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松本锦苹果系日本品种,该品种果大,果面全面浓红,果面洁净美观,风味浓郁香甜,适应性广,抗性强,丰产,经济效益高,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早熟苹果品种.  相似文献   

2.
淮安市从1996年开始进行红富士苹果套袋试验与推广工作,目前已在苹果、梨、桃、葡萄等树种上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套袋果实外观品质好,果面光洁,艳丽,着色好,好果率高,市场竞争力强,商品价值高,深受果农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现将富士苹果优质高产套袋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国内外高酸苹果研究情况 1.高酸苹果概况在国际上,通常把可滴定酸含量不低于0.6%的原料果称为高酸苹果.首先,在果实经济性状上,高酸苹果是一种原料果,主要用于加工,部分可作鲜食果;其次,在栽培上,高酸苹果不需要精心的疏花疏果,只需要生长良好,果个、果形和着色对榨汁不构成影响即可;再次,高酸苹果对日照和昼夜温差的要求远远没有鲜食苹果那么高.  相似文献   

4.
甜樱桃栽培在大连市有近百年的历史,近年来金州区甜樱桃发展速度很快,截止1998年已发展到70万株.在多年栽培实践中证明,栽培甜樱桃是投入少、产出多、好管理、效益高的农业项目,更是调节市场均衡供应,加速农民致富的门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国内外苹果市场上,外观质量是竞争的焦点,优质名牌果不但畅销,而且价高,效益好。在全国优质果评选中果实外观(果个、果形、果色、整齐 度 、光 洁 度 等 )占60分,内质占40分,可见苹果果实外观的重要性。对于栽培面积较大而成熟晚的红富士苹果来说,推广优质配套技术,全面提高果品外观质量,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主要有以下几项管理措施。 一、增加红富士苹果果重 1.加强肥水管理。通过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 以上。一般每生产1公斤果施有机肥2公斤,并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2.喷施微肥。据试验,花后40天…  相似文献   

6.
根据试验得出,长富2苹果套袋应首选日本小林袋、盈动袋、青和袋,其套袋果实退绿好,摘袋后上色快,果面洁净光滑、色泽鲜艳;果袋损耗率低,病害均较轻,并且防虫害效果好,喷药次数少;其套袋果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果重略有降低。总体来看,这三种果袋处理后的果实品质综合性状优良,商品果率高,可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适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世界苹果是日本用富士/赤诚杂交育成的新品种,1995年从山东烟台引入天水栽培,经4 a的观察,初步确认该品种果实着色早,色泽艳丽,果面光洁,早果、丰产,可在10月前成熟,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杜尔伯特县具有适合绿豆生产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生产的绿豆质佳、色泽好.但缺少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此我们对绿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而绿豆密度试验研究是其中的一项.经过三年绿豆密度试验,摸清了适宜我地栽培的绿豆最佳密度为22.5万株/hm2;其次为25.5万株/hm2、19.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一、市场效应要求果农必须生产优质果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苹果产量迅速增加,但苹果优质率却不足1/3,高档次精品果不足10%,而历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评选出的金奖果品只有千分之几.然而,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被视为高消费的水果已走进普通百姓家,水果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因此,苹果市场出现了普通不够档次的果销售不畅,而优质果、精品果又买不到的局面.苹果大省陕西就曾出现了“三块五块的苹果买不到,三毛五毛的苹果卖不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辽宁是我国水果的主要产区之一,辽南是辽宁的水果集中产地。这里的苹果栽培历史悠久,闻名中外,苹果产量与商品量均占全省的80%以上。其中出口量占全省苹果出口量的95%。辽南发展果树生产具有许多优势:1.地处大苹果的经济栽培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满足大苹果的生态条件要求。2.已有二百余万亩苹果树。据统计,仅大连、营口两市1986年就有苹果树230余万亩,4770余万株,其中结果树1420万株。由于气候  相似文献   

11.
我校在蒙阴县山区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试验中承担的研究项目,三年来取得较大进展。1.“地边桑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先后共栽植日本“新之一濑”、“湖桑32号”等优良桑树14万余株,建专用桑园33亩。采取了多品种密植混栽、高低干配置、快速养成树型等技术措施,地边桑长势旺、见效快。2.“山丘果园旱栽培肥技术及标准化研究”演马庄试验点,1983年对7800株七年生苹果树采用穴贮肥水加盖地膜技术,总产比1982年提高12.7倍,虫果率由过去的50%下降到5%。本项技术已在全省推广20万余亩。3.“林木良种筛选和繁育研究”营造楸树测定林54亩、杂交柳、杂交毛白杨、杂交榆、石林刺槐及良种山楂12亩,还培育楸树良种4000株,香椿良种4万株,苹果良种1万余株。  相似文献   

12.
郭凤仁 《新农业》2011,(5):22-22
义县栽培寒富苹果已有10余年历史,经过2000-2001年大冻害的考验,为建立寒富苹果生产基地提供了佐证。义县宜果山地资源丰富,果品有一定的销售渠道,近3年在高台子、张家堡、稍户营、瓦子峪、头台和大榆堡等乡镇,已发展寒富苹果2万亩,百余万株。  相似文献   

13.
甜查理草莓     
草莓是一种健康水果,目前全世界草莓总产量突破了380万t,几乎所有国家均有草莓生产。但是反季节栽培面积的逐年增加使得草莓的口感越来越不尽人意。甜查理草莓是在大棚里面栽培的,大棚栽培的草莓含糖量能达到10%以上。甜查理不仅含糖量高,它的外形也十分讨人喜欢。它的果形大,平均单果重达到50~83g。另外颜色非常漂亮、鲜艳。甜查理的果实呈扁圆锥形,颜色鲜红,果型美观、果个匀称。甜查理这个品种之所以市场价值这么高,主要是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它的含糖量高,口感好;二是它的商品特性适合生产高档果;三是它的上市时间早。甜查理草莓叶…  相似文献   

14.
伊凯 《新农业》2006,(9):4-5
一、辽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1.生产现状2005年通过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苹果生产从调整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栽培面积为336万亩,产量139万吨。苹果栽培面积占果树总栽培面积的33.6%,产量占果树总产量的34.8%。苹果质量逐步改善,优质果率达30%以上,示范园区的优质果率达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介绍,我国苹果生产近年来出现十大明显变化: 一是栽培面积由飞速发展进入稳定调整阶段. 二是产量剧增,年递增10%~20%,单产逐年增加,1998年单产达6 075kg/hm2. 三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光”、“元帅”、“红星”等老品种面积锐减,“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嘎拉”等优新品种占75%~90%.其中红富士苹果产量达860万t,占44%. 四是生产类型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 五是生产周期由长变短,更加适应市场. 六是栽培制度由“三密”(密植、密枝、密果)向“三适”(适度栽培、适量留枝、适量留果)转变. 七是生产技术由常规向高新技术发展,如果实套袋等. 八是果园投入呈现高投入一高产出和低投入-中高产出模式. 九是产业开发由鲜销为主变为多渠道分流. 十是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由自销转为集团销售或政府助销,售价由高转低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探索新红星苹果提早结果、早期丰产的技术,我们于1987—1991年选择了卢龙县白庄子村新红星苹果密植果园进行了丰产栽培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栽后3年见果,第4年虽遭冰雹危害,总产仍达5000公斤,1991年即定植后5年,全园总产达4.1万公斤,平均亩产918.8公斤,最高株产18.8公斤,栽后5年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经济效益显著,为指导新红星苹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8~9月份是苹果成熟生长管理的关键阶段,尤其在后期多雨时节,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苹果烂果病,烂果病主要包括轮纹病、黑腐病、炭疽病、褐腐病、疫腐病等,都能使好果变为残次果,影响果品产量和质量,从而降低果园效益。一、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从8月上旬开始,每隔10~15天,结合喷药连喷3~4次聚糖果乐、高美施、保叶剂、富万钾和0.5%磷酸二氢钾;看天看地用好水;停止环割环剥,适时适度进行秋季修剪,将病虫枝、徒长枝、并生枝和密挤枝、细弱寄生枝疏  相似文献   

18.
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培育的抗寒性较强的苹果品种,其短枝性状明显,枝组紧凑健壮,果实个大,着色全红,高桩形正,品质优良。鞍山市台安县西平林场1月份平均气温在-11℃~12℃,是大苹果栽培的北部边缘,2002年开始栽植寒富苹果,长势良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林场总栽培面积达1.7万亩,产量达500万千克,产值达1500万元,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在生产中,我们总结了一整套的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全国苹果栽培面积已达323.2万公顷,其中红富士苹果面积已达130.5万公顷,占全国苹果栽培面积的43%。但基本都属于乔化砧苹果(海棠、山丁砧木),年产鲜果2100万吨。由于全国主产苹果地区差异很大,相当部分地区由于品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贵州省湄潭县重穗型杂交玉米丰产栽培适宜种植密度,设置3.9、4.2、4.5、4.8、5.1万株/hm~2五个密度,以重穗型品种"卓玉818"为试验材料,采用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育苗、施肥等优化管理的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5万株/hm2产量最高,单产9.45t/hm~2,经回归分析计算,密度4.6万株/hm~2为最佳密度值。综合分析后建议贵州省湄潭县重穗型玉米丰产栽培中,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要达到4..5万株/hm~2,肥水条件差的地块应达到4.8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