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鸡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取骨髓细胞制德染色体标本的方法,获得了大量分散良好的染色体分裂相,做了染色体核型分析。认为1号染色体属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平均臂指数为1.595;2号染色体平均臂指数为1.917,属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重组逆转录病毒体内感染源于第X期胚盘细胞的方法获得嵌合体鸡。【方法】将扩增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插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our-pBabe中获得重组逆转录表达载体;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将其与包装载体pVSVG共转入293 10A1包装细胞中进行病毒包装,得到病毒原液经超速离心浓缩200倍后注入种蛋(第X期)胚盘下腔,孵化种蛋。提取孵化5.5天的鸡胚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构建含EGFP完整开放阅读框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our-pBabe-EGFP,提取孵化5.5 d鸡胚基因组DNA,经PCR、Southern杂交检测,嵌合体阳性率分别为75%和66.7%。【结论】通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体内感染鸡胚盘细胞的方法可获得嵌合体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从家鸡卵巢中制备二价染色体及初步显带结果,并详细讨论了研究家鸡二价染色体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5.
本用采自正常人体的静脉血,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较成功的制备了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方法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搞清鸡的染色体数以及存在于鸡的微小染色体和大染色体的结构及遗传行为,国外已从60年代末开始。国内开展较晚已先后从鸡的骨髓、羽髓、外周血培养,以鸡胚胎组织中制备得到染色体标本,从而促进了鸡以及禽类染色体研究的进展。上述方法虽各有特点,但都存在着取材和方法上的局限和不足,如骨髓法需杀鸡取髓,适用于雏鸡或后期鸡胚;羽髓法各日龄鸡均适用,但需一定设备条件,操作也较复杂;鸡胚  相似文献   

7.
以叶螨科中五种叶螨的卵为材料进行叶螨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其方法为四个步骤:(1)低温保存;(2)染色;(3)压片和封片;(4)观测。结果表明: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染色体数目均为n=3笔2n=6、,但其染色体相对长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珍珠鸡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以珍珠鸡和贵州黄家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法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分别制备珍珠鸡和家鸡的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雄性鸡均为同型染色体(ZZ),Z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9.31±0.50)%~(9.84±0.85)%,介于4号与5号染色体间,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两种雌性鸡均为异型染色体(ZW),Z染色体的大小、类型均与雄性鸡相同,珍珠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较长,为(4.19±0.23)%,介于7号与8号染色体间,家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为(4.12±0.23)%,介于8和9号染色体间,两者的W染色体均为中着丝粒。2)家鸡与珍珠鸡前10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差异不大,但染色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2号和5号染色体上,家鸡的2号和5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和端着丝粒,珍珠鸡对应的染色体分别为亚中着丝粒和中着丝粒,其余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相同。结论:属于珍珠鸡科的珍珠鸡与家鸡的染色体核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在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方法]分别取黄姑鱼幼鱼尾鳍条、波纹唇鱼再生鳍条、暗纹东方鲀前肾组织以不同的处理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统计细胞分裂指数。[结果]所选用的制片方法都能够获得形态好并且图像清晰的细胞分裂相;分裂指数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肾组织细胞分裂指数最高,为2.45%,直接选取的鳍条最低,为1.06%;以肾组织为材料冷滴片和热滴片所得到的染色体质量也不同,冷滴片效果优于热滴片。[结论]结果为在不同研究目的下选取鱼类染色体制备策略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2种制备黄河鲤鱼染色体方法的比较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鲤鱼为材料,采用体外肾细胞培养及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通过对不同培养时间,不同秋水仙素处理时间获得的染色体分裂指数的比对,以期获得最佳的染色体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在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一定时,培养时间3d后分裂指数最高,为1.46%,且分裂相在前3d逐渐增多,第4d开始减少;同时发现,在培养时间一定时,秋水仙素处理时间为2h时分裂指数最高,为1.49%.因此认为最佳染色体制备条件为:培养时间3d,秋水仙素处理2h;与传统的体内注射PHA短期培养法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相比,体外肾细胞培养法制备的标本背景清晰,染色后形态可辨,且染色体分散良好,彼此间没有交联,放大后染色体的测量较易完成,可以进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1.
旧院黑鸡蓝壳蛋的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院黑鸡蓝壳蛋的比重(4.99),胆固醇含量(6.33mg/ml)均极显著高于伊莎褐蛋,蛋重(52.4g)极显著小于伊莎鸡蛋,哈夫单位(88.18)显著高于伊鸡蛋,蛋形指数(1.37)和蛋壳厚度(0.3176mm)与伊莎鸡蛋无显差异。旧院黑鸡蓝壳蛋和白壳蛋与农村散养的科白鸡白壳蛋的蛋重,比重,哈夫单位,蛋形指数等无左异。旧院黑鸡蓝壳蛋和散养科白鸡白壳蛋白壳蛋的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旧院  相似文献   

12.
旧院黑鸡蓝壳蛋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可能产蓝壳蛋的旧院公鸡交褐色罗斯母鸡。其中,2只公鸡的F1代产褐壳或白壳蛋,另4只公鸡F1代母鸡产蓝壳蛋的占51.4%,产褐壳或白壳蛋的占48.6%(1:1)。用带有产蓝壳蛋基因的公鸡与F1代产蓝壳蛋白的母鸡杂交,F2代母鸡产蓝壳蛋和非蓝壳蛋的分别为76.7%和23.3%(3:1)。F1,F2代均符合单基因分离组合的遗传规律,并对褐壳蛋呈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3.
旧院黑鸡染色体组型及G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旧院黑鸡的染色体组型和G-显带模式研究表明,旧院黑鸡与普通家鸡的染色体数一致,G一带相同,第1,3和7对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可能是染色体臂间倒位和不等易位似可作为旧院黑鸡染色体组型的参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引种观察表明,旧院黑鸡在中等营养水平和笼养条件下,18周龄时体重达1283.2g,料肉比为3.42:1,500日龄平均产蛋量为76枚,比产区散养时提高了19.87%。成年公鸡体重2534.8g,比散养时减少3.08%,主要体尺变化不明显,胴体率,全净膛率分另为91.5%和81.4%,胸肌蛋白质含量为26.04%,13种必需和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的58.47%。旧院黑鸡在高温高湿笼养的条件下,生产性  相似文献   

15.
珍珠鸡胚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用肉眼和光镜研究珍珠鸡(Numlda m(?)lcagris)胚胎发育过程各阶段的形态学。珍珠鸡胚发育的规律、各器官结构形成的次序,均与鸡胚相似。胚胎在孵化的前10天增重较慢,平均每天约增重0.12g。孵化10天后,胚体重明显增快,平均每天约增重2.2g。胚体长度的变化与胚龄也有一定关系。根据珍珠鸡胚胎发育过程各阶段的形态学变化和胚重情况,可将胚胎发育过程大致分为前、中、后三期,这对孵化时的温度调节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40周龄 ISA 蛋鸡2116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同幢鸡舍的2492只为大群组,根据基础日粮,均日喂二次,大群组日喂基础日粮四次,以研究对蛋鸡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蛋率、蛋重及蛋的品质均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的饲料成本减少14.74%,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能量和氨基酸的消耗也分别降低2.17%、2.92%和12.88%。作者认为,蛋鸡对饲料中营养素的利用能力,可能存在“时间节律”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鼠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高免血请作第1抗体,利用酶标羊抗鼠IgG作第2抗体,建立间接法Dot-ELISA程序检测IBV抗原;利用鸡抗IBV血清阻断试验检测IBV抗体。试验表明,本程序检测IBV抗原及其抗体具有高度过感性和特异性。最低抗原检出量达10 ̄(-8)g数量级,阳性检出率98%,阳性阻断率100%。  相似文献   

18.
研究鸡异刺线虫在罗斯鸡体内的发育史表明,感染性虫卵被宿主吞食后,卵内L_2于第4h开始释出,8~12 h内到达盲肠中发育,第4,6和12 d分别形成L_3,L_4和L_5,经31~56 d成熟排卵,此外,幼虫在肠粘膜内无组织移行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QFH显带法,对杜洛克、巴克夏和关中黑猪的Q-分带带型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经BUdR预处理而直接用Hoechst 33258进行分,猪的每一条染色体均能显示出重现性良好的特征性荧光带——QFH带;QFH带与QFQ带带型基本一致,且以QFH带纹较精细。同时,就QFH带对着丝粒异染色质的鉴定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发病鸡群中分离的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_(-76))H_(91)株接种鹅胚收获的尿囊液,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纯化了EDS病毒。电镜下观察到病毒无囊膜,大小为70~85nm。从纯化的病毒悬液提取的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一条分子量为34kb、背景清晰的核酸带。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酶切分析,各种酶消化分别产生4,4,9,9,11和3条片段。将此结果与EDS标准株AV_(-127)株基因组DNA由相同的内切酶消化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由HindⅢ和SmaⅠ消化2个病毒基因组DNA产生的片段数及大小有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