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然的机会里拜读了一位年轻诗人的诗作“南宋茶楼”,立即被诗人豪放的想象,跨越时空的理念以及悲壮的思绪所感染,心中似有所悟,似有言不能不吐。然下笔写来,却是思绪纷纷,恰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让我们试着将这首诗再读一遍吧。南宋茶楼张锋那年扬州的眼泪正打湿中国的黄脸在宋朝的阴天里晒也晒不干那年的春天几乎没有什么花开那年几乎没有春夭那年女词人在一个愁字里改了嫁黄昏像正在落山的心事苍蝇叮在耳朵上以及乌笼里的老皇帝被挂在长子上岳飞在一个夏季白了头什么时候中国开始把伤口用一只茶杯盖起开始咀嚼茶叶片的…  相似文献   

2.
茶妹     
案头上,一杯绿茶,为我泡开浓浓的思念。这绿茶,是茶妹从山里寄来的,每年,她总要给我寄一包新摘的谷雨茶。茶妹是我当年房东的女儿。那年,我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来到武夷山脉中段的五府山。当时我们来不及盖房子,数百名上山干部都分散住在农民家中。房东的女儿茶妹,当时17岁,娉娉婷婷,梳一根长辫子,眼睛透着灵气。我把行李挑到她家,她父亲忙着在厅堂里为我搁铺,她在靠床的土墙上为我糊上报纸。自此,我成了她们的家里人。茶妹是摘茶能手,会双手摘茶,一天能摘上百斤茶青。那时山里还没有茶厂,全靠手工制茶。夜里,灶房里燃…  相似文献   

3.
程艳斐 《农业考古》2021,(2):150-153
茶与竹子,同是中国人从古至今在日常生活中几乎须臾不可或缺的物品,也各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风格独具的文化形态。茶是特殊的,茶无限地丰富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同样,竹子在千百年的时间里深深滋养着中国人尤其是文人的心灵,在古代文人眼中,竹子俨然成了一种高雅的象征。在茶的世界里,竹的影子几乎无处不在。一部古典茶文化,常常是茶竹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4.
寇丹 《农业考古》2006,(5):74-75
作为一个常常说到茶字的人,往往会被问及:“你认为什么茶最好呀?”“你爱喝什么茶呀?”我往往回答:“草帽茶”。看着对方一脸惊愕或狐疑,我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走进一位老汉的家。主人见客不速而至连忙让坐倒茶。可是一看,茶罐里空空如也,又来不及去镇街上买,情急中,抬头看见房柱上挂着一顶草帽,就摘下来用剪刀剪下一块,揉碎了沏了一壶,说声‘请用茶’恭敬地捧给了客人,这就是草帽茶。”听者以为我在玩笑,其实并非如此。编草帽的草不是茶,没有茶味;此草也不会是毒草,但可以入口,其味是茶外之茶。中国各民族不约而同都遵…  相似文献   

5.
门外谈茶     
我这一生,不沾烟酒,却与茶有缘,每日上下午及晚上各一杯,如无他事干扰,可说日日如此。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饮茶爱好者而已,对于饮茶、品茶之道,所知甚鲜,纯属外行。我曾想,茶叶长在茶树上,只不过是一片片管光合作用的器官,其功能和稻麦叶,桑麻叶、蔬菜叶等各种植物的叶片是共同的。如果我们的先人最初只把茶叶当作蔬菜直接食用,那么充其量茶叶不过是许多叶菜中的一个品种,犹如春天采摘的香椿嫩芽,转瞬即老,还有什么茶文化可言。想不到这小小的茶叶,一经加工,变化出那么多数不尽认不清的茶品。限于条件,平时我只能就近饮杭州的绿茶,久而久之,偏爱了绿茶。偶而也尝到友好赠送的一些红茶,敬之如佳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文人作为古代唯一的一个掌握了诗书礼乐的特殊文化群体,以其特有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式,参与并主导了中国古代的茶文化活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茶作为一种特殊的日常饮品,开始吸引文人关注的目光。自唐代以后,文人开始历史地担当起饮茶的主角,著名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几乎没有不嗜茶者。  相似文献   

7.
吉林晒烟的烟叶产量和品质与采收晒制过程密切相关,规范化采收晒制技术能够提升晒烟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在光照的影响下,晒烟不同部位烟叶成熟时间不同。正常情况下,吉林晒烟上部叶片先成熟,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后成熟。若以上部叶片成熟为标准,在上部叶片成熟时一次性采收整株烟叶,会导致上部叶片达到成熟标准,而中、下部叶片成熟度较差,不利于晒制过程的统一管理,晒制的烟叶品质差异较大。分批次采收技术能够延长晒烟中、下部烟叶的光照时间,提高中、下部叶片的成熟度,使上、中、下部叶片都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达到成熟标准,有利于提升整体烟叶的产量,有利于晒制过程的规范化分类统一管理,有利于晒制出品质接近的烟叶,提升烟叶品质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7,(6)
<正>春天来了,春耕的脚步近了。但很多玉米种植户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前一年的年底就把种子化肥早早地买好,翘望着春暖花开的时节。2016年,玉米价格的变化也许令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情绪与思索中纠结了整个冬天。但2017年,当地里的积雪开始融化,脚下的泥土开始湿润柔软,他们闹心的事便只剩下一个了:  相似文献   

9.
刘九生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县栏垅乡一个农民家庭。后来,他发现农村里有许多村民做的梳篦在集市卖得价很低。他想,如果自己把这些梳篦买进来,再运到市里出售,一把梳篦能赚两毛钱,一车就能赚上千元。于是,他开始挨家串户上门收梳篦。很快,他有了积蓄。不久,他办起了自己的木梳加工厂。那年,他才20岁。  相似文献   

10.
一只香炉     
台湾人卜杰,曾是一个相当自卑的小人物。从小他的父母便早早地因病离开了他。上学的时候,他的成绩总是排在班上的最后几名。工作后,他也没有什么像样的表现,跑遍台南台北,先后换了几个地方,仍然一无所获。卜杰认为,自己是人群里最差的那种。因此,卜杰对生活非常失望。在25岁那年,卜杰  相似文献   

11.
我爱四季     
<正>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四季于我,都是美丽而迷惑的,我都喜欢。春天是崭新的,对于蛰伏了一个冬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春日里的阳光和青草更具有感染力的。在春天,我们去踏青,把整个冬天的污秽之气,在春天释放出来。春天的阳光是那么的温暖和迷人,柔软的、温和的、不刺眼、不灼人,仿佛是一双温柔的大手在抚摸着你,让你觉得很惬意。春天是希望,走进田野,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生命在此刻勃发、孕育、生成。春天是很多人都喜欢的季节,有太多的自由自在,有太多的欣欣向荣。眷顾春天的人,都是满怀希望和梦想的人。夏天是嚣张、多情而热烈  相似文献   

12.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挑选一个晴朗无风的中午,把睡了一晚上的被子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晚上躺在晒过的被子里,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感觉舒服极了。人们常把这种感觉形容为有一股"太阳的味道"。  相似文献   

13.
换季     
寒冬终过,连上海都开始迎来了春日的好阳光。万物正逐渐苏醒,准备在春天里展露自己的好姿态。在网球行业里,各大厂家也没有慵懒,纷纷推出了2013年的新款产品。在这个什么面貌都焕然一新的季节里,你又为何不考虑为自己置换一身新的网球装备,在周末时来到网球场里享受春天温暖的阳光。无论是服装还是器材品牌,从年初的澳网到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和舞台给他们展现新产品。费德勒的小粉鞋就曾萌倒一大片的奶粉,而伯蒂奇在离开原来的赞助厂商,与瑞典快销品牌签约后,究竟将以什么款的形象示人也相当让人期待。著名设计师Stella McCartney手下的代言人从过去的一个扩充到三个,除了继续保持沃兹尼亚奇外,增添  相似文献   

14.
<正>乌鲁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干燥"的意思。乌鲁克镇,是一个座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上的军垦小镇,这里有我的家,是我工作的地方。那年,刚刚走出校门的我,来到乌鲁克这个边疆小镇,开始了新的生活。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在这片军垦前辈们开创的家园上,我从一名参与者渐渐成长为守护者,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条街、每一片田野……都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小镇盛产库尔勒香梨。春天来了,梨树的叶子都还没来得及舒展开来,那千树万树上面雪白的梨  相似文献   

15.
与茶结缘     
我爱喝茶。但这个嗜好是在年近而立时才开始染上的,可谓后知后觉,起步甚晚。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此前就不喝茶。只是说起初的所谓喝茶,多半只是为了解渴,还当不得一个“品”字。我的家乡天津并不产茶,但客来待茶的习俗还是挺“正统”的。家家都备有一个大茶壶,冬天时天冷,怕茶凉了,就在茶壶外头做一个大棉壶套。家里来了客人,奶奶就会从那只旧茶叶罐儿里抓一把茶叶,用滚开的水沏上,还要把壶盖盖上“闷”一阵儿。京津地区都爱喝花茶,据说“闷”一下是为了让茶中的花香充分挥发出来。我之所以对那个大棉壶套印象颇深,是因为在我儿…  相似文献   

16.
感悟快乐     
李文泰 《中国农资》2014,(16):27-27
<正>春天的一个早晨,我在江堤上锻炼身体,遇到公司的一位老领导。虽然他退休多年,但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和在岗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仿佛比以往还年轻。我急忙走上前去和老领导打招呼,只见他一手提着一个铁皮桶,笑容可掬地向我走来,亲切地说道:"我在坝边种了一个菜园,每天来看看,浇浇水、除除草、施施肥,就当锻炼身体啦!"  相似文献   

17.
茶癖(外一章)江西省上饶地区群艺馆徐立忠不知什么时候起,我有了茶癖。无论何时何地,没有茶就打不起精神。劳碌一生,没有茶就没有闲情。案头上没有茶,便不能写诗作文;闲聊中没有茶,便不去谈英雄,论古今;作客进门,喝一盎便知其味是淡是浓。茶中有饮不尽的乡思,...  相似文献   

18.
茶缘     
我与茶结缘,是从玩茶具开始的。我对茶具感兴趣,是从编书起步的。工作的头一年,接了一个选题《宜兴紫砂》,当时我对紫砂器、对茶具的知识,几乎如一张白纸,只得临时抱佛脚,钻到图书馆里,把《阳羡名陶录》之类古籍,整段整段抄在笔记本上,先从文字上认识了供春、时大彬、陈鸣远,记住一些专业词汇,使得到江苏随摄影师拍摄文物,不至于空着脑子。工作后第一次出差,一去就是两个月,我在苏南苏北几乎跑了个遍,这一带主要博物馆、文物商店、紫砂厂的紫砂藏品,也几乎叫我看了个遍,摸了个遍。一把精致而古朴的小紫砂壶被捧出囊匣,壶身上珠粒隐隐的银砂闪点和壶把下刻着的“大彬”名款,足以让人激动不已了。这把真“时大彬”,陪着无锡华老太师的孙子,在太湖边的地底下喝了三  相似文献   

19.
我们伟大的中国是茶的祖国,种茶、制茶、饮茶都始于我国,自古以来,“茶”早就被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随着人民生活结构的改变和营养、保健、审美水准的上升,茶叶的饮用价值已越来越被各国消费者对它有了应有的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上茶叶生产国只有50多个,而喝茶的国家就有160多个,几乎遍及全世界都喝茶。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人因喝茶而引起什么过敏等不良反应。茶叶被公认为是世界性的无酒精保健饮料,确是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20.
临清茶俗     
临清人饮茶历史悠久,不仅是民间生活的一种习俗,也形成一种民俗文化。唐朝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徒皆饮焉”。可见饮茶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遍及全国,几乎同吃饭一样进入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人,因此有人倡仪,把茶作为国饮,不是没有道理的。据李石《续博物志》和《封氏闻见记》等文献记载,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北人才逐渐开始饮茶。又据《通考》卷十八嗜茶榷茶(茶税),始于贞元年间的记载,可见在陆羽晚年之时的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嗜茶之风已在全国普及。所以,到了元代,大诗人元好问在《聊城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