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认为促进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政治意义,提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生态+现代生产+现代经营管理+现代科技+现代市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体体现为:(1)现代适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种植业——农区饲养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丘陵区稻、果、牧、渔综合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千烟洲”立体开发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城郊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2)现代适宜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带农户组织、一体化企业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3大类11种;(3)现代农业技术体系;(4)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西北旱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资源不匹配,农业发展受到诸多障碍。为探索一条突破环境制约,且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该文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农业发展沿革与趋势,明晰了西北旱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针对西北旱区的生态农业发展理论框架,提出了西北旱区多业态生态农业结构与提质增效途径。研究发现,生态农业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与生态工程原理,形成产供销全链条绿色循环且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的一种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应具备农业资源集约化、生产过程生态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管理智能化、农业功能多元化五大基本特征。该文构建了以高效益、高效率、高品质、高素质为目标的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提出了集优质棉业、精品果业、优质粮草、生态养殖、特色小镇、地理产品为一体的西北旱区多业态生态农业结构,阐明了以节水控盐协同模式、生境智能管控模式、“园机”一体化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三产”一体化模式为核心的西北旱区生态农业提质增效技术体系,明确了以农业高效用水和生态功能提升为核心的关键途径。同时实践经验显示,绿色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对促进区域经济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效果显著,如陕西眉县绿色林果业品牌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名单、综合产值达58.5亿元,甘肃广河县和宁夏青铜峡市畜禽粪污资源化率超9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七十七团通过秸秆资源化技术单产增加8%、土壤有机质达21.2%,内蒙古科尔沁旗通过优质牧草种植、良种培育的生态畜牧业实现了规模生产与草场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必要性及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高效生态农业就是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生产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主要体现在高效性和持久性两个方面,它是运用“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对现有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调整、修补和开发,使农业发展建立在资源合理利用,后劲持续不衰和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农、林、牧、副、渔各产业的合理组装与优化组合,达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的理念与主要建设领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将发展农业纳入生态合理化的轨道,重点是改进农村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规范农民的生产行为和生产方式是关键。与此同时,生态农业也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业资源提供一个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武威地区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效益、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武威地区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开展中药生态农业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武威市现有中药材种质资源、生态栽培技术以及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把中药生态产业作为武威市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聚焦产业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启“中药景观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生态栽培基地建设、强化GAP规范化生产管理和中药材种植生态化等适宜武威市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72-172
河南省信阳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的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扎扎实实地发展绿色经济并初见成效。一是大力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围绕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和绿色农副产品,已基本形成深山“林、茵、药、茶”。  相似文献   

7.
高安作为农业大市,素有“农业上县”之誉、“粮仓、棉库、油海”之称,是全国粮、棉、油、猪、牛生产基地县。近年来该市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健机制、出新招、添亮点,形成了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中心,以绿色大米技术、种养加复合生态技术等为手段的现代农业体系,生态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养蜂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在于为农业生产作贡献.这是养蜂业自身价值决定的。它立足生态、服务“三农”、造福人类。在关键环节开辟了“空中农业”.将农业生态要素有机连接.成为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仅靠饲养蜜蜂为植物传授花粉.就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极为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发挥养蜂业的这些特殊作用为农业生产服务.应是国家发展养蜂业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业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指出进一步把生态农业扩展到区域水平及更大范围是一种新的探索 ,其发展总体思路是根据地域特点及其资源状况 ,应用生态学原理与技术和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 ,通过建设生态农业园、绿色生物园和观光农业园3个子系统建立健康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以获取优质高效安全的绿色食品和休闲旅游的美好环境 ,扩大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提出黄淮海平原黄河故道和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生态农业开发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该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为该区域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重点从生态系统视野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21世纪以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农业市场需求不明确,其发展缺少规模生产条件;生态农业模式虽多,但高效、集约、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通过设立生态农业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完善基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先行试验示范县,构建多方联动的生态农业培训模式,提升和重构现代生态农业支撑体系。[结论]生态农业是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途径。未来黄土高原地区要全面强化生态农业建设力度,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路线图,不断提升黄土高原生态文明水平,为加快形成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甘肃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3,他引:6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的战略思路在总体建设上突出水土保持 ,在区域建设上突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在行业建设上突出水利和草林业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绿色产业 ,在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 ,在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另外 ,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和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草业等行业发展的明确目标。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发展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优化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技术投入 ,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调整和优化畜种、畜群结构 ,加大扶贫力度 ,实行荒地使用权的拍卖与利益监控和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等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魏晓明  林聪  王伟  赵铭  张旭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4):228-230
以周口村为例,对周口村生态畜牧业系统进行能流分析,评估了引入沼气工程对村生态畜牧业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态畜牧业系统中引入沼气工程,可以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实现对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形成了系统内部物质的良性循环,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黄土高原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黄河河口镇至龙门段沿线的35个县(图1),总面积86378.5km~2,1985年总人口602.69万人,平均人口密度约70人/km~2。这一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农林牧业生产基础薄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因此,该区一直被作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及遥感应用动态监测的重点研究区。本文通过动态仿真模型模拟该区土地利用方式对水土流失和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优选出能促进该区农林牧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藏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认识与挖掘农牧业生产发展潜力与有效模式,推进农牧业生产建设与可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思想借鉴,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对西藏不同生态发展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具体分析与综合评价结合的方法,对西藏农牧业生产中青稞绿色清洁生产种植,农牧林之间内在与产出有机结合,农业与畜牧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草畜与优势资源综合运用以及渔业与植物共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总结出西藏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青稞清洁生产型、农牧林种养加结合型、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型、高寒草畜暖棚推进型以及鱼菜共养庭院型5种特色发展模式。分别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青稞清洁生产体系,以"高效生态养殖、科学种植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农牧林种养加结合体系,"资源优化组合与合理利用"的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以"气候特色、草畜平衡与科学养殖"为一体的高寒草畜暖棚体系,"水产养殖与园艺作物共促进"的鱼菜共养庭院体系。上述5种循环模式是西藏不同生态发展区农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具有各自的发展属性与特色,值得借鉴推广与应用,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推进西藏农牧业发展循环模式的4项举措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晋蒙接壤区是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最恶劣、农业生产条件最差的地区,开发治理极为困难。通过对该区农业经济结构及其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用动态仿真模型预测了该区1985—2030年农林牧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合理调整经济结构与加速农业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广安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 ,克服过去水保部门单打一的做法 ,把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项目全部纳入“长治”工程大示范区建设范围 ,打好总体战。同时 ,把水保工程作为农、林、牧产业化和旅游发展的基础 ,以水保工程促进产业开发 ,以产业开发巩固水保成果 ,使得水保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研分析了威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原因,指出陡坡种植、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高强度利用土地与生物资源、植被严重破坏、不规范开发山区城镇用地和工程建设、生产和生活有害废弃物随意排放是威胁库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生产方式落后、粗放经营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加速其生态系统的退化。并提出加快库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立体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等建立库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世界,我们面临诸多挑战。全球性的人口、粮食、能源与环境危机互为因果,正在形成一个越来越危险的恶性循环。在这一背景之下,农业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综合性问题。本文从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出发,重点论述了农业环境、农业生物多样性、食物网、农业集约化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之间相互关系等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将来要努力的方向。生态农业是建立在生态学、特别是农业生态学之上的实践活动。未来的生态农业要处理好"生物"、"环境"、"生物与环境"这几个概念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模块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近期内,土壤质量普查、生态风险评估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是需要优先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本文建议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研究生态经济社会复合体内部的深层关系,如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农田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灾害控制和生态修复的经济成本、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及生计和福祉等。总而言之,我们要用整体的视野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生态农业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位商法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区位商法分析了北京与周边省份农业各行业的比较优势,研究了农业结构内部各行业在北京18个区县的比较优势,提出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布局。结果表明:与周边省份相比,北京农业总体上没有比较优势,但林业和牧业比较优势明显,种植业和渔业完全没有比较优势。北京各区县比较,延庆县、密云县、平谷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房山区农业占相当大比重。从农业内部结构看,种植业在丰台区、平谷区、昌平区、大兴区、通州区的比较优势明显,林业在门头沟区、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怀柔区、海淀区比较优势明显,牧业在怀柔区、密云县、房山区、顺义区、门头沟区、延庆县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农业服务业在海淀区、朝阳区比较优势非常突出。籍此,结合北京市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应按照近郊农业圈、远郊农业圈、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合作农业圈4个圈层进行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