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榆树市目前实施的喷灌方式的介绍,详细地论述了旱田灌溉方式的对比分析,从而提出了当前旱田节水灌溉方式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喷灌方式的优点,提倡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针对旱田灌溉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深,为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设计基于单片机的旱田节水灌溉智能监控系统。本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相结合,通过在田间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对土壤墒情进行实时监测,同时也为实现田间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提供灌溉依据,对作物进行有效的灌溉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对田间土壤墒情的监测和对作物生长时期所需要的水分进行自动灌溉控制,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和灌溉效率。  相似文献   

3.
从北方旱田耕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保护性耕作和节水灌溉的重要作用,以及2项技术相结合,在抗旱增产、节本增效、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节水增粮行动背景下,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装备类型及装备需求情况亟待解决.文中分析了全省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以来,其年度任务及完成情况、取得的经验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喷灌是目前黑龙江省旱田采用的主要灌溉模式,预测到2020年我省旱田采用的主要灌溉模式将从绞盘式喷灌逐渐演变为绞盘式喷灌与中心支轴式喷灌.装备类型将以绞盘式喷灌机与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为主.预计2015-2020年,绞盘式喷灌机需增加2 734台套,中心支轴式喷灌机需增加277台套,微灌设备需增加415台套.  相似文献   

5.
黄晓林 《河北农机》2023,(20):103-105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节水灌溉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关键技术,在近年来也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灌溉方式导致大量水资源被浪费,使农业生产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而且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导致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限制。本文重点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优势,介绍了喷灌、微灌节水灌溉方式,并倡导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咨询热线等多种渠道,提高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掌握度,通过建立示范区、培养技术骨干等措施,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推动节水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几种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节水灌溉理论研究的深入,节水灌溉技术也得到广泛发展和利用,尤其我国水资源短缺、空间分布不合理,开发和示范推广节水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在总结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当前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膜下滴灌、痕量灌溉和微润灌溉,分析这些灌溉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大。我国北方灌溉水源相对匮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尚未普及,因此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极其重要。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北方水稻节水灌溉栽培技术应用的特点及必要性,阐述了水稻不同生长期的灌溉制度及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提出了雨水灌溉栽培技术、调亏灌溉技术、地下灌溉技术、化学节水技术、无水层水稻的培育、秧苗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积雪融水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等措施。结果表明,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稻的生存能力,节约了水资源,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节水灌溉在甸推广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进一步提高不灌溉技术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正确理解节水灌溉的内涵,因地制腚地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快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积极稳妥地引进国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进一步加强对节水灌溉的科学研究,以例适应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进一步和超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激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水权交易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用水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利润大于未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利润时,节水灌溉技术才不会仅仅出现在示范园中,而是被用水户自发采用,从而得以推广,现实中可通过建立合理的水权交易机制激励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建立了激励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水权交易激励模型,并给出了确定这种具有激励作用的水权交易量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节水灌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节水灌溉是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对节水灌溉的内涵、农业灌溉的节水途径与技术措施,以及节水的生物学基础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整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节水灌溉的必要条件、手段和载体。同时,节水灌溉也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为此,通过对节水灌溉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的探讨及对我国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技术现状的总结分析,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发展我国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缺水问题的重要措施。在设施农业上大力推广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将更有利于我国节水农业的稳步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的特点和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的严峻状况;回顾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发展形势和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的应用现状;提出设施农业实施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和今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发展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意义;对节水灌溉为什么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回顾了推广节水灌溉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节水灌溉面临的问题;明确了节水灌溉的发展方针,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就做好节水灌溉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秦陈 《四川农机》2010,(6):17-17
1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一般将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统称为压力管道灌溉,大体上就是国内所说的节水灌溉。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中,  相似文献   

15.
在对宁夏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灌区水资源及作物种植条件,结合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实际应用情况,以工程技术、农艺技术和管理技术为要点,分析总结出设施农业等9种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模式.这些技术模式在生产中已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将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对发展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有着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区是一个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水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对我国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论述了我国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在新疆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遇到的问题,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列举了新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几种常见模式,以期能够为我国新疆干旱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会资本视角下稻农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采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在我国所有农作物中耗水量最大,发展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提出了社会资本对稻农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采纳影响的假说,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目前仅有30%的农户采纳了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社会资本是稻农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采纳的重要决定因素:结构型社会资本方面,农户的姓氏为大姓、礼金开支规模更大能显著促进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采纳;认知型社会资本方面,农户之间在水稻生产过程中经常互助合作、对村庄成员更信任能显著促进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采纳。应进一步加大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力度、并注重提升农户社会资本水平等以推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采纳。  相似文献   

18.
几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一些节水灌溉新技术和国外一些有别于传统灌溉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各自的特点及适用地区,并指出了一些节水灌溉技术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目的是拓宽节水灌溉的技术领域,开阔人们的视野,并为各地因地制宜地选择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节水灌溉发展技术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际上现代节水灌溉应用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及重大设备和产品研发领域的发展态势,总结了我国节水灌溉技术体系的现状以及节水灌溉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存在技术瓶颈,在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节水灌溉设备与产品更新换代,农业节水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节水灌溉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目标与主要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20.
张娜 《节水灌溉》2011,(9):18-19
分析了新疆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总结了节水灌溉发展的经验教训、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推广节水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新疆“十二五”节水灌溉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