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东方白虾(Exopalaemon ovientis)的体尺性状和形态特征。[方法]采用形态度量和统计学t测验方法。[结果]就抱卵期个体大小而言,脊尾白虾明显大于东方白虾;在形态特征上,2种白虾的差异也较大。t测验显示,脊尾白虾和东方白虾在头胸甲宽/体长、腹部宽/体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长等指标上有极显著差异,其中在指节长/腕节长上,2种虾的平均值分别为0.5365和0.8687,在所有的形态指标中差异最显著(t值为9.12)。[结论]对脊尾白虾的健康养殖,应改变过去通过自然海区纳潮获得亲虾的方式,在养殖的各个阶段也应做好东方白虾发生情况的监控。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日本沼虾形态特征及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下游安庆和常熟江段随机采集 2234尾日本沼虾 (Macrobrachiumnipponensis)样本,测量了全长、体长、额剑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腹部长、腹部宽、尾扇长、第二步足长、额剑上刺数及额剑下刺数等 22项形态性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雌雄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对各性状影响体重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额剑上刺数和额剑下刺数与体重的相关性不显著 (P>0.05),而其余性状与体重相关性极显著 (P<0.01),雌雄群体对体重影响最大的 3个性状均为全长、体长和第二步足长。经通径分析及回归显著性检验,建立雌雄群体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 W♀=-2.383+0.021X1+0.027X2+0.029X3+0.032X4+0.027X5和 W♂=-3.321+0.011X1+0.053X2+0.024X3+ 0.051X4+0.021X5+0.032X6,两方程的多元回归系数 (r2)分别为 0.9102和 0.8920,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6个地理群体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的形态差异,为脊尾白虾的种质资源保护及其良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以体质量和外部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第一腹节高、第一腹节宽、额剑长、尾节长、腹部长)为指标,对分别采自中国沿海赣榆、大丰、如东、启东、奉贤、宁海6个地理群体的脊尾白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脊尾白虾群体的形态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宁海群体与其他群体差异最明显,大丰群体与赣榆、奉贤群体最为相近。(2)聚类分析发现,赣榆群体与大丰群体欧氏距离最短,形态最为接近,宁海群体趋异程度最大。(3)贡献最大的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7.490%,23.819%和18.039%,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69.348%,其中主成分1中负荷值最大的为头胸甲宽/体长(0.749)。(4)得到6个地理群体脊尾白虾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48.30%~75.00%,P2为50.00%~93.75%,综合判别率为60.60%,6个群体间各性状比例的差异系数均<1.28。【结论】不同地理群体脊尾白虾存在一定程度的外部形态差异,但这种形态差异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选取391尾5月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测定体重、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尾节长、额剑上齿数、额剑下齿数以及第1腹节至第6腹节的长、宽、高共27个性状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计算各性状指标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并进行各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分析,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P<0.05)的性状,建立了以罗氏沼虾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第1腹节宽、第1腹节高、第2腹节宽、第6腹节宽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成分回归分析和岭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最后计算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结果表明:除额剑上齿数和额剑下齿数外,罗氏沼虾其他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简单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只有体长、头胸甲高、第1腹节宽、第1腹节高和第6腹节宽对体重的偏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与决定系数一致,最大值分别为0.387和0.150.本研究为罗氏沼虾选择育种提供了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5.
淀山湖秀丽白虾形态特征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秀丽白虾是淡水湖泊中的重要经济种类。作为渔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研究其表型性状有助于提高人工养殖的存活率,利于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随机均匀选取淀山湖秀丽白虾140尾,体质量为0.6~3.1 g。利用电子游标卡尺测定体长(X1)、额剑长(X2)、头胸甲长(X3)、头胸甲宽(X4)、腹部长(X5)、腹部宽(X6)、尾扇长(X7)及体质量(Y)8个形态性状。以个体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秀丽白虾的7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显示,体长、额剑长和腹部长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性状;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指数为0.855,表明所选形态性状的确是影响体质量的关键形态性状;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以体质量(Y,g)为因变量,体长(X1)、额剑长(X2)和腹部长(X5,mm)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3.195+0.060X1+0.038X2+0.041X5。因此,以上形态性状为秀丽白虾选育提供了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6.
日本沼虾养殖群体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封闭养殖5代的6月龄日本沼虾群体中随机选取200尾雌虾和70尾雄虾,测定体质量以及全长、体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腹部长、第二腹节宽和第二腹节高等表型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体质量仍具有最大的选择潜力,雌虾的全长、体长、腹部长等性状和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最大;雄虾的全长、头胸甲高和体质量的通径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和决定程度略大于头胸甲高;雌、雄虾所选性状对体质量回归方程的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选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 933和0. 930,可见这些性状经过5代封闭养殖后,在雌雄虾中仍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以色列红罗非体重、全长、体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头长、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共10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剔除回归方程中不显著的体长、头长、吻长、尾柄长和尾柄高6个自变量,计算以全长、体宽、眼间距和体高4个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因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和相关指数,分析以色列红罗非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有4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0.864,0.799,0.717,0.742)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4个形态性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它们是直接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其中全长(P4=0.669)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分析所得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R2=0.779,说明所得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重为因变量(Y),全长(X1)、体宽(X4)、眼间距(X5)和体高(X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251.653+14.782X1+43.654X4-28.607X5+9.344X3。因此,在以色列红罗非保种与选择育种里,可用全长、体宽、眼间距和体高作为选育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8.
两种壳色虾夷扇贝壳体尺性状对活体重影响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月龄壳颜色为白色和普通褐色虾夷扇贝(对照),测量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两种壳色虾夷扇贝各性状的相关系数,定量分析了壳体尺性状对活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白色扇贝的壳长、壳高、活体重的表型值均大于褐色扇贝,且差异达极显著(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壳色扇贝的壳体尺性状与其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褐色虾夷扇贝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最小;白色虾夷扇贝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宽最小。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两种壳色扇贝壳体尺性状估计活体重的回归方程,即Y白贝=-16.081+0.168X1+0.288X2+0.577X3,Y褐色贝=-12.085+0.281X1+0.129X2+0.402X3。本研究结果可为虾夷扇贝遗传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尼罗罗非鱼的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机选取1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批雌雄个体121尾,其中雌鱼57尾,雄鱼64尾,分别测量其体重(Y)及体长(X1)、头长(X2)、躯干长(X3)、体高(X4)、尾柄长(X5)、尾柄高(X6)、体宽(X7)等7项形态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的7个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雌鱼体重的主要性状为体长、体高、体宽和头长,影响雄鱼体重的主要性状为体高、体长、躯干长、和体宽;体长对雌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178),体高对雄鱼体重的决定系数最大(0.136)。经多元回归分析,选择偏回归系数显著的变量,与体重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尼罗罗非鱼雌雄鱼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443.542+16.525X1-17.106X2+40.658X4+56.038X7和Y雄=-684.921+15.531X1+25.413X3+38.976X4+48.213X7。  相似文献   

10.
“脊尾白虾肌肉微孢子虫病”的病原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启东海水养殖脊尾白虾出现肌肉白化症状,虾腹部、头胸甲、步足、尾扇等部位病变明显,通过活体压片镜检发现肌肉中存在大量球形包囊,利用超显微技术对病原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分析,确定其为微孢子虫,并对脊尾白虾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病理分析。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具包囊结构,包囊大小为(5.40±0.55) μm,一个包囊内含8个孢子,成熟孢子呈椭圆形,孢子长为(2.30±0.25) μm,孢子宽为(1.50±0.19) μm,孢内极丝一般环绕9~10圈。病理分析显示,脊尾白虾的鳃、胃、肠和肌肉内均发现微孢子虫寄生和不同程度的病变。其中,肌肉组织病变最严重:原肌纤维存在的空间被大量的球形包囊占据,肌纤维断裂,空泡数量增多,线粒体消失;鳃细胞膨大呈空泡状,鳃膜坏死,核质、细胞质和细胞器消失;胃细胞胞浆基质电子密度增大,孢子寄生在结缔组织中脂滴附近;肠外膜上皮细胞核质皱缩,部分肌层消失,孢子寄生在肠粘膜层和肌层之间。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stimate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hai No.1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wild population in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for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feeding management and breeding. [Method] Four growth models were used to fit the growth patterns of 15 morphological traits. The squared multipl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 of the Cubic growth model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hree models, so it was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pattern and age in month at inflexion. [Result] Ages in month at inflexion of body weight in Huanghai No.1 and the G1 population were 2.87 (body weight at inflexion was 14.98 g) and 4.05 (body weight at inflexion was 26.26 g),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Ages in month at inflexion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in Huanghai No.1 were from 0.51 to 3.07. CL had the most rapid growth rate, followed by AW, CH, AH, CW, BL, FL, AL5, AL3, AL4, TL, AL2, AL1, and AL6. Ages in month at inflexion in the G 1 population were from 2.38 to 3.08, except that of AL2, and the order of achieving the most rapid growth rate was AL2, AL1, AL3, AL4, CH, AL5, CW, FL, AH, AW, TL, CL, BL, and AL6, that delayed one month than that of Huanghai No.1 except AL2 and AL1.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Huanghai No.1 cultivar was advanced for about one month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G1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皱纹盘鲍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61只同一批次3-4龄的皱纹盘鲍,测量其壳长(SL)、壳宽(Sw)、壳厚(SH)、壳质量(SW)、足质量(FW)、软体部质量(MW)和体质量(BW)。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法计算不同性状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定量分析这些性状分别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lt;0.01);在6个数量性状(壳长、壳宽、壳厚、壳质量、软体部质量、足质量)中软体部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体尺性状(壳长、壳宽、壳厚)中壳长对体质量影响最大;在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中,体质量起主要作用。去除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性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6个数量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q=-10.343+0.255SL+0.696SW+0.951MW;体尺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BWb=-69.930+1.427SL+0.728SH;体尺性状和体质量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MB=4.430+0.798BW-0.174Sw。研究结果为皱纹盘鲍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SNP标记位点与罗氏沼虾生长性状间的关联性,为罗氏沼虾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寻找、生长性状调控机理及后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技术对25个SNP标记位点在罗氏沼虾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中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卡方检验(χ2)筛选出2个极端(体长极大和极小)罗氏沼虾群体中与生长状况存在潜在相关性的SNP标记位点,进一步对罗氏沼虾浙江群体60个个体进行SNP基因型与生长性状(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和体重)的关联分析。运用一般线性模型对SNP标记位点与罗氏沼虾5个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检测。【结果】卡方检验结果显示,SNP6、SNP7、SNP16、SNP20和SNP24等5个标记位点在罗氏沼虾极端群体中与生长性状存在潜在相关。5个潜在相关SNP标记位点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NP6、SNP7、SNP16和SNP24等4个位点与生长性状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相关,其中位点SNP6与体长和体重关联极显著,与头胸甲宽关联显著;SNP7与体长、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和体重关联极显著,与第一腹节高关联显著;SNP16与头胸甲宽、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高和体重关联极显著,与体长关联显著;SNP24仅与第一腹节高关联显著。对浙江群体中60尾个体体长50%小个体和体长50%大个体2个群体中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SNP6和SNP24 2个标记与生长的关联性显著,SNP7和SNP16与生长的关联性极显著。【结论】HSP90和HGS基因可能是与罗氏沼虾生长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更多的标记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大连南部沿海日本Charybdis Japonica),6d括japonica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等形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抱卵蟹可分为两种体色,体色暗红的“赤甲红”体质量为28.93~72.87g,头胸甲长为3.70—5.65cm,头胸甲宽为5.25~7.30cm,抱卵量为16.11~55.12万彬只;体色灰绿的“花盖”体质量为18.09—90.88g,头胸甲长为3.20—5.45cm,头胸甲宽为4.59—7.73cm,抱卵量为9.58~60.63万粒/只。抱卵“赤甲红”的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的平均值均明显大于“花盖”(P〈0.05)。“赤甲红”平均抱卵量、生殖力、单粒卵质量的平均值均高于“花盖”,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体色蟹的抱卵量与体质量、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均呈正相关,“花盖”的各相关系数均大于“赤甲红”,二者抱卵量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剂量T-2毒素染毒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以毒素染毒剂量为自变量、凡纳滨对虾形态学指标为因变量,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探究毒素剂量与染毒凡纳滨对虾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筛选出最便捷、最简单的生物学统计方法。灰色关联度和通径分析显示,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体长、头胸甲长和第一腹宽是受T-2毒素影响最大的指标;利用回归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T-2毒素对凡纳滨对虾体质量、体长、头胸甲长和第一腹宽指标的影响均为显著水平(P<0.05)。3种统计学方法得出的结果相吻合,体质量、体长、头胸甲长、第一腹宽等染毒凡纳滨对虾形态指标的重要生物学标记,均与T-2毒素的暴露剂量呈负相关。其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最便捷、最简单的生物统计法。  相似文献   

16.
随机测定了70尾池养克氏原螯虾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头胸甲高(X4)、第1~6腹节长(X5~X10)、尾节长(X11)及体质量(Y)共12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11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头胸甲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522 0)最大,其次为尾节长(0.452 4),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头胸甲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164 1)仅次于头胸甲宽和尾节长,虽未达显著水平(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是克氏原螯虾选择育种中值得关注的另一性状;最后建立的以体质量为依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6.841 5+8.996 9 X3+13.510 8 X11。  相似文献   

17.
凡纳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5月龄凡纳对虾900只,测定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体质量共9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定量分析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凡纳对虾8个形态形状与体质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揭示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依变量的真实关系,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头胸甲宽和头胸甲高对体质量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所以它们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328 4**)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头胸甲宽(0.242 5**)、体长(0.151 0**)、头胸甲高(0.120 4**)和第一腹节背宽(0.109 8**),第一腹节背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049 2*)最小;第三腹节背高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很大(0.735 7**),但它与头胸甲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都非常小,所以它们主要通过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来间接影响体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均被剔除;决定系数和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为R2=0.944 9,说明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已经找到;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全长(x1)、体长(x2)、第一腹节背高(x3)、第一腹节背宽(x5)、头胸甲宽(x7)和头胸甲高(x8)对体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2.599、1.043、0.547、0.969、2.279、6.118和2.797。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取一龄黄姑鱼幼鱼362尾,测量其体重、全长、体长、体厚、体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吻长、吻尖至背鳍起点长、眼径、眼间距共12个形态学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揭示了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黄姑鱼一龄幼鱼体重的主要性状是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体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0.400**),对体重的决定系数最高(16.00%);眼间距对体重的直接作用较小(0.066**)。主要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体重(0.627 6);决定分析的结果和通径分析的变化趋势一致;各形态性状对体重总的决定系数∑d=0.904,它与相关指数R2的数值相等;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经偏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建立了体质量为因变量,体长、体高、体厚、尾柄高和眼间距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104.906+4.336 x1+11.654 x2+14.015 x3+7.138 x4+8.761 x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东北部地区传统稻田养殖的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禾花鲤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为确定不同体型禾花鲤新品种选育测量的形态性状参考依据。【方法】以广东北部地区传统稻田养殖的禾花鲤为试验材料,按体型将其分为短圆体型和长体型2个群体,并精确测量其10个生长性状。采用通径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6月龄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禾花鲤的9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长、尾柄高、尾长、头高、体宽)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禾花鲤体质量在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群体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51%和43.90%,说明体质量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群体各生长性状测定结果显示,尾柄高、体宽和体质量性状在两群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短圆体型群体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有4个(体长、尾柄高、体高和头高),而在长体型群体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有5个(全长、体宽、体高、头长和头高)。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群体对体质量起主要作用的形态性状复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51和0.953,说明分析得到的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准确性高。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短圆体型和长体型灰色关联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27~0.860和0.760~0.803,从同一形态性状来看,短圆体型群体与体重关联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长体型群体。【结论】2种体型群体分别取通径分析保留的形态性状与灰色关联分析关联系数排名前5的形态性状的交集,表明短圆型体型群体与体质量最相关的形态性状为体长、尾柄高、体高和头高,而长体型群体与体质量最相关的形态性状为全长、体宽和体高,两种分析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