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梅是原产于我国的特色水果,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广受消费者喜爱。杨梅果实上市期短且大多数品种不耐贮运,因此采后保鲜和贮运技术对杨梅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前人针对杨梅果实的采后保鲜和贮运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杨梅果实采后的品质变化、病虫害发生规律、贮藏保鲜与物流运输技术研究进展,梳理并展望了若干研究重点,分析得出造成杨梅采性差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出从多方面着手形成综合技术体系的重要性。本文为杨梅采后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梅果实采后生物学和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简述了杨梅采后生物学和贮运保鲜技术研究的进展,分析了杨梅保鲜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展望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荸荠种杨梅为材料,组合冰温保鲜、冰块加泡沫箱保鲜和气调保鲜MAP等3种技术,进行杨梅贮藏保鲜及运输保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主动MAP处理组,一个星期内采用纯CO2处理的E组杨梅色泽、风味均优于采用氮气处理的C、D组杨梅,但是,超过一个星期后E组的品质下降速度超过C、D组,D组每隔5d置换一次氮气可以连续保鲜一个月以上。一般运输路程2d以内的选择包装1,加上冰果比为1:1的冰块;2d以上的选择包装2,加上冰果比为3:1的冰块。可以实现杨梅的无箱外冷源有效保鲜贮运,最长贮运保鲜期可达7d(168小时)。  相似文献   

4.
气调保鲜体系关键因子对樱桃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档优质樱桃鲜果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但樱桃不耐储运,极易腐败,预防和抑制樱桃在贮运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对樱桃产业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有关樱桃保鲜技术的研究较多,但实际应用不足.结合樱桃自身的生理特征及保鲜特点,提出气调包装是樱桃保鲜最有潜力的保鲜技术之一,分析了温度、湿度、气调方式、气体组成、包装材料等关键因素对樱桃气调包装保鲜的影响,并以系统的概念构建了樱桃气调保鲜体系,集成了以气调为主的樱桃保鲜技术.通过对气调保鲜体系各关键因子相互制约和作用的探讨,为樱桃的气调包装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生鲜果蔬的保鲜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杨梅果实采后贮运影响因素与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影响杨梅果实采后贮运的主要因素,论述其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杨梅采后贮运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CP2002保鲜剂对杨梅保鲜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今,杨梅鲜果在常温下贮藏保鲜尚未有成功先例.为此,我们与台湾农业专家合作,于采收前两星期(乙烯初发生期)对杨梅喷洒美国产绿色无公害保鲜剂CP2002进行保鲜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2015,(7)
<正>杨梅分布于浙江等长江以南地区,因其果色鲜艳、汁液丰富、酸甜适度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杨梅外果皮无保护层,加上其成熟期集中在高温多雨的6—7月份,因而贮运极为困难,常温货架期仅2天。杨梅鲜果若能进行商品化处理,不仅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新鲜杨梅原有的色、香、味、形,而且还能提高其经济价值。杨梅采后商品化处理主要包括采摘、分级、预冷、保鲜、包装与运输等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采后贮运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双孢蘑菇采后的生理变化和影响保鲜的因素,重点介绍了目前双孢蘑菇的采收技术和实用可行的贮运保鲜技术.目前常用的保鲜技术有低温保藏、气调保鲜、化学药剂保鲜、速冻保鲜等.  相似文献   

9.
芒果采后生物学及贮运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芒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迅速后熟,6~8 d便出现乙烯高峰,随后逐渐出现炭疽病、蒂腐病,果实耐贮藏性和抗病性显著下降.芒果贮运保鲜技术主要在于控制果实的后熟进程和腐烂发生.评述了近年来芒果采后生理、采后病害和贮运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新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乙烯受体抑制剂在芒果采后贮运保鲜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百合的生理特性与贮藏运输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百合的生理特性及其贮运保鲜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有关贮藏保鲜技术的优点和不足,认为综合保鲜技术是解决百合保鲜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双孢蘑菇采后的生理变化和影响保鲜的因素,重点介绍了目前双孢蘑菇的采收技术和实用可行的贮运保鲜技术。目前常用的保鲜技术有低温保藏、气调保鲜、化学药剂保鲜、速冻保鲜等。  相似文献   

12.
杨梅果实大多数成熟于6-7月,正值高温高湿季节,加上它没有厚实的外果皮包裹,所以不易储藏,很易变质败坏。其鲜果的储藏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但常温储藏技术至今尚未得到突破。1.低温储藏。这是以杨梅果实冰点温度为依据的储藏方法。据上海市食品工业研究所试验,在气温0-0.5℃、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杨梅鲜果可储藏1-2周不坏。在气温2-4℃、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杨梅鲜果储藏20天,好果率仍达98%左右。2.冷冻储藏。当杨梅果成熟度为八九成时,装入聚乙烯薄膜袋中,先在-30℃下进行速冻,时间约需15分钟,然后储放在-18℃的冷库中,可保持半年不…  相似文献   

13.
杏是落叶果树的重要树种之一,果实色艳味美,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露天条件下栽培,杏一般在5月底至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加之不耐贮运,一年中只有2个月可吃到鲜果.为使杏果提早成熟上市、拓长鲜果供应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1997年开始在平度等地进行杏幼树保护地栽培试验,探索杏保护地栽培优质丰产技术,获得成功.现将杏幼树保护地栽培优质丰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梅鲜果酸甜适口,色泽艳丽,富含维生素,且具有止咳生津、助消化、消暑解渴等功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夏令水果。种植杨梅,是一项大有前途的高效农业。杨梅成熟期短、保鲜贮藏难是杨梅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克服这两大难题,永嘉县杨梅开发公司经多年试验和研究,探索出几种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枸杞鲜果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枸杞鲜果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应用现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广东农业科学》2005,(3):31-31
近日,由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承担的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亚热带特色水果枇杷杨梅保鲜加工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其子课题“枇杷自发气调(MAP)保鲜技术”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该技术保鲜成本低、操作简便、技术实用,可用于枇杷的中期保藏及远程贮运,其在全国率先制定的枇杷MAP保鲜技术规程将促进福建枇杷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1-MCP对鹤望兰切花贮运保鲜的适宜熏蒸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鹤望兰鲜切花在2μL.L-1新型乙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处理下,不同贮运温度、熏蒸时间和重复熏蒸与否对鹤望兰贮运期间生理代谢指标(切花失水率、乙烯释放量、花瓣细胞膜透性、花瓣花青素、次花的开放率和保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25℃)和冷藏(12℃)条件下均适合鹤望兰鲜切花贮运,但冷藏贮运(12℃)保鲜效果较好。2种贮运温度下6h和24h熏蒸处理均能极显著地抑制乙烯的释放,提高切花的保鲜率,促进次花的开放,其中,6h熏蒸处理保鲜效果较好。鹤望兰切花不需要重复熏蒸处理。因此,2μL.L-11-MCP对鹤望兰鲜切花贮运保鲜的最佳熏蒸模式为冷藏贮运(12℃)下6h熏蒸处理。而常温(25℃)贮运下6h熏蒸处理是经济、有效、方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杨梅采摘后的保鲜新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保鲜剂保鲜、涂膜保鲜、物理保鲜技术等方面内容,并阐述了杨梅保鲜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以期为杨梅保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梅果实采后的生理与保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梅与草莓一样,均无外果皮包裹,果实裸露,容易受机械损伤,不耐贮藏与运输。浙江省杨梅栽培面积达4.7万hm\+2,2001年(大年)估计年产量17万t以上,其成熟与上市时期大都集中在6月前后,加之此时气温较高,如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大量果实烂耗损失。为减少杨梅产后损失,应了解相关产后生理并掌握有效的保鲜技术。 1 产后生理 据杨梅专家缪松林研究员及浙江大学与杭州商学院等相关的研究报道,杨梅果实中超氧物歧化酶(SOD)具有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保护膜结构的功能,可起到保鲜的作用。但果实中丙二醛(MDA)是膜酯过氧化的中间产物,影响细胞膜的结构和正常的生理代谢,不利于杨梅的保鲜。多项试验表明,杨梅采收6 d后SOD活性明显下降,而MDA则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南安市虽种植龙眼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品种良种化程度也较高,但由于主栽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龙眼的鲜销问题尤为突出,近年已出现丰收年份果农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因此,开展龙眼的采后处理技术研究,进行龙眼保鲜贮运技术的试验,延长鲜果的上市期,减少鲜果异地运销过程中的腐烂损失,已显得意义十分重大。目前,南安市龙眼保鲜措施主要有热烫处理法、仲丁胺防腐保鲜及二氧化硫保鲜法。这里介绍一下南安市龙眼保鲜技术研究课题组从泰国国家科学技术研究所引进的龙眼熏硫保鲜技术,并进行了初步的吸收消化,开展了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