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简介了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成效,分析了山东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指出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结合山东省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6.
现阶段中国生态农业展望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探讨了 2 1世纪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目标、内涵及其相应技术体系 ,指出中国的可持续农业应建立在生态合理的基础上 ,在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实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建设是农村经济振兴之路,是经济腾飞韵基础。生态农业村的建设,是建设生悉县基石。河北省迁西县洒河桥镇烈马峪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从加强生态农业出发,采取综合治理措施,目前生态农业村建设已成雏形,引出来经济腾飞,为农民奔小康接上了轨。 相似文献
9.
10.
11.
安徽省粮食安全及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安徽省从一个灾害频发的穷省,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目前具有350亿kg的粮食生产能力,是解放初期63.9亿kg的5.5倍,已经成为我国五大粮食调出大省之一,粮食总产到2020年有望达到400亿kg,在我国农业区域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安徽省农田水利建设薄弱、多数地区靠雨养农业,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左右;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农业管理粗放,单产普遍较低;远远没有发挥其自然资源禀赋的生产潜力,是我国未来中低产田重点改造的地区。本文提出安徽省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是:在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的总体方针指导下,在区域治理方面,重点改造淮北砂姜黑土中低产田面积,扩大建设淮河流域吨粮县市;在区域发展模式方面,主抓沿江淮(水稻-小麦)和淮北平原(小麦-玉米)粮食生产及深加工主体功能区农业现代化建设,拓展江淮丘陵发展经济林果业和特色养殖业,加快发展皖南及皖西大别山区绿色生态产业;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突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投资大中型农业机械化普及,创建绿色提质增效防灾减灾体系;在种植业结构调整方面,继续坚持水稻提升,小麦高产、玉米振兴,兼顾油料作物(油菜、大豆)调节;在作物品种优化布局方面,淮南地区减籼稻扩粳稻稳定油菜,沿淮和淮北地区是减弱冬小麦扩半冬性优质小麦,改中晚熟玉米为中早熟籽粒脱水快优质品种。创建出具有安徽省特色、水热资源高效利用(800~1 000 mm降水)、投入少、快速改造大面积中低产田、延伸绿色优质高效农产品产业链,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都市农业与一般农业相比具有更深刻的涵义、更多的功能和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着都市农业的发展品质和潜力,文中简略介绍了3S技术、农业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农业管理信息系统、温室环境控制技术、虚拟农业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和溯源技术等10多项信息技术在都市农业中的应用,以求从宏观上全面把握农业信息技术体系及其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信息技术,并更好地在都市农业和我国整个农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农业净碳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地利用、水稻种植、畜禽养殖、秸秆焚烧4大方面25类主要碳源和17类主要农作物碳汇,测算了山东省2000—2015年及全省17个地级市2000年、2007年、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汇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农业净碳汇量和净碳汇强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山东省农业净碳汇总量和净碳汇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分别增长33.05%和39.14%,农业发展的碳效应以碳汇为主,减排增汇效果明显;农业净碳汇量区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的变化呈扩大趋势,存在净碳汇量持续增长型、波动增长型、波动下降型和持续下降型4种类型区;农业净碳汇强度区域差异较明显,亦随时间变化呈扩大趋势,存在净碳汇强度持续增长型和波动下降型2种类型区;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将各地级市净碳汇量和净碳汇强度分别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个等级区,2000—2015年间净碳低汇区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其他4个等级区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净碳高汇区向鲁西地区集中,净碳较高汇区向鲁东南地区分布;净碳汇强度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净碳汇高强度区由鲁中向鲁西和鲁西南地区扩展,净碳汇较高强度区由鲁中向鲁东南地区扩展。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石油农业”发展在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增加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着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和终极目标。为探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理论与实践,该文在简述循环经济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归纳了以欧盟、美国、日本和菲律宾玛雅农场为代表的国外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阐述了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主要理论、思路方法和核心内容;以《双城市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为例,分析了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农业规划实践。该研究可为现代农业规划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鲁西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以鲁西北地区县级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机制法”对农业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模型进行了光、温、水、土、社会因子逐级订正。研究结果表明,“机制法”能够很好的反映鲁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业土地资源分布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各级订正的有效系数进一步揭示了鲁西北地区各种资源因子对农业生产的限制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GIS的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山东省MODIS遥感影像,以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了土地利用/覆被分类,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出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等评价信息,利用构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模型,进行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状况整体较好,优、良面积占总面积的61.1%,但同时存在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生态环境较差、差的面积占16.2%。该研究探索了MODIS数据和GIS技术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淮南片粮仓现代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北、苏北、鲁西南和豫东南的4省交界地区,有以淮北平原为主的砂姜黑土、黄泛区为主的风沙盐碱地等易旱易涝中低产田面积400万hm~2以上,虽然处于南北过渡带的黄淮南片,温热降水等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但因地理偏远、交通不便,科技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高产潜力还未发挥。加快黄淮南片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黄淮南片第二粮仓,可以新增粮食50亿kg,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气候变暖和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态势,提出以下黄淮南片粮仓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在种植业方面,第1是培育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利用综合防治措施减轻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第2是培育耐旱耐涝、脱水快适合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并快速示范推广;第3是扩大吨粮田建设,确保黄淮南片和国家粮食安全。在区域治理方面,重点改造淮北砂姜黑土、黄泛区的风沙盐碱地等易旱易涝区的中低产田,加强农田排灌系统基础投入,建设旱涝保收、林网路、渠井电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在现代科技装备方面,要加大农机补贴,增加大中型农机的数量,加强深翻深松农机的示范推广,普及农作全程机械化。在绿色提质增效方面,积极推行化肥农药减施,扩大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生物肥料制剂等应用,加强秸秆还田和生物资源等循环高效利用。在科技教育方面,要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培养知识农民,专业服务工人,打造社会化服务的专业队伍。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在皖北做强做大粮食品牌化生产,在苏北做大粮食规模化生产和培育现代新型产业,在鲁西南做好农林牧协同高效发展,在豫东南打造中国食品深加工的旗舰。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互联网+"农业的普及,带动订单农业、外销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快速发展。建议国家及早启动黄淮南片第二粮仓重点科技专项,将黄淮南片粮食主产区和经济塌陷区建设成为国家主体粮仓和农业经济新兴区及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区。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环渤海平原区粮食产出潜力与技术途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布局提供依据,基于山东环渤海平原区目前耕地资源、种植制度及其生产力现状,估算了该区域内30个县(市、区)的粮食产出潜力。结果表明:通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具有新增粮食4.034 1×109 kg的潜力,具体技术途径为:①调整种植制度,通过将一年1熟种植棉花调整为小麦/玉米一年2熟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2.364 7×109 kg;②开发利用耕地资源,通过改造治理盐碱荒地种植粮食作物可增加粮食产出7.755 5×108 kg;③实施均衡增产措施,通过提高现有粮田单产水平可增加粮食产出8.938 5×108 kg。无论是扩大种植面积,还是提高单产,增粮增产潜力较大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核心技术措施是进行洗盐排盐抑制耕层土壤返盐,改土培肥提高中低田地力,筛选配置耐盐作物品种、优化耕作制度,实施适度规模集中连片标准化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