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三明市早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鉴定早稻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我们选择市内选育的经品试表现较好的品种(组合)进行区域试验,以筛选适合三明市种植的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2.
对利用核雄性不育系(两系)配制的10个组合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皮棉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单株铃数,各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单株铃数(r=0.8372)果枝始节(r=0.7446)单铃重(r=0.7423)霜前花率(0.7179)衣分(0.7142)果枝数(0.6719)籽指(0.6487)株高(0.6434)生育期(0.6269)。通过对各材料的皮棉产量与对照优势分析表明,10个组合中的5个组合有对照优势,且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双达30以上的组合有5个,D、E、F组合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3.
1986年区试分早、中、晚三大组进行,其中中稻和晚稻根据供试组合熟期又各分为二个小组。整个试验五个组别,24个(次、)供试组合(不含统一对照)。新参试组合14个(次),续试组合10个(次)。试验范围:在南方10个省(区)东起温州,西至沪州,南起湛江,北至镇江,75个点(次)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已经通过区试,可以交付生产使用,在南方各省(区)因地制宜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组合有:协优64、威优49。已经一年区试,在较多试点表现较好,除1987年续试外,可供各地生产试验。示范推广的组合有:Ⅱ优64、威优46,汕优85、汕优直龙。基本通过区试可在局部地…  相似文献   

4.
前言我们为了鉴定种间远缘杂交新品种的需要,于1980年开始进行的杂交组合(E组合、F组合、H组合)后代及亲本(红麻72—2、金钱吊芙蓉)进行根尖细胞压片观察的探性研究。分别采用孚尔根氏染色法和苏木精染色法制片、观察实践,从仿效到筛选改进,来探索其根尖细胞染色体是较为可靠、简易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引进了南方各省科研单位选育的Ⅱ优42等11个中稻新品种(组合)进行试验,通过试验,筛选出金科籼杂7号、Ⅱ优42、粤优948、Ⅱ优196、富优1号等一批在福建省种植表现较好的中稻新品种(组合),其中粤优948等品种(组合)不但高产稳产,而且米质优,抗性强,福建省可加大引进试验力度.  相似文献   

6.
两系杂交水稻高产优质制种技术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平  周兵 《杂交水稻》2003,18(5):20-23
以安徽省目前主要推广的两系杂交稻组合7001s系列组合(粳型)和华安3号、培矮64S系列组合(籼型)为例,从选择安全抽穗扬花期和育性敏感期、搭好健壮苗架、提高异交结实率、严格防杂保纯等4个方面对两系杂交稻制种主要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应山区不同条件下稳产、高产、优质的籼、粳型杂交晚稻新组合,本所于1984年进行了八个籼型组合,六个粳型组合,一个常规晚粳,共15个杂交组合(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籼稻全生育期较短,平均为119.13天,杂交粳稻(包括常规粳稻)全生育期较长,平均为130.3天。杂交籼稻生育期较短,有利于冬种作物。15个供试组合(品种)之间的生产力有显著的差异。新复极差测验结果表明:粳型杂交组合筑紫晴A×反五—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取播期(X_1)、密度(X_2),施N量(X_3)、施P_2O_5量(X_4)和施K_2量(X_5)五项栽培措施作为决策变量进行研究,获得了五个因素与产量相互关系的函数模型,分析了试验因素的产量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筛选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绿茶饮料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护色和防混浊沉淀等技术难题,本试验选用葡萄糖-δ-内酯与甘草素(Ⅰ)、木瓜蛋白酶与甘草素(Ⅱ)和植酸与甘草素(Ⅲ)三种添加剂组合,对贮存过程中茶汤的色泽亮度、透光率以及生化成分进行测定,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评价三种组合在绿茶饮料中的保鲜效果。结果显示,葡萄糖-δ-内酯与甘草素为本试验最佳添加剂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在干旱半干旱区春小麦叶片水分含量(leaf water content, LWC)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效果及筛选最佳波段组合,在田间尺度上,以春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为基础,采用两波段组合形式,计算15种光谱参数(比值植被指数R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12种水分植被指数),通过对抽穗期叶片含水量与光谱参数拟合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分别构建了基于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network, ANN)、K近邻(K-nearestneighbors, KNN)和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和光谱参数的春小麦LWC反演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以确定有效波段组合。结果表明,小麦抽穗期LWC与冠层高光谱反射率(R784~950)、12种水分植被指数均显著相关(P<0.01);波段组合形式有效地优化了两波段指数的波段组合,在800~1 000 nm区间光谱参数(RVI1046,1057、NDVI1272,1279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降低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克服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中籼组合协优57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的缺点,对其父母本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特性进行了改良。先前利用PCR 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其父本057进行改良,育成了直链淀粉含量改良型057, 简称057(TT)。本研究以ND42为优质基因的供体,利用PCR AccⅠ分子标记对协青早B\[母本协青早A的保持系,简称协青早B(GG)\]进行改良,得到直链淀粉含量改良型协青早B,简称协青早B(TT)。然后用改良前、后的各亲本分别配组,分析各组合的基因型(GG、GT、TT)和食味品质。结果表明,改良单亲的GT型组合协青早B(GG)/057(TT)、协青早B(TT)/057(GG)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由原组合协青早B(GG)/057(GG)的26.1%分别降到19.3%和19.2%,但均一性较差。改良双亲的TT纯合型组合协青早B(TT)/057(TT)的杂交稻米,不仅直链淀粉含量降到中等偏低水平(12.5%)、胶稠度变得更软,而且直链淀粉含量的均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夏季高温对苦瓜的影响,以苦瓜15个杂交组合(品系)为材料,在夏季自然高温条件下栽培,并以秋季栽培为对照,对各杂交组合(品系)的产量、商品果数、商品率、平均单果质量及各指标的变化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夏季高温导致所有苦瓜杂交组合(品系)的小区产量、商品率均明显降低,商品果数明显减少;除了杂交组合29×62、9808×68、62×68和品系47外,其余杂交组合的平均单果质量均低于秋季,从而导致苦瓜减产。此结果表明产量、商品果数和平均单果质量的变化率可能可作为苦瓜成株期耐热与否的鉴定指标,但还需结合田间生长势、绝对产量和品质性状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4个综合性状好的马铃薯栽培品种或高代无性系,通过双列杂交设计,对配合力分析时田间采用A法(在不同区组种植同一组合不同基因型个体)和B法(在不同区组种植同一组合相同基因型个体)进行了比较,同时对实生苗世代和无性一代配合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小样本(每小区定植30株)的情况下,田间试验采用A法会使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的结果出现误差,从而使以后的分析失去依据;(2)在以上情况下,采用B法比较可靠,同时还可以计算组合内遗传变异系数,作为组合选择潜力的一个指标;(3)实生苗世代和无性一代配合力分析结果存在着差别、无性一代配合力分析的结果表明:85T-13-8为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4.
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产量和产量配合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8个o2近等基因系(o2-NILs)与18个普通玉米自交系,配制33对杂交组合,在北京、新乡两个试验点进行产量和配合力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的产量、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差异均极显著;两个类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GCA效应值、SCA效应值差异不显著。o2-NILs组合的平均产量在北京和新乡两个试验点分别较普通玉米组合分别低8.06%和9.64%,平均低8.85%。在产量较高的组合中,有5对为o2-NILs与同型普通玉米的组合,分别是CAL58×丹598(o2/normal)、196×辽2345(o2/normal)、196×803(o2/normal)、CAL58×吉477(o2/normal)、CA156×196(o2/normal),说明这5对组合产量没有受o2影响。两个类型自交系GCA均为正值的为313(o2/normal)、吉63(o2/normal)、辽2345(o2/normal)、丹598(o2/normal)和196(o2/normal),表明o2基因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o2基因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鲁西北地区适宜间作的大豆/玉米组合品种,以9个不同间作大豆/玉米品种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间作组合中的大豆和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豆)齐黄34×(玉米)登海605、(大豆)冀豆12×(玉米)登海605组合中参试大豆品种与理想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938 1和0.937 8,大豆产量分别为2 155.17和2 119.54 kg·hm~(-2);参试玉米品种与理想参考品种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987 5和0.939 2,玉米产量分别为5 700.69和5 592.18 kg·hm~(-2),这两个间作组合中大豆、玉米综合性状表现最为优良,且综合产量较高,综合经济效益较好,适宜在鲁西北间作大豆/玉米种植模式中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不同结荚习性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G.mzx×G.gracili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表现最优,无限性组合的株高则优势最强;除有效分枝以外,其余性状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大于无限性组合;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遗传进度,明显地高于无限性组合;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和亚有限性栽培大豆作亲本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籽粒小、主茎细弱等不利性状。  相似文献   

17.
以昆明地区传统栽培的白花马蹄莲和彩色马蹄莲Ym035(橙红复色)、Ym005(红色)、Ym088(金黄色)、Ym002(浅粉色)和Ym064(紫红色)为试验材料,进行远缘杂交,对杂交组合和结实率进行分析,探索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设计4组不同激素组合,对杂交白化苗后代幼胚进行胚拯救,探索最适于白化苗幼胚萌发的激素配比。结果表明,彩色马蹄莲做母本,结实率高于白花马蹄莲,白花马蹄莲地栽植株比盆栽的更为健壮,最佳组间杂交组合为:Ym002×白花马蹄莲(地栽),彩色马蹄莲组内杂交以Ym005×Ym035杂交亲和性较高;远缘杂交白化苗后代幼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  相似文献   

18.
甘蔗杂交后代黑穗病抗性评价与抗感池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甘蔗杂交后代黑穗病抗性的遗传变异,构建抗病、感病近等基因池,配置了2个杂交组合,其中组合1为CP84-1198×科5,组合2为ROC20×桂糖73-167,对2个组合部分后代进行2次新植人工接种黑穗病抗性鉴定,调查并分析了5个病害参数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害有关参数中,发病持续期(SSD)与最大累计丛感染率(IPmax)、最大累计茎感染率(ISmax)、病情消长曲线下的面积(∑AUDPC)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IP_与最短潜伏期(LP)在不同作物季间重演性高.应用2个病害流行学参数SSD和LP以及3个病情指数IP_、IS_和∑AUDPC作为聚类指标,采用欧氏距离及最长距离法,对2个组合的杂交后代部分个体的抗性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2对遗传背景不同的抗、感黑穗病近等基因池,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玉米早熟性的相关和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博同良 《玉米科学》1996,4(1):026-028
以包含11个早熟自交系的共24个自交系及由它们配成的含有正、反交组合的116个单交组合(1991年)和122个单交组合(1992年)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早熟性及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性、早熟性的遗传特点。结果为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小区产量呈正相关,但也有个别组合表现既早熟又较高产的;单交组合生育期与其株高、单株叶数均呈正相关;单交组合单株籽粒产量与株高、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与穗行数基本无相关;杂交组合生育期多数介于双亲生育期之间,并稍偏晚熟亲本,早熟的显性度为0.22(1991年)和0.37(1992年),杂交组合F1生育期与双亲生育期平均数(X)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10.9+1.17X,早熟性的正、反交组合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儿茶素抗氧化作用的协同增效效应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沈生荣  杨法军 《茶叶科学》1993,13(2):141-146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和化学发光技术,研究了(-)-EGCG、(-)-ECG、(-)-EC、(-)-EGC 4种儿茶素及其不同组合,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单一儿茶素以(-)-EGCG 的清除能力最强,其纳摩尔清除率为316.3,其次为(-)-ECG,纳摩尔清除率为262.9;两两不同组合对O(?)的清除率以(-)-EGCG+(-)-ECG 效果最佳,比各自单独存在时要增效,三三组合时以(-)-EGCG+(-)-ECG+(-)-EC 组合效果最佳,增效效果明显,且强于两两组合。这些组合的增效效果与体系中存在的儿茶素的摩尔浓度呈高度的线性正相关。4种儿茶素组成不同的比例,以茶叶天然组成增效效果最明显。用伏安法测得的各儿茶素第一还原电位由高到低的次序为:(-)-EGCG>(-)-ECG>(-)-EGC≈(-)-EC,这一电位次序是儿茶素构成抗氧化循环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