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建立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测定混剂中吡蚜酮和噻嗪酮含量的方法.采用250mm×4.60mm(i.d.)Inertsil ODS-3 C18柱分离,以甲醇-水(体积比为87∶13)为流动相,在245nm紫外检测波长下,经保留时间定性确证,峰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吡蚜酮与噻嗪酮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 8;变异系数分别为0.59%和0.52%;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23%和99.14%.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磷酸缓冲盐溶液为流动相,使用YMC J’sphere ODS-H80、4μm为填料的不锈钢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50nm波长下对吡蚜酮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020 1~0.160 8m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标准偏差为0.09,变异系数为0.18%,平均回收率为99.99%。  相似文献   

3.
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HPLC定量分析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的方法。色谱条件为250mm×4.6mm(V/V),5μmODS不锈钢柱;流动相:甲醇:水:50:50(V/V);流速:1.0mL/min;可变紫外检测器:波长325nm。本方法在0.625-10μg进样范围内和峰面积(高)呈线性。相关系数值(R)为0.997。回收率在98%~102%之间,变异系数〈2%。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了混剂中吡蚜酮和异丙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吡蚜酮与异丙威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0.16,变异系数分别为1.2%、0.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3%、100.04%。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以5%OV-101色谱柱固定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内标物,用FID检测器利用程序升温对噻嗪·异丙威25%可湿性粉剂2种组分的气相色谱分离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噻嗪酮和异丙威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26、0.047,变异系数分别为0.32%、0.28%,噻嗪酮的回收率为99.34%~101.03%,异丙威的回收率为99.16%~101.47%。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吡蚜酮25%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的效果、用量以及安全性,2010年在叙永县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白背飞虱田间百丛虫量2 000头以下、使用剂量20g/667m2时,对白背飞虱防效表现好,施用后15d防效可达85.31%。该药剂对水稻无药害、对稻田其他生物及有益生物稻田蜘蛛无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复配制剂,使用C18反相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以甲醇-水为流动相,用外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吡蚜酮和氯虫苯甲酰胺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31、0.035,变异系数分别为0.15%和0.3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和98.5%。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防治水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效果好,杀虫迅速,有效期长,对水稻安全,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吡蚜酮防治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以40g/667m2效果最好,对第3代稻飞虱防治(药液45kg),药后1、4、7、14、21d防治效果幅度为98.31%~91.66%,对第4代稻飞虱防治(药液75kg),药后3、7、14d防治效果分别为91.71%、95.4%和92.38%。  相似文献   

9.
宋举仁  杨宏 《广西植保》2011,24(1):24-25
试验采用江苏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25%吡蚜酮WP与25%噻嗪酮WP、10%吡虫啉WP进行防治稻飞虱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 24g/667m^2对稻飞虱的防效达97.0%,显著高于25%噻嗪酮WP 50g/667m^2和10%吡虫啉WP 20g/667m^2。因此,25%吡蚜酮WP在防治稻飞虱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建议每667m^2用24g对水60kg喷洒水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 水为流动相,采用C18不锈钢柱,230nm检测波长对25%噻嗪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分离测定,异丙威和噻嗪酮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58、0.01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0.999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7%、99.7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稻飞虱的发生,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防治对比试验,以便筛选出高效、低毒、环保的新型农药,为50%吡蚜酮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乙酸钠缓冲溶液作为流动相,用HyPersilBDS C18250mm×4.6mm.10μm柱和紫外检测器,分析吡蚜酮.毒死蜱悬浮剂。结果表明:蚜酮吡,毒死蜱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3和0.16;变异系数分别为:0.36%和0.3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和99.2%。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混剂中吡蚜酮和异丙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吡蚜酮与异丙威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6、0.16,变异系数分别为1.2%、0.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3%、100.04%。  相似文献   

14.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英 《广西植保》2010,23(4):17-18
2009年9月在北流市新圩镇进行了50%吡蚜酮WP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50%吡蚜酮WP对稻飞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测试的3种剂量防治稻飞虱药后2~14d的防效可达到83%~95%,速效性较好,持效期可维持在14d以上,对水稻安全,是一种较理想的防治水稻稻飞虱新药剂。  相似文献   

15.
噻嗪酮·杀扑磷20%乳油的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78:22)为流动相,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同柱一次分离测定混剂中的噻嗪酮和杀扑磷.结果表明,囔嗪酮、杀扑磷的标准偏差分别为O.026 5和0.0122;变异系数分别为0.174%和0.24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8%和99.67%: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和0.9996.  相似文献   

16.
36%多·酮可湿性粉剂的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述采用symmetry250mm×4.6mmC18不锈钢柱和紫外检测器,以甲醇 水=70 30(V/V)为流动相,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对多菌灵和三唑酮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和三唑酮分析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602、0.1472;变异系数分别为0.65%、0.8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7%、100.21%;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0.9990。  相似文献   

17.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芹菜中的吡蚜酮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芹菜中吡蚜酮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在弱碱性条件下,用二氯甲烷提取,提取液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VWD)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芹菜中吡蚜酮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7×10-2mg/kg。回收率在84.62%~101.25%之间,变异系数在2.11%~3.16%。该方法简便快捷,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0%敌草隆·环嗪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含量,流动相为甲醇和水(57∶43),波长为254nm,环嗪酮和敌草隆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7和0.052;变异系数分别为0.53%和0.1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和99.2%。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5。  相似文献   

20.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水稻后期褐飞虱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褐飞虱在江苏地区频繁暴发危害,给水稻生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产量损失。由于虫源地褐飞虱特多以及受下沉气流的影响,2006年8月底至9月初大批褐飞虱成虫迁入本地,田间长翅型成虫数量巨大,为历史罕见,对水稻后期灌浆构成严重威胁。本站于9月2日(田间成虫高峰期)进行了药剂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