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量元素是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要素之一,常规饲料无论如何配合通常也难以满足动物对各种必需微量元素的需要。因此,微量元素添加剂已成为配合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售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主要是无机盐。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利用率通常受到许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是动物体的营养要素之一。在动物体及饲料中含量虽少,但对于畜禽、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健康却关系重大。过去的50年间,微量元素营养经历了无机盐类添加剂、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和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三个发展阶段。氨基酸微量元素螫合物作为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它克服了无机盐形式和简单有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的混合不均匀、易氧化、易吸潮、动物吸收率低等缺点,具有抵  相似文献   

3.
王拥军 《饲料工业》1995,16(3):28-31
鱼类对微量元素利用性研究在鱼的饲料方面,人们对于无机盐的研究最迟,特别是微量元素利用方面研究还很少。本研究以日本重要的养殖鱼类──虹鳟和鲤鱼为对象,研究其对含鱼粉饲料中的无机盐的利用性。1.含鱼粉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的必要性鱼粉作为养鱼饲料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4.
1微量元素添加剂奶牛常需要补充的微量元素有7种,即铁、铜、锰、锌、碘、硒、钴。微量元素的应用开发经历了3个阶段,即无机盐阶段,简单的有机化合物阶段和氨基酸整合物阶段。目前,我国常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主要还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指以微量元素离子为中心原子,通过配位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同配体氨基酸或低分子肽键而合成的复杂螯合物。  相似文献   

5.
猪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通常是以无机盐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形式添加到日粮中去,由于它不能被机体有效地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样不仅添加量要加大,而且对环境也产生了污染。有机微量元素螯合物是由氨基酸或短肽物质与微量元素通过化学方法螯合成的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它的出现,解决了无机盐微量元素难以被动物机体吸收的问题,充分地提高了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4.来源 传统上是将微量元素无机盐形式,如氧化物、硫酸盐或碳酸盐,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以满足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在消化过程中,这些氧化物或无机盐被降解成离子形式,然后或以扩散的形式、或以依赖于载体的形式被机体吸收。它们很容易与日粮中的其他因子形成复合物.难以被动物吸收。因此,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7.
铁、铜、锰、锌、碘是畜禽的必需微量元素。目前微量元素添加剂各类繁多,我国多选用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添加剂,这种添加剂的生物利用率较低。为了减少微量元素之间以及微量元素与其它物质间的颉颃作用,提高畜禽以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国内外对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加工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应用动物油、矿物油、石蜡、棕榈油、明胶等物质对微量元素进行包被处理,能克服无机盐微量元素的很多不足之处,提高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本试验立足于国内微量元素添加剂,研究和筛选一般生产条件下包被效果好的包被材料及特定的包被生产工…  相似文献   

8.
刘桂琴  陈顺 《饲料工业》1994,15(5):9-10
复合氨基酸螯合盐与生态制剂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猪增重效果的试验研究朝阳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刘桂琴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陈顺复合氨基酸螯合盐是无机盐形态微量元素的更新换代产品,是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这种螯合盐与无机盐有严格的区别。一是无机盐仅是阳离子与阴离子间形...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有机络合物饲料添加剂甘肃省饲草饲料研究所俞联平目前畜牧业生产和饲料工业普遍采用矿物质无机盐类作为饲料添加剂,但其中少数微量元素如锌、锰、铁、铜、钴等,其利用率除受其无机盐本身在消化道中溶解度低的影响外,由于与饲料中的某些成分如植酸、磷酸等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植物蛋白制备混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君  李新生 《饲料工业》1998,19(2):34-35
以植物蛋白制备混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研究田君李新生方学锋尹敬群混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第三代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不但能补充微量元素,还能补充氨基酸。它与第一代添加剂———微量元素无机盐比较,无机盐仅是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间形成离子键结构,这种...  相似文献   

11.
利用羽毛梗等生产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微量元素鳌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第三代新型饲料添加剂。它是将畜禽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金属离子与氨基酸反应生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位化合物或称螯合物。这是一种接近于天然状态的微量元素补充剂,它克服了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混合不均匀、进入消化道易与其它物质反应形成不溶物等缺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国内外喂养试验证明:这类添加剂对于畜禽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及防病保健作用。氨基酸微量元素鳌合物的生产,可采用某些特定的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等,与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如硫酸锌、硫酸铜…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养殖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养殖业上的应用王乃英江苏农垦职工大学(22300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量元素与氨基酸形成的螯合物,已在畜牧业上逐步推广应用,这是一种接近于动物体内天然形态的微量元素补充剂,不仅能克服单纯无机盐添加剂的种种缺陷,而且有利于...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述了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剂的发展历程,包括微量元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简单有机酸盐、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微量元素小肽螯合物四个阶段及相应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猪、禽、水产动物、反刍动物四个领域阐述了饲料中微量元素应用研究现状,进而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洪学 《湖南饲料》2010,(5):30-31
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之一,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体几乎所有的生理生化过程,满足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在动物营养研究中,微量元素依次经历了无机盐、简单有机物和氨基酸螯合盐等三个阶段。无机盐因为易与饲料中植酸、纤维素等成分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导致在动物中生物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15.
小肽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微量元素添加剂产品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代产品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硫酸亚铁、硫酸锌、氧化锌、硫酸铜和硫酸锰等。但这类无机盐添加剂稳定性差,对动物胃肠刺激性大.消化吸收率低,因而研究者开发出了第二代微量元素产品。第二代微量元素添加剂为简单有机酸盐类,如葡萄糖酸、柠檬酸和富马酸等微量元素盐类.但也存在稳定性差、受肠内容物干扰大等缺点.吸收利用率并不高。近年来发展的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氨基酸螯合盐(AAC)克服了前两类产品的弊端,微量元素能以游离氨基酸(FAA)为载体,具有抗干扰力强、稳定性好、易吸收等优点.其生物效价为无机盐类添加剂的2~3倍。小肽(SP,主要是二肽、三肽)吸收理论已被人们所接受,与氨基酸(AA)的吸收相比,具有吸收快、不易饱和、耗能低,且与FAA的吸收无竞争等特点。因此,不少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第四代微量元素添加剂——小肽螫合盐(SPC)。该类产品可依靠小肽独特的吸收体系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微量元素氨基酸螫合物是一种新型有机矿物无素添加剂,被人们称为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20世纪70年代,美国首先将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微量元素与动物必需营养来源氨基酸结合起来,制成新一代微量元素——氨基酸营养性添加剂,克服了无机盐和简单的有机酸盐微量元素的缺点,可以同时补给动物必需的高效微量元素和限制性氨基酸,因而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添加剂,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不同包被微量元素添加剂中Fe~(2+)和碘的保存率的研究哲里木畜牧学院孙德成,好华斯戈拉吐内蒙古农牧学院王守清,赵志恭,王文元目前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我国多数选用无机盐形式的微量元素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在加工、贮藏和运输以及动物在消化吸...  相似文献   

18.
在动物营养研究中,微量元素依次经历了无机盐、简单有机物和氨基酸螯合盐等3个阶段。无机盐因为易与饲料中植酸和纤维素等成分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导致在动物中生物利用率低。简单的有机酸盐虽然比无机盐稳定,但消化吸收率仍不理想目前,氨基酸螯合物型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在科研和饲料养殖业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广泛的应用。与前2代微量元素产品相比,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化学稳定性好,易吸收,生物活性高,可显著降低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环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一种新型有机矿物元素添加刹,被人们称为第三代微量元素添加剂。20世纪70年代,美罔首先将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微量元素与动物必需营养来源氨基酸结合起来,制成新一代微量元素——氨基酸营养性添加剂,克服了无机盐和简单的有机酸盐微量元素的缺点,可以同时补给动物必需的高效微量元素和限制性氦基酸,因而被  相似文献   

20.
微量元素是动物体三大营养要素之一,在动物体及饲料中含量虽少,但对畜禽、水产生物的生长和健康却关系重大,因而被称作生命元素,是配合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讫今为止,微量元素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产品,是无机盐类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