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外来种质对玉米改良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原产拉丁美洲的墨西哥、秘鲁一带,当地印第安人栽培玉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玉米从野生状态被驯化成目前的栽培类型,大约有4500年历史。玉米在其多样性中心经历漫长的进化与栽培过程,形成了丰富的品种资源。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种质库中保存着从46个国家搜集来的大约1.3万份玉米种质。根据总的遗传成分和亲缘关系,这些材料分属约250个种族。但在美国只利用了1个种族群(2个种  相似文献   

2.
适于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SSR核心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用于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引物,以21份贵州普通玉米自交系和36份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综合比较PIC值大小、扩增带型清晰度及引物的重复性高低,对87对SSR引物进行筛选,以确定贵州玉米种质DNA指纹库构建的核心SSR引物。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3对和15对SSR引物可分别作为构建贵州普通玉米和贵州糯玉种质DNA指纹库的核心引物。  相似文献   

3.
玉米核心种质及构建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多样性丰富的一种作物,构建核心种质是研究和利用其多样性的一个崭新途径。世界各国都开展了构建玉米核心种质的研究,建立了多个核心种质库或核心种质子集。系统介绍了构建玉米核心种质的研究进展及基于距离和基于模型的聚类方法两步Ward-MLM取样策略和组(类)内取样量计算方法D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广西玉米育种目标及种质改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广西生态特点、玉米耕作制度、生产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玉米育种存在问题,提出了玉米育种目标仍是高产、优质、多抗,种质改良应以广西地方种质资源为基础,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建立核心种质库,改进育种手段,开展温、热带种质互导,创造新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利用覆盖玉米基因组的18对SSR引物,对270份贵州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及六大种质类群代表系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显示:18对引物供检测10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5.7,变幅在2~10,平均多样性指数为0.53。根据SSR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矩阵,经中心化变换后,按类平均法(UPMGA)聚类分析,分为6大类,其中第Ⅱ大类和第Ⅳ大类又分为2个亚群,与贵州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地理来源和系谱一致,六大种质类群代表系各自单独成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以20%抽样比例,最大遗传距离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最大限度保存原种质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贵州省拥有较为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有的传统种质属稀有、特有资源,是国家作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整理、保存了以稻、油菜、玉米、小麦等为主的贵州作物种质资源2万余份。采用种质资源库(包括国家长期库、中期库和地方中短期库)与异生境繁种相结合、国家和地方两级联动、互为补充保存体系,实施种质更新和资源保护。概述了贵州省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现状和保护途径。并就加强贵州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交换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香蕉选育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种质保存迄今为止,国际香大蕉网络(INIBAP)在比利时的国际香蕉改良网络种质交换中心(ITC)共收集保存了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种质材料1177份。INIBAP协助多个香蕉主产国开展种质收集与保存工作,特别是印度、马来西亚等香蕉原产国,在各国建立香蕉种质库。香蕉种质保存方式分为大  相似文献   

8.
武陵山区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启伦  陈发波  方平 《湖北农业科学》2014,(7):1506-1508,1512
田间试验结合微卫星(SSR)标记技术,从表型和DNA分子水平分析评价了武陵山区玉米(Zea mays L.)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核心种质在14个农艺、经济性状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基于SSR标记的UPGMA聚类能有效区分玉米地方品种核心种质,50对SSR引物在核心种质中共检测到275个多态性位点,各引物检测到的等位位点数3~15个,平均为6.0个;Shannon多态信息量为0.29~0.83,平均为0.75。核心种质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核心种质较好地保持了原种质库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9.
2个外来玉米种质农艺性状及对丝黑穗病抗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个外来玉米育种群体美国玉米种质PF6J155和德国玉米种质KAS1216的农艺性状及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玉米种质的多数农艺性状表型变异系数高于德国玉米种质,美国玉米种质可分为5个类群多于德国玉米种质(3个类群),说明美国玉米种质PF6J155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德国玉米种质KAS1216.人工丝黑穗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美国玉米种质抗性在中抗及其以上的品系占总数的76.09%,明显高于德国玉米种质(54.35%).美国玉米种质PF6J155符合实际玉米育种要求,可优先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对大斑病抗病能力强的玉米种质材料。[方法]利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技术方法,对434份国内玉米种质进行了玉米大斑病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玉米种质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水平较高。高感病种质(HS)占0.5%,感病(S)种质占18.9%,中抗(MR)种质占43.1%,抗病(R)种质占35.7%,高抗(HR)种质占1.8%。鉴定筛选出抗病(高抗-中抗)种质320份,占总数73.7%。[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玉米大斑病抗病育种提供了抗性种质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主要存储具有北方春玉米区特色的种质资源。鉴于在传统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过程中难以获取真实身份信息的现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可以有效鉴定种质资源真实身份,强化种质资源的分类管理。通过深度发掘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的优异资源,推动共享利用。【方法】以吉林省玉米种质资源库中的2 918份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玉米品种鉴定检测标准中推荐的40对SSR标记,以及61 214个SNP标记来构建其分子身份证。根据获得的分子身份证信息将种质资源划分为核心、同近源、异质和群体等类进行管理,并进一步针对核心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为2 918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SR分子身份证,为除异质性种质外的2 502份种质资源构建了SNP分子身份证。分别制定了玉米种质资源SSR和SNP分子身份证的建设规范。其中,SSR分子身份证由40个SSR位点指纹转化为三位数字和一位字母的编码组合构成,并以二维码形式存储;SNP分子身份证由61 214个SNP位点指纹转化为可视化的条形码。根据样品纯合度和指纹特异性等特征,将样品划分为1 56...  相似文献   

12.
日前,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公布全省首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省农科院等7家单位上榜.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沈阳农业大学北方粳稻种质资源库、省农科院李杏种质资源圃等23个库(圃)成为我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  相似文献   

13.
该方向主要负责人为孙其信教授。该研究方向在国内外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高油玉米种质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玉米基因工程和甘薯细胞工程以及小麦雄性不育基因工程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转基因玉米已处于制种和区试阶段;玉米育种、小麦锈病和白粉病多样化二线抗源的开发和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群构建、小麦品质改良、陆稻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研究方向的主要建设目标和任务:继续保持在本方向的国内或国际领先地位,并且在玉米、小麦、水稻、甘薯等优良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上有重要突破。1.五年内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作物种质库(简称国家库),包括国家库1号库和国家库2号库。1号库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于1984年竣工,该库贮藏温度0℃——10℃,贮存种子容量为23万余份。2号库的建设得到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部分资助,于1986年竣工,1988年投入使用。该库贮藏温度-18±2℃,相对湿度57%以下,贮存种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植物互作创新团队与国内科研单位合作,组装了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RP125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在该背景下创制了一个EMS突变体库,为玉米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宝贵种质资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上。  相似文献   

16.
补白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昆明建成———历时8年,投资1.48亿,三万多种种质资源多世同堂"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2007年4月29日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三万多种植物以及丰富的动物种质资源得以多世同堂".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8年,项目总投资1.48亿,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园区80亩.项目建设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库、微生物库、动物种质资源库、DNA库和信息中心.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6450种66500份(株),15年内达到1.9万种19万份(株)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在竣工典礼上介…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平台库(圃)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管理》2017,(3):41-44
文章阐述了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平台库(圃)建设运行现状,针对平台库(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库(圃)进出机制、制订分类管理方案、构建库(圃)运行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等建议,以期通过管理机制的创新进一步规范库(圃)的建设和运行,促进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的开放共享。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科技》2006,(2X):77-77
立冬时节,在山东省莘县观城镇北街村村民殷福廷的院落里,还长着近百棵干枯的玉米,与其他玉米不同的是.这里每一棵玉米叶腋下,竟长着两个大小相似、颗粒饱满的玉米穗。这就是殷福廷历经二十年选育的“Y型玉米”新品种,最近被收进国家品种种质库。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干旱一直是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筛选具有强抗旱的玉米种质,培育抗旱的玉米品种,已成为今后玉米育种的重要方向.研究采用玉米开花期干旱胁迫法,以经济产量为主要性状,结合株高、穗位高、ASI、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形态生理性状,用抗旱性指数(DTIg)作为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的良好指标,对国家种质库内的454份玉米种质的抗旱性做了鉴定与评价.鉴定出1级抗旱性极强种质23份、3级抗旱性强种质67份、5级抗旱性中等种质94份、7级抗旱性弱种质173份、9级抗旱性极弱种质97份.试验鉴定筛选出的抗旱性较强的玉米种质是玉米抗旱育种重要而珍贵的抗旱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基础狭窄已成为我国玉米发展首要限制因素,致使玉米高产超高产育种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对我国玉米种质进行扩增、创新、改良(引进),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从多样性中心系统地引进优良种质,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种质经过系统改良有适合商业育种使用的较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