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农业学报》2022,(4):209-211
以历史唯物论为指导,通过对苗族历史的爬梳,从哲学这一角度对西南苗族历史上的哲学文化作出了概括性的描述,并简论了苗族哲学文化与其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新教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传入黔西北苗族社会的。苗族接受基督教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外来文化与其本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落后的苗族文化经历了一次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洗礼,并自身得以更新,引起了苗族社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思想意识、教育等文化各方面的变迁,从而实现了跨阶段的进步。但这个进步是以苗族传统文化的损耗为代价的,隐藏着传统文化流失的危险,而最大的危险则是民族感情的疏离。对于这种疏离,大多数苗族群众处于不自觉状态。  相似文献   

3.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是湖北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探讨了恩施州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恩施州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杨东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260-9262
随着黔东南旅游业的发展,苗族古村落文化已成为当今黔东南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由于对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文化的特点认识不足,旅游开发对古村落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与冲击,通过对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苗族茶文化是苗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归纳分析湖南苗族各种特色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思考苗族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对湖南苗族茶俗的商业化运营提出了新颖、可行的建设性意见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唐晴晖  张磊  李健芸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47-4648,4668
宗教信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地区的农业经济状况是决定其宗教信仰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宗教信仰也对苗族人民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概述了苗族的宗教信仰形式和农业概况,重点对苗族宗教信仰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民族文化贯穿整个发展历程。在具有民族文化氛围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是设计中独一无二的精神所在。民族文化设计使景观与当地民俗相互交融,形成民族独有的、可依托的灵魂所在。具有鲜明特征的苗族文化,其节庆、服饰、建筑、图腾的民族元素为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文章通过对安顺市跳花坡山体公园景观设计的研究分析,努力探寻苗族文化与其精神在景观中的表现,并为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提炼和表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建设文化大州必须把历史的文化与现代的经济结合起来,既要看清历史,也要把握好现在,从而让土苗文化在创新中与现代经济有机的良性的互动起来,这样才能使文化大州得以实现,也才能使文化大州得以强劲的后劲。  相似文献   

9.
针对苗族传统文化与村寨森林经营管理的相互关系问题,笔者在雷公山区的毛坪、干脑、丹江等苗族村寨,采用农村参与式、讲故事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苗族传统信仰文化、传统知识和村规民约是苗族村寨传统森林经营管理机制的三大基础。这种传统经营管理机制对苗族村寨森林资源的管理及利用有着较好的调控作用,并有效地维护了当地森林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雷公山保护区内苟族居住地调查,分析了苗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以及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关系,认为社区共管是保护和发展苗族文化、保护雷公山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游来游去 《百姓》2008,(4):40-42
元代到清初,中央封建王朝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册封了众多土司,推行土司制度,对这一地区进行管理。土司制度实行初期,恩施土司表现出了极大的文治和武功,对民族地区的稳定以及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弘扬等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对恩施历史民族文化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土司制度时期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湘西苗族鼓舞是湘西苗族民间艺苑中的一枝奇葩,从分析湘西苗族鼓舞的起源、风格特点、表演形式及其特征入手,深入探讨了湘西苗族鼓舞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文化理论的形成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体现出了明显的历史传承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维柯的理论开创、康德哲学的引导以及黑格尔对文化理论的探索。深入研究马克思文化理论的渊源和脉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文化哲学的认识,更加全面的理解马克思文化理论,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文化生态的视角下,从相对封闭与开放的地理环境方面,动态地分析了黔东南州苗族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苗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思想学说史》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中国哲学的历史。该书继承了侯外庐对中国哲学内涵的基本定位,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之外增加了心性论、境界论的内容,拓展了哲学史研究的内涵;从哲学与文化的互动揭示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一些新的判断;继承侯外庐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社会史、学术史研究视野,提出文化史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前后黔西北苗族文化认同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北苗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长期处在与异文化的相互碰撞、交融中,特别是清末以后,随着西方的基督教新教文化和中国主流文化相继涌入黔西北苗区,改变了这一地区苗族的文化面貌。由于不同文化的背后交织着不同文化的主体,分别采取不同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对策,这就使得黔西北苗族地区的文化认同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转变。这一现象,在抗战前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贵州农村苗族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其传承与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继承与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研究发现,贵州农村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主要面临着缺乏传承主体、传承载体衰落、传承与发展方式缺乏创新等困境。要从提高贵州苗族人民主体意识、形成贵州苗族文化产业、创新传承与发展模式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贵州农村苗族文化的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方面,介绍了湖南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现状,并从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农业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文化产业、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探讨了该区域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苗族村寨植物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对黔东南苗寨植物特色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苗族植物可分为宗教、民族礼仪、食用、药用植物及自然植被等几类,指出苗族村寨植物具有浓厚的民族地域特色,可食用植物普遍应用,且林木环绕,处处见绿。  相似文献   

20.
杨彦增 《农业考古》2015,(1):224-227
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非常重视对林木的保护,订立了较多的林木保护习惯法。其内容主要包括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禁止盗窃林木、防火等方面。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林木保护习惯法在林木保护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探析清至民国时期黔东南苗族林木保护习惯法的订立情况、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对完善我国当前的森林保护立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