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业区划、耕作制度特点、整治工程措施特性,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质量等5个指标所组成的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云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土地整治类型区:滇中中山湖盆高原整治区、滇西南中低山宽谷盆地整治区、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整治区、滇西北高山高原整治区和滇东北中山山原整治区。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传统土地整治模式,引入土地整治PPP模式,通过文献综述,论述了土地整治PPP模式的特点,分析了采用土地整治PPP模式进行土地整治工作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土地确权、市场经济等政策,阐述了发展PPP模式对土地整治发展前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7-168,211
依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生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土地整治与"三农"问题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土地整治对"三农"问题的成效与不足,提出了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加强部门联动,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土地整治环境建设、尊重民意,加强土地整治宣传等促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土地整治方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湛江地区土地整治运行机制,分析了湛江地区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制定完整的土地整治技术体系、创新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整治及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现状,重点从土地整治的内在要求、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监督土地整治实施的必然要求3个方面阐述了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必要性。研究表明,公众参与土地整治是十分必要,能够维护公众的合法利益,实现土地整治目标的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土地利用情况较为复杂的上海市近郊地区,设计了一套涵盖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业用地整治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宝山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对于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建设用地现状为基础,综合考虑大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城规划、村庄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然后结合土地整治战略分区,分区域科学估算了大兴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根据各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特点,提出了迁村并点整治模式、城镇化整治模式和村庄内部整治模式3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9.
立足国内外土地整治情况,分析了我国土地整治的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现行土地整治对土壤、灌水排水、植被景观、乡村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的不良影响。通过对现行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可知现行土地整治大多侧重工程,而生态景观方面考虑较少,从土壤、水资源、植被、景观和生物多样性5个方面分析了土地综合整治需要加强的方面,以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社会经济与土地资源协调发展,合理利用土地,依据国家要求和现状将编制新一轮的土地整治规划.该研究以黄龙县为例,根据编制土地整治规划需要准备的基础数据,分析了黄龙县在农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各方面的整治潜力,并依据重点项目要求,安排整治项目,平衡投资与收益,从而完成整治规划的编制,形成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治是指为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新的功能需要,而对土地进行调整、改造、建设的活动,它是土地开发、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土地治理的统称。土地整治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的建设,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回顾了江西省土地整治的历史,探析了相关的土地整治政策的变迁,叙述了省内土地整治的现状,展望了土地整治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BIM技术在农地整治中运用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采用文献分析与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包括:(1)设计了农地整治项目BIM-GIS技术框架;(2)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因此,BIM的运用是农地整治项目信息化、可视化的新趋势;推行协同运行是农地整治项目治理结构创新的路径;构建了协同运行模式需加强BIM技术研发、农地整治项目标准化以及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BIM技术在农地整治中运用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采用文献分析与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包括:(1)设计了农地整治项目BIM-GIS技术框架;(2)构建了基于BIM的农地整治项目协同运行框架。因此,BIM的运用是农地整治项目信息化、可视化的新趋势;推行协同运行是农地整治项目治理结构创新的路径;构建了协同运行模式需加强BIM技术研发、农地整治项目标准化以及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是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的综合调整,其规模大、时间长[1]。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开始较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新是核心驱动力,通过创新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土地整治工作。本文以仪征市大仪月塘刘集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探讨了土地整治项目创新的意义,明确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形势下国土空间开发的关键,对于统筹推进土地整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古田县各乡镇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类型构成的基础上,按照乡镇不同土地利用方向,提出全县土地整治的3种模式:粮食主产区土地整治模式、建设用地复垦区土地整治模式、生态脆弱区土地整治模式。为保障土地整治的实施,应该完善土地整治规划制度体系、鼓励多元资金参与土地整治、提升技术队伍及先进技术支撑、强化土地整治生态人文理念。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县域土地整治工作应在分析土地利用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土地整治方向,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作为土地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划分土地整治区和安排布局时序的依据。以江西省龙南县为例,运用定量方法预测了龙南县土地整治具体潜力并对整治潜力定级评价。研究表明,龙南县土地整治潜力巨大,以农用地整治潜力为主,整治Ⅰ级地区比重最高。此研究有助于整合龙南县各类土地资源,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大丰区为研究区,从土地整治实施力度、实施深度、实施保障度3个方面,科学评价了区域土地整治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整治度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随着整治活动的持续推进,土地整治水平随时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对区域土地整治水平的时空特征差异定量、综合表征,可以更好地优化指导土地整治实践。  相似文献   

18.
刘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179-181
土地整治活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破解建设用地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河南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对土地整治活动提出新的要求,该研究在重新审视土地整治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以生产、生活、生态多重功能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构建了3种土地整治模式——农业土地整治模式、新农村建设整治模式、生态型整治模式,并根据各模式内涵提出土地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土地整治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法,整理了近年来土地整治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旨在为土地整治相关研究提供基础参考.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景观生态建设、潜力评估、效益评价和3S高新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土地整治的部分理论基础、技术方法、管理决策等,对土地整治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总体而言,土地整治具有向综合化、智能化、生态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将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推动土地整治过程中,充分考虑各市县区域差异,从项目立项、项目分配、资金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差别化的实践。面对土地整治新形势,分市县分类型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势在必行。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从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全域土地整治、项目资金安排、涉农资金整合等方面对土地整治差别化管理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