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草莓新品种‘晶玉’抗炭疽病的生理机制,以抗炭疽病草莓新品种‘晶玉’为研究材料,高抗品种‘甜查理’以及易感品种‘丰香’和‘红颜’为对照,通过检测接种炭疽菌后不同时间点的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力的变化差异,发现感染炭疽病后,上述生理因子在抗、感品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抗病品种中上述生理因子的峰值均高于感病品种,说明接菌处理后这些生理因子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导致草莓产生抗炭疽病特性的机制之一。研究初步揭示,高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以及PAL、PPO活力是与‘晶玉’具有较强抗炭疽病能力相关的生理因子,为深入研究‘晶玉’抗炭疽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炭疽菌侵染对草莓‘晶瑶’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检测了‘晶瑶’接种胶孢炭疽菌后,不同时间点的12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96 h检测范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可溶性总蛋白、维生素C、丙二醛(MDA)、木质素、总酚、绿原酸、阿魏酸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MDA含量达到最高水平的时间早于PAL、总蛋白、总酚、阿魏酸,晚于SOD、POD、CAT、维生素C、木质素、绿原酸;MDA含量的提高倍数小于CAT、PAL、总蛋白,但大于其他8个抗性生理指标;高含量MDA的持续时间长于其他抗性指标。这些结果表明,炭疽菌侵染后,相对于丙二醛含量,其他抗性指标的提高幅度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是与‘晶瑶’易感炭疽病相关的生理指标。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晶瑶’的炭疽病发病机制以及进行诱抗等措施提高其抗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草莓抗白粉病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研究不同草莓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选取5种对白粉病抗性不同的草莓品种为试材,测定草莓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草莓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POD、PAL、PPO活性随品种白粉病抗性的增强而增加,SOD活性随品种抗白粉病能力增强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随品种白粉病抗性的增强无明显变化规律。进行方差分析得到不同品种供试材料的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差异极显著,可以用叶绿素含量、PPO活性、PAL活性这些生理生化指标来衡量不同草莓品种对白粉病抗性强弱。  相似文献   

4.
以草莓‘晶瑶’为试材,研究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叶片诱导愈伤、愈伤分化出芽的影响,建立‘晶瑶’草莓叶片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晶瑶’叶片在MS+2,4-D 0.05 mg/L+TDZ 2.0 mg/L的诱导培养基上不定芽再生率达到79.18%。在‘晶瑶’草莓遗传转化试验中,叶盘对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最适筛选浓度为30 mg/L,羧苄青霉素的最适抑菌浓度为400~500 mg/L,150μmol/L乙酰丁香酮的加入可提高GUS的瞬时表达率;10 min是最适合农杆菌侵染‘晶瑶’叶片的时间;共培养48 h对叶片转化较适宜,得到抗卡那霉素并呈GUS阳性的抗性芽频率为2.38%,获得了转化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5.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简称DUS)测试是新品种保护的技术基础和授权的科学依据。DUS测试指南既是指导测试机构开展DUS测试工作的技术手册,同时还是审批机关审查新品种DUS的技术标准。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俗称草红花或杜红花,是一种油、药及工业多用途作物,其经济价值较高。本文详细地论述了红花DUS测试指南的适用对象、测试性状的选择与确定、性状分级与标准品种的选用、红花DUS判定标准的确定。红花DUS测试指南的制订对增强红花新品种保护,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尾巨桉‘T13'的单芽茎段为外殖体进行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再生芽诱导分化适宜培养基为EU BA0.5 NAA0.2;增殖适宜培养基为EU BA1.0 NAA0.2,每个芽可产生5~6个芽;壮苗适宜培养基为EU附加活性炭(AC)0.5‰~1.0‰;生根较适培养基为1/2MS附加NAA0.2或IBA0.2,生根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7.
‘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78、183天,在2013—2014年度多点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166、2161.8 kg/hm~2,较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种籽平均增产18.47%、18.24%;平均花瓣产量分别为512.1、529.95 kg/hm~2,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花瓣平均增产20.00%、24.18%。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无刺、株高适宜、易于采摘、花色红、生育期适中、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29.1%、26.3%)、高亚油酸(分别为81.95%、80.86%)、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红花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4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定名为‘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海拔1000~1600 m的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同时,也适应新疆红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La、Ce、Gd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种子丹科2162为材料,分别用含有稀土元素La、Ce、Gd的氯化镧(LaCl3.nH2O),氯化亚铈(CeCl3.7H2O),碳酸钆(Gd2(CO3)3.XH2O)同浓度的不同盐溶液浸种处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稀土元素La、Ce、Gd在0.03%浓度下对玉米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3%浓度条件下,稀土元素La,Ce,Gd可以提高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促进幼苗个体生长(培养壮苗),改善光合生理特征,降低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等。  相似文献   

9.
施肥是改善小麦产量和品质最为重要的措施。小麦加工品质是测定优质小麦品质的关键指标,在优质小麦生产中,施肥对加工品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施氮量和后期追氮比例可提高强筋小麦的籽粒品质;增加施磷水平可使小麦湿面筋、蛋白质、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明显增加;适当施钾且有充分的磷、氮肥供应可改善小麦的品质;在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严重的条件下,灌浆期喷施适时适量的微量元素对小麦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增施有机肥可改善小麦的品质,且在基础肥力较差时增施有机肥的效果更好。研究和了解肥料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可以进行合理的品种布局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有利于大面积地推广专用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0.
草原龙胆(Eustoma grandiflorum)花色典雅、花型丰富,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切花之一。本研究以草原龙胆‘阿琳娜’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6-BA、NAA、GA3和IBA不同组合对其出芽、壮苗、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05 mg/L,不定芽诱导率达90.0%,平均出芽数为4.52个;MS培养基可实现壮苗;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2 mg/L+IBA 0.2 mg/L+GA30.3 mg/L,增殖系数为6.41;培养基1/2MS+IBA 0.5 mg/L有利于生根。初步建立了草原龙胆‘阿琳娜’高效再生体系,为草原龙胆优良品种快速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光叶楮离体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不定芽再生植株的研究。MS+6-BA2.0mg/L(单位下)+NAA0.1培养基。不定芽再生率达96%。继代繁殖培养基用MS+6.BA1.0~1.5.配合NAA0.1~0.5效果好。生根培养基用1/2MS+NAA0.3。生根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72份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自然群体为实验材料,在2℃低温胁迫处理后,测定并计算其相对SOD、POD、CAT、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MDA)等生理生化指标。利用Structure 2.34模型对供试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应用GLM模型(一般线性模型)将85对SSR分子标记分别与上述5个相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发掘与抗寒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期为红三叶抗寒基因定位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材料间5个相对生理生化指标变异范围较大,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为供试材料可分为两个亚群,共检测到与红三叶相对生理生化指标相关联分子标记有11个(P≤0.01)。这些标记在红三叶LG1、LG3、LG4、LG5、LG6和LG7染色体上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离体小麦叶片干旱胁迫过程中水分生理性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0,1991和1993三个年度应用不同基因型,供水,密度和施氮水平在不同生育期对小麦叶片防体失水过程中叶水势,自由水和束缚水量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等水分生理性状指标变化进行了同步测定分析,研究发现,随离体叶片水分胁迫增强,离体叶片的偿速率的变化与其它水分生理性状的变化基本一致,研究还表明,在失水过程中束缚水含量增加,且基因型间存在差异,可能影响离体叶片失水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试验根据2002年和2003年两年在黑龙江省各市县地区所采集的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样品所表现的症状,利用MVSP3.1.2版本的软件分别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大豆花叶病毒在黑龙江省各市县地区的症状表现规律以及分布规律。  聚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各地区SMV表现的主要症状为皱缩型,其次为黄化型的,只有极少数表现为畸形。在2003年的223份样品中有一半的样品表现为皱缩;在2002年的126份样品中有80%的样品表现为皱缩。这些说明黑龙江省的大豆花叶病毒主要以1号株系为主。  为进一步研究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发病情况,将黑龙江省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块。分别对各部分的病毒样品的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也基本以皱缩型SMV为主,大致规律与黑龙江省的整体发病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大花绣球‘无尽夏’组培苗叶片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大花绣球’无尽夏’规模化无性繁殖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无尽夏’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叶位、暗培养时间及不同激素组合等因素对叶片诱导形成愈伤及分化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尽夏’组培苗植株中上部叶片的愈伤诱导效果好,适宜的外植体取样叶位为第3~6位叶片。初始暗培养有利于叶片形成愈伤,暗培养15~25天的效果最佳。诱导’无尽夏’组培苗叶片形成愈伤的适宜培养基为MS+CPPU 3.0 mg/L+IBA 0.1 mg/L,其愈伤诱导率达到98%以上;愈伤增殖与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2.25 mg/L+IBA 0.1 mg/L。  相似文献   

16.
17.
北美海棠较湖北海棠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武汉夏季高温是限制北美海棠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以北美海棠‘金吉丽’和‘特丽’为试材,以本地乡土植物湖北海棠为对照,经过1周35℃高温处理,测定海棠叶片的抗性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北美海棠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高于湖北海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低于湖北海棠、丙二醛含量与湖北海棠相似,总体来看,北美海棠抗性生理指标变化与本地乡土植物湖北海棠抗性生理相似。结合前期的形态学研究,进一步从生理水平上佐证了这2个北美海棠品种在武汉地区能够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甘蔗叶片生化指标与蔗茎糖分的相关及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伟栋  陈西凯 《作物学报》1996,22(2):233-237
不同无性系叶转化酶及糖有显著差异,且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叶转化酶活性前期较低,生长盛期升高,成熟期下降;叶糖含量前期较低,生长盛期上升,成熟期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成熟期的叶片转化酶活性与蔗茎田间锤度及蔗糖分有显著的负相关,叶片转化酶活性高不利于茎糖分积累。因子分析表明成熟期转化酶活性高是低糖无性系的重要特征,而生长盛期转化酶活性高,代谢旺盛的无性系不一定低糖。原始及标准化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转化酶对蔗茎糖分有较大的负作用,是重要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研究黄瓜离体雌核发育早期相关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大幅提高黄瓜未受精子房培养胚胎诱导率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和qPCR技术,提取黄瓜未受精子房培养早期胚珠部位总RNA,从转录组水平分析了高频基因型和低频基因型黄瓜未受精子房培养早期差异基因表达。筛选出与胚胎发育相关的基因47个,经qPCR验证,获得8个候选基因,在高频型材料培养的前6 d均呈现高水平表达,在低频型材料培养中呈现低水平表达或总体变化下降的趋势。其中3个基因与响应水杨酸、茉莉酸防御系统,响应脱落酸刺激,生长素诱导结合蛋白以及玉米素合成途径中细胞分裂素脱氢酶的表达相关;2个基因参与POD酶活性表达;3个基因分别与苏氨酸-丝氨酸蛋白激酶、水通道蛋白以及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蛋白相关。初步认为上述8个基因是与黄瓜离体雌核发育早期过程相关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