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为了确定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ua)最佳刈割利用时期,在有限的耕地中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采用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刈割高度对苜蓿IS - 1085、Maximus、IS - 1075、07 01399 ALFALFA、CA - 0504 ALFALFA、WL903HQ等6个品种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高度对苜蓿鲜草产量和风干草产量有较大的影响.6个品种孕蕾期刈割的鲜草产量和风干草产量平均为7.41kg/m2和1.73 kg/m2,比30 cm高刈割平均产量5.75 kg/m2、1.28 kg/m2增产28.87%和35.17%;比45 cm高刈割平均产量5.93 kg/m2、1.35 kg/m2增产24.96%和28.15%,差异均极显著(P<0.01),30 cm与45 cm高刈割的产量和6个品种同一刈割高度产量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是优质高蛋白的饲草,更是奶牛不可或缺的饲草之一。紫花苜蓿播种后生长45 d进行第1次刈割,以后让其再生至45 cm高左右进行刈割,然后施予农家肥,旱季适时灌溉;每个供试品种进行4、6和8茬不同的刈割茬数,每个品种测产点设4个重复,最后进行产量统计。结果紫花苜蓿鲜草产量随着刈割茬数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刈割茬数平均产量为:8茬102.47 t/hm2、6茬84.62 t/hm2和4茬59.05 t/hm2,其中以威斯顿紫花苜蓿和速生紫花苜蓿的产量最高,分别达到106.55 t/hm2和106.45 t/hm2。三得利紫花苜蓿居中,平均产量94.22 t/hm2,最低的是游客和赛特紫花苜蓿,仅仅约89 t/hm2。种植紫花苜蓿年产97.25 t/hm2,按目前市场鲜紫花苜蓿价350元/t计算,产值34 037.50元/hm2,是种植玉米收籽粒产值13 200元的2.58倍;种植青贮玉米产值18 750.00元/hm2,是种植玉米籽粒产值13 200元的1.42倍;为云南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施肥与刈割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兰州市秦王川地区研究了4个施肥处理(ck、N0P、N1P、N2P)和2个刈割次数处理(3次、4次)对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各茬株高和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同一施肥水平下,甘农3号刈割4次年鲜、干草产量均比刈割3次的高,陇东苜蓿刈割4次年鲜草产量比刈割3次高,但刈割3次年干草产量比刈割4次的高。甘农3号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和干草产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1 611kg/hm2和15 117kg/hm2;陇东苜蓿在N2P和刈割4次处理下鲜草产量达到最高,为39 178kg/hm2,在N2P和3次刈割处理下干草产量达到最高,为11 217kg/hm2。在试验地区甘农3号和陇东苜蓿均以N2P处理的株高和干草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4.
5.
6.
7.
8.
不同刈割时期与刈割高度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刈割时期与刈割高度对苜蓿品质的影响,开展不同刈割时期和刈割高度对紫花苜蓿干草质量影响的研究,以1:1比例种植的金皇后(Golden Empress)与三得利(Sanditi)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于不同生育时期与刈割高度进行干草产量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与初花期收获的苜蓿相比,苜蓿生长高度80 cm(现蕾期)左右时刈割,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比初花期分别高2510.4 kg·hm-2和807.3 kg·hm-2,粗蛋白(Crude Protein,CP)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值分别高2.45%、1.35,差异极显著(P<0.01)。综合得出,在赤峰地区,以生长高度为刈割标准,株高在80 cm左右时刈割可以得到质量兼优的苜蓿草。 相似文献
9.
10.
黄土高原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呼吸对刈割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使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测定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刈割时间处理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分析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O2日排放量表现为未刈割极显著大于5月27日刈割处理(P<0.01),不同刈割时间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合理刈割减少了CO2排放量。土壤呼吸速率全天最低值均出现在06:00日出前,但最大值在不同刈割时间处理中不一致。土壤呼吸和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关系,与大气温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与大气相对湿度呈负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刈割时期及高度对紫花苜蓿生育期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酒泉研究了刈割时间、刈割高度对紫花苜蓿生育期、种子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紫花苜蓿生育期有着显著的调控作用,分枝期刈割后苜蓿在花期持续了9d,而在结荚期和成熟期持续了41d,表现出先快后慢的生长节律。现蕾期刈割后开花期持续了15d,而结荚期和成熟期则持续了33d,表现出先慢后快的生长节律。不同刈割高度显著推迟了苜蓿进入花期及收获期时间,但没有改变生长节律。分枝期和现蕾期刈割均显著增加了枝条数/m^2及荚果数/花序,分枝期25cm留茬高度的刈割处理收获了最高种子产量(1118.08kg/hm^2),比对照增加了112.03kg/hm^2;现蕾期不同高度刈割均显著降低了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探究品种、添加剂(蔗糖和绿汁发酵液)、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以11个品种紫花苜蓿为原料,在7种刈割时期下分别设置蔗糖(2%)和绿汁发酵液(0.2%)处理,以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为对照,袋装青贮120 d。结果表明:'阿尔冈金'、'阿瑞博'青贮品质较好。添加剂处理组的青贮饲料p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紫花苜蓿在第1,2茬的现蕾期、结荚期和第3茬现蕾期进行青贮,都能获得较好的青贮饲料,但现蕾期能获得饲用营养价值更高的青贮饲料。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阿瑞博'在现蕾期添加蔗糖(2%)或绿汁发酵液(0.2%)都可以获得质量较好的青贮饲料。 相似文献
15.
早期刈割对苜蓿再生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早期刈割处理,以正常刈割时间(1/10开花期)为对照,设7个不同刈割时期进行刈割处理,测定与苜蓿生产性能和再生性相关的各项指标,研究早期刈割对苜蓿再生性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后的鲜草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处理下苜蓿的再生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极早期刈割处理产草量最低;适宜刈割,也就是初花期刈割产草量最高.7个刈割处理生长性状动态变化为:株高在分枝期、孕蕾期、开花期有较大差异;除提前25 d刈割的处理外,其他各个处理的侧枝数、节间数差异较小;叶片数在不同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为:分枝期不同处理间无差异,从孕蕾期到开花期处理间差异很明显;分枝数在整个生育期的不同处理间变化不是很显著;草产量与其相关性状株高和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刈割期对紫花苜蓿叶粉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从现蕾至盛花期(80%开花期)分4次取样,测定W32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各样本的茎叶比和叶中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以研究刈割时对苜蓿叶粉质量的影响,确定合理刈割期.研究结果证明:随刈割期推迟,叶比例在10%开花期后极显著下降(P<0.01);叶蛋白质含量各时期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叶中粗纤维含量随刈割时期推迟显著提高(P<0.05),50%开花后,粗纤维含量极显著高于现蕾期和10%开花期(P<0.01).生产紫花苜蓿叶粉适宜刈割期为现蕾至10%开花.以现蕾期为基础,叶比例、叶粗蛋白含量、叶粉容重均与现蕾后刈割期推迟日数呈负相关,而叶粗纤维与之呈正相关.叶粗蛋白含量与叶粉容重显著正相关,可通过叶粉容重估算叶粉中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7.
紫花苜蓿适宜刈割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黄土高原半湿润区陇东早塬地,对早作三年生紫花苜蓿,于第一茬苜蓿现蕾期至进入生花期期间,隔日分7次刈割;同年对第二茬苜蓿在进入花期前开始,每隔两日刈割一次。将样品分别进行人工快速烘干和自然风干处理,再分别测定其主要营养指标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快速烘干的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在12.0%~22.9%,自然风干的则降为17.1%~10.0%。由此,生产紫花苜蓿草制品。风干处理的应在蕾期刈割,有烘干条件的也应在初花前期尽早刈割;要实现优质优价目标,均应在蕾期刈割。青刈利用的。宜在初花期刈割。 相似文献
18.
不同刈割频率下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与主根C/N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尔滨地区,对种植第二年的4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不同频率刈割处理,越冬前测定其主根内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4种贮藏营养物质含量,计算C/N(碳氮比);翌年返青后测定其越冬率.结果表明,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逐渐降低.肇东苜蓿和敖汉苜蓿越冬率极显著高于和平苜蓿和阿尔冈金苜蓿.随着刈割频率的增加,肇东苜蓿、敖汉苜蓿主根中C/N略有升高,且变化比较缓慢;而和平苜蓿、阿尔冈金苜蓿主根C/N逐渐下降,且变化比较迅速.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建植期四种刈割频次下的产量、品质及再生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收获制度是苜蓿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为明确不同刈割制度下建植期苜蓿生长规律,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控制苜蓿生长温度、水肥条件,完善测定指标体系,进行苜蓿刈割频次的研究,分析连续生产情况下不同收获制度对不同类型苜蓿建植期产量、品质、再生能力及持续生产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刈割会显著降低苜蓿的生产力和持久性。连续高频刈割后延长收获间隔可以恢复苜蓿茎密度和再生能力,但不能恢复到适宜刈割频次的水平。不同品种间生育期、耐刈性与再生性、产量分布以及营养价值存在显著差异,并导致相同收获频次下饲草产量、饲草品质以及持续生产力的差异。在建植期及低龄草地,维克多(Vector)和得龙(Durango)2个国外引进品种适于间隔为25~35 d高频度刈割;我国东北地区育成低休眠级苜蓿品种公农1号适于间隔为35~45 d的刈割频度。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洞庭湖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夏季高温刈割后的生长状态及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品种间差异,对种植一年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于2015年8月1日进行全年第5茬刈割测产,9月21日进行第6茬刈割测产。研究结果发现,秋眠级较高的苜蓿品种WL656、WL903第5茬刈割后再生植株长势和第5茬刈割鲜草产量显著优于秋眠级低的苜蓿品种WL363(P0.05)。第6茬刈割WL903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高秋眠级的WL903和WL712综合表现较好,是可进一步研究的耐热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