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泥巴蹬坎滑坡的变形规律及失稳机制,旨在为库区同类型滑坡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分析该滑坡的宏观变形特征,结合专业监测数据,研究其变形规律及失稳机制,并运用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库水位下降的致滑机理。[结果]黄泥巴蹬坎Ⅰ号滑体变形严重,分别于2007年4—6月,2009年4—6月,2012年4—6月发生加速变形,且加速变形速率逐次呈快速增长趋势。库水位下降对该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表现为坡体外部卸荷效应和内部动水压力推动作用。一方面,库水位下降使得指向坡内的静水压力消失,导致抗滑力减小。另一方面,库水位下降引起坡内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沿滑带方向渗流,产生的动水压力推动滑坡向外发生变形。[结论]目前黄泥巴蹬坎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库水位下降加之连续强降雨是导致黄泥巴蹬坎滑坡变形失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贵定县定东小学滑坡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贵州省贵定县定东小学滑坡发生后,造成学校食堂、住宿楼地面、墙体出现开裂,直接威胁学校建筑物及附近民房、道路安全,迫切需要查明其形成的机制,为滑坡工程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了钻探、浅井、高密度电法等手段和方法调查了滑坡体结构和变形特征,并用Adina软件分析了滑坡在自然和暴雨情况下应力应变场和变形破坏特征。[结果]人工填土和降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滑坡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特殊的地形地貌和低压实度填方是导致滑坡最主要的内因,而长时间的降雨入渗是外因。[结论]不合理的人工填土是滑坡发生的直接原因,滑坡会沿填土与黏土层交界面处发生滑动。  相似文献   

3.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运动规律与液化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查明滑坡的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滑坡的运动规律与内在机制,为区域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方法]以泾阳南塬黄土滑坡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及槽探查明了滑坡的运动特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滑坡的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引起滑坡运动特征分异的"液化效应"。[结果]按照运动特征将泾阳南塬黄土滑坡划分为流滑型和滑动型两类,流滑型滑坡的滑距一般为坡高的4倍,滑动型滑坡的滑距约为坡高的2倍。1.50×10~5 m~3可近似的认为是研究区内"足以形成最大液化程度的最小滑体体积"。[结论]滑体体积及边界条件对滑坡运动液化影响显著,一般情况下滑坡体积越大、滑动边界越简单,运动液化程度就越高,运动距离也就越远;而体积越小、滑动边界越复杂,运动液化程度就越低,运动距离也就越近。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某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三峡库区某滑坡5年左右的GPS位移监测以及降雨量、库水位监测数据,选取降雨和库水位两个因素研究了其对滑坡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的入渗增加了滑体重量、软化了岩土体、润滑了滑带与滑床的接触面,会降低滑坡的稳定性;库水位的上升一般对岩土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无明显不利影响,而其下降却使滑坡变形加速;两者对滑坡变形的影响均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滞后期一般为5~10 d。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泾河南塬黄土的渗透各向异性特征,并探讨该地区滑坡的孕灾机制,以期为黄土分布区雨水入渗型滑坡的灾害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渗透试验,分析该地区裂隙土以及不同土层的渗透特征。[结果]裂隙土的渗透系数远大于均质土,裂隙的存在为水的入渗提供优势渗流通道。不同土层渗透系数对比表明,马兰黄土因大、中孔隙多以及节理裂隙发育,其渗透系数最大,而古土壤的渗透系数最小。[结论]泾河南塬黄土具有明显的渗透各向异性,水与裂隙共同作用已成为该地区的一种恶性灾害链模式。  相似文献   

6.
汪磊  尚岳全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5):141-145,151
[目的] 分析瞬态承压水的发育特征,为该类滑坡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借鉴。[方法] 以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范山头滑坡为例,对其松散堆积体边坡内部的瞬态承压水的作用机理进行模拟和研究,通过分析滑坡区域的地质背景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变形破坏特征,并与降雨数据进行对比,采用GeoStudio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的降雨条件和坡体初始水位进行模拟。[结果] 当滑坡体存在渗透性差异很大的不同岩土层时,强降雨作用或者较高的初始水位会促进瞬态承压水的出现和发展,降低边坡的稳定性。[结论] 外部降雨和瞬态承压水的产生和发展对堆积层滑坡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促进了滑坡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某输气管线760~#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等手段,对某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认识滑坡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降雨、地震以及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川西高原冻融过程对岩土体的破坏类型、成因机制及其产生的灾害效应。[方法]通过对川西高原道孚县全县境内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对冻融破坏类型进行了室内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冻融过程所产生的灾害效应。[结果]提出了冻融过程产生"剥皮效应"、滑坡的"浅表层效应"及泥石流物源的"碎化效应";发现川西高原上的泥石流流体携带块石含量较少且粒径多小于1m,其成灾模式多以於埋破坏为主;县境内约70%的滑体厚度小于20 m滑坡,多以浅层小规模为主,危害相对较小。[结论]道孚县境内发育的泥石流具有相对较弱的冲击力,防治时应以疏导工程为主;道孚县境内发育的滑坡具有规模相对小的特点,且易在冰雪融水或降雨作用下产生滑动,地表排水对其稳定性的维持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图改进现有初始条件考量方法,重点分析不同初始含水率条件下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为滑坡预警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肃省天水市廖集村滑坡为例,基于无前期降雨和有前期降雨作用下实测土层含水率结果,将其分别定义为天然和湿润状态,作为初始条件建立渗流与应力的流—固耦合物理力学模型。[结果]天然状态下,非饱和入渗迅速,但入渗仅局限于浅表层1—2m,稳定系数在入渗初期显著下降,但随着下渗的停滞而缓慢变化,往往形成浅表层滑坡;湿润条件下,土体持水缓慢,但能下渗到3—4m以下的较深部位,随着入渗深度的增大,土体软化作用加强,形成深部滑坡。所以,土体干燥状态时,进行7d的雨量预警是有效的防灾方法。对于连阴雨天气,土层较湿润,要注重对滑坡体4m以下部位孔隙水压力和坡脚位移形变的监测。[结论]土体初始条件对非饱和入渗和稳定性变化过程具有显著影响,是降雨触发型滑坡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波  张茂省  贾俊  张成航 《水土保持通报》2016,36(6):97-101,109
[目的]对陕西省南秦岭典型土质滑坡形成机制及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为该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支持。[方法]以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山阳中学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勘察及室内试验开展研究。[结果]山阳中学滑坡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不排除遭遇极端气候下复活的可能,滑坡复活概率为7.45%。[结论]区域地壳差异性运动是山阳中学滑坡形成的内动力因素;降雨是该滑坡启动的主要外在诱因;滑坡威胁范围内人员在最大风险中丧命的年概率为:1.70×10-3。  相似文献   

11.
银溪窝滑坡位于四川省青川县白家乡佛山村一社,属于滑移-弯曲溃决型变形破坏形成的老滑坡体。近期,滑坡堆积体表现出一定的蠕滑变形迹象,表层局部滑塌现象较发育。“5·12”汶川地震,造成滑坡体的变形进一步加剧,中后部形成多条具一定规模的继承性圈弧状裂缝(带),坡体稳定性进一步降低,对坡体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根据滑坡结构及变形破裂特征,结合其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对滑坡的复活机制进行了研究,判定滑坡体在不利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提出了“后缘截水+裂缝填封+前缘抗滑桩”的综合治理方案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降雨入渗作用下秭归向斜核部南段斜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展降雨条件下湖北省秭归县向斜核部斜坡稳定性评价研究,为政府部门减灾防灾工程提供科学支持,为滑坡灾害的预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耦合了地下水动力学的TRIGRS无限斜坡稳定性计算模型为基础,详细介绍了斜坡稳定性评价的数据处理过程以及参数选取方法。[结果]发生斜坡失稳的区域多位于松散土体中等厚—较厚,地形坡度中等的区域,尤其是土层厚度在7—10m,地形坡度在20°~30°范围内为斜坡失稳高发区。[结论]在土层厚度和地形地貌的双重控制下,短历时强降雨入渗作用导致孔隙水压力增大,这些区域的斜坡土体极易发生滑动,为滑坡危险性较高的多发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结果和滑坡实际分布吻合程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降雨诱发滑坡空间分布关系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降低动水压力型滑坡体内的动水压力,提高其稳定性,采取布设水平排水管的措施对该类型滑坡进行治理,并对排水管的布设方案进行优化,为同类滑坡的加固设计以及获得高效合理的排水管布设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土体级配曲线,采用间接方法近似确定滑体土土—水特征曲线,并尝试通过FredlundXing函数模型预测获得滑体土非饱和渗透函数曲线。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有限元、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方法开展排水管布设方案优化研究。[结果]获得了卧沙溪滑坡最优的排水管布设方案为:管长L为26.6m,间距D为6.88m,倾斜角θ为7.3o。[结论]采用该排水方案加固后的滑坡安全系数为1.101,大于设计安全系数1.10,满足滑坡加固安全与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的滑坡变形复合式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合式组合预测模型对滑坡两变形时间序列的预测效果,为滑坡的变形预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构建滑坡位移序列和速率序列的复合式预测模型,首先,对滑坡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提取其基本信息;其次,利用2种预测方法构建回归结构预测模型和多因素预测模型,并对两时间序列进行一重预测;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一重预测结果进行了二重组合优化。[结果]滑坡库水位与滑坡两变形序列均具有较大的相关性,滑坡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会出现周期性疲劳减弱的可能,且通过对滑坡变形的复合式预测。[结论]该方法的相对预测误差均较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滑坡变形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证明了该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位于大渡河上游的亚喀则古滑坡,早期为顺层滑动,其变形复活与表水入渗、后缘崩塌加载和河流侵蚀作用密切相关。通过GPS监测和现场调查,发现滑坡变形具有同步性和变形趋势的一致性,不均一性明显,最大位移发生在滑坡前缘,年均位移达1.5 m/a,滑坡后缘为0.25 m/a,滑坡表现为长期缓慢的蠕滑变形,滑坡体上发育的多条纵张、横张与压剪性裂缝,使滑坡部分解体、整体性破坏,预测未来发生高速滑动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水位及降雨对八字门滑坡的影响,为八字门滑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方法]利用滑坡的监测资料对八字门滑坡的变形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在对库区水位及降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20种工况,利用Geo-Studio计算八字门滑坡的稳定性。[结果]八字门滑坡10个GPS监测点累积位移监测曲线均为阶梯形状并随着时间呈增长趋势,形态变化具有同步性。20种工况下八字门滑坡稳定系数大于1,当库水工况不变降雨工况变化时,最小稳定系数变化较小。当降雨工况不变库水工况变化时,最小稳定系数变化较大。最小稳定系数在库水位稳定在175水位、库水位稳定在145水位、2014年库水位波动、平均库水位、2013年库水位波动5种工况下依次减小。[结论]八字门滑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降雨和库区水位对八字门滑坡稳定性存在影响,库区水位对八字门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库区水位变化幅度越大,八字门滑坡稳定性就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