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的毁灭性病害——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已经传入北美,病区正迅速扩大。黄萎病最早在1918年发现于瑞典,二次大战前后已随带菌种子侵入西欧大陆和英国并进而向东欧和南欧扩展。1962年该病曾一度传入加拿大魁北克和不列颠哥伦比亚两省,但未能定殖。此后虽然美、加两国对进口苜蓿种子都采取了防范措施,但未能阻止黄萎病的传入。1976年突然在华  相似文献   

2.
苜蓿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是中国严禁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但是随着中国西部地区多年大量从疫情发生的美国和加拿大引种苜蓿,苜蓿黄萎病传入我国的危险性很大。2001年,我国口岸检疫部门就从来自加拿大萨斯克彻温省新田种子公司的40t苜蓿种子中检出了苜蓿黄萎病,并做了退货处理。因此,了解加拿大等北美地区苜蓿黄萎病发生控制情况,对我们有借鉴作用。1发生为害情况苜蓿黄萎病于20世纪20年代在瑞典首次发现后,迅速在欧洲扩散,1962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和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该病侵害,但扑灭及时,病原未能定殖。1976年再次在美国华…  相似文献   

3.
黄习军 《植物检疫》1994,8(1):51-52
苜蓿黄萎病传播媒介的检疫黄习军(北京动植物检疫局100029)黄萎病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etBerth是苜蓿危险性病害。该病不仅可以通过病株残体、带菌种子传播为害,近年来国外研究证实苜蓿切叶蜂Megachilero...  相似文献   

4.
棉花黄萎病种子内部带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1966三年共分离采自严重黄萎病株下部的尚未开裂成铃种子11505粒,平均内部带菌率<0.026%。系统分离棉铃各部位,其带菌率的趋势为:铃柄>铃托>胎座。从已吐絮的成熟铃内种子内部带菌分析结果看:1964年共分离外部带菌率约为5%的种子1557粒,全部未长微菌核。1966年分离病铃内成熟种子4049粒,只有一粒在种壳上长出了微菌核,带菌率为0.025%。用浓胞子液在田间灌注接种初裂铃,依受病程度不同,种子内部带菌率为0.93—2.4%。青铃注射接种的内部带菌率为10.40—70.40%。新吐絮铃喷洒接种,虽保湿1—2天,种子内部未分离到病菌。说明在菌量大,营养及温、湿度条件非常适宜时,病菌也可自种壳侵入内部,使有相当高的带菌率。通过三年的试验,作者肯定在自然情况下黄萎病菌主要附着在棉籽短绒上。内部带菌率极低。在轻病或无病棉株上选收正常吐絮铃内种子,内部基本不带菌。  相似文献   

5.
陈吉棣 《植物保护》1964,2(5):222-223
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一样,早经确定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病残体、风、雨、农具等都是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关于种子带菌问题,自1923年以来,棉花枯萎病的种子带菌已不断得到证实,国内外均予重视。黄萎病是否能以种子传布,在学术上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我国棉花黄萎病的最早来源被认为是随美棉输入而侵入的;国外也有不少关于因输入美棉或其他病区棉种而发现黄萎病的报导。国内还有不少调查资料证明,枯萎病和黄萎病往往都以棉花研究单位和良种繁育场发生较早,逐步向外扩展,因而将这二种病害列为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6.
 根据黄萎病菌在培养基上能形成微菌核的特性,寻找适于种子与土壤中黄萎病菌微菌核形成的培养基和相应的检查种籽和土壤带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每年都要进口大量车轴草种子,本文对引进车轴草种子传入大豆黑痣病菌和苜蓿黄萎病菌的风险进行评估,结果为两种病菌随车轴草种子传入我国的风险较高,传入后将对我国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相似文献   

8.
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适生性评判指标分析为基础,采用生物学建模与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我国677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数据以及全国土壤pH等值线图,对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苜蓿黄萎病菌在我国的适生性强,适生范围较广,每年4~9月份,该病菌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的适生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鉴于此,我国应加强苜蓿黄萎病菌的植物检疫措施力度,严防该病的传入或扩散。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是用脱绒或不脱绒的棉种在80℃温水中预热2分钟后,放在枯萎或黄萎病的查别克氏液体培养的孢子悬浮液中,在25℃恒温下振荡(55~60次/分)接菌24小时,种子上的带菌率可达97.6%,种子内部带菌率为23.2%。人工接菌棉子用有效成分0.3%多菌灵胶悬剂药液,在常温下浸种14小时,可达到彻底消毒的效果。为防止病害扩大蔓延,病区种子应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美国苜蓿黄萎病发生控制情况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苜蓿黄萎病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albo -atrum引起 ,2 0世纪 2 0年代首次发现于瑞典 ,其后在欧洲迅速扩散 ,并于 1962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罗曼蒂尔和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农业研究站实验地发现该病侵害。由于扑灭及时 ,当时病原未能定殖。19 76年美国华盛顿州哥伦比亚河流域突然发现大量苜蓿黄萎病株 ,标志着该病传入北美并定殖成功 ,此后该病在北美迅速蔓延 ,广泛发生。为此 ,美、加两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该病 ,但隐患仍不可忽视。1 发生情况在美国 ,西部地区 :继华盛顿州之后 ,2 0世纪 70年代末俄勒冈州发…  相似文献   

11.
玉米细菌病 Erwinia stewartii(E.FSmith)Dye 是我国重要的对外检疫对象之一。带病种子是该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国际间的品种交流日趋频繁,为了防止这一病害传入我国,除了加强种子检疫工作外,辅以种子消毒处理也是防止这一病害传入的重要措施。据文献报道,用0.1%,升汞浸种20分钟可以减少种子带菌率,但是因种子内部带  相似文献   

12.
棉籽壳对黄萎病菌的抑菌作用和抑菌物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过去观察,棉籽壳有明显抑制黄萎病菌的作用。本试验初步证明这一抑菌物质具有丹宁类物质的某些特性。不同铃龄各部位的抑菌强度总趋势,与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得的丹宁类物质含量趋势一致,即不论大、中、小铃,感病及抗病品种,种壳的抑菌作用均大于胎座。初步认为种壳中较高浓度的丹宁类物质是种子内部带菌率极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纯丹宁在棉籽饼粉酒精洋莱培养基中的抑菌作用较供试的其它培养基小,说明此培养基用于种子带菌分离的优越性。棉花枯萎病菌对丹宁的耐受力显著高于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13.
苜蓿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Berthold)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一类危险性病原真菌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危害苜蓿、马铃薯、啤酒花、草莓、烟草、葡子、大豆、花生、红豆草等重要经济作物和牧草,目前分布在欧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新西兰以及日本等。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苜蓿黄萎病菌随牧草、饲料等从国外传人我国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笔者主要阐述了苜蓿黄萎病的历史分布和发生流行.综述了苜蓿黄萎病的防治措施,为加强我国苜蓿黄萎病菌检疫政策、防止该病菌的入侵与扩散、保护我国苜蓿等重要经济作物的安全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局部地区苜蓿黄萎病防控与扑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局部地区发生苜蓿黄萎病,通过实施组织领导、区域联防和技术培训等管理手段,及时采取疫情封锁、拔除病株、轮作倒茬、水旱轮作、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和种子抗病性研究等综合防控措施,遏制了疫情。经监测,该病已被扑灭。  相似文献   

15.
甘草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PDA平板检测法分别对来自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等10个地区的甘草种子进行带菌检测。结果表明,甘草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是曲霉属、青霉属和根霉属,其中来自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和新疆阿勒泰甘草种子镰刀菌的分离频率达到11.1%和1.9%;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是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和交链孢属。来自于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和翁都特旗两个地区的甘草种子镰刀菌的带菌率分别达到5.6%和14.2%,其他来源的种子都未检测到镰刀菌属真菌。同时检测了来自于10个不同地区硬实种子的带菌情况,结果显示只有3个地区的硬实种子带菌,带菌率是0~2.5%。福美双、口恶霉灵、甲霜灵、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和嘧菌酯几种药剂对甘草种子带菌消毒处理具有良好效果,种衣剂咯菌腈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萎病是土壤传染的病害,种子及棉秸等植株残体也能带菌传病。病菌一经随同种子或棉秸进入棉田,能在土壤中存活约八、九年之久,而且很难消除。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选育抗病品种是经济而有效的防治途径。我国现有良种都具有不同感病程度,因此,选育较高的抗病良种至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和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曾给一些国家的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为防止内生真菌随进境草籽传入我国并在中国扩散危害,我们对该2种进境草籽内生真菌的带菌率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离培养,得到了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和黑麦草内生真菌,然后采用染色法对1998年以来收集到的从天津口岸进境的部分苇状羊茅和黑麦草种子进行了初步检验,经检验,37份苇状羊茅样品中有18个品种带菌,34份多年生黑麦草样品中14个品种带菌,带菌率最高可达86.7%.早熟禾、剪股颖等其它禾本科草籽目前尚未发现带有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8.
李居平 《植物医生》1999,12(5):16-17
保护地茄子病害主要有茄黄萎病、茄灰霉病及茄绵疫病等;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蓟马和蚜虫等。现将上述几种病虫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茄黄萎病(一)发病条件与症状黄萎病为土传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也可随种子带菌传播,一般可在土壤中存活6~8年。茄子染病后,植株下部叶片发黄,渐黄褐色,后期全部枯黄,病害由下往上,从一边向全株发展,最后死亡。病株的根茎、维管束变褐。(二)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再放入30℃温水浸泡12小时,搓去粘液,在30℃恒温催芽,每天用清水冲…  相似文献   

19.
苜蓿品种间种子萌发及苗期耐盐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模拟内蒙古河套灌区盐分组成,对九种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萌发及苗期的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品种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所能忍受的极限盐浓度不同,分别为1.0%和0.7%左右,揭示出苗期对盐分反应较种子萌发期更为敏感。综合评定苜蓿品种耐盐能力强弱:芋县苜蓿=准格尔苜蓿≥沙湾苜蓿>新疆抗旱苜蓿=苏联36号苜蓿=公农1号苜蓿≥阳高苜蓿>公农2号苜蓿=紫苜蓿。  相似文献   

20.
黄萎病菌生长缓慢,使用普通方法作带菌分析,常因镰刀菌茂密生长而不易看到,仇元等的种子检验法操作程序复杂,我们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由于病原菌能以棉籽上生活,如果具备一定温湿度,利用种子内的养分使其生长估计有一定的可能性。据此我们设计了用流水直接冲洗棉籽、湿室进行培养的方法。试验方法:1963年4月22日取1962年在当地采得的黄萎病株种籽50粒,放入500毫升三角瓶中,瓶口用纱布罩紧,流水(系用本所自流井)冲洗24小时后,放入无菌室内,再用灭菌水振洗三次,以备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