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嫁接是我国祖先发明的。清初我国园艺家陈在著述的《花镜》中说 :“木之必须接换 ,实有至理焉 ,小者可大 ,瓣者可重 ,色红者可紫 ,实小者可巨 ,酸者可甜 ,臭者可馥 ,是人力可以回天 ,惟在接换之得其传耳”[1] 。在果树生产上 ,长期以来普遍采用嫁接方法繁殖各种优良品种。茶树嫁接作为换种手段始于 70年代 ,近年来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对茶树嫁接优良的茶树品种 ,快速换种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省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刚刚起步 ,本文拟就谈谈茶树嫁接的一些问题。1 嫁接的效果据近年一些单位茶树嫁接换种的实践 ,茶园采用嫁接方法改种 ,…  相似文献   

2.
就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口高度、接穗形式、嫁接组合等因素对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省茶树良种嫁接以秋季或春季进行为宜;嫁接方法以“一芽一叶-劈接-接口高度15cm.套袋”较为理想;筛选亲和力强的嫁接组合对提高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嫁接方法对紫娟茶树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碧香早为砧木,采取10年生紫娟茶树枝条为接穗,通过采用劈接、切接和腹接3种嫁接方法及5种不同接穗形式研究紫鹃在湖南地区的嫁接成活率及生长状况。试验结果表明:3种嫁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腹接成活率最高;不同的接穗形式对嫁接成活率和接穗新梢的生长情况存在显著影响,其中采用一芽一叶(叶子为全叶)和一芽两叶(第二片叶剪去一半)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高,达90%以上,且接穗新梢生长最好。采用芽接的接穗形式,嫁接成活率最低,成活率为20%。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茶树胚根倒接嫁接方法的优劣,筛选茶树胚根倒接方法的适宜根砧、接穗品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胚根顺接法与倒接法2种嫁接方法,祁门槠叶种、黄山大叶种、松萝种3种根砧,红旗1号与漕溪1号2种接穗,在不同时期取样观察嫁接苗愈合、成活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胚根嫁接后40 d愈合率为93.93%,平均成活率为99.26%;80 d后嫁接口已完全愈合,平均成活率为90.50%;145 d后平均成活率为76.1%,平均株高为20.22 cm,叶片数为5.89,平均根粗为3.73 cm;倒接法早期(40 d)愈合稍慢,但后期(145 d)生长加速,甚至超过顺接法;漕溪1号接穗为半木质化新梢,叶面积大,成活率高(80.92%),前期(40 d)以根系发育为主,80 d以后地上、地下生长速度均大于红旗1号(为木质化留养枝);不同品种茶树根砧的嫁接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嫁接后5个月,黄山大叶种的地上部分表现最好,祁门槠叶种的主根长及主、侧根鲜重等地下部分表现最好;整体来看,祁门槠叶种根砧倒接漕溪1号接穗处理为最优选择。因此,茶树胚根倒接方法技术可行,嫁接时选择大叶种茶树的未木质化或半木质化新梢作为接穗,配合亲和性强的根系粗壮的根砧,更有利于嫁接苗的成活及后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云南双江县茶区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就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口高度等对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茶树良种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双江县茶区茶树嫁接时间以冬季(1月)为宜,接穗为一芽一叶,嫁接方法以"劈接-接口高度15 cm-套袋-遮阴"较好.  相似文献   

6.
从多年茶树嫁接实践中研究得出一套老枝封蜡嫁接技术,解决了传统嫁接方法中因接穗易失水或渍水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并创新探索出腹接与切接相结合的"腹切混接"方法。  相似文献   

7.
茶树嫁接技术的应用研究大约有20多年的历史。印度于70年代开始研究茶树的芽接与繁接;斯里兰卡 D.palle mulla等人曾研究通过嫁接来解决茶树高产品种不抗旱的问题。我国福建、江西、湖南等地从80年代开始广泛开展茶树低位嫁接技术研究,主要用于群体老茶园改造换种。其结果为夏接(5~6月)换种,成活率高,接后当年开采,第1年亩产超过50kg,第2年实现高产高效,为最好的嫁接时期。但由于湖北省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常伴随干旱,使夏接管理难度大,加上接穗枝条不易获取等原因影响了嫁接工作的开展。为此,本试…  相似文献   

8.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11为相互嫁接材料,利用正交试验和二次正交回归试验,解析保湿、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子叶去留、温度、相对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甘蓝型油菜苗期嫁接的影响;对3个不同时期的幼苗分别采用平接、斜接、插接、侧接和舌接法进行嫁接,综合评价各时期的最佳嫁接方法。结果表明,保湿处理对幼苗期嫁接成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遮光处理;光照时长和子叶去留影响较小。温度和湿度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分析表明,缓冲期嫁接伤口愈合最适宜温度为24.4℃,相对空气湿度为88%左右;高空气湿度下,接穗在伤口愈合处极易生长不定根,适当降低空气湿度能抑制不定根的生长。10d的幼苗进行嫁接,5种嫁接方法成功率均达到85%以上;20d的幼苗用舌接法嫁接成功率达到93.3%,而平接和斜接法只有56.7%和46.7%;40d的幼苗在5种嫁接方法下成功率均显著下降,舌接、插接和侧接成功率分别为45%、35%和23.3%,而平接和斜接仅有13.3%和10%。 存、快速繁育,在提高果树和农作物产量、抗逆和抗 病能力以及改良作物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 值[1~4]。嫁接成功率是衡量嫁接效率的重要指标, 不仅受到接穗和砧木亲和力等自身因素影响,同时 也受环境因素和嫁接技术等外界因素控制。拟南芥 (Arabidopsisthaliana)嫁接研究中,Tsukaya等[5]利 用acl1(acaulis1)突变体与野生型进行花序嫁接,采 用了楔形嫁接法将花序作为接穗嫁接到砧木的茎 上。随后Rhee等[6]对Tsukaya的方法进行改进,在 最佳生长周期进行楔形嫁接成活率可达87%。拟 南芥根茎嫁接中,Turnbull等[8]发现“Y”型嫁接成 功率稍高于水平嫁接和楔形嫁接。Huang和Yu[9] 等利用针头固定嫁接技术,改善了拟南芥的嫁接环 境,大幅度提高了拟南芥的嫁接效率。Marsch- Martínez[10]从光照时间、子叶数目等方面系统地分 析了外界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发现短日照有 利于嫁接植株伤口的愈合,去除子叶更有利于嫁接 体存活;西瓜(Citrulluslanatus)嫁接中也发现了相 似的结果[11]。可乐果(Colaacuminata)嫁接中发 现,相同时期的接穗嫁接到不同苗龄期砧木上,低苗 龄砧木成功率高于高苗龄砧木[12]。 油菜嫁接研究中,Filek等[13]用插接法把未春 化的接穗嫁接到春化的砧木上,电流刺激试验记录 开花百分比,结果发现极性电流能促进短日照下的 开花。官春云等[14]用插接法对不同油菜品种进行 嫁接,嫁接成功率达到50%以上。Ostendorp等[15] 用平接法对生长6d的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除 去子叶的幼苗在长日照下有更高的成功率。耿建明 等[16]对不同品种甘蓝型油菜幼苗嫁接发现,在空气 湿度为90%的保湿遮光处理下,嫁接苗具有较高的 成活率。在不同甘蓝型油菜基因型硼效率差异机制 研究中,郭丽丽对传统的插接法进行改进,发现改进 后的嫁接方法在幼苗期嫁接成功率明显提高[17]。 总结前人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和嫁接方法对嫁 接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研究茶树短穗嫁接技术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为了把茶树短穗嫁接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并与生产推广相结合,笔者在1982至1983年将它应用于茶树嫁接换种试验初见成效(详见《中国茶叶》1984第三期),1985—1986年进一步探索老茶园嫁接换种的技术,提高嫁接换种的经济效益,现把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茶树嫁接换种技术 老茶园换种改植,即挖去老茶树,种上新的无性系良种一般要3~4年后才能成园。该法投入成本大,见效慢,同时易造成水土流失。而应用嫁接方法则能缩短建园时间,降低成本,加速良种化进程,避免水土流失。作者在文中对嫁接换种的技术要点,即嫁接工具、遮荫材料、接穗留养、台刈茶树、砧木劈切、接穗切削、插接穗、培土保湿、浇水、遮荫作了详细叙述。 [刘摘自《新农村》,1999,(12),10〕 茶叶施用有机生态液肥效果及其施用方法 福建省平南市近年引进“太丰”系列和“奥普尔”生态型有机液肥,在该市的武夷…  相似文献   

11.
茶树嫁接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茶树嫁接的应用有20多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报道,印度于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茶树芽接与劈接,嫁接成活率分别为65.62%与69.42%[1]。在我国,笔者曾于1979年至1981年拟通过芽接来复壮铁观音茶树,把铁观音的芽嫁接到梅占茶树茎干上,成活率为30%[2]。以后,1984年至1985年,江西省周汉忠、湖南省王柏龄广泛开展茶树多品种短穗嫁接技术的研究,成活率均达70%至81.3%,如果砧木与接穗都采用生活力强的茶树品种进行嫁接(应用劈接),成活率可达92.5%至93.8%[3][4]。1984年至1987年,安溪县陈信石应用繁接技术,把铁观音的苗穗嫁…  相似文献   

12.
嫁接茶树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吴姗  骆耀平 《茶叶》2000,26(2):75-77
对4种不同嫁接组合茶树(乌牛早/鸠坑,龙井43/鸠坑,浙农113/鸠坑,福建水仙/鸠坑)及相应的嫁穗,砧木品种新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作了HPLC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茶样都检出17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嫁接茶树中茶氨酸含量都较对应接品种有增高,这是导致氨基酸总量较对应接、砧木品种高一个主要原因,但乌牛早/鸠坑的氨基酸总量较乌牛早品种低,其中ARG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他3个嫁接组合ARG含量也较各自接品种降  相似文献   

13.
信息     
一据《茶叶》 2 0 0 0第 2 6卷第 4期报道 :近年来浙江省一些茶区陆续开展了茶树嫁接换种技术的试验与示范。据悉 ,由浙江大学茶学系骆耀平副教授主持的浙江省科委重点项目“茶树嫁接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即将结题鉴定 ,已发表文章 14篇 ,取得显著成果 ;并在富阳、象、宁海、建德、淳安、新昌、嵊州、诸暨、开化、余姚、天台等县 (市 )推广 ,嫁接换种面积达 2 0 0余亩。淳安县农业局、科委牵头组织实施的“茶树嫁接换种技术推广”项目 ,1999年已嫁接 54亩 ,为搞好此项工作 ,浙江省茶叶学会和浙江大学茶学系已联合举办二期培训班。二据《茶…  相似文献   

14.
陈常颂 《茶叶科学技术》2000,(4):38-38,F003
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按常规方法改植换种不仅费工,周期长且成本高.使单位面积茶园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受到严重损失,且优良茶树品种及难繁育珍稀茶树品种资源的推广和利用受到制约.而采用嫁接换种,可省去挖除更新茶树,植条及幼龄茶树培育等过程,操作简便,省工速成,比新植换种茶园可提早一至一年半投产,投资少见效快,且品质档次有较大提高等优点.本文就茶树嫁接技术方法与嫁接后管理作简单介绍,以便为茶叶生产提供参考.一、茶树嫁接方法1、砧木处理换种原茶树低部位嫁接可大大减少砧木根颈部的萌.砧木约离地10cm处台刈,…  相似文献   

15.
自本刊 2 1卷 4期 (1995)发表周汉忠等“老茶园换种新途径——短穗嫁接改种成园技术”一文之后 ,已引起人们关注。1999年 9月本刊报道了浙江省茶叶学会和浙江大学茶学系联合举办“茶园良种化与无性繁殖新技术培训班”的信息后 ,更受到茶区广大专业户的欢迎。他们纷纷来函、来电咨询。为了满足读者要求 ,本刊特设专题讲座 ,请浙江大学茶学系骆耀平副教授等撰稿 ,系统介绍有关知识与技术。该专题共分四讲 :一、我国茶树良种繁育现状与老茶园换种新技术 ;二、茶树嫁接换种原理与技术 ;三、嫁接换种茶树的培育管理 ;四、嫁接换种的影响因素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6.
4种不同嫁接组合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 :福建水仙 鸠坑 78 6 % ,龙井 4 3 鸠坑 87 3% ,乌牛早 鸠坑 88 9% ,浙农 113 鸠坑 85 6 %。不同月份进行的茶树嫁接 ,依茶丛数统计 ,10 0 %成活。依接穗数计 ,39 3%的茶丛 10 0 %成活 ,仅不足 7%的茶丛接穗成活率低于 6 0 %。若以最低成活率计算 ,只要每丛嫁接 8个接穗 ,就基本能达新茶园种植时每丛种 3株的效果。各嫁接组合的芽梢抽生初期与接穗品种一致 ,前期温度低 ,生长量小 ,接穗品种和相同接穗的嫁接组合萌展值较接近 ,但到适宜的生长气温时 ,嫁接茶树因有充足的养分供给生长量大 ,其生长势与台刈茶树相仿 ,与衰老的接穗母树比较 ,后期生长量明显增加 ,两者的萌展值差距增大 ,嫁接茶树的新梢生长曲线陡升 ,换种改植的效应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7.
嫁接茶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洁  骆耀平  任明兴  康孟利 《茶叶》2003,29(2):86-88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3种不同嫁接组合茶树(乌牛早/鸠坑,浙农l13/鸠坑,福建水仙/鸠坑)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嫁接三年后的茶树净光合速率(Pn)较接近于砧木品种。嫁接茶树光合日变化曲线“单峰”、“双峰”都有出现。Pn与相关生理生态因子,不同季节影响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有所不同,夏季Pn与蒸腾速率(E)呈极显正相关,冬季与叶面光合有效辐射(Qleaf)呈极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低挡劣种旧茶园 ,挖头改种良种茶苗成活率2 0 %左右 ,而且生长速度很慢 ;用旧茶头低位改良嫁接成活率达 80 %以上 ,嫁接二年的茶园可封行进入盛产期。主要方法如下。1 嫁接时间 以春茶采后 ,良种茶穗已木质化时进行春接最好 ,夏接温度高 ,秋接土壤干燥不易管理 ,成活率不如春接。2 嫁接方法  ( 1)采良种茶穗 ,已木质化的接穗以当天采当天接为最好 ,准备用多天的茶穗一定要保湿养护 ,放在阴凉处 ,最好不超过 3d ,确保成活率。 ( 2 )锯砧木 ,高于茶园地平 3cm处平锯茶树 ,过高影响成活率 ,过低不易操作。 ( 3)削接穗与劈砧 ,良种接穗剪…  相似文献   

19.
王平盛  王鹏 《中国茶叶》2003,25(3):25-25
嫁接是老茶园进行改种换植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的特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99年开始,采用该方法在云南大叶种上进行试验示范,经过几年的摸索与研究,取得了初步成功。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嫁接茶树由于其生长习性及分枝特性都不同于常规的移栽茶苗,因此修剪方法也要有所不同,现将其修剪方法总结介绍如下。1.嫁接后茶树的生长特性茶树嫁接由于砧木是成龄茶树,其年限一般都在20~30年,地下部分根系发达,能够很充分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源源不断供给地上部分,使茶树在一年四季中都在生长,生长量较常规移栽的茶树要…  相似文献   

20.
嫁接因结合了接穗和砧木各自的优势而具有一种或多种显著的增益效果,在低产茶园改造、良种推广以及茶树新品种选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文章重点综述了茶树嫁接技术、嫁接对茶树的影响,以及在品种选育中应用等相关研究,并对嫁接在茶树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嫁接在茶树中的应用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