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报道,甘蔗丛孽病的原生质与3种主要病害有关:甘蔗白叶病(SCWL)、甘蔗丛孽病(SCGS)和甘蔗黄叶病(SCYL)。在亚洲许多地区甘蔗丛孽病和甘蔗白叶病正成为甘蔗种植业的主要威胁。甘蔗丛孽病和甘蔗白叶病的症状表现为完全丧失叶绿素的白叶和大量的分蘖,使植株像草一样丛生。在印度,甘蔗丛孽病植原体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影响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邮编:530007,电话:0771-3899390)选育的甘蔗新品种"桂糖36号",前不久通过了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甘蔗测土诊断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测土诊断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甘蔗进行诊断施肥,每667m^2施氮30kg、磷9kg、钾25kg,配合500kg有机肥施用,不仅能提高甘蔗的株高、单茎重、有效茎和茎径粗,还能提高甘蔗的蔗糖分和锤度,降低甘蔗纤维分含量,从而提高甘蔗的产量、产值和品质,使甘蔗的经济效益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邮编:530007,电话:0771—3899358)选育的甘蔗新品种“桂糖28号”.前不久通过了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
甘蔗间套种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家爱  林琳 《广西农学报》2011,26(3):29-31,35
甘蔗间种玉米,属高秆作物间或套种高秆作物,多年来在业界内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甘蔗间种玉米,玉米对甘蔗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不能提倡。上思县三年的实践证明:合理的间套种可以使甘蔗和玉米协调生长,可提高甘蔗地的复种指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文章论述甘蔗地套种鲜食玉米的可行性并介绍关键技术,为今后广西推广甘蔗地间套种...  相似文献   

6.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邮编:510316,电话:020—84220434)选育的甘蔗新品种“粤糖99—66”.前不久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邮编:510316,电话:020-84220434)从美国引进的甘蔗新品种“粤糖91-1102”,前不久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邮编:363005,电话:0596-2122328)选育的甘蔗新品种“闽牧101”.前不久通过了福建省品种认定。  相似文献   

9.
菠萝甘蔗轮作生产、生态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菠萝甘蔗轮作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菠萝、甘蔗连作地比较,菠萝甘蔗轮作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加速速效性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整体活性;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值,降低生产成本,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菠萝甘蔗轮作效应改善的实质在于:菠萝甘蔗轮作后,由于其作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并导致土壤速效养分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的甘蔗种植在全国甘蔗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长期以来亩产都在2-3吨之间徘徊,单位面积产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旱害严重;二是土壤质地瘦瘠;三是施肥少,种管粗放。采用旱地甘蔗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利于加快海南省旱地甘蔗生产跃上新台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1.
甘蔗基因组R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一种简单有效提取甘蔗基因组RNA的方法,分别用改良盐酸胍法、CTAB法和试剂盒法提取甘蔗叶片基因组RNA,并对提取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改良盐酸胍法对甘蔗基因组RNA的提取有较好的效果,适合进行甘蔗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置N 472.5 kg/hm2(N1)、N 236.3 kg/hm2 (N2)两个施氮水平和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压青、甘蔗/绿豆间作压青三种种植模式,研究减量施氮间作豆科绿肥压青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减量施氮对甘蔗生长及产量没有影响,相反,氮肥减量处理甘蔗平均产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增产13590 kg/hm2 。氮肥减量可提高甘蔗蔗糖分含量,氮肥减量处理平均蔗糖分含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提高1.02个百分点。甘蔗间作绿豆压青可促进甘蔗生长,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增产10.27 %,而甘蔗间作大豆压青对甘蔗生长有一定影响,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甘蔗减产1.45 %。甘蔗间作豆科绿肥压青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积累,间作绿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89个百分点,间作大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59个百分点。综合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甘蔗蔗糖分含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本研究以甘蔗/绿豆-N2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3.
景东县甘蔗种植历史悠久,甘蔗是景东县的一项大宗农产品和传统的种植业,是景东县财政增收,企业增效,蔗区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均十分重视甘蔗产业的发展。1998年3月景东县农业局甘蔗站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业厅签订“甘蔗高产高糖多抗新品种引进及腋芽快繁新技术的应用”攻关项目合同。景东县农业局甘蔗站承担甲方提供的甘蔗良种芽培苗1~2万株,按照甲方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一、二级苗的栽培技术研究,现将甘蔗腋芽苗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江西甘蔗品种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主要存在着甘蔗育种没有突破性进展,后备品种不足,现有良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甘蔗收购没有按质论价等问题,并提出加强甘蔗育种研究,恢复按质论价的价格政策,实施科技兴蔗战略,改革农务管理方式等对策,以促进江西的甘蔗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邮编:510316,电话:020—84220434)选育的早熟甘蔗新品种“粤糖04—245”.前不久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甘蔗赤斑病的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比较粤西10个甘蔗生产品种甘蔗赤斑病的发病程度与产量损失率。结果表明:甘蔗品种疃的发病程度和产量损失均有明显差异。增施氮肥后,甘蔗赤斑病严重度增加,但对产量的增加则因品种而异。在单株测定7个甘蔗生产品种的病害严重度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中获知:用来衡量病害严重度的病级与产量损失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病级(x)与产量损失率(y)之间的回归方程:y=4.5029x-1.523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甘蔗资源极为丰富,主要表现在:分布范围广泛;气候条件适宜;宜蔗土地较多。目前,我国的甘蔗资源利用已形成“六化”的特卢、,即区域化、适宜化、集约化、立体化、综合化和价值化。所谓甘蔗资源利用区域化,就是甘蔗资源利用遵循地域分异规律,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甘蔗区。甘蔗资源利用适宜化,就是甘蔗生产利用相对更适宜的甘蔗资源来发展。甘蔗资源利用集约化,就是甘蔗资源利用以内涵开发为主,即以提高单位甘蔗资源面积的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为主。甘蔗资源利用立体化,就是单位甘蔗资源空间.既用来发展甘蔗生产,也同时用来发展其他生产,以提高甘蔗资源利用率和效益率。甘蔗资源利用综合化,就是多种途径利用甘蔗资源,以提高单位甘蔗资源数量的利用率和效益率。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邮编:363005,电话:0596—21228401选育的饲用牧草新品种“闽牧101饲用杂交甘蔗”,前不久通过了国家草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9.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邮编:510316.电话:020-84220434)选育的早中熟甘蔗新品种“粤糖00-318”.前不久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蔗研究所(邮编:530007,电话:0771-3899358)选育的甘蔗新品种“桂引9号”,前不久通过了广西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