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以张家界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一直是区域经济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探讨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影响力,对于优化旅游经济的地区影响力,重整、创新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互动增长起着巨大作用。文章以张家界为例,阐述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与之产生的互动效应加以分析,并试图研究使其朝着良性互动机制的步伐前进。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与旅游业两大产业良性互动,要求乡村景观的生态农业价值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紧密融合,兼顾农业和旅游业双重作用.在两者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衍生农业发展新业态、新产品及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推动生态农业景观的挖掘与开发,提升农村发展的潜力,但要发挥生态农业景观旅游的内生动力,必然要根植区域文化特色,真正落实一区一品,一...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卫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是贯彻落实国家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推动中卫市旅游业从行业管理向综合管理发展的重大部署,是积极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以宁夏中卫市旅游经济示范区为例,首先对中卫市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然后提出了符合宁夏中卫区域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的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方丹  郑钦玉    鑫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62-163,184
以宜宾市玉和苗族乡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与民俗文化产业的联动效应,提出玉和苗族乡乡村旅游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发展模式,以期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区域产业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以宜宾市玉和苗族乡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探讨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与民俗文化产业的联动效应,提出玉和苗族乡乡村旅游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发展模式,以期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区域产业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蓉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90-10793
西北5省区地缘关系紧密,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在西北地区实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有利于发挥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克服局限因素,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从政策、地缘、资源、市场4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实施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基础,重点提出了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战略,对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切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区域双核结构模型的提出丰富了经济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从旅游业经济分析入手,选取渭南市作为研究区域,在对渭南市旅游业资源空间分布和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渭南市构建"华阴—合阳"双核型旅游空间结构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丘陵作为川东北地区城市周边的常见地形,是短途旅游热点区域,虽然开发时间较早,但开发利用模式一般较为粗放,使地域人文、生态系统遭受着较大的影响和破坏。发展旅游业的重点在于旅游地的建设,而丘陵型旅游风景区却存在相对落后性,丘陵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最终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用旅游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今,在媒体旅游宣传的大环境下,如何使大众传媒与旅游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此 构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态势以及提高互动双方的收益成为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大 众传媒、旅游业和相关互动性进行分析,以永泰当地旅游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剖析如何借助新兴的 传媒手段,拓宽旅游宣传渠道,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可行性,同时构建适用于永泰发展的“永泰互动 旅游传媒”模式,以期为促进大众传媒与旅游结合的研究与应用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鑫 《西南大学学报》2023,(11):106-114
为了提高我国旅游业竞争力,促进我国旅游业良性发展,该研究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我国旅游业经济增长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内部机制进行分析.将旅游经济增长系统划分为资源、收入及社会3个子系统,分析系统要素并绘制动力学因果关系流程图,构建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证明综合考虑3个子系统的政策对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针对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拉动旅游经济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云南省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部署,为加快滇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选择梁河县作为研究案例,对其特色旅游资源现状及优势、旅游区位特点和存在问题、旅游业发展环境及开发条件等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促进旅游业发展并以旅游业为龙头辐射带动第三产业繁荣、促进边疆民族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融合的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而为推动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互动的基础、动力、效益的分析,提出了5种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互动发展模式.结论,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两者融合既可以推动传统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又利于推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是传统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县域旅游业是我国区域旅游的主要竞争主题之一,而县域生态休闲旅游集中体现了生态文明背景下县域旅游业的开发成果和发展水平.从分析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现状条件出发,构想了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的定位——“山寨土堡,乡村意象”;最后从生态、体验、文化、聚集等4个方面对大田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路径做了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开发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在江西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环鄱阳湖区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规划、区城协调开发以及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等方面的不足.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旅游线路和区域的相对完整性,提出了建立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空间战略构想,并就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圈的开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熊伟  胡希军  桂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9):2689-2690,2771
文化生态旅游是未来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根据益阳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文化与生态的角度,对益阳市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以此对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构想,以期对益阳市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现了文化发现创造价值与旅游体验分享价值的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从深度和广度上融合发展,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促进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推动文旅融合的意义、文旅融合的崇信探索以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等方面对崇信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全面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信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条件,提出以战略联盟思想整合信阳旅游支撑系统,从旅游空间布局、旅游形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角度对信阳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旅游业开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开发途径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在从体验经济视角分析旅游需求的发展趋势、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我国自然风景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以游客体验需求为中心的开发理念、对景区进行体验化设计和以地域色为基础进行深度开发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如今飞跃发展的时代,旅游业发展如雨后春笋,是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吴起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际调研旅游资源概况,在分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吴起县发展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在总结了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开发对策,对吴起县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提高人民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