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为了更客观地评价福建水产业发展,运用GM(1,1)模型和灰色关联方法,基于1998~2004年福建省水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对未来几年的水产业发展进行预测,并运用灰色方法对影响水产业生产的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几年福建省水产业生产将持续增长,生产总体态势良好。同时,水产业也面临加工产值不高,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水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分别采用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和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对2007—2017年春(5月)、秋(10月)海州湾人工鱼礁区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及溶解无机氮(DIN)4个指标的监测数据建立水质预测模型并选择精度较高的模型预测2018—2022年的水质变化趋势,最终利用2018年的调查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灰色拓扑模型相较于残差修正的GM(1,1)模型针对水质数据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与2018年的调查结果较吻合,可信度较高;预测结果显示,DO和COD在2018—2022年能够保持良好的水质状态,可见人工鱼礁建设对海域水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BOD5和DIN存在一定的超标风险;针对灰色拓扑模型的改进仍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3.
鲁泉  方舟  李楠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3,47(6):069303-069303
为了建立捕捞渔获量预测模型,实验利用2000—2016年印度洋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影响其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GM模型(Grey model)并进行比较,同时利用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GM模型用来预测2019—2025年印度洋总捕捞渔获量。结果显示,影响印度洋总渔获量的主要类别有底层鱼类、甲壳类、中上层鱼类、其他海洋鱼类和头足类,其灰色关联度均在0.70以上,经过筛选得到的最优预测模型为GM (1, 5)和GM (1, 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3%和1.90%,灰色关联度均在0.9以上。2017年和2018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8%和3.42%。2019—2020、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1 186万~1 290万t、1 227万~1 324万t,其主要渔获量增加可能来自中上层鱼类、头足类以及底层鱼类等。研究表明,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的增长幅度有限,总增长量在80万t以内,基本处于充分开发阶段,建议未来应严格控制渔业发展规模,确保印度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石雀滩海洋牧场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褐菖鲉(Sebasticus marmoratus)、铠平鲉(Sebastes hubbsi)、厚头平鲉(Sebastes pachycephalus)等岩礁鱼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2020年地笼网采捕的渔获量数据,采用元素分析法和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统计并预测了岩礁鱼类现存生物量的碳储量(以下简称岩礁鱼类碳储量)。结果显示,岩礁鱼类干样碳含量分布范围为42.95%~50.19%,平均值为(46.11±2.34)%;鲜样碳含量分布范围为11.05%~13.25%,平均值为12.30%。2017年春季、2018年冬季、2019年春季和2020年冬季鱼礁区岩礁鱼类碳储量分别为293.46、104.49、119.40和48.48 t,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对照区分别为21.64、59.07、6.73和0 t,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灰色−马尔科夫模型验证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为8%,较GM(1,1)模型预测精度提升了12%。经预测,鱼礁区岩礁鱼类碳储量呈下降趋势,2021年春季、2022年冬季、2023年春季和2024年冬季分别为64.84 、49.84、25.28和19.43 t。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岩礁鱼类碳汇潜力提供依据,为建立渔业碳汇基础上的海洋牧场岩礁鱼类资源开发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介绍了纤维素酶的组成、种类、营养作用及其在改善奶牛生产性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鲁泉  方舟  李楠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3,32(6):069303-1-069303-9
为了建立捕捞渔获量预测模型,实验利用2000—2016年印度洋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影响其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GM模型 (Grey model)并进行比较,同时利用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GM模型用来预测2019—2025年印度洋总捕捞渔获量。结果显示,影响印度洋总渔获量的主要类别有底层鱼类、甲壳类、中上层鱼类、其他海洋鱼类和头足类,其灰色关联度均在0.70以上,经过筛选得到的最优预测模型为GM (1, 5)和GM (1, 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3%和1.90%,灰色关联度均在0.9以上。2017年和2018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8%和3.42%。2019—2020、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1 186万~1 290万t、1 227万~1 324万t,其主要渔获量增加可能来自中上层鱼类、头足类以及底层鱼类等。研究表明,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的增长幅度有限,总增长量在80万t以内,基本处于充分开发阶段,建议未来应严格控制渔业发展规模,确保印度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7,(10):83-84
生产瘫痪亦称褥热症,是母畜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由于缺钙而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该病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多见,生产瘫痪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对一例辨证治疗该病的病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
王旭东 《畜禽业》2003,(1):33-33
将18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在相同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美加力O(对照)、0.5kg/头·日,经产后120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美加力能显著提高农户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改善体况,缩短空怀天数,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长江靖江段是长江下游和河口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地区,贝氏(韰)(Hemiculter bleekeri)在维系这一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保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2-2006年,在靖江沿岸滩涂湿地利用一部长40 m、高1.8 m、网目长度1.86 cm的定置张网采集142份渔获物样本,共获鱼类46 142尾,其中贝氏(韰)20 966尾,占总尾数的45.44%;平均每网次渔获数量148尾,最高达855尾,最低为11尾.在所有244 595.36 g鱼类渔获物中,贝氏(韰)有70 176.69 g,占总渔获物质量的28.69%;平均每网次渔获质量497.71 g,最高2 538.00 g,最低32.59 go分析表明,贝氏(韰)月渔获质量呈非平稳的随机过程.用SPSS V13.0软件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的月渔获质量数据进行ARIMA建模拟合,建立了方程为(1-B12)lny1=(1-0.801B12)et-0.133的ARIMA(0,0,0)(0,1,1)12(含常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对2003-2006年的拟合精度在91.82%~96.48%之间,对2007年逐月预测的相对精度为81.30%~99.69%,年预测精度达93.73%,可有效预测贝氏餐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全混合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实验试选用12头奶牛,根据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4%标准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24kg,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乳脂量、乳糖量的乳固形物量也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1.60%、17.50%、13.21%和9.86%(P<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1999~2008年陕西省生猪及猪肉生产的相关数据,对其生猪及猪肉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不同维的常规GM(1,1)模型群,然后根据不同维预测模型的相对误差优选出基础GM(1,1)模型并建立了灰色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陕西省未来五年的生猪及猪肉生产进行了预测。结论认为,2009~2013年陕西省的生猪和猪肉的产量将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生猪和猪肉的平均增长率为4.09%和2.44%,高于前十年的平均增长率。本文提出适应陕西省生猪及猪肉生产的相关建议,认为政府应加大生猪生产方面的扶持,增加资金投入,制定和完善生猪生产的各项相关政策及生猪养殖产业保护,加强对生猪生产过程的监督。企业与养殖户要寻找一种龙头企业和养殖户合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我国在西北太平洋重要的商业捕捞对象,对其渔场进行准确预报是提高渔业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分别选取2005~2013年我国在该海域的柔鱼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作为计算适宜度指数(SI)的2种指标,利用包括海表温度、叶绿素a(Chl-a)浓度、表温梯度强度和100 m水深的Argo浮标水温数据在内的海洋环境因子,通过非线性回归,生成了不同环境因子的SI曲线。在考虑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建立2种柔鱼渔场的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并利用逐步回归剔除不显著的解释变量。2种模型拟合优度比较的结果显示,利用渔获量建立的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其中,7~11月模型的调整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853(P0.001)、0.773(P0.001)、0.789(P0.001)、0.745(P0.001)和0.724(P0.0001)。各环境因子的SI权重系数符合约束条件,并随着季节的变化,权重值有所不同。在主要渔汛期间(7、8和10月),100 m水深温度的SI对HSI得分起到了最关键作用;而在渔汛末期(11月),与海表温度相关的SI成为影响HSI的最重要因子。利用该模型对2014年进行预报实验,预报结果与实际渔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全年统计结果显示,高HSI(0.7)的区域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9.06%,而低HSI(0.3)区域渔获量仅占9.06%,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渔场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获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个体生长模型所需的6个关键参数,设计了饥饿耗能、温度对耗氧的影响等相关生理实验,计算得到各项参数值。单位体积维持耗能率的值 、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值 、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 和储备能量值 4个参数,通过连续测定皱纹盘鲍饥饿过程中呼吸耗氧率和软组织干重不断下降直至保持稳定时的能量值计算;温度函数中Arrhenius温度 的数值根据皱纹盘鲍在不同温度梯度下的单位干重耗氧率测定、计算;形状系数δm值通过统计测量的壳长、软组织湿重等生物学参数拟合回归得到。结果显示,皱纹盘鲍在饥饿后,呼吸耗氧率和软组织干重分别降低了26.3%和70.0%,呼吸耗氧率由2.69 mg/(ind.?h)逐渐降低并稳定在0.8 mg/(ind.?h),软组织干重由(5.21±0.89) g降低至(3.84±0.22) g;根据公式计算得 和 的值分别为20.18 J/(cm3?d)和8120 J/cm;皱纹盘鲍饥饿前后有机物含量分别为80%和58%,经过换算, 和 的值分别为2726 J/cm3和32583 J/g。不同规格的皱纹盘鲍在水温为5℃~20℃范围内,温度与单位干重耗氧率呈正比;当水温超过20℃之后,温度与单位干重耗氧率呈反比。在转折点20℃之前,单位干重耗氧率的ln值与温度(热力学温度,K)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为Arrhenius温度 值( =7196 K)。生物学统计分析鲍壳长(L)与体积(V)呈三次函数关系:V=0.0639 L3.1621(R²=0.9852),根据公式对软组织湿重的立方根与壳长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的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值(δm=0.43)。本研究对建立以DEB理论为指导的皱纹盘鲍个体生长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对阿克苏河叶尔羌高原鳅的形态特征、群体结构、繁殖、食性等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叶尔羌高原鳅体长分布在3.0~15.0cm之间,体重分布在1~33g之间。W=0.039748L^263049.Fulton肥满度雌体平均为1.54,雄体平均为1.46;Clark肥满度雌体平均为1.25,雄体平均1.16。雌体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6.6cm,体重为5.5g,平均绝对怀卵量11543粒/尾。食性以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以及鱼类幼体为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2004年3—10月份采集的阿克苏河长身高原鳅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群体结构,繁殖特点,食性等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长身高原鳅体长分布在3.4—12.1cm之间,体重分布在0.31—13.7g之间。W=0.0090293L^2.9666(r=0.970)。Fulton肥满度雌体平均为0.88,雄体平均为0.86;Clark肥满度雌体平均为0.61,雄体平均为0.64。雌体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5.4cm。体重为1.4g。平均怀卵量2451粒/尾。食性以底栖动物,昆虫幼体等动物性饵料为主,其次是植物碎片和有机碎屑。  相似文献   

16.
虾夷扇贝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虾夷扇贝为实验生物,介绍了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模型5个关键基本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方法,分析了方法的利弊及注意事项,为贝类DEB模型参数的准确获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壳长与软体部湿重回归法计算虾夷扇贝的形状系数δm;采用静水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虾夷扇贝的呼吸耗氧率,计算阿伦纽斯温度TA参数;采用饥饿法测定、计算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G]和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EM]3个参数。室内饥饿实验持续60 d,直至呼吸耗氧率及软体部干重基本保持恒定。结果显示,壳长(SL)与软体部湿重(WW)的回归关系式为WW=0.0118SL3.4511(R2=0.9365),根据公式V=(δm L)3,对软体部湿重的立方根和壳长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的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值(δm=0.32);获得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耗氧率与水温(热力学温度,K)倒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为阿伦纽斯温度TA,平均为(4160±767)K。饥饿实验结束时,软体部干重和呼吸耗氧率分别降低了56%和81%。虾夷扇贝的耗氧率稳定在0.17 mg/(ind·h),经计算获得[]=25.9 J/(cm~3·d);饥饿持续30天之后,虾夷扇贝软体部干重基本维持在(0.25±0.01)g,经计算获得[EG]=3160 J/cm~3,[EM]=2030 J/cm~3。动态DEB理论是基于能量代谢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建立的,体现了生物能量代谢的普遍性规律,能够反映摄食获取能量在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能量分配情况。但是,DEB模型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比较复杂。基本参数的准确获取将影响其他参数以及模型的准确性。本研究为虾夷扇贝DEB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三角帆蚌鳃瓣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定了鳃瓣小片披行的速度,研究水温,PH值,对三角帆蚌鳃纤毛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黄健 《福建水产》2006,(2):64-67
本研究将海水水源水处理技术应用于九孔鲍苗种培育生产中,连续三年每个年度育苗均获成功,累计培育出商品鲍苗116.18万粒。而仅使用常规砂滤海水培育鲍苗的对照组,相同的季节在不同场所用相同的管理办法,采苗后15~40天,鲍幼体全部死亡。因此,认为水源水处理的海水培育鲍苗是稳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