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6种不同播量对开麦21小麦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播量10 kg/亩为最佳播量,产量最高,以播量12.5 kg/亩为较好播量。开麦21要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其最适播量为10~12.5 kg/亩。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开麦21时,建议高水肥田块播量控制在10~12.5 kg/亩,中低等水肥地块播量控制在12.5~15 kg/亩,以获取最高的小麦产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双赢生态复合肥的合理用量及配方平衡施肥规律,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施肥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研究双赢生态复合肥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以单施双赢生态肥处理产量最高,平均513.6 kg/亩,较对照增产小麦222.3 kg/亩,增幅为76.4%,较NPK配方平衡施肥处理亩增小麦13.3 kg,平均增幅2.7%;NPK配方平衡施肥处理次之,平均亩产500.3 kg,较CK处理亩增小麦209.5 kg,增幅72%;CK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亩产291.1 kg。充分说明施用双赢肥料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离开肥料施用,小麦生产不可能获得高产;初步认为双赢生态复合肥施用量按70 kg/亩效果比较好(基肥施49 kg/亩,分蘖期追肥21 kg/亩)。  相似文献   

3.
<正>1、小麦生产基本情况及特点2013-2014年度全场小麦播种面积90341亩,收获面积82125亩,总产5.0977万吨,比去年增产8550吨,增幅20.2%。通过全场十六个农业分场和四个农村小麦实收产量及各单位的调查汇总,小麦生产有以下几大特点:1.1单产提高明显播种单产564kg/亩,比去年增产95kg/亩,增幅20.3%;收获单产621kg/亩,比去年增产122kg/亩,增幅24.4%。其中,十六个农业分场小麦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4.
枣阳是湖北省小麦生产大县(市),小麦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小麦收获面积117.25万亩,平均亩产408kg;2009年小麦收获面积122.89万亩,平均亩产431kg;2010年小麦收获面积124.0万亩,平均亩产459kg。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田小麦在起身期喷施不同控旺药剂的试验表明喷施烯效唑50g/亩+水30kg/亩产量最高,对小麦化控降低株高,增加茎粗,同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出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中的氮磷钾不同配比下的产量情况,开展了小麦的“3414”肥效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进行配方施肥可以极显著增加小麦的产量,淮北地区建议小麦生产中的氮磷钾配方为纯氮12.4 kg/亩、纯磷4.4 kg/亩、纯钾9 kg/亩。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产量和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合理施肥是促进粮食高产、肥料高效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施肥模式对小麦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氮、磷、钾3种肥料对比,小麦对氮肥最为敏感。平均施肥模式全肥区产量水平最高,氮肥贡献率为43.5%,磷肥贡献率为8.0%,钾肥贡献率为10.7%;氮肥农学效率为23.5 kg/kg,磷肥农学效率为7.3 kg/kg,钾肥农学效率为13.0 kg/kg。推荐亩施纯N 13.5 kg/亩、P_2O_5 8 kg/亩、K_2O 6 kg/亩。  相似文献   

8.
通过推广规范化模式栽培技术,抓住播种、麦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使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田2009-2011年3 a平均产量达560 kg/667 m2,比实施高产创建项目以前的2007年增产171kg/667m2,比创建区外大田3 a平均增产125.8 kg/667m2;2011年项目区内0.33 hm2超高产样板田创历史最高,平均产量达678 kg/667m2,较项目区平均增产170.6 kg/667m2.从而辐射带动全区小麦单产和总产连年递增,小麦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稻收割期推迟,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后茬小麦产量则不断降低,当日均温≥16℃时,收割期每推迟1天,每亩水稻增产13.1 kg、小麦减产约3.2 kg、周年产量平均增加9.9 kg/日;当日均温在13℃~15℃时则每亩水稻增产约2.5 kg/日、半冬性小麦减产约5 kg/日、春性小麦减产约3.2 kg/日、周年产量分别下降2.5 kg/日、0.7 kg/日;当日均温≤13℃时则每亩水稻增产≤1.0 kg/日、半冬性小麦减产约5.7 kg/日、冬前出苗的春性小麦减产约1.4 kg/日、周年产量分别下降4.7 kg/日以上、0.4 kg/日;同时,稻田墒情不足能推迟收割期使水稻产量增幅下降,麦田墒情不足常常造成冬前小麦主茎少长出0.5~1.2叶;周年产量在灌溉水源偏紧的淮阴区10月19日收割水稻时最高(1 188.6 Kg/亩·年),灌溉水源充足的洪泽县则在10月25日最高(1 184.6 kg/亩·年),水稻收获、小麦播种的最佳衔接期分别是10月20~25日、10月25~30日;适宜苏北地区周年高产的稻麦品种的接茬模式是"中大穗型、适度偏迟熟水稻——晚播早熟小麦"。  相似文献   

10.
为指导京郊小麦种植户春季科学灌水,实现节水高效生产,开展试验研究了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越冬前灌水50 m3,保苗安全越冬的基础上,春季不同生育时期灌水对小麦产量有显著性影响,灌水处理对小麦的穗数和穗粒数影响较大,不同时期灌水对小麦的千粒重影响不大。春季不同生育时期灌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趋势为W4>W1>W2>W3,各处理间达5%差异显著性,以拔节期灌水的处理W4产量因素较协调,产量最高,为518.1 kg/亩,分别较W1、W2和W3亩增产5.9%、6.7%和8.3%。  相似文献   

11.
麦套番茄三.二式是我县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高产粮菜间作模式, 一般亩产番茄7500kg—8000kg,最高可达11000kg。亩平均收入12000元,最高收入20000元,高出其他露地菜效益的50%以上。在小麦400kg产量水平时,采取麦菜套种三.二式栽培技术,可达到产量目标,麦菜套种小麦产量比单作的基本不减产。  相似文献   

12.
冬种绿肥是鹰潭市农业生产上的传统习惯,20世纪50~70年代,鹰潭市冬种绿肥面积多年稳定在50万亩以上,占全市冬种面积的50%以上。根据有关资料记载,1990年贵溪市罗河乡万亩绿肥示范基地,亩产鲜草平均为3 952 kg,最高的达到5 52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麦肥料效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此试验地土壤供肥能力为51.2%,氮肥的贡献率为28%,磷肥的贡献率为负5.1%,钾肥的贡献率为2.6%,三种肥料的贡献率排序为N>K>P.通过对N单因素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Y=385.26+ 19.66X-0.4449 X2,由方程得出此试验中小麦的最佳产量和最高产量,即施N 20.14 kg/亩(相当于尿素43.78kg/亩)最佳产量600.8 kg/亩;则施氮量为22.09 kg/亩(相当于尿素48.02 kg/亩)最高产量602.5 kg/亩.又通过对N不同施肥水平和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可知,N处在21水平上产量最高,而缺P对产量影响较小,缺K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说明了此地块地力中等,N肥供应不足,P、K肥充足,宜采用高N、低P、补K的肥料配方.  相似文献   

14.
昌吉地区春小麦品种演变及今后育种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小麦是昌吉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240×10~4亩,其中春小麦119×10~4亩,约占小麦播种面积50%。奇台、吉木萨尔、木垒三县种春麦最多(共100×10~4亩,其中奇台县50×10~4亩),占昌吉地区春麦播种面积84%。 昌吉地区从197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大面积高产方竞赛,高产、稳产、低成本试验研究,千亩千斤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春小麦生产的发展,大面积单产连续创历史最高记录,高产典型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奇台县1981—1990年亩产达300—400kg的面  相似文献   

15.
<正>辛集市常年种植小麦60万亩,种植玉米48万亩,是粮食生产大县。辛集市技术指导员自2007年开始推广两晚技术。根据辛集市马兰农场小麦播期试验和王口、小辛庄大面积推广"两晚两适"增产技术表明,玉米亩增产30 kg左右,小麦亩节水50~100 m3,节约纯氮2.3 kg,亩增收节支70元左右。2007年在马庄  相似文献   

16.
国审周麦23号是周口市农业科学院以超高产、稳产、广适和早熟为主要育种目标,选育而成的超高产稳产广适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2005-2008年度参加国家、省级和生产试验3年6组79点(次)试验,平均单产552.2 kg/亩,最高单产743.6 kg/亩,平均较对照增产7.84%。2008年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审定以来,通过研究其配套栽培技术、创新的繁育推广模式,周麦23号在生产上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累计推广应用达到3 000多万亩,新增产小麦10.0亿多kg,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设施葡萄生产上施肥不合理问题,以克瑞森葡萄为对象开展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克瑞森葡萄产量及养分带走量有显著影响,以每亩施N 50 kg、P_2O_5 27 kg、K_2O 80 kg,其中果实膨大期后硫酸钾占60%、硝酸钾占40%的施肥处理产量最高,达4 062 kg/亩;果实的N、P、K养分带走量也最高,分别为3.85 kg/亩、0.85 kg/亩、9.11 kg/亩;整株总养分带走量也最高,N为10.39 kg/亩、P为1.87 kg/亩、K为15.12 kg/亩。不同施肥处理的果实N、P、K带走量占整株总带走量的比例分别为27.8%~37.7%(平均为32.8%)、38.3%~45.4%(平均为43.6%)、52.3%~60.2%(平均为56.3%)。本研究为克瑞森葡萄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麦套番茄三&#183;二式栽培是一种高产粮菜间作模式,一般亩产番茄7.5~8t,最高可达1.1t,小麦400kg,亩平均收入12000元,最高收入2万元,高出其他露地菜效益的50%以上。文章主要简述了麦套番茄栽培模式,对生产加以指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高肥力条件下 ,不同底氮量和行距对豫麦 49号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入一定底氮 (纯氮 1 2kg/亩左右 )的基础上 ,不同底氮增加量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差异 ,以底肥增施 1 0kg/亩尿素产量最高 ;不同行距配置对产量影响不大 ;不同底氮量和行距互作对产量有显著影响 ,以底肥增施 1 0kg/亩尿素并采用 0 .2 0m× 0 .2 6m种植方式产量最高 ,底肥增施 2 0kg/亩尿素宜采取 0 .1 3m× 0 .33m种植方式 ,底肥不增施氮肥时 ,无论采取何种行距 ,其产量都最低  相似文献   

20.
以郑麦9023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磷、钾肥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用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探讨在高水肥地力条件下的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比不施氮肥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在氮肥适当施用的情况下缺磷、缺钾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最佳施N量为17.66 kg/亩,最佳施N量下的产量为611.56 kg/亩,最高施氮量为18.89 kg/亩,最高施N量下的产量为612.76 kg/亩;N、P2O5、K2O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7.43%、0.95%、-0.38%,在合理施肥范围内每千克N、P2O5、K2O可分别增收小麦产量为19.76 kg、0.695 kg、-0.37 kg。该试验地小麦施肥应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