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5%结晶石硫合剂、50%代森锰锌等9种常规农药,对薇菜白粉病的分生孢子进行毒力测定和对薇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5%结晶石硫合剂179倍液(0.2°Be)和扑菌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3种药剂对薇菜白粉病防效良好。3种药剂可在生产上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依天得(1000亿个/g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以不同浓度防治黄瓜白粉病,经试验结果表明,用依天得40、60g/667m2防治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以60g/667m2的防治效果较好,与化学农药20.0%三唑酮乳油60g/667m2的防效相当,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依天得取代化学农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4.
利用依天得(1000亿个幢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以不同浓度防治黄瓜白粉病,经试验结果表明,用依天得40、60g/667m2防治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以60g/667m2的防治效果较好,与化学农药20.O%三唑酮乳油60g/667m2的防效相当,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依天得取代化学农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经田间试验,多抗霉素和农抗120对黄瓜白粉病药卮第.8d和14d的防效分别为59.77%、67.14%和57.58%、58.92%;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百里香、银果、菇卫士对番茄叶霉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第8d防效在78.45%至94.58%之间。药后第18d防效在74.74%至93.95%之间。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白粉病试验结果表现: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对辣椒白粉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对辣椒生产安全。施药防治宜选择发病初期至始盛期施用。  相似文献   

7.
白粉病是瓜类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白粉病常用粉锈宁防治,由于多年连续使用,粉锈宁防效有所下降,并且粉锈宁对黄瓜等一些瓜类品种较为敏感、浓度掌握不好就易造成药害。福星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为探明该药对瓜类白粉病的防效及其安全性,笔者于1998年在温州市新桥镇蔬菜基地进行福星防治瓜类白粉病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8.
9.
全程应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全程应用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然后调查其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全程生物农药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几种病虫害具有良好的防效,其中对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的防效均超过90%,对纹枯病、稻曲病防效超过88%,对二化螟和褐飞虱防效一般,但都达到80%以上.并且生物农药处理期间对天敌等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夏应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4):122-123
白粉病对小麦产量品种影响极大,本文通过几种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爱苗乳油30ml/667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高于对照药剂三唑酮,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不同药剂防治忍冬白粉病,筛选最适宜的药剂。[方法]对患病的忍冬植株使用不同药剂喷雾处理,分别在药后7和14 d进行调查,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药后7 d,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000倍稀释液、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倍稀释液、30%己唑醇悬浮剂2 500倍稀释液均有防治效果,但无极显著差异。药后14 d,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达76.10%。[结论]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 2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最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 000倍稀释液的防效次之,30%己唑醇悬浮剂2 500倍稀释液几乎没有防效。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可以作为忍冬白粉病的防治用药。  相似文献   

12.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金银花白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20%百菌.烯唑醇复配剂600倍液、20%百菌.烯唑醇复配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2.5%烯唑醇乳油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无显著性差异;药后20 d以20%百菌.烯唑醇复配剂6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达88.40%。  相似文献   

13.
引进12种农药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以验证其防效。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辣椒白粉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0 g/L异菌脲可湿性粉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嘧菌酯悬乳剂、42.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82%以上。建议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以上6种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生产中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植物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抑菌活性筛选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首先通过叶圆盘法用29种植物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初步筛选出槐、黄檀、南瓜和石楠等4种植物的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然后对这4种植物提取液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黄檀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达到72.97%,治疗效果达到91.28%,并且在处理12 d后仍保持42.60%以上的防效。而槐提取液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9.73%和79.19%,处理12 d后也保持在50%以上的防效。这两种植物提取液均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三唑酮。  相似文献   

15.
将新鲜牛粪、猪粪、马粪、羊粪分别和土、自来水按1:1:3的比例混合,在温室条件下沤制半年后,加水取其浸渍液,并将浸渍液喷洒于小麦叶片上,两天后用自然发病产生的白粉菌接种。2周后记载每叶病斑数进行评估。和用清水处理的对照相比,各沤肥浸渍液对小麦白粉病的抑制作用在0.01水平上均达显著。利用细菌过滤器处理过的各沤肥浸渍液也具有基本相似的作用效果,作用机理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白粉菌侵染后小麦细胞结构的变化,包括细胞质聚集、形成乳突、出现晕圈等,并论述了小麦生化成分与白粉病抗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樊月  谷俊霞  钟俐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11):2041-2045
[目的]研究甜瓜幼苗叶片中的SOD、POD、CAT同工酶与甜瓜白粉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白粉病感病甜瓜品种伽师和白粉病抗病甜瓜品种MR -1为材料,利用PAGE电泳方法分析三种同工酶在接种白粉病前后酶谱的变化.[结果]感病品种伽师和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受白粉病胁迫后,同工酶谱均有变化,POD酶带在第3d时有新的酶带出现,伽师:P4 (Rf=0.80),MR -1∶P1(Rf=0.68),且感病品种伽师比抗病品种MR-1的POD活性变化更迅速;CAT同工酶无新的酶带出现,但两品种的两条CAT同工酶酶带分别在接种白粉病后3和12d出现两次峰值;SOD同工酶酶活性变化相对较弱,无新的酶带出现,但SOD同工酶酶带S1(Rf=0.50)的活性有变化呈6d增强9d降低的趋势.同时,在接种白粉病后甜瓜白粉病抗病品种MR -1的POD、CAT、SOD酶活性始终比甜瓜白粉病感病品种伽师的酶活性强.[结论]甜瓜幼苗期接种白粉病菌后SOD、CAT、POD的活性变化可以作为衡量甜瓜抗病性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亚麻白粉病在新疆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对亚麻白粉病病原菌及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表明,亚麻白粉病在新疆亚麻种植区均有发生,是亚麻田的主要病害;亚麻白粉病的分生孢子在15~30℃均可萌发,20~25℃是适宜萌发温度,在自然条件下白粉病分生孢子侵染的潜育期为8 d;亚麻白粉病田间发生规律初步研究表明,新源县亚麻白粉病始发生期与6月上旬气温和降雨关系密切,气温低、降雨多的年份亚麻白粉病发生相对较晚.  相似文献   

19.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 ,用 5种杀菌剂喷雾两次 ,进行了防治西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以30 %特富灵可湿性粉剂 30 0 0倍液的防效最高 ,达 90 .18% ;30 %爱苗可湿性粉剂 30 0 0倍液和 4 0 %福星乳油 70 0 0倍液和防效分别为 88.34%和 84 .4 3% ;5 0 %霉能灵可湿性粉剂 80 0倍液和 2 0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2 0 0 0倍液的防效较低 ,分别为 6 9.2 8%和 4 3.11%。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铁溶液对甜瓜抗白粉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于4叶1心期对甜瓜植株喷施纳米银(T1处理)、纳米氧化铁(T2处理)溶液及清水(CK),对薄皮甜瓜幼苗叶片病情指数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铁可显著提高薄皮甜瓜抗白粉病的能力,显著降低叶片病情指数,其中,T1-4和T2-4处理(10.00 μmol·mL-1)病情指数比对照分别减少32.52%和34.96%。T1和T2处理均提高了叶片中POD和SOD活性,在病原菌接种后不同处理时间,T1和T2处理中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接种后72 h,其中,接种72 h后T1-3处理(5.00 μmol·mL-1)POD活性较对照高56.6%,T2-4处理(10.00 μmol·mL-1)比对照高61.1%。T1处理中SOD活性先升高,在72 h达到峰值后降低,T1-3处理(5.00 μmol·mL-1)接种72 h后出现最大值,为376.0 U·g-1 FW;T2处理中SOD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特点,T2-4处理(10.00 μmol·mL-1)接种96 h后较对照高85.6%。与对照相比,T1和T2处理叶片CAT活性呈现不一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T1处理MDA含量较低,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1-3处理(5.00 μmol·mL-1)48 h MDA含量较对照降低15.8%;T2处理中MDA含量除处理72 h低于对照组,其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1(1.25 μmol·mL-1)处理24 h后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41.5%。综上所述,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铁处理对甜瓜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为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铁对甜瓜白粉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