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鹤类的乐园     
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水禽自然保护区,这里虽然没有古木参天的林海和巍峨秀丽的群山,然而在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却栖息着许多珍贵的水禽,尤以鹤类繁多而闻名于世,因此,吸引了国内外动物学家前往考察访问。被誉为“鹤类的乐园”。  相似文献   

2.
散放丹顶鹤配偶制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也是最早进行人工散放驯养繁殖的鹤类。从1979年以来,笔者在鹤类的人工散放驯养繁殖工作中,对丹顶鹤的配偶制度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玉文  舒展 《野生动物》2005,26(1):30-31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最大的鹤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所辖的扎龙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湿地周边的人为干扰和旅游开发等活动,导致扎龙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目前扎龙湿地正面临着缺水、火灾、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4.
5月3日—7日在齐齐哈尔市召开了国际鹤类学术讨论会。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及新闻单位的记者共300余人汇集鹤城。3日下午13时在鹤乡扎龙自然保护区举行了国际鹤类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顾问,“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力生,本次会议名誉主席陈雷,黑龙江省副省长王连铮,齐齐哈尔市委书记余弘达,市长丛福奎等领导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大会执行主席中国林业部林政保护司副司长卿建华主持,秦力  相似文献   

5.
在素有鹤城之称的齐齐哈尔市召开国际鹤类学术讨论会期间,我采访了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波先生,首先请阿其波先生谈谈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印象和看法。他说:目前在扎龙保护区仍有居民活动,如  相似文献   

6.
鹤乡行     
鹤与鹤乡初秋,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前往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扎龙著名,主要是在丹顶鹤。丹顶鹤,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苏联,它春天到北方的沼泽地带的芦苇荡中繁殖后代,严寒季节到温暖的南方去越冬。在我国的古籍中,丹顶鹤被称作仙鹤、仙客、丹哥等。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以来到现在,鹤的文字记载就有三千年的历史。古代没有什么分类学,分不出这种鹤,那种鹤,大家谈鹤主要指的是丹顶鹤。古人已经写出《相鹤诀》、《相鹤经》等,总结养鹤的经验。丹顶鹤在我国还是不少的。南方有不少丹顶鹤的越冬点,东北的栖息繁殖点也有数处。在黑龙江省境内,不只扎龙有丹顶鹤,  相似文献   

7.
1985年4月--1991年9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43只,回收15只。分析环志鹤类的回收信息,提供了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繁殖的白枕鹤,丹顶鹤的越冬地点及迁徙路线的依据;本文还讨论了鹤类的捕损环志方法及影响回收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今年秋天,苏联的阿拉木图动物研究所环志了1,000只涉禽。其中红颈瓣蹼鹬、林鹬和青脚鹬是用红、黄两种颜色的颈环环志的。在中国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工作者,计划在秋季和冬季对保护区内的部分鸟类进行环志。首先在苍鹭、鹳、鹤等大型涉禽身上进行。  相似文献   

9.
齐齐哈尔扎龙自然保护区苇丛茂密、鱼虾众多,是水禽理想的栖息地。扎龙自然保护区内鸟类多达260余种,水禽有12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5种,最为著名的是鹤类,全世界共有15种,中国有9种,该区就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  相似文献   

10.
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记述了从50年代以来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的进展和现状。据统计,中国从1952年开始饲养第一只鹤,到2004年国内共饲养鹤类13种,近3000余只,饲养于近150家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等,其中11种鹤类在中国成功繁殖。同时,中国鹤类的重引入工作也在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针对鹤类迁地保护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鹤类重要的迁徙中转站,在鹤类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9种鹤类资源中,保护区有7种。2006年鹤类南迁期,作者于10月初至12月初,采用定点观察法,对保护区内的鹤类进行观察,并对鹤类南迁的迁徙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肖让  许宽 《野生动物》1994,(6):36-36
丹顶鹤雏霉玉米中毒病例报告肖让,许宽(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鹤类研究所)鹤类霉饲料中毒的病例是比较罕见的,而某自然保护区在1991年5月份孵育了丹顶鹤雏19只,当其达3个月龄左右时,其中有16只因喂霉玉米面发病。其发病率达84%,死亡率为12.5...  相似文献   

13.
马建华  高友兴 《野生动物》2003,24(4):F003-F003
2003年4月27日,17点多钟。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首次发现沙丘鹤,发现人是高友兴,在齐齐哈尔市公安交警支队宣传科工作,鹤类摄影家。据高友兴称,发现时,有4-5只沙丘鹤集群个体与200多只白头鹤混群采食。由于距离远,只拍摄到与自己距离较近的其中一只,这只沙丘鹤与两只白头鹤在一起。其他个体的特征可以确定。发现地点在林甸县三合乡军马场王家营子南一块玉米地周围,地理坐标为北纬  相似文献   

14.
蓝鹤跗跖骨骨折接治成功一病例马建华(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齐哈尔161002)蓝鹤(AnthropoidesParadisea)又称大蓑羽鹤,目前仅分布于非洲南部,为南非国鸟。由于其美丽的外表,而成为国内珍贵的饲养观赏鸟,有着重要的生物观赏和...  相似文献   

15.
解决扎龙湿地保护问题迫在眉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扎龙湿地保护问题迫在眉睫吴长申,庞元,李长友,霍金良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乌裕尔河下游齐齐哈尔市、富裕、林甸、杜蒙和泰来县交界处,面积21万hm2,是我国最大的保护丹顶鹤(Crusjaponensis)等珍稀水禽及湿地生态系统的湿地类型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正>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蓑羽鹤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分别列入附录一和附录二。周军英[1]等调查分析了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现状,证实我国东北区饲养鹤类的数量最多,死亡原因主要是传染病,其中以大肠杆菌感染最为严重,并有加剧的趋势[2]。大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埃希菌属,可引起多种动物发病。近年来,在许多动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中,均有因大肠杆菌导致珍稀鹤类  相似文献   

17.
高晓冬  孙猛  郝萌  邹红菲 《野生动物》2012,33(3):166-169
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具有长期的相互依存关系,二者协调发展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自然保护区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目前有超过5 000人居住,其经济活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之间互相影响的机制让人深思。本文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并分析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的经济现状,阐明了核心区居民经济现状的客观原因,指出存在的几个问题;(1)收入低,经济来源单一;(2)生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3)核心区居民对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对保护目标不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行生态移民和建立社区共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丹顶鹤马立克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发病情况 2007年7月21日,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饲养的8只2月龄丹顶鹤幼鹤突然发病,兽医人员立即将其隔离观察.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76年成立以来在丹顶鹤种源鹤的选择、交尾、营巢、产卵、孵化到育雏等人工驯养繁育方面开展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实现了人工散养丹顶鹤在野生环境下的自然繁殖,也成功完成了丹顶鹤户外散养越冬和人工繁殖驯化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20.
植物景观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中有重要作用。通过扎龙自然保护区游客对植物景观的需求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游客对湿地的环境教育有较高需求;(2)游客对植物景观的满意度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来源省份相关。基于游客对植物的感知、意愿和需求,对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了建议:运用丰富的乡土植物合理设计观鹤区植物景观,使植物造景与鹤类展示相结合,改善观赏和摄影效果,适当进行遮阴空间营造,加强环境教育,提高游客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