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以陕西省渭南市为研究区,基于渭南市19602011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渭南市气候暖干化特征和暖干化背景下渭南市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探索了渭南市农业节水途径及节水模式。研究表明,渭南市应主要通过工程节水、技术节水和管理节水等途径,采用因"地"制宜模式、因"时"利导模式、量"水"而行模式和得"补"偿失模式,来实现渭南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贵州省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各项高效节水技术模式在贵州省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的特征,在旱作农业中通过采用土壤梯化节水技术、聚土垄作节水技术、覆盖保墒节水技术、化学保墒技术、集雨节水技术、设施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农艺节水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及增加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和承载能力,以及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通过农田"蒸发水"开发技术、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的运用,构建农田节水技术体系,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探索草畜产业的开发和水资源贸易途径,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经济农业,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增进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根据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发展形势,对"抓节水"的重要性及途径进行阐述。综合分析浙江省因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快、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等原因,既造成水资源短缺,又产生较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通过树立全民节水意识,开拓利用各类水资源、多途径发展节水技术,如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同时增强工程节水调控能力,提高水资源积蓄、调配与输送能力,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制度等手段,达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控制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水型灌区农业节水关键技术支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发展农业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可归纳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水管理节水技术等4种类型.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灌区高效管理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对实现节水型社会,确保宁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赵艳 《农民致富之友》2012,(24):168+178
节水灌溉是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下文对节水灌溉的内涵、农业灌溉的节水途径与技术措施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资源及土壤水分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土壤水、土壤水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并进行土壤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土壤水资源调控模型,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相当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针对西藏"一江两河"农业流域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情况,结合农牧业的发展状况,阐述水资源在农牧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如何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将是目前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该文结合农业科研项目就农业水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论述发展本地区农业节水模式的相关优点、缺点、特点、内容等,根据农业区域特点提出适宜发展该流域的农业节水灌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羊河集团地处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不足是目前影响公司农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为探索农业节水灌溉途径,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2011年利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在该集团公司建设1 574 hm2滴灌节水工程,结合农机合作社引进新疆先进的一次性腹膜铺管精量播种机械、干播湿出技术等新技术,在各类作物上进行了滴灌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10.
节水灌溉技术是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农业用水的需求。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的短缺,让节水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几种常见的节水技术和节水灌溉工程模式,以期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节约用水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鲍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97-14199
在干旱气候变化情境下,西南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发展滞后,会进一步强化其农业不利的发展环境。为改变干旱河谷农业资源独特但利用粗放的现实,需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干旱河谷农业适应干旱气候变化的原则。最后提出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加强特色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注重生态农业开发、构建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三农"的第三产业和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西南干旱河谷农业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气候变化情境下,西南干旱河谷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发展滞后,会进一步强化其农业不利的发展环境。为改变干旱河谷农业资源独特但利用粗放的现实,需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明确干旱河谷农业适应干旱气候变化的原则。文章最后提出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加强特色农业与农业产业化建设、注重生态农业开发、构建现代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三农"的第三产业和因地制宜,进行水利设施基础建设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西南干旱河谷农业适应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任志艳  刘宗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89-16291
以渭南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渭南市1961~2010年年均降水数据和1959~2009年年均温数据,运用Excel和相关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渭南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措施,以促进渭南市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为了实现区域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利用山西省109个县市的多年气候资料,根据区域的农作物研究所需的各类农业气候条件,在干燥度指数自然分区的基础上,确定了区域农业气候综合开发和区划的指标,将山西省划分为7个农业气候区,并对各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分区评述。提出了山西省农业以气候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复种指数较低,气候资源时间上利用不充分;(2)植被覆盖率过低,光热资源在空间上利用不充分;(3)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肥力下降;(4)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提了充分利用山地气候资源、实现立体化农业布局和提高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是山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成县50a的气候资料和农业气候区划资料,对全县各农业气候区农业发展问题及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气象灾害对成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地发展经济林,着力开发气象能源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冷浸田治理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耕地资源匮乏,人地矛盾紧张,粮食自给率低,开展福建冷浸田改良利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土地利用率及保证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当前冷浸田改造利用应树立大粮食、大农业、大生态的观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并通过现代农业工程措施与农技措施,有效挖掘冷浸田生产潜力。应统筹协调排水挖潜与蓄水防旱矛盾,提高丘陵山垅冷浸田水的综合利用效率,此外,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冷浸田综合治理及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古浪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水资源比较匮乏,以旱作农业发展为主。农业滴灌技术的引进发挥了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但现有农业滴灌技术存在管孔间距不合理、滴灌管材质量差、滴管接口堵塞等问题,降低了滴灌技术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古浪县新建村进行实地调研,对古浪县农业滴灌技术的改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严春艳  李芬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43-44,61
观光农业以其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我国各地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文章就渭南这个区域进行探究,分析了渭南市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条件以及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渭南观光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