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施肥量,密度为因素的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试验结果表明:两因素对旱地马铃薯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施肥量〉密度;因素间存在着交互作用,总趋势是低肥水平宜密植,高肥水平宜稀植;取得1200kg/666.7m^2以上产量的最优因素组合为每666.7m62施肥13.176-36.42kg,种植3591株-5338株。  相似文献   

2.
串珠藁本对小麦产量损失及防除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人工控制串珠藁密度,研究了其在不同密度下对小麦造成的产量损失,当串珠藁本密度由0增至60万株/666.7m^2时,小麦产量损失由0增至37.7%。根据经济损失水平计算,串珠藁本的防除指标为4.3万株/666.7m^2,防除最佳时期为春小麦的3 ̄4叶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能抛秧,头季稻栽密度,氮肥基肥用量、促芽肥施用水平、留桩高度、发苗肥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经数学模拟选优,抛载再生稻获得300kg/666.7m^2产量,需抛栽2.18万丛/666.7m^2,氮肥基肥施用量占76%,催芽肥施用尿素19kg/666.7m^2,留桩高度45cm,发苗肥尿素施用量6.7kg/666.7m^2,为最佳组合,为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套作方式的棉花品比及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麦垄移栽棉花以中熟品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麦垄点播棉花则中早熟和早熟品种产量高。在品比试验的基础上,用中熟品种中棉19和中早熟品种陕198分别进行了不同密度试验,两种种植方式棉花产量都与密度成正相关,麦垄移栽密度应不小于5000株/666.7m^2,麦垄点播密度应不小于6000株/666.7m^2。  相似文献   

5.
通过电子计算机模拟寻优和优化组合比较试验,选出了鲁棉13号良种良法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措施优化组合方案,即密度3565~3921株/666.7m2,尿素施用量20~25kg/666.7m2,磷酸二铵施用量25~27.5kg/666.7m2,硫酸钾施用量10~15kg/666.7m2,摘早蕾量6个/株。  相似文献   

6.
烤烟硼肥效应及经济合理施用量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a试验结果表明,栽植在黑起土上的烤烟,施用硼肥后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烟叶产值增加21.25 ̄31.38元/666.7m^2,其经济合理的施硼量范围为0.10 ̄0.35kg/666.7m^2,此时产值大于429.0元/666.7m^2。  相似文献   

7.
1999年,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市奉贤县人民政府联合组建百人科技下乡团深入农村,在奉贤县西渡镇等七个基点,实施水稻良种推广等六个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共推广杂交水稻1000hm^2,平均单产的589.2km/666.7m^2,比常规稻增产61.2kg/666.7m^2,增幅为11.6%。杂交水稻制种47.33hm^2,单产145.7kg/666.7m^2,创奉贤县杂交稻制种史卢最高水平。双  相似文献   

8.
大麦丰产方平均单产达352.1kg/666.7m^2,较全市大麦平均单产282kg/666.7m^2。增产24.9%,本文着重对大麦丰产方促平衡高产的栽培技术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东魁杨梅对主要矿质养分的年间吸收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东魁杨梅树体的解体调查结果表明,杨梅未结果幼年树(18株/666.7m^2)年间养分吸收量为N2.62kg,P2O50.37kg,K2O2.42kg,CaO1.29kg,MgO0.44kg,吸收比例为100:14:92:49:17。结果成年树(18株/666.7m^2,产量1350kg)年间养分吸收量,依次为9.4kg,0.9kg,10.6kg,4.7kg1.5kg吸收比例为100:10:113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选择移栽密度,纯N量,秧龄3个栽培因子,研究晚粳湘粳2号高产数学模型及优化农艺方案的结果,晚粳湘粳2号亩(666.7m^2,下同)产400kg以上的优化农艺方案为:移栽密度15.288-16.389万亩/亩,纯N量为7.113-10.799kg/亩,秧龄39-43天。  相似文献   

11.
龙眼高密度栽培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拟通过现代农业的综合技术探索高密度龙眼园早结丰产、后期不间伐、不移栽的栽培技术。1995年3月19日定植黄壳石硖535株,定植密度为107株/6667m 2,1997年试产, 平均单产3809kg/6667m 2, 1998年平均单产490kg/6667m2 , 1999年预计平均单产700kg/6667m 2 (5 月份视小果估计)。初步达到了早结丰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掖单12紧凑型玉米在形态和生理上均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获得更高产量的关键技术是:每666.7m^2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施氮24-28kg,并采用重施穗秆肥,补施粒肥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香椿育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种密度(4、7.9、14.3、16.9、30株/m^2)香椿播种苗度试验表明,香椿苗术对密度的生态对策与一般树种不同。高密度只对地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4-30株/m^2的范围内,地径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而苗高则随着密度增加有增有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玉米丰产栽培要素,采用正交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试验因素中,以播种期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每666.7m^2单产极差达130kg,适期播种可定为3月25日到4月12日;其次是施肥量、单产极差为98.9kg,按三要素1:0.5:1比例,每666.7m^2施纯氮量以10 ̄15kg为宜;在3500 ̄4500株的种植密度水平下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秀麦3号具有强蘖多穗、矮秆抗倒、耐湿耐肥、综合抗(耐)病性好,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产量400kg/666.7m^2,高产可达450kg/666.7m^2。1996年5月3日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面积已达22600hm^2,预计今后推广面积更大。  相似文献   

16.
JP—1S多功能种子包衣剂在旱作玉米和大豆上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JP-1S多功能种子包衣剂在旱作玉米,大豆作物品种上进行包衣处理,多点试验。结果表明,该种子包衣剂吸水性强,在春旱条件下能保全苗,提高产量。旱地玉米3点平均产量比对照提高47.3kg/666.7m^2,增产率为11.96%;大豆产量提高24.5kg/666.7m62,增产率为23.51%。  相似文献   

17.
“黑小麦-76”为春性品种,生育期98d,株高87~103cm,穗粒数34~36粒,行粒重39.5g,高抗“三锈”白粉病,抗黄矮病,在密度为420万株/hm^2,施纯氮180kg/hm^2时产量可达5066.7kg/hm^2。  相似文献   

18.
穿龙薯蓣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穿龙薯蓣(DioscureaNippoica)采用根茎繁殖,在陕西关中和陕北林区经种生长良好,能正常开花结实,其产量与年龄,密度和施肥关系密切,以生长3a收获为宜;在关中3a生一般产量为16.5t/hm^2陕北林区为11.7t/hm^2;在关中适宜密度为15株/m^2,陕北为25株/m^2;为获得高产需多施有机肥,尤以在基肥中混施磷效果为佳。  相似文献   

19.
烤烟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的生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在合理群本亩栽1212的密度内,总叶面积为2153-2194m^2,旺长期的叶面积达1769.5m^2,表现最大值,峰值出现的早;叶面积系数分别为2.05-2.51,田间叶面积系数总数达3.24-3.4,叶的光合强度达24.3CO2mg/dm^2h;成熟期的光合势为24.872m^2.d,占总光合势的49.7%,有利于增强光合能力;团棵期烟株干物重增重117.4%,提早制造干物质  相似文献   

20.
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节水增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盖玉米产量高于15000kg/hm^2的综合农艺措施保苗密度81900-84300株/hm^2,施N307.5-396.0kg/hm^2,P2O5216.0-313.5kg/hm^2,N:P2O5为1:0.77-0.79;灌溉定额3747-43086m^3/hm^2,灌水3-4次,头水于拔节前后灌溉二水于大喇叭口期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