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南宁全年种有烟苗的条件下,烟蚜种群数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月上旬至3月下旬和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Ashmead是烟蚜重要寄生性天敌,其种群数量年内也出现两个高峰期,且均分别在烟蚜发生峰期之后。采用几种复配型杀虫剂防治烟蚜,防效均达93.73%以上,其中20%(8817-Ⅱ号)乳油对蚜茧蜂羽化率的影响比50%甲胺磷乳油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5点调查法,对江西省南昌市烟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烟蚜在烟草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呈双峰曲线,第1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初。第2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末至7月初,且蚜量雨后显著降低,雨后高温则又明显增加。烟青虫和斑须蝽在5月初开始发生,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均呈单峰曲线。烟青虫虫量高峰期出现在5月末至6月初,斑须蝽虫量高峰期则在6月中旬。烟田内主要天敌有烟蚜茧蜂、蜘蛛类、瓢虫和草蛉。天敌与烟蚜、烟青虫具一定的虫量跟随关系,其中烟蚜茧蜂和草蛉分别在烟草生长前后期与烟蚜跟随关系明显,蜘蛛则在烟青虫发生后与其跟随关系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烟地烟蚜种群动态及药剂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年的田间的系统调查,春烟地烟蚜消长规律呈单峰型分布。蚜量高峰在5月底6月初,并与烟株体内的干物质积累量表现出同步关系,即种群数量随烟株体内干物质的增长而急增。模糊聚类分析结果,将烟蚜种群动态分为8个状态集,A,为烟蚜猖獗发生期的状态集,有虫叶率100%,时间为6月上旬前后。药剂防治研究表明,在蚜量突增期施药,田间蚜量可控制在250头/株以下,未出现蚜量再次回升.而在蚜量高峰期施药,虽然种群数量下跌,但7天后,蚜量又明显回升,形成第二个蚜量高峰。因此,药剂防治应安排在蚜量突增期施用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贵州省德江、长顺、麻江、湄潭、清镇和兴仁共6个烟区的烟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并进一步测定了贵州6烟区烟蚜种群对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与相对敏感种群相比,湄潭烟区烟蚜种群对灭多威表现为低抗,其余5烟区烟蚜种群均处于低抗以下水平;长顺烟区烟蚜种群对阿维菌素表现为低抗,其余5烟区烟蚜种群均处于敏感水平;德江、湄潭和清镇烟区烟蚜对乐果表现为低抗,其余3烟区均处于敏感性下降阶段;6烟区烟蚜种群对啶虫脒、溴氰菊酯和吡虫啉均处于低抗以下水平。啶虫脒与乐果的交互率最高,达到77.46%,灭多威与吡虫啉的交互率最低,为30.11%。  相似文献   

5.
云南主要烟区烟蚜种群解毒酶活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比较了云南5个主要烟区田间烟蚜种群的4种酶的活力频率分布,结果表明,云南5个烟区的烟蚜田间种群的α-NA羧酸酯酶、β-NA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高活力个体均以楚雄和昆明种群较高,昭通种群和丽江种群较低。谷胱甘肽转移酶在5个烟区烟蚜种群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山东烟区烟青虫和烟蚜及其天敌的发生动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山东烟区 ,烟蚜主要发生于 5月下旬至 6月上旬 ,烟青虫种群数量在 6月中旬至下旬较高。捕食性天敌主要有瓢虫、草蛉、食虫蝽、隐翅虫和蜘蛛 ,但是发生数量低、数量高峰明显滞后于害虫数量高峰。优势寄生性天敌有寄生于烟蚜的烟蚜茧蜂和寄生于烟青虫幼虫的棉铃虫齿唇姬蜂及中华卵索线虫。烟蚜茧蜂和烟蚜种群数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5月底到 6月中旬益害比大于或接近 1 ;齿唇姬蜂对烟青虫 1~ 3龄幼虫的寄生率 6月份为 74 0 % ,7月份为 4 9 8% ;中华卵索线虫仅发生于 7月中旬 ,对 3龄以上烟青虫幼虫的寄生率为 35 2 %。  相似文献   

7.
黄淮烟区烟蚜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淮烟区烟田烟蚜种群数量的消长规律及不同时期影响其消长的主要因子,天敌因子在不同时期的控蚜作用,在农业措施的抑蚜、减蚜效果的基础上,制定出烟蚜综合防治策略及相应的系统控制蚜害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8.
几种新型杀虫剂防治烟蚜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烟蚜 (MyzuspersicaeSulzer)是烟草的主要害虫 ,发生量大 ,危害重。烟蚜不仅吸取烟株营养对排泄蜜露影响烟叶质量 ,而且还携毒传毒 ,造成大面积病害流行。长期以来对烟蚜主要采用氧乐果等常规化学制剂防治 ,蚜虫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 ,防治效果明显下降。为此  相似文献   

9.
山东烟区烟蚜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6~ 1 998年对山东烟区烟蚜的种群动态在时间序列上变化趋势作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其发生规律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种群消长曲线由原来的“双峰型”变为“单峰型”。烟蚜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 ,表现为扩散—聚集—再扩散—再聚集。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对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取食感染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株的适应性,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记录了烟蚜在感病烟株与健康烟株上的取食行为,并测定了烟蚜茧蜂对取食2种烟株烟蚜的寄生率以及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发育时间及性比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烟株相比,烟蚜在感染PVY烟株上的第1次刺探取食持续时间显著延长,且口针遇到阻力的次数(F波)和总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烟蚜在感病烟株木质部的吸食时间(G波)显著长于健康烟株。感病烟株上烟蚜在韧皮部阶段的分泌唾液时间(E1波)较在健康烟株上显著缩短,而被动吸食汁液时间(E2波)显著延长。烟蚜茧蜂寄生取食感染PVY烟株的烟蚜,虽然能成功完成其生活史,但适应性与寄生取食健康烟株烟蚜的蚜茧蜂存在差异。在感染PVY烟株上,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为33.67%,显著低于对照的64.67%;且僵蚜体重明显下降,羽化的成蜂个体较小;成蜂存活时间1.48 d也极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5 d。表明烟蚜茧蜂对取食感染PVY烟株烟蚜的适应性较低,PVY可通过烟蚜为介体间接降低烟蚜茧蜂的适应力。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混合侵染烟株对烟蚜取食行为的影响,利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了烟蚜在健康烟株与CMV、PVY混合侵染后不同发病级别烟株上的取食波形。结果显示:烟蚜在健康烟株上的刺探次数最少,在感病烟株上的C波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健康烟株;第1次到达韧皮部前的刺探次数,健康植株上仅为4.00次,3级感病烟株上的为健康烟株上的2倍;在健康烟株上E2波总持续时间为120.65 min,极显著大于2级和3级感病烟株;刺探过程中,感病烟株上的pd波出现次数均高于健康烟株,且pd波II-1和II-3亚波的持续时间也显著高于健康烟株。研究表明,CMV、PVY混合侵染烟株可降低寄主对烟蚜的适合度,且能促进烟蚜对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不同病毒接种烟株对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25±0.5℃、RH 75%±5%、L:D=14:10条件下,研究了单独和混合接种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的烟株对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蚜取食健康烟株CK、CMV病株、TMV病株及CMV TMV病株叶碟后,若虫历期分别为6.04、6.26、6.79和8.04天,存活率分别为75.71%、55.84%、70.59%和32.00%,雌成蚜理论最大累积产仔数分别为22.44、6.35、4.99和5.49头,而种群内禀增长率r_m则分别为0.23、0.17、0.15和0.11。与健康烟株相比,接种各类型病毒的烟株对烟蚜种群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抑制作用最大的是CMV TMV混合接种的烟株。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采自不同寄主植物[烟草和菜心(Brassicachinensisvar.utilis)]烟蚜(Myzuspersicae)个体接于原寄主与新寄主上饲养研究结果数据。本文应用几个描述蚜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参数(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世代历期T)讨论蚜虫种群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长生殖情况。结果显示:采自烟草的蚜虫接于新寄主的蚜虫个体几个参数取值均大于接于原寄主的群体,分别为:接于烟草群体rm=0.193,R0=8.274,λ=1.213,T=10.951;接于菜心群体rm=0.208,R0=10.670,λ=1.231,T=11.374。采自菜心种群接于烟草、菜心上也得到同样的结论,各参数分别为0.269,19.551,1.309,11.047;0.242,13.133,1.274,10.652。可见,烟蚜个体在菜心与烟草同样可以良好地生存、生殖,存活率与产仔量与产仔过程均近似。从转换寄主情况可见,采自原寄主上的个体,当转接于其他寄主植物上时,不仅可生存,从几个种群繁殖参数反映出,这种转接更有利于其种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连续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出现了种群退化现象,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生产瓶颈。为探索烟蚜茧蜂的种群衰退程度与饲养代数间的关系,分析归纳种群退化的特征规律,在室内续代饲养的条件下,测定了烟蚜茧蜂不同代数的单雌僵蚜量、羽化率、性比、成虫寿命、成虫胫节长度等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从F1代到F12代,烟蚜茧蜂单雌僵蚜量下降了67.22%,羽化率下降了31.91%,雌性比上升了33.32%,成蜂寿命下降了53.85%,雌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17.67%,雄蜂后足胫节长下降了28.74%,在F7~F9代各项特征衰退显著。试验证实在室内扩繁烟蚜茧蜂到第7代种群出现明显的衰退,生产上需适时采取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寄主上的繁殖行为日节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摸清斜纹夜蛾成虫在不同寄主上的行为节律变化,在室内分别用烟草和白菜饲养3代,建立烟草种群和白菜种群,比较分析了成虫的羽化、交配、产卵等行为节律。结果表明:烟草种群雌虫有2个羽化高峰期,分别在熄灯前2 h和熄灯后1 h,雄虫只有1个高峰期,出现在熄灯后2 h;白菜种群雌、雄虫均有2个高峰期,主、次高峰期分别在熄灯前后1 h内和熄灯后4~5 h。2种群均有2个交配高峰期,烟草种群第1高峰期在熄灯后2 h,而白菜种群在熄灯后5 h,第2高峰期均在开灯前2 h;烟草种群和白菜种群一生的交配持续时间分别为54.78±3.09 min和60.00±2.58 min,差异不显著;烟草种群一生交配1~3次,而白菜种群只交配1次,差异极显著;2种群均只有1个产卵高峰期,烟草种群在熄灯后4 h,白菜种群则在熄灯后5 h。表明斜纹夜蛾取食烟草和白菜2种不同寄主其成虫繁殖节律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烟蚜茧蜂是防治烟蚜的优良天敌昆虫,近20年,我国烟蚜茧蜂大规模扩繁技术日臻成熟,以其防控农作物蚜虫的生产应用也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扩繁实践中发现饲养多代后,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生活力、体型、体质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降低了烟蚜茧蜂种群的生命力,成为连续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的生产瓶颈.在实验室前期的烟蚜茧蜂退化试验中,我们...  相似文献   

17.
胡坚 《植物医生》2005,18(2):39-40
草蛉是烟草蚜虫和烟青虫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其幼虫和成虫可捕食烟蚜和烟青虫的卵及幼龄幼虫.在云南省许多烟区,草蛉对这些害虫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角广腹细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角广腹细蜂Amituslongiconis是湖南茶区黑刺粉虱初龄幼虫的优势寄生蜂。在室内,长角广腹细蜂1a可繁殖5代,在茶园中,1a可繁殖4代,各代羽化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下旬。在29~32℃温度下,用蜂蜜饲养的雌成蜂能存活5~6d;不喂蜜的,只存活3d。孤雌产雄生殖。对该蜂的羽化日节律、交尾、寿命、产卵等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9.
邵武市烟田烟蚜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又名桃蚜。该虫食性杂,除为害烟草外,还为害其他170多种作物。在烟田,烟蚜的发生数量大,为害时间长,以若、成蚜聚集在烟株的叶背和幼嫩的组织上,刺吸汁液,使叶片卷缩、变形,烟株生长缓慢。被害烟叶烘烤后缺乏光泽,难于回潮,且易破碎。烟蚜分泌的蜜露又常导致烟叶诱发煤烟病,影响烟叶的品质。此外,烟蚜还是多种病毒病的传播媒介。烟蚜的为害成为烟叶生产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十几年来,对烟蚜的防治一般都采用化学农药,不但未减少烟田烟蚜的数量,而且使烟蚜产生抗性而更不易被杀死。这样,人们才重新认识到天敌的重…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烟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75~1978年在云南玉溪烟区对烟蚜进行了研究。云南省的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具有明显的地区生态特征。全年均可以无翅和有翅孤雌胎生蚜在烤烟、油菜、十字花科蔬菜等植物上转迁交替繁殖为害,未发现性蚜和卵,无明显的越冬滞育现象。平均年发生代数20.9代,发育周期(25℃)7.6天,生殖前期1~2天,生殖期9~23天,生殖高峰期平均12天。母蚜一生平均产仔70头,每头每日平均产仔3.9天,寿命平均19.4天。在烤烟生长期连续释放烟蚜茧峰对控制烟蚜的发生,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