木幼苗的地下部分为食,在林区主要危害幼龄油松、落叶松、云杉、榆树、刺槐、山杏、沙棘、柠条等造林树种,啃食树木幼根.  相似文献   

19.
陕北瞎獪,亦称为瞎老鼠,正名为鼢鼠(Mrospalax epsilanus Thomas)。这种鼠类为害农田极为严重,春夏秋除啮食作物根茎外,又有储粮习性①。它们取食方法,是由地下啮断作物,然后把地上部分拉入地下,陕北农民有一句俗语,形容瞎獪为害”,“天山雹子打,地下瞎獪拉②”瞎獪为害的地方,地下洞道纵横交错,觅食寻偶,都在洞道之中,另在地下深处  相似文献   

20.
人工油松林地中华鼢鼠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肃省子午岭林区合水林业总场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omis)林地内中华鼢鼠(Myospalaxfontanieri)危害的调查表明,中华鼢鼠种群密度与危害幼树死亡株率成线性相关:y=18.255x-2.715;中华鼢鼠防治经济阈值为 2.92 %、理论防治指标为 5.84 %(均以被害株率表示);并依调查结果提出了当年发生量预测方法和危害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