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云南森林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享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森林蔬菜资源十分丰富,在概述云南森林蔬菜资源与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森林蔬菜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云南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培育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热区阔叶人工林两个目标层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以及培育效果的可持续性指标体系,计算了云南热区主要县市“生态阈值”.分别对两类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云南热区阔叶人工林可持续培育的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热区阔叶人工林两个目标层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以及培育效果的可持续性指标体系,计算了云南热区主要县市“生态阈值”.分别对两类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按照云南热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和地理特征,应用生态系统学、景观生态学、山地学等现代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确立了云南热区森林地理分区的原则及“森林区”、“分区”、“亚区”、“小区”的4级分区系统。把云南热区分为3个森林地理区:云南东南部元江、南盘江流域热带北缘、南亚热带森林区,云南南部西南部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流域热带北缘、南亚热带森林区,云南北部金沙江河谷热带性、南亚热带性稀树草原森林区。下分11个森林地理分区,25个亚区,43个小区。并对其11个森林地理分区作了地理及森林类型特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高海拔冷凉地区的蔬菜生产,相对热区蔬菜生产,成熟上市时间延后,具有对热区蔬菜生产补淡补缺的特殊优势,发展潜力大。长期以来冷凉地区农民视高山为穷山恶水,生产简单,经济落后,特别是蔬菜生产发展时间短,条件差,尽管前景较好,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不像热区蔬菜生产基础好,启动早,蔬菜生产与销售已基本步入正轨。文章通过对滇西北冷凉地区剑川县近10年的蔬菜生产进行调研,总结了冷凉地区剑川县的蔬菜生产现状,分析、提炼了冷凉地区蔬菜生产的优势及障碍,提出了发展冷凉地区蔬菜生产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冷凉地区重新认识冷凉气候优势,利用热区蔬菜市场空缺发展蔬菜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苦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蔬菜育种技术的发展,全国各农业科研院所及蔬菜种子公司,选育出了许多苦瓜优良新品种,由于选育地区不同有其不同的适应性、丰产性及抗病性。为筛选出适宜热区栽培的苦瓜良种,为热区苦瓜生产提供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云南西双版纳州农科所引进了10个苦瓜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农村实用技术》2012,(11):57-57
云南思农蔬菜种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云南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热区所和公司员工共同组建的科技型股份制企业。公司坚持"诚实、守信、守时"的经营理念,以种业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立足于元谋及云南正反季节商品蔬菜和蔬菜制种产业发展,重点开展国内外蔬菜制繁  相似文献   

8.
智慧农业能为云南热区农业发展带来新方式、新营销和新保障,用新的力量助力云南乡村振兴。从智慧农业在云南热区农业应用的实况出发,总结制约云南热区智慧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通过释放人才红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推动云南热区发展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云南热区主要分布在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农业发展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加快热区农民的脱贫步伐,建设好热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将是必然的选择。结合云南热区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运用现代农业的观点,总结提出云南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业转型、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基于云南热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7年云南热区22个县(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对促进其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驱动云南热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及热区特色传统村落。最后,从经济驱动、市场驱动、资源驱动和政府驱动方面对未来云南热区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广西野生蔬菜资源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野生蔬菜资源初步查明共96个科,289种,分别占广西植物科、种的33.33%和3.46%;属高等植物的野生蔬菜有68个科,246种,占广西野生蔬菜种类的85.12%;在广西全境均有分布的有84种,占广西野生蔬菜总数的29.07%;进入21世纪后,广西野生蔬菜由原来的野外采摘进入到野外采摘与驯化栽培相并重的阶段,全省驯化种植新品种20多个,总栽培面积333.3hm2以上。文章提出在广西建立热带、亚热带地域的野生蔬菜资源保护及开发中心,加强立法保护,开展野生蔬菜驯化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并制订广西野生蔬菜发展规划,使广西的野生蔬菜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麦秀林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对麦秀林区兰科植物进行资源调查。共调查到12属14种野生兰科植物,分别占青海省兰科植物的57.14%和41.18%。麦秀林区兰科植物主要以全草、块根和块茎的方式入药。初步掌握了麦秀林区兰科植物的种类、生境、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等基础资料,为麦秀林区兰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云南热区野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热区野菜资源极为丰富,约有300种,具有种类多、营养价值高、种间差异大和采收期长的特点。云南热区野菜利用的历史悠久,但多不成规模,其科研和开发利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因此,必须改变传统认识,加强野菜资源、人工栽培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才能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野菜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产生持续良好的经济效益。表l参13  相似文献   

14.
云南热带地区野生香蕉资源考察及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云南热带地区的野生香蕉考察发现:在滇东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MusaacuminataColla)、阿宽蕉(M.itinerans Cheesman)、河口指天蕉(M.paracoccinea AZ.Liu et DZ.Li)、指天蕉(M.coccinea Andrews);滇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M.balbisiana Colla)、阿宽蕉、阿希蕉(M.rubra Wallich ex Kurz)、指天蕉;滇西南主要分布着小果野蕉、野蕉、阿宽蕉、阿希蕉、指天蕉、血红蕉(M.sanguinea Hooker)、粉芭蕉(M.nagensium D.Prain)。滇西南可能是我国野生香蕉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滇南光照充足、温度高、雨水多的生态环境,容易使野生香蕉形成大群落。建议对阿宽蕉进行原生境保护,其它野生种进行异生境保护,将主要栽培香蕉的两个野生祖先种小果野蕉和野蕉列为濒危植物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地调查及历史文献资料整理结果,统计分析了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植物种类多样性丰富,区系地位重要,已知维管束植物219科912属2 233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0科76属150种,裸子植物8科9属16种,被子植物181科827属2 067种;(2)区系特有性强,单种及寡种的属极为丰富,中国特有科1科,特有属9属;(3)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植物多,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4)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属数之比值(即R/T)为4.56;(5)区系以木本植物占优势(种数占47.5%),藤本植物占一定比例(13.6%),雨林植物景观突出。总的来说,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植物亚区-北部湾地区的区系特点,但表现出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201科,1 202属,3 517种,其中包括911个中国特有种。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4.67%,温带分布科占25.33%。从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来看,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4.21%,而温带分布属只占25.79%;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17%。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具有热带亚洲区系的特点,属于古热带植物区和马来西亚亚区中的滇、缅、泰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初步调查,统计出该区共有种子植物201科,1 202属,3 517种,其中包括911个中国特有种。在科的分布区类型构成上,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4.67%,温带分布科占25.33%。从属一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分析来看,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74.21%,而温带分布属仅占25.79%;热带分布属中以亚洲热带分布属最多,占总属数的28.17%。分布区类型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系属于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亚区中的滇、缅、泰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此区系具热带北缘性质。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主要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樊智丰  岳锋  彭建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47-7250
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统计,云南省主要野生观赏蕨类植物共59科102属132种,主要集中分布在滇东南地区海拔1000~2000m的林下,对其生态型和生境的分布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81种为陆生,占总种数的61.4%;48种生长在林下或林缘,占总种数的3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