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甘膦(glyphosate)又名镇草宁、农达(Roundup)、草干膦、膦甘酸。广义的草甘膦是各种草甘膦盐的总称,狭义的草甘膦是指草甘膦酸(除草时真正起作用的部分)。草甘膦是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mpany)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茎叶处理内吸传导型、慢性非选择性无残留有机磷除草剂,产量和使用面积可谓世界第一大除草剂。可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40多科的杂草植物,具有内吸、高效、广谱、施用较安全、成本较低等特点,且杀草谱广,可杀根,使用方便,效果好,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2012年全世界使用量70万t,使用面积1.7亿hm2以上,国内产量39万t,使用面积约1.0亿hm2[1],在重庆万州区使用量近100 t,使用面积2.3万hm2以上。据笔者调查,草甘膦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任意与非农药成分混配、随意加大或减少用量、使用方法不当等,导致作物药害发生、人畜中毒、污染环境、效果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随着免耕技术以及大田定向喷雾等技术在国内的推广,草甘膦、百草枯等灭生型除草剂由于其具有杀草谱广、防效突出的优点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多年连续使用这些除草剂造成草相在人为压力下加速演替过程,致使多种抗性杂草的泛滥。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的马齿苋与铁苋菜在连年使用草甘膦的地块已经成为优势草种。而二苯醚类除草剂普遍对马齿苋和铁苋菜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实践中大家开始摸索着推广草甘膦与乙羧氟草醚的混用技术。而且在实践中有人注意到一个问题,铁苋菜某些亚种使用草甘膦效果很不理想,在铁苋菜较大时单用乙羧氟草醚也难收到较好效果,但是在两者混用时却收到了较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在荆州公安地区有人用乳氟禾草灵与草甘膦混配发现对铁苋菜(当地称”茶叶草”)效果更优。也有人认为草甘膦是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吸收需要一定时间,而二苯醚类除草剂如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氟磺胺草醚等都是触杀作用为主的除草剂,光照下迅速起效,破坏和杀死植物组织,不利于草甘膦的吸收和传导,两者混用应当降低了草甘膦的防治效果。与实践经验相悖。我们用药时又应当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10.
<正>1草甘膦抗性现状及面临的其他问题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主要抑制植物物体内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EPSP),从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的转化,使蛋白质的合成受到干扰,从而导致植物死亡。由于草甘膦优异的杀草活性、广泛的杀草谱、较低的土壤残留、较长的控草时间,加上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使其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除草剂品种。然而由于长时间大量单一连续使用草甘膦,杂草的抗性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到目前已经公布了有31种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玉米田除草剂市场自2009年以来又增添了一个新宠———德国巴斯夫最新研制出的内吸传导型玉米田广谱苗后除草剂专利产品33.6%苯吡唑草酮悬浮剂(苞卫),它给国内玉米田除草剂市场带来了活力,也增添了竞争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150克/升精吡氟禾草灵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50克/升精吡氟禾草灵乳油(商品名:富留在)是丰乐农化公司新开发的大豆田除草剂,主要用于大豆田茎叶处理。该药剂为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除草剂,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对禾本科杂草具有强力的杀伤作用,对阔叶作物安全。药剂主要通过茎叶吸收,通过根也能吸收,在植物体内水解成酸,经筛管、导管传导至生长点、节间分生组织,干扰ATP(三磷酸腺苷)的产生和传递,破坏光合作用,抑制细胞分裂,阻止其生长。为探讨该药剂对大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确定经济、有效的用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喹禾灵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对单双子叶作物有高度选择性 ,茎叶可在几个h内完成对药剂的吸收作用 ,向植物体内上部和下部移动。1年生杂草在 2 4h内药剂可传遍全株 ,主要积累在顶端及居间分生组织中 ,使其坏死。 1年生杂草受药后 ,2~ 3d新叶变黄 ,生长停止 ,4~ 7d茎叶呈坏死状况 ,10d内整株枯死 ;多年生杂草受药后能迅速向地下根茎组织传导 ,使其节间和生长点受到破坏 ,失去再生能力。为了明确 10 %喹禾灵乳油对棉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 ,我们进行了该药的田间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材料及方法1 1 试…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通过温室整株生物测定法比较研究了三氯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钠和草甘膦异丙胺盐4种常用于水稻、小麦种植区防控大龄阔叶杂草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对6~8叶期葎草Humulus scandens的防除活性。结果表明,在210 g/hm~2剂量下,三氯吡氧乙酸和氯氟吡氧乙酸可完全杀灭供试葎草植株,在420 g/hm~2剂量下,2甲4氯钠对葎草的鲜重抑制率达到95.25%,而草甘膦异丙胺盐840 g/hm~2剂量处理对葎草的鲜重抑制率仍不足80%。进一步通过Logistic曲线模型分析除草剂对葎草鲜重抑制率达到50%和90%的剂量(GR_(50)和GR_(90)剂量)发现,三氯吡氧乙酸、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钠和草甘膦异丙胺盐相应的GR_(50)分别为58.74、76.96、182.52和272.82 g/hm~2; GR_(90)分别为143.97、202.83、678.27和2 980.11 g/hm~2。结论:对于水稻、小麦种植区葎草危害,优先推荐使用三氯吡氧乙酸防除,其次是氯氟吡氧乙酸;使用2甲4氯防控效果不够理想,使用草甘膦无法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