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实生苗培育和定植的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用大棚代替温室,太阳能替代电、煤等能源,不用电炉、锅炉等加温设备,实生苗当年留在苗床,第2年进行新植并选种的新方法培育与选择甘蔗实生苗,研究新方法培育的实生苗工农艺性状、入选率和培育费用等,并与常规方法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不用温室、播种箱、加温设备、能源、假定植的土地和用工等,培育出的实生苗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工艺性状等比常规方法培育出的实生苗表现更充分,植株更高、茎径更粗、有效茎更多、田间锤度更高,入选率平均比常规方法高约3倍,是一种简便易行、投入较少、效果更好、能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进程、早出品种、快出品种、多出品种、出好品种的甘蔗实生苗培育与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杂种实生苗培育及选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国宏 《中国马铃薯》2002,16(5):298-299
农作物的育种是基于一定变异群体进行多年的鉴定选择而获得万中选一的优良品种,马铃薯作物也不例外,其常规育种程序中,变异出现在杂种一代,也就是杂种实生苗,也就是杂种实生苗群体内,以后其变异性状通过块茎无性繁殖固定下来代代相传.因此马铃薯作物与其它有性繁殖作物相比,杂种一代的培育工作在整个育种程序中显得尤为重要.过去由于育种目标单一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杂种实生苗培育技术经历了温汤浸种和阳畦育苗的传统技术阶段,杂种实生苗群体(即变异类型)非常有限,致使育种成效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甘蔗种子萌发率,培育茁壮实生苗,新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采用育苗床+塘泥(含水率约90%的淤泥状基质)+沙土代替传统的育苗框+干塘泥+沙土,前期小拱棚、出苗整齐后去掉小拱棚使用塑料大棚。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18.57~22.53个百分点,差异显著;播种后1个月测定,试验组平均株高比对照组高4.72 cm,差异显著,试验组平均茎粗比对照组粗0.99 cm,试验组平均单株鲜根重比对照组增加0.083 g,差异显著。新方法能够节省大量物资和劳动力成本,培育出的甘蔗实生苗农艺性状比常规方法培育出的实生苗表现更优良,植株更高、茎径更粗、根系更发达,是一种简便易行、投入较少、效果更好、能缩短育苗时间、加快育苗进程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瑞丽甘蔗育种站在2007~2008杂交季节.通过温室管理对3个杂交组合甘蔗种子分别进行温室内、温室外萌芽试验,对培养基质森林腐质土(山土)和大田耕作土(田土)分别进行炒土、蒸土、拌土和泥土处理.结果表明:①温室内种子萌芽率、成活率、苗高分别为32苗/g、64%、2.0cm,均高于温室外的12苗/g、20%、1.1 cm;②山土培养基质种子萌芽率、成活率、苗高分别为23苗/g、41%、1.5cm,均高于田土培养基质的19苗/g、41%、1.4 cm;③拌土、泥土、蒸土和炒土处理表明,萌芽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蒸土>泥土>炒土>拌土.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广西银杏实生苗的培育技术进行介绍,关键要选壮苗,选有胚芽且胚乳大的种子,采用砂藏、加湿、加温,对苗圃地进行细致整地,施足有机肥,3月播种,出苗后适当遮阳,及时除草、防病、追施叶面肥,出圃前30d炼苗,起苗后按标;位分级、捆扎,填写苗木标签,并建立苗木档案。  相似文献   

7.
8.
9.
甘蔗实生苗宿根再选,可以使杂交后代得以充分表现,减少漏选,有利于提高选种效率,同时也提高杂交种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甘蔗实生苗入选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甘蔗实生苗4个性状对入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入选率的关联度最大。以下依次为甘蔗锤度、茎径和株高。说明有效茎数和甘蔗锤度对甘蔗实生苗的选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对江西甘蔗杂交亲本研究作了总结,对已鉴定品种和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品比试验的品种进行了组合和育成品种亲本利用次数归类;总结了亲本选配的主要经验,提出今后亲本选配应多选用新CP、Roc、CO品种和赣14号、赣17号、赣南95/108等品种,并注意选用野生种F2—F5代材料,利用其抗逆强的优势进行杂交组配。  相似文献   

12.
甘蔗实生苗育苗和移栽的两点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比较腐熟甘蔗滤泥与腐熟厩肥作为甘蔗实生苗育苗基质,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实生苗出苗时间、株高、出苗数、根鲜重及移栽成活率均无差异。用滤泥代替厩肥方便省钱,可作为甘蔗实生苗育苗基质。(2)对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进行地膜覆盖,与传统移栽(不盖膜)相比较,甘蔗实生苗前期生长速度快,分蘖早且多,人选后代有效茎多、主茎长、人选率高。甘蔗实生苗大田移栽进行地膜覆盖较传统做法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甘蔗开花诱导和有性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8年的不断研究探索,掌握了在亚热带地区甘蔗杂交亲本栽培管理技术和光周期诱导技术,甘蔗开花诱导率逐年提高,一些难开花亲本也开了花,实现甘蔗有性杂交,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品系和中间材料,并开展了远缘杂交工作。最后,对研究工作作了总结并指出了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江西省甘蔗研究所50年甘蔗有性杂交育种的成就,指出杂交后代各性状选择的不同时间,认为利用远缘杂交的F2、F3作亲本可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和抗逆性,Cp、Roc和崖城系列种质是高糖育种的重要亲本源,建议今后应加强基础育种,开展生物技术育种,搞好区域合作,扩大育种规模.  相似文献   

15.
甘蔗实生苗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LCP85-384和崖城82-108杂交后代120个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中丛含糖量变异系数最大(51.31%),视纯度变异系数最小(3.43%)。除单茎重、丛重和丛含糖量分布为左偏正态分布外,株高、茎径、有效茎数、旋光读数、锤度、转光度和视纯度7个性状符合正态分布。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除锤度外,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对丛含糖量有极显著正效应(p<0.01),旋光读数对丛含糖量有显著正效应(p<0.05)。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旋光读数对丛含糖量分类有显著影响,并以这4个性状为指标建立丛含糖量判别模型,误判率为4.73%。对12个杂交组合后代验证结果表明,判别模型入选率与实际入选率基本一致,分别为6.30%和6.85%。  相似文献   

16.
1971年在台湾,甘蔗生长区域根据气候和土壤类型有规则地被分成9个区,从那时台湾糖业研究所开始了甘蔗育种的分区选种项目(简称RSP)。在1971-1990年,每个区域都有一个选育站用来选育当地最适宜的高产、稳产品种来消除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在过去的28年,分区造种被证明在甘蔗育种中很有效的方法,因为从1986年,有22个甘蔗品种从分区选种中培育出来,并在台湾蔗糖业中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然而,那  相似文献   

17.
18.
新台糖系列甘蔗品种是我国重要的甘蔗品种和亲本,利用其作为亲本,易于培育出更为优良的杂交后代。本研究利用7个新台糖系列甘蔗亲本,配制20个组合,对其杂交组合进行黑穗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20个组合人工接种黑穗病菌后全部发病,参试组合平均丛感病率与平均茎感病率为极显著正相关;组合间丛感病率和茎感病率均为极显著差异,说明人工接种胁迫试验能够将抗病性强、中、弱的组合鉴别出来,从而将感病严重的组合进行淘汰;通过聚类分析,20个组合抗病性可分为3种类型,组合3和12号聚为一类,发病最重,平均丛感病率、平均茎感病率分别为24.74%、11.5%和28.48%、18.44%,该类组合可以予以淘汰,组合7、10、11和13号聚为二类,发病中等,其余组合聚为三类,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19.
四川甘蔗有性杂交育种工作是在正确选配亲本基础上,即选择含有热带种、热带割手密、印度割手密(野生种)的血缘,经过该3个种分别杂交的F_3~F_6代,进行精细培育单株、多次区域化试验、示范栽培及繁殖推广等,建立起一整套的科学育种程序,培育出川蔗系列新品种20个,促进了四川蔗糖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当前法国甘蔗分子生物技术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并阐述了目前正在进行的有关研究内容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