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密云县平原区总面积32万亩,涉及密云镇、河南寨、十里堡等8个乡镇的86个行政村。其面积、耕地、人口分别占全县的9.6%、49.8%、60.8%,是该县重要的粮食、油料生产基地。全县从九十年代开始,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平原农田防护林工程作 相似文献
3.
利用速生、抗性强的木麻黄P10-33优良无性系,采其小枝经水培出根后培育容器苗,结合配套的造林技术,在平潭县营建农田防护林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重点介绍营建木麻黄优良无性系农田防护林的技术和初步成效,旨在为将营建农田防护林的单位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 cv.Salvador)在珠江三角洲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推广情况作了调查和探讨,结果表明,新银合欢生长迅速,用途广泛,萌芽和天然下种更新能力强,形成林带快,可选择为珠江三角洲围垦区农田防护林带树种。新银合欢作林带辅木,其速生和萌芽强的特性,为人工调控林带疏透度提供有利条件,它与木麻黄组成的林带,防护效果良好。新银合欢4年生树高10米,年平均高生长2.5米;可进行大苗高截干造林,栽植1年,新枝抽高3—4米;伐后萌芽迅速,萌芽率达100%;天然下种更新每米~2成苗70株以上;3年生单株生物量41.52公斤(绝干重),地上部分鲜重80.9公斤,年平均增重27公斤,间伐材可作薪材和造纸原料。在珠江三角洲围垦区规划和营造防护林网,应实行防护、用材、薪炭相结合,充分发挥新银合欢速生、萌芽力强、用途广泛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6.
7.
在试验、研究、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高寒漫甸区不同的立地条件,探索出了几种治理模式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并通过对比分析,科学客观地总结了该地区农田草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同一立地类型防护林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9.
深丘区防护林体系营建前后生态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丘区环境背景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建设防护林体系的重要性,根据防护林体系的配置和观测体系的布置,以流域为单元,分层研究了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研究表明:营建后的防护林体系,可使坡面径流减少62%,径流含沙量减少69%,流域的年径流量和产沙量有显著变化,森林覆被率每增加1%,年径流深减少4.1mm,泥沙减少3.7%,但枯季径流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珠江三角洲农田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的适生特性与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确定在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土壤因子是pH、全盐量和水位状况。用逐步回归方法选出了最优方程。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和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是珠江三角洲农田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土壤反应的最佳适生值,落羽杉和池杉为pH6.1,木麻黄和水松为pH7.0—8.0。这4种树种都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在全盐量高达0.38%的盐渍土上,仍生长正常。但落羽杉和池杉的生长速度与土壤全盐呈负相关。耐水湿树种落羽杉、池杉和水松分别在离水面50厘米和30厘米的种植点上表现最佳。珠江三角洲可划分为5个立地类型,即低丘淋溶型;平原淡水型;河网潮灌型;滨海反酸型;滨海砂土型。根据不同的立地类型,提出了适宜的农田防护林造林树种,为适地适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农田防护林网,如果主木一旦被风摧毁,就会产生风害。林网中主木树冠的排列,要求紧密衔接,才能有效地保护农田。因此主木选择也就成为农田防护林的重要问题之一。斗门县白藤湖围垦区农田防护林网是我省的样板林网。被誉为我省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先进典型之一。但笔者对该林网主木的选择有不同的看法,这里提出一些粗浅意见,供参考。白藤湖林网的营造始于1979年4月,全部以木麻黄为主木,现林木4年半生,树高9.6~11.5米,1983年9月因受9号强台风的破坏,受害率达35.37%。《广东林业科技通讯》1984年第1期刊登了省农田林网协作组“农田林网抗御台风效果观察”一文,文中述及的林木受害情况可归纳如表1。 相似文献
13.
14.
农田防护林垂直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网格式农田防护林内外风速、温度、湿度的观测对比分析,在12.5m树高的防护林网内,防护林在近地面低空对风的影响在14倍树高以下,显著影响在8倍树高以下;对温度的影响在4倍树高以下;对湿度的电话号码 2倍树高以下,显著影响在1倍树高以下?displa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梨树县农田防护林为对象,进行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提高11.8个百分点和14.8个百分点;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0%和24%。修枝强度不同效果差异显著,以1/3修枝强度效果最佳,可降低风速26.2%,防护距离为树高的26倍。间伐强度控制在25%~30%时效果最好,间伐后林木分布均匀,树高和胸径生长有所提高,林带内卫生状况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国外种植防护林保护农田和牲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苏格兰15世纪把田界植树当作改良荒地的措施。加拿大在漫尼托巴萨克其万、亚伯达等省草原地带营造林带,那里的年雨量330~500毫米,最低年份200~220毫米。匈牙利1923年在草原区造防护林体系,保护果园、葡萄园和农田。俄国1880年营造林带,1891年政府提出了建立草原造林站和造防护林的计划。 相似文献
17.
张掖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收集张掖市25年以来小气候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农田防护林对区域性气候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对地面风状况有显著影响作用,可减少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和平均风速,对农业增产率为9.2%。 相似文献
18.
19.
我省五十年代初期的农防林,对保田增产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因受一律按垂直害风方向直线设计理论的影响及照搬国外主要技术指标进行设计的结果,许多地方出现了水田林路交错切割,占地多,效益不显著等弊病。为了从设计上寻求解决办法,建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既少占耕地,又多受益的农防林体系,在1979、1980两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8l、1982年承担了省的“农防林营造及经营管理技术”的科研项目,在梨树县有关社队进行了定点观测。其场地现状如表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