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杏华 《茶叶》1991,17(1):25-26
名茶贵在品质。通常名茶都要求色、香、味、形俱美,并具有各自的独特风格。名茶品质风格的形成除茶品种、栽培方法、和制茶技术以外,与自然生态条件有着十分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权启爱 《中国茶叶》1993,15(2):13-15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茶叶消费发生了明显变化,市场上名茶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名茶生产进入了黄金时代,因此,各种名优茶的加工机具也就应运而生,发展很快,尤其是通用性强的小型杀青机、小型揉捻机和小型烘干机等机种已在部分名优茶上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由  相似文献   

3.
凌光汉 《中国茶叶》1995,17(6):19-20
今年4月份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的新昌县,今年春茶名优茶生产又创记录,产量达到650吨,相当于去年全年的产量,比去年同期350吨增长86%,质量也显著提高,每千克均价96元,产值6240万元,比去年全年茶叶总产值6150万元高1.5%,比去年同期名优茶产值2100万元增加1.97倍;春季珠茶产量1650吨,比去年同期2175吨减少24%,产值1650万元,略低于去年的1700万元;春茶总产量为2300吨,虽比去年2525吨减产8.9%,但总产值达7890万元,比去年同季的3800万元翻了一番多,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名茶之乡”今年再显辉煌。 该县今年春季名优茶生产继续取得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4.
龙井43速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登有 《中国茶叶》2003,25(4):21-21
淳安县1997年引种了40亩龙井43,目前已经进入盛产期。实践证明,龙井43茶树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特强,产量高,春茶亩产名茶达19kg;发芽早,春茶萌芽一般在3月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中旬;芽叶短壮,茸毛少,适制扁形绿茶。种植龙井43的茶园,春茶亩产值在6000元以上,由于效益好,各地正在大力发展。根据淳安的实践,龙井43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如下。一、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是茶叶生产中的一项基础工程,茶树是多年生的经济作物,作为生产名茶为主的基地,除茶园基地选择外,良种还须有良法,对基地建设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1.合理密植采用双行密植的方式,窄…  相似文献   

5.
黄积安 《茶叶》1991,17(2):47-47
氨基酸为茶叶重要营养成分,向来为饮茶者所关注。1987年结合我省名茶评比,对曾荣获省、部优产品奖,而且年商品量分别在0.5~3吨以上的井岗翠录、梁渡银针、务沅茗眉、上饶白眉、凤凰舌尖等五种名茶,进行了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比较,以期了解各名茶品质特点,现将结果整理如后:由表内结果指出,海拔高度是影响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主要因素。地处海拔820米的井岗山茨坪茶场生产的“井岗翠录”名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大宗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冬珍 《中国茶叶》2004,26(4):28-29
大宗茶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农产品,近几年来大宗茶出口量基本稳定在20万t左右,占茶叶总产量的30%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名茶生产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由于名茶生产效益好,市场俏,产品供不应求,促使了名茶生产不断发展壮大,产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得到全面拓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茶叶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打破了大宗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以名优茶为主、大宗茶为辅的格局.以浙江省为例,2002年茶园面积202万亩,茶叶产量13.9万t,产值33.7亿元,其中名优茶产量4.0万t,产值26.4亿元,分别占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28.8%和78.3%.自从名优茶"异军突起",大宗茶的经济效益就一直低下,几乎是几十斤大宗茶的价格只能抵一斤名优茶.长此以往,大宗茶生产中的问题越积越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都匀毛尖茶产自贵州黔南,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外形均整、显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雅、溢味醇厚的名茶品质特色,外形似“鱼钩”,又名鱼钩茶,除拥有绿茶共有的功能价值外,还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从都匀毛尖茶的历史起源、加工工艺和化学成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刘新 《中国茶叶》1991,(6):28-29
近几年来我国名茶生产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炒茶已不适应生产的发展,不少茶农和茶叶生产单位纷纷寻求小型制茶机械来代替或部分代替名茶的手工制作。这种形势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名茶制作机械的开发与生产,许多茶机制造厂纷纷推出了小型杀青机、小型揉捻机、小型烘干机等各种各样的名茶制作机械。但是这些产品,除了少数是通过了较长时间的考验外,多数都是新近开发的,其工艺性能和使用的可靠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考验。因此,对于迫切需要的用户来说,应了解这一点,不可盲目地采购。笔者就如何选择小型制茶机械作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普洱茶品质的地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品质的优次,除受茶树品种、生产季节、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影响外,茶树的生长环境条件对其品质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说明茶叶品质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我国大多数名茶都产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名山胜水之间,地形地势对茶叶自然品质的形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赵子  陈珲 《茶报》2004,(4):46-46
“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普洱茶形制古老,味浓汁厚,是扬名海内外的中华优秀传统名茶,本文独辟蹊径,从民族学角度对之进行追根究底,试给“普洱茶”名以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1.
刘新玲 《中国茶叶》2007,29(1):26-27
“水西翠柏”、“南山寿眉”是江苏溧阳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制的风格各异的地方名茶,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产量占全市名特茶产量的2/3左右,成为溧阳市名特茶的支柱产品。  相似文献   

12.
漳平水仙茶饼创制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久负盛名,品质优良。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仙茶饼多次在名茶评比中获得各种殊荣,1986年获福建省名茶称号,此后多次连获福建省名茶称号,1993年第二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获金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十大名茶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俞燎远 《茶叶》2004,30(4):195-196,202
浙江名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朝作为朝廷贡茶的就有西湖龙井、径山茶等20余只,但我省名茶在解放前后因历史变迁,除西湖龙井等少数几只名茶外,均相继销声匿迹。70年代中期,我省开始挖掘、恢复历史名茶和创制新名茶,30年来,名茶生产呈现跨跃式发展,目前己成为我省茶叶的支柱。但名茶品牌“多”、“散”、“小”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名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覃松林 《茶叶》1998,24(2):105-107
首先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名茶的市场定位,充分了解名茶的商品属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的细分,避免产品雷同,尽量利用原有资源,其次,应按以一定规程和标准来创制名茶,生态条件,茶树品种,栽培管理,加工技术与名茶品质风格密切相关,最后指出,要按以市场经济规律经营名茶。  相似文献   

15.
葛洪山名茶形成的生态环境与地质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葛洪山名茶形成的生态环境与地质背景。涵江茶场建成茶林结构的良性生态环境与名茶品质形成的关系,亦初步探明名茶品质与葛洪山地质环境的关系。葛洪山土壤富集多种矿质元素,其中Zn、Mn、B、Cu、Se等微量元素能被茶树大量吸收,形成含硒富锌茶,这是葛洪山名茶品质形成的地质背景。并提出发挥葛洪山资源优势,开发天然含硒富锌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汽热杀青及配套机制工艺对开化龙顶茶的品质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化县是“中国龙顶名茶之乡”,拥有6万余亩高标准骨干茶园。2002年全县开化龙顶名茶产量达750吨,产值达亿元,名茶生产已成了开化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为推进开化龙顶名茶产业化进程,开化县把开化龙顶名茶开发列为县“510工程”重点项目,专门成立了机制名优茶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目前全县名优茶机制率达90%以上。同时,县林业局专门组织了课题组负责技术攻关,1999年研究成功了开化龙顶机制新工艺,简称九九式机制工艺,其流程为摊青→杀青(30型滚筒杀青机)→理条机理条(1)→理条机理条(2)→烘干→滚筒机提香。该工艺在全县推广应用后,大大提…  相似文献   

17.
白云峰 《茶叶》2000,26(2):74-74
名茶评比对推动我国名茶发展的成绩,应予肯定.但是,近年来名茶评比频繁,其中有的评比活动,缺乏科学、规范,特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18.
福建是中国当代主要产茶大省,中国茶树原产同源区域分布的古老茶区,又是茶类最多、名茶最丰富的茶区,早在明朝已将茶叶输出欧美等国.自古至今创造了多茶类及各种名茶的制造工艺,并发明创新了茶叶产制的机具、装备.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张天福先生创造了"九?一八"揉茶机,引进国外先进的茶机,其后又创新新茶机,试验成功"乌龙茶做青...  相似文献   

19.
优质乌龙茶的特点与品质形成的必备条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加入WTO的临近 ,对优质乌龙茶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但优质乌龙茶数量有限 ,一般不超过我省乌龙茶总量的 10 % ,而能达到名茶品质的更少。为充分发挥我省在乌龙茶生产上的优势 ,挖掘资源潜力 ,增加优质乌龙茶产量 ,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提高茶区的经济效益 ,特作此文供参考。1 优质乌龙茶的特点凡品质上乘 ,有品牌、有产量的商品茶 ,方可称为“优质乌龙茶”。更为科学的说 ,优质乌龙茶应有以下几方面的简要特点 :①具有优越茶园生态条件和优良的茶树品种 ;②在省级以上茶叶评比中获…  相似文献   

20.
今年茶叶开放,名茶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品质有了提高,产量有了增加。为鼓励名茶生产,浙江省茶叶学会特于5月21日在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就全省生产的24种名茶中评选出外形特出、内质优良的名茶七种,参加中国茶叶学会和农牧渔业部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七种名茶是余杭径山、鸠坑毛尖一号、顾渚紫笋、双龙银针、泰顺香姑寮、遂昌银猴、开化龙顶。另有莫干黄芽等十种名茶,由学会给予表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