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江诗案     
吴正春的一首七律“打油诗“,使川陕交界处的国家级贫困县通江县“一夜成名“。吴正春的一首七律“打油诗“,使川陕交界处的国家级贫困县通江县“一夜成名“。吴正春为这个难得的“名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通江县公安局认为他“公然侮辱县委书记范申华,其行为已经构成侮辱“,因此对其做出了治安  相似文献   

2.
以目前生产中主栽品种“芭尔德温”“园蓝”“粉蓝”“杰兔”和“灿烂”5个兔眼蓝莓为对照,以9项果实外观性状和8项果实营养品质为评价指标,对“科威尔”“莱格西”“珠宝”“绿宝石”和“明星”5个新引入品种进行适应性评价,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所有品种间除Vc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果洼、萼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花色苷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引入的“绿宝石”和“珠宝”2个品种的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两者的可溶性固形物虽显著低于“园蓝”和“灿烂”,但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芭尔德温”和“粉蓝”。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5.227%。“绿宝石”“莱格西”“明星”和“珠宝”的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指数高于对照品种“粉蓝”“园蓝”“芭尔德温”和“杰兔”。表明“绿宝石”“莱格西”“明星”和“珠宝”4个品种果实品质优于对照品种,在黔东南地区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形容词“一定”与名词组合有两种类型,即“单名组合”和“双名组合”。“双名组合”中“一定”与名词组合强制性不带“的”,“单名组合”在相关的语义框架内倾向于不带“的”。同时“一定”的语义内涵即“某种确定性”制约其与名词组合间“的”隐现的倾向性。当语义为表达“程度有无或范围界限外延的确定性”时,则“一定”与相关名词之间倾向不带“的”,当语义表达为“程度大小或范围内部成员的确定性”时,则“一定”与相关名词之间倾向带“的”。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严”与“活”是一对很突出的矛盾。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正确把握“严”与“活”的度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严”,主要是指严格制度,有“法”可依;严格要求,教育为先;严格管理,有“法”必依。同时要做好舆论宣传、防微杜渐、齐抓共管三个方面的工作。正确认识“严”与“爱”、严格管理与疏导教育的关系。“活”,表现在思想、育人环境、教育者自身三个方面。对于“活”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要坚持原则,活而有度;要正确区分“活”与“乱”。在教育管理这一统一体中,要正确把握“严”与“活”的关系,达到教育、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机械类”各专业学习的学生往往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这四门课程称为“四大力学”。在这几门课程学习中,学生常常反映“难学”,“压力大”。由于学生负担较重,教师也感到不太好教。针对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6.
关于“圭臬”一词的本义,“臬”字争议较大,研究表明,“臬”与“水臬”不同,“臬”为测影仪,“水臬”为水平仪,“臬”的功能是测方位,不能“度广狭”,也不能“求地中”,“圭臬”当为同义复词。又“仪”、“象”常被混淆,实则“仪”、“象”有别,“象”为天体演示仪器,“仪”为观测仪器,有时“仪”又可作“仪”、象”的通称,“仪”、“象”则都可称作“浑天”。  相似文献   

7.
山寨文化是一柄具有正反两面性的“双刃剑“:既不能与“创新“划等号而发扬,也不能完全被视为“低俗文化“而否定从最开始山寨手机的出现到当下各种“山寨“现象盛行,“山寨“一词俨然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以至于引来各方关注。关注的源头似乎来自那些被“山寨“的产业领域。手机被山寨,名著被山  相似文献   

8.
柯立中 《河南农业》2007,(24):28-29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情境教学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通过“研“、“导入“、“演“、“练“等手段来激活课堂,把情境教学“形真、情切、意远、理寓于其中“这四个特点贯彻到课堂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9.
如今开一家胚芽米店,正是抓住了“营养“、“健康“、“绿色“这些餐桌上的绝好题材,顺应了人们由“吃饱“到“吃好“的消费升级需求,虽是寻常生意,依然可以成就勤劳致富的妙手文章。稻谷的构造由外而内分为稻壳、糠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墒技术及有关农具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旱地农业历史上,“保墒”是一项重要技术创造。公元前三世纪《吕氏春秋·辩土》讲到垆土“寡泽而后枯”、“起垄高而危则泽夺”,其中的“泽”字概指“墒”。公元前一世纪《氾胜之书》“务粪泽”、“膏泽”、“雨泽”里“泽”皆有“墒”的含意。而“令可居泽”、“不保泽”、“立春保泽”则明显指“蓄墒”、“跑墒”、“保墒”。公元六世纪《齐民要术》除多处讲“泽多”、“泽少”,种黍穄曾提“燥湿候黄场”、“高田种早稻“至春黄场纳种”、种蒜“黄(?)时以耧耩逐垄手下之”,这里“场”“(?)”连上下文,应为“墒”的意思。公元十九世纪初《农言著实》则多处提“看墒大  相似文献   

11.
姚德 《油气储运》2008,(4):36-37
自古以来兰花有“天下第一香”、“王者香”之美誉,幽香四溢,沁人心脾,备受世人青睐。但家养兰花往往由于管理不当,花开而不香。笔者种兰十佘年,总结出了六个字“晒”“肥”“干”“温”“壮”“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孙祥虎 《新农村》2007,(1):30-30
“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提醒人们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贪吃贪睡,添病减岁”,“早饭要好,午饭要饱,晚饭要少”,“饥不暴食,渴不狂饮”,“人愿长寿安,要减夜来餐”,“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少吃多餐,益寿延年”。这些格言提醒人们注意饮食不能过量、过度。“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一”,“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补药一堆,不如豆浆一杯”。这些格言提示人们吃哪些东西有…  相似文献   

13.
湖丝--辑里湖丝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嵇发根 《农业考古》2003,(3):184-192
一、湖 丝“湖丝”之称 ,见于记载 ,始于南宋嘉泰年间 (12 0 1- 12 0 4 ) ,其时已经“湖丝遍天下”了。( 1) 实则 ,有“湖州”之称始 ,便有“湖丝”。隋仁寿二年 (6 0 2 )置湖州 ,以滨太湖取名 ,治所乌程。此为“湖州”称谓之始。隋、唐时 ,尚有“安吉丝”、“武康绵”以及“湖绸”等称谓。( 2 ) 再往上推 ,三国·吴时有“永安丝” ,( 3) 永安即今武康 ,也就是“武康丝”。其时湖地称“吴兴郡” ,因此也是“吴兴之丝”。况唐代尚称“湖绫”( 4) ;明、清时湖地之罗称“吴罗” ,亦称“湖罗”( 5) ;湖地之蚕 ,历代则呼为“吴蚕”( 6 ) ,因此 ,…  相似文献   

14.
“和谐”,词典释义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9个籼稻品系“鉴籼1”“鉴籼2”“鉴籼5”“鉴籼7”“鉴籼”“鉴籼9”“鉴籼11”“鉴籼12”和“鉴籼13”作为试验材料,1个籼稻品种“锦优8号”作为对照,在西昌市佑君镇进行籼稻品系对比试验,对各品系的抗病性、农艺性状、产量和碾米品质等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鉴籼1”“鉴籼9”“鉴籼12”和“鉴籼13”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均优于“锦优8号”。其中,“鉴籼9”在分蘖数、穗长、谷粒长、谷粒宽、糙米率、精米率和垩白度方面表现更好,综合性状优良,可在下一年开展进一步试验研究。“鉴籼1”“鉴籼12”和“鉴籼13”可视情况种植。其他品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差,建议不再继续种植。  相似文献   

16.
短线生金     
如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都愿意“放长线钓大鱼“,注重生意的“可持续发展“。这种长远的眼光无疑是正确且必要的。然而金融危机的冲击也许能让我们有些新思路,那就是长远发展也不应忽略“短线商机“,因为这些短线往往意味着真实的财富,并且也许恰恰就是“长线“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似的/似地”是一个助词,“似的”对于“似地”表现出功能上的包孕关系,“似地”是“似的”的有条件变异。“似地”脱胎于状语句位上的“似的”,其产生深受“的”“地”分工影响。非状语句位上使用“X似地”是泛化机制的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18.
香港的花迷喜欢把兜兰称为“拖鞋兰”。“杏黄兜兰”,全花金黄,又叫“金拖鞋兰”、“硬叶兜兰”。开粉红色花的,叫“银拖鞋兰”、“香兜兰”。开绿色花的,以其产地为名,如“麻栗坡拖鞋兰”。因为兜兰的花朵,状如一只小巧的拖鞋,惟妙惟肖,奇趣天成。选购兜兰以“金拖鞋兰”为例,  相似文献   

19.
移动商店     
只要拨打一个电话预约,低成本、快速服务的“行动式商店“,就会为你上门服务。继行动咖啡厅之后,有人把车子改装成“行动洗狗车“、“行动美容工作室“,大街小巷“啪啪“走着做生意。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称之为“茶寮”、“茶室”、“茶肆”、“茶坊”、“茶屋”、“茶楼”、“茶摊”,以及如今盛名称呼的“茶馆”。称谓各异,但内容却大同小异。“茶寮”,也可叫“茶室”。一般是指个人专辟的煎茶、品茶,乃至于读书的“斗室”。这种“茶寮”,唐代已有。唐宣宗年间,洛阳有一和尚活到130岁,平时特别爱饮茶.宣宗问何药能如此长寿?僧答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惟嗜茶,凡履处惟茶是求,或遇百碗不以为厌。”(《旧唐书·宣宗本纪》)。宣宗将他留下,住在京城的保寿寺。他日常煎茶、饮茶的小房子,就称之为“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