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小城镇位居城市之尾、农村之首,是连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节点,是我国农村向城市化转变过程中的中间体,小城镇的有序发展将较好地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各类"三农"问题,通过对小城镇的概念、小城镇特色经济的内涵的探讨和对小城镇特色经济显现特点的研究,指出了发展我国小城镇特色经济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其独特的经济效应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首先从产业集群的这一现象出发 ,并对产业集群理论进行了简单的回顾 ,然后分析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点与农村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迪平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6):347-349,371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但在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却有自身的特点,而正是这些特点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续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能迅速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的结构特点的发展之路,用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实现全面奔小康 ,社会高速发展的切入点 ,是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的关键点。我省地域辽阔 ,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 ,但社会经济条件相对薄弱 ,小城镇建设规模小、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城乡结合部的小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县城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以及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阐述了小城镇建设对于县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小城镇建没中存在的制度障碍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霞  孙承宗 《山东农业》2002,(11):11-12
关于小城镇的规模问题 小城镇建设,首先要根据目前状况、地理位置、发展潜力等确定科学适度的规模,才能搞好规划建设。广东省明确提出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加速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措施,将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搞好300个中心镇的建设。山东省小城镇发展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有100个左右的中心镇驻地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的规模。 在小城镇发展的适度规模上,目前有三种提法:一是单从镇区人口角度。根据我国生 产力发展水平,研究认为,一个小城镇只有当镇区人口达到2万人时,才能发挥对镇域经济的聚集和辐射作用;只有当镇区人口超过5万人时,才能对周边乡镇起到明显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二是对于中心小城镇的规模,可按“三三五”(镇区居住人口3万,建城区3平方公里.辐射半径5公里)起步,逐步完善于“五五五”(镇区居住人口5万,建城区5平方公里,辐射半径5公里)。三是“半小时经济圈”论。即中心小城镇的距离大致为驱车半小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具有农村地域属性和资源禀赋特征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小城镇建设的进程,而小城镇的发展又会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县域工业化,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经济效应与政府行为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创新,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集聚效应、竞合效应、环保效应、品牌效应等集群优势,对于发展区域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和资源、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知识溢出的外部性因素、高成本投入及土地细碎化经营等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政府在集群规划、制度供给、公共服务、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决策和创新,助推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制度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作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支柱:农业、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在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都有着深层的制度约束,制度创新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论吉林省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对吉林省小城镇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规模偏小,资金短缺、户籍限制等问题,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发展必须着重解决农民进城动力,迁移成本过高,政府短期行为,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当今世界上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所出现的一种经济形态。木文从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知识经济内涵以及知识经济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知识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胥献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222-5224
循环经济是人类新的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的集中体现,溯其源流,审其外延,并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分析,认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伦理经济,同时指出了作为生态伦理规范的循环经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6R”原则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们对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认识过程入手,提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应遵循6个原则一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和再整合,即“6R”原则,并对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4.
浅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是否能得到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沿海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提高,还关系到国民经济是否又好又快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在开发海洋资源、能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同时,在开发海洋经济中也遇到不少问题,通过研究我国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开发海洋经济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能对海洋经济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蓓蓓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8032-8034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通过分析陕西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出陕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政策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理论体系和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经济发展的DEA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循环经济模式下减量化、再使用、再利用原则,建立了以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消费为投入,最终消费、GDP、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产出指标的区域经济发展的DEA评价模型,并对部分省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转变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信息经济是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的经济.本文在阐述了农村信息经济及其内涵的同时,对开发利用经济信息资源,发展农村信息经济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郊区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几种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从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消费结构和贸易结构6个方面对天津市郊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做出综合判断,得出结论:天津市郊区经济发展按H·钱纳里的经济发展理论处于工业化阶段后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知识经济的内涵、特征,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分析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